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翻译得很失败的例子?

回答
“翻译失误”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只是一些小差错,但有时候,它们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从让人啼笑皆非的广告语,到引发外交纠纷,甚至影响历史进程,都可能跟翻译的“掉链子”有关。咱就来聊聊那些历史上比较“跌份儿”的翻译翻车案例。

1. 那个让美国人尴尬的“里根总统的‘民主’”

这事儿发生在里根总统访问中国的时候,大概是1984年。当时,咱们跟美国人交流,很多场合都需要翻译。据说在一次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里根总统提到“democracy”(民主)。大家都知道,民主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含义和侧重点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咱们当时的翻译,可能是一时没转过弯来,或者是为了表达得更“贴切”,就把“democracy”直接翻译成了“民主动”。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大问题,但“民主动”这个词,在当时的中国语境里,总会让人联想到一些“革命”或者“运动”的意味,不像单纯描述一种政治制度那么中性。

结果呢?美方听了就有点懵,觉得咱们是不是没听懂“民主”的真实含义,或者是在故意强调什么。这一个小小的翻译词语上的差异,就给双方的沟通蒙上了一层不太舒服的阴影。虽然事后大家也知道是语言表达上的误会,但这种不经意的偏差,确实挺尴尬的。有时候,一个字眼的选择,能差出很多意思来。

2. “别摸我”,让一个著名汽车品牌在中国吃了瘪

再来说说商业界的翻译事故,这个例子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反面教材。一个国际知名汽车品牌,想进军中国市场,雄心勃勃地推出了他们新车的广告。他们品牌的名字,英文是“Nova”。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西班牙语的口语中,“Nova”这个词发音听起来非常像“no va”,意思是“不行”、“不能”、“它不动”。更要命的是,如果直接翻译成中文,这个音近的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别碰”、“别动”、“别碰我”之类的警示语。

所以,当他们把“Nova”这款车引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尽管品牌本身是成功的,但这个名字的中文发音和潜在含义,就让很多消费者心里犯嘀咕。想象一下,你去买车,销售人员跟你介绍“这是一款Nova”,而你脑子里立刻闪过“它动不了”或者“别摸它”的联想,这生意还有法做吗?

据说,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一直不温不火,有人就归结于这个翻译上的“失误”。虽然不能说这一个原因就决定了一切,但这种令人不安的联想,绝对是给他们的市场推广添了堵。后来,这个品牌在国内的市场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最终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这让人不禁感叹,起个名字,真真是门大学问,尤其是在跨文化传播中。

3. “欢迎来到地狱”,让一个旅游胜地差点损失游客

这个例子也够经典的,发生在某个国家对游客的宣传标语上。话说,这个国家有一个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区,想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于是,他们在宣传册上想突出这里的“原始”、“未受污染”的特点。

他们想到的一个词是“wild”。这个词在英文里,可以表示“野生的”、“自然的”、“粗犷的”,引申开来,也可以指那种未经雕琢的美。然而,他们找到的翻译,可能脑回路比较清奇,或者对“wild”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竟然把这个词翻译成了“地狱”。

于是,宣传册上赫然写着:“Welcome to Hell”(欢迎来到地狱)。

你想想,哪个正常的游客会因为看到“欢迎来到地狱”而心生向往,然后掏钱买机票去玩?这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幸亏这个错误被及时发现,不然这个本该吸引游客的地方,可能会因为一个错误翻译,直接把潜在的游客吓跑。这真的是一个把“人间天堂”变成“地狱般”的笑话。

4. “让猪消失”,一个农业政策的啼笑皆非

这个例子发生在某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农业改革的时候。当时,政府为了鼓励农民养殖家禽家畜,提高生产效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一个政策是关于推广一种新的养殖技术,目的是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

在宣传这个政策的时候,他们想强调这项技术的好处,比如更健康、更少疫病,从而达到“减少猪的死亡率”或者“减少生病猪的数量”的目的。然而,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可能为了追求一种“积极主动”的效果,或者因为中文里“消失”这个词可以有“不再存在”的意思,就把“减少猪的死亡率”或者“控制疫病导致猪死亡”的本意,翻译成了“Let pigs disappear”(让猪消失)。

你想想,一个农业大国,政府出台政策是要“让猪消失”?这在外国人听来,简直是匪夷所思,让人怀疑这个国家是不是要灭绝猪肉了。这不仅让人对政策的初衷产生误解,也让人觉得这个国家在宣传上非常混乱。幸好,这个例子发生在一些比较封闭的环境下,传播范围有限,不然又得是一场国际笑话。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翻译上的“翻车”呢?

语言本身的差异: 很多词语在不同语言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翻译,比如文化概念、俚语、甚至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语境的缺失: 翻译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一句原本是褒义的话,脱离了上下文,可能就会变成贬义,反之亦然。
文化理解的偏差: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如果译者对目标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就容易出现误译。
专业知识的不足: 像汽车、科技、医学等专业领域,需要专业的术语知识,如果翻译人员不具备这些知识,很容易犯错。
“信达雅”的平衡难题: 有时候,既想做到“信”(忠实原文),又想做到“达”(通顺),还要兼顾“雅”(优美),这个度很难把握。一旦失衡,就可能出现问题。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翻译绝非简单的“换个语言”这么简单,它是一项高度复杂且需要细致入微的工作。一个好的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更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否则,一个小小的不留神,就可能酿成大祸,闹出国际笑话,甚至影响国家形象和商业利益。所以说,翻译界这碗饭,真的不是那么好端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794年马嘎尔尼离开中国,带着乾隆皇帝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圣)信(旨)节选:

天朝扶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下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特此详晰开示,遣令该使等安程回国。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义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


然而我们的小机灵鬼儿马嘎尔尼勋爵:

我已经注意到你谦卑有理的态度,但没有忘记你们岛国被茫茫大海与世隔绝的孤独偏远之感。我们天朝物产丰饶应有尽有,我们不需要野蛮人的产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翻译失误”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只是一些小差错,但有时候,它们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从让人啼笑皆非的广告语,到引发外交纠纷,甚至影响历史进程,都可能跟翻译的“掉链子”有关。咱就来聊聊那些历史上比较“跌份儿”的翻译翻车案例。1. 那个让美国人尴尬的“里根总统的‘民主’”这事儿发生在里根总统访问中国的时候,.............
  • 回答
    历史上,亡国之君想要“翻盘”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命题,因为“亡国”本身就意味着失去了统治的合法性、军队的控制权、国家的完整性以及民心的支持。大多数情况下,亡国之君的命运早已注定,他们更多的是在历史的洪流中成为旁观者,或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我们不能完全排除“翻盘”的可能性,尽管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 回答
    历史上,许多名人曾因政治、社会或个人原因被污名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史料的发现或观念的转变,他们又被重新评价,甚至被“翻案”。这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激烈的争议。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他们的故事:1. 曹操(公元155年-220年):从“奸雄”到“政治家、军事家.............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因误会、误判或技术失误导致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因意外的错误或误解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乌龙事件及其详细分析: 1. 1942年:菲律宾误击事件(“菲律宾误击事件”) 背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面临严峻形势。1942年,美军在菲律宾的巴布.............
  • 回答
    历史上“点错技能树”的现象往往指因决策失误、战略误判或技术路线错误导致的发展受阻甚至灾难性后果。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的详细分析: 1. 苏联农业集体化:暴力强制下的粮食危机 背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为加速工业化,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试图将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国有农场。 错误路径: .............
  • 回答
    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因时代局限、意识形态偏见或宣传策略而被低估或高估。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涵盖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领域,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被误解的原因: 一、被低估的人物 1. 玛丽·居里(Marie Curie) 背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物理学和化学),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 回答
    历史上装逼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因为过于夸张,有些因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述几个著名的装逼失败案例:1.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诅咒:被媒体和考古学家共同“装逼”的闹剧 背景: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一位年轻法老,他在位时间很短,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显赫的功绩。然而,在他.............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光芒万丈的英雄,但也有许多默默奉献、同样伟大却鲜为人知的个体。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们的勇气、智慧、牺牲或坚韧,却在细微之处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或者点亮了黑暗中的希望。以下是一些不是很著名的历史英雄,我将尽力详细讲述他们的故事:1. 索菲·肖尔(Sophie Scholl,1.............
  • 回答
    “大力出悲剧”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描述,它指的是那些因为追求极致、过度强调某种功能或理念,但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产品失败、甚至带来负面影响的案例。历史上有不少产品都符合这个特征,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且可以详细讲述的例子: 1. 索尼Betamax录像机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录像.............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事物,它们在当时可能被视为“厉害”、“强大”或“有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其真正的价值却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虚幻的“厉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 1. 建造巨型金字塔却未能带来长久繁荣的国家例子:古埃及的巨型金字塔 (如吉萨金字塔群) 当时看起来的.............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捧腹的笑话,它们或源于对现实的辛辣讽刺,或来自对人性的幽默洞察,或仅仅是巧妙的语言游戏。这些笑话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共鸣和笑声。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笑话,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背景和内容: 1. 柏拉图与傻瓜的对话(古希腊)这个笑话虽然没有确切的记录说明是柏.............
  • 回答
    历史上涌现出无数意志力强大到远远异于常人的人物,他们凭借着超凡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改变了历史的进程,留下了不朽的传奇。以下是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足以证明意志力的力量: 1. 斯巴达克斯 (Spartacus, 公元前 111/109 – 前 71年)背景与困境: 斯巴达克.............
  • 回答
    历史的进程充满了戏剧性和无常,其中不乏令人啼笑皆非的讽刺之处。这些讽刺,往往源于人们的认知局限、预设的偏见、或是善意的初衷所导向的意想不到的恶果。以下我将详细讲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讽刺事件:1. 西方文明的“救世主”竟是“传播者”: 背景: 14世纪,欧洲爆发了席卷整个大陆的黑死病,又称鼠疫。.............
  • 回答
    历史上存在一些引发“疑似穿越者”讨论的人物和事件,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都属于民间推测、阴谋论或历史巧合的解读,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不能视为历史事实。科学严谨的历史研究并不承认穿越者的存在。尽管如此,这些讨论本身也很有趣,它们往往来源于人们对历史现象的困惑、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以及对现有历史叙事的补充.............
  • 回答
    历史上,被宣扬成正面人物,但实际上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险恶一面的例子并不罕见。这些人物往往在历史的叙事中被简化、美化,或者其负面行为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圣女贞德(Joan of Arc) 正面宣扬: 贞德被广泛誉为法国民族英雄,一位神圣的女性,带领法国人.............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他们留下的言论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有些言论因其深刻的洞察力、前瞻性,或是其背后蕴含的巨大争议和影响力而令人惊叹。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人物发表过的惊人言论,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内容和影响: 1. 苏格拉底:“我唯一知道的是.............
  • 回答
    历史上,狠话并非都是粗俗谩骂,很多时候它们是智慧、决心、甚至绝望的浓缩,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军事或个人意义。这些“狠话”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人性的深处,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并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狠话,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含义和影响: 1. “我就是罗马!”.............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璀璨的星辰,其中一些人物因其卓越的智慧、非凡的成就、深刻的影响力以及超越时代的思想,在后人心中被赋予了“神一般”的地位。这里的“神”并非指超自然的神灵,而是指他们在各自领域内达到了极致,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颠覆性的推动作用,其思想和影响至今仍在回响。以下是一些在不同领域堪称“神一般.............
  • 回答
    “国士无双”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极高的赞誉,意指一个人在国家层面的才能、功勋、影响力都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能够被如此评价的人物并不少,但要说“够资格”并被广泛认同的,则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杰出的才能与智慧: 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某个或多个领域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