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飞机的座位那么挤,最初是谁设计的?

回答
飞机的座位之所以感觉拥挤,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其中既有经济效益的考量,也有历史演变和设计权衡的结果。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为什么飞机的座位那么挤?

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经济效益驱动:最大化载客量
航空公司追求利润: 对航空公司而言,最重要的目标是盈利。在固定的机身尺寸下,增加座位数量直接意味着可以搭载更多付费乘客,从而提高整体收入和航班的平均利润率。
单位成本分摊: 飞机的运营成本(燃油、机组人员工资、维护、机场费用等)相对固定。座位越多,这些固定成本就被分摊到更多的乘客身上,使得每个座位的平均运营成本降低,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竞争压力: 航空业竞争激烈,为了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机票,航空公司必须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座位密集化是降低平均票价和吸引更多乘客的有效手段。
舱位等级的差异: 经济舱的座位密度通常远高于商务舱或头等舱。这是因为商务舱和头等舱的定价远高于经济舱,乘客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以换取更宽敞的空间、更好的服务和更高的舒适度。航空公司通过在同一架飞机上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来满足不同消费能力乘客的需求,并优化整体收益。

2. 乘客数量的增长和大众化航空旅行
航空旅行的普及: 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的降低,航空旅行从过去的“奢侈品”逐渐变成了许多人可接受的交通方式。更多的人选择飞机出行,对座位需求量自然增加。
人口增长: 全球人口的增长也意味着对空中旅行的需求在增加。

3. 人体工程学与空间利用的权衡
舒适度与容量的矛盾: 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需要在乘客的舒适度和最大座位容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座位间距过大,座位数就会锐减,导致航空公司无法盈利。反之,如果座位间距过小,乘客的舒适度将大打折扣。
人体尺寸的平均值: 座位设计通常基于人体工程学数据,考虑的是人体尺寸的平均值(例如,平均肩宽、腿长等)。然而,个体差异很大,有些人天生比平均值高或壮,因此会感觉座位拥挤。
“瘦身”座椅设计: 为了在有限空间内塞进更多座位,座椅制造商不断研发更轻薄、更节省空间的座椅设计。这些设计往往牺牲了部分座椅填充物、扶手厚度,甚至椅背厚度,直接影响了腿部空间。

4. 法规和安全考量
紧急出口和通道的设置: 虽然航空公司希望增加座位,但飞机设计必须满足严格的安全法规。每个航班必须有足够的紧急出口、通道宽度和座位编号,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所有乘客都能在规定时间内疏散。这些安全要求会限制座位的最终布局。
救生设备存放: 救生衣等设备也需要占用一定空间。

飞机的座位最初是谁设计的?

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单一的“最初设计者”可以完全负责所有飞机的座位设计。飞机的座位设计是随着航空技术、航空旅行的商业化以及乘客需求的演变而逐步形成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早期航空旅行(20世纪初):
早期飞机非常简陋: 在航空发展的早期,飞机主要是用于军事侦察、邮政运输或少数富有的探险家乘坐。当时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座位”,乘客可能就是坐在开放的驾驶舱里,或者用简单的皮垫和固定带固定。
飞行舒适度不是优先考虑: 这些早期的飞机速度慢,航程短,安全性也很低。乘客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和完成飞行,而不是舒适度。
“设计者”更多是飞机制造商和早期航空公司: 像莱特兄弟这样的先驱,他们关注的是飞行器的基本操纵性和升力,而非乘客座椅布局。早期的航空公司(如果算早期的话)可能会根据飞机的实际空间进行简单的座椅配置,以适应其商业模式(例如,早期是观光航班,可能就几个座位)。

2. 商业航空的兴起(20世纪2030年代):
舒适度开始被考虑: 随着航空旅行逐渐转向商业化,航空公司开始关注乘客的舒适度,以吸引更多客户。
座椅开始标准化: 出现了更像现代座椅的结构,有靠背、扶手,并有基本的填充物。这些座椅的设计更多是由飞机制造商和航空公司的内部工程团队共同完成的。他们会根据不同型号的飞机(如福克F.VII、道格拉斯DC3等)进行座椅的布局和配置。
座椅制造商的角色: 专业的航空座椅制造商也开始出现,为航空公司提供定制化的座椅产品。这些制造商的工程师会研究人体工程学,并与航空公司沟通,以生产符合特定要求的座椅。

3. 现代航空业和座椅设计的演变:
航空人体工程学专业化: 随着航空旅行的普及和长途飞行的出现,对乘客舒适度和健康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航空人体工程学专家(ergonomists)和设计师开始在座椅设计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们研究如何优化座位间距、椅背角度、扶手设计,以及如何在高密度配置下尽量减少不适感。
大型飞机制造商的主导: 像波音(Boeing)和空中客车(Airbus)这样的飞机制造商,会为他们的飞机设计和提供标准化的座椅布局方案。航空公司会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成本考量,选择或定制这些方案。座椅制造商(如Recaro, Thompson Aero Seating, Zodiac Aerospace (现为Safran的一部分) 等)则根据飞机制造商或航空公司的要求生产座椅。
经济舱“瘦身”趋势: 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提高载客量,经济舱座椅的设计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紧凑。这背后是座椅制造商为了满足航空公司对座位数和重量的要求,以及航空公司为了降低单位成本的商业决策。

总结来说,飞机的座位设计并非由某一个“最初的设计者”独立完成,而是一个集体智慧和商业驱动下的演进过程。

飞机制造商提供了基础的飞机舱内空间和结构。
航空公司根据其商业模式、盈利目标和乘客需求,决定了座位的数量和布局。
航空座椅制造商负责设计和生产具体的座椅产品,并在技术允许范围内努力在舒适度和空间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航空人体工程学专家则为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试图在满足载客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乘客的舒适度。

因此,现代飞机座位之所以感觉拥挤,最直接的原因是航空公司基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商业决策,配合航空座椅制造商在空间利用上的技术创新和设计权衡。而“最初”的设计,则可以追溯到早期航空公司对基本乘客安置的考虑,但那与我们今天讨论的“拥挤”概念相去甚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根本想不到,上世纪的飞机座位有多宽敞。现在头等舱那种椅子,都是贫民窟标准。

下面这是1947年瑞士航空公司首次从日内瓦飞往南美的道格拉斯DC-4飞机的座位:

当时的座椅是和火车类似的面对面的座位,因为坐的人不多,所以相当于多了一排脚凳,当时的乘客是这样坐的:

到了70年代,商业航空进入“黄金时代”,航空公司靠服务取胜而不是价格,面向有钱人服务的客舱是宽敞的,椅子是舒适的,腿部空间是相当大的。

那个时候,飞行更多是为了一次难忘的体验,航空旅行是有钱人和社交名媛的专利。那时候空姐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您选乘本次飞往伦敦的航班。请给酒杯添满并问候你的邻座,然后点燃香烟。

大多数航空公司在机舱的前后方各有一个休息室,配置旋转椅和小桌子,乘客可以那里自由地伸展双腿,一边喝酒一边社交。

1970 年代的休息室,意味着可以安心的织毛衣。

当时泛美航空还在飞机上配了一名厨师,在用餐时间当着所有乘客的面切一只刚出炉的烤火鸡。龙虾和茅台什么的故事大家也都听过了。再想想现在发给每个人的都是什么鬼,一包花生?摔。

座椅越来越窄

从1933年世界第一架真正的民航客机波音247诞生开始,仅仅过去了短短几十年,航空巨头们就把商业航线遍布全球。

上世纪50-60年代被称为商业飞行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飞机座位的腿部空间比今天至少长10到20公分。在那个年代,乘飞机旅行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票价是天文数字,所以并没有那么多人要乘坐。这意味着每架飞机只需要更少的座位就能覆盖运营的成本。每个乘客都能享受到如今的头等舱般的宽敞。

从历史上看,座位舒适度与年代成反比:座椅前面的腿部空间越来越小。航空公司当年的解释是为了满足撞击时的人身安全。1930年客机刚研发时,座椅要求能承受六倍的重力负载(也就是6个g)。从50年代开始,商用喷气式飞机被要求提高到9个g。而现在的座椅要求承受16个g,16g是撞击事故中最大的冲击了,“联盟”飞船正常摔下来也就6到9个g。这就导致有一段时间,座椅造得过于笨重,经常在伸腿的地方增加金属加强件。

但事实上,安全并不是让空间变小的理由,贫穷才是。

空中客车A320的官方标准pitch(前排座椅靠背板到你的座位靠背面的距离)是86厘米(正常人的臀膝距大概是60厘米[1])。也就是说,你非常直挺的坐着时,膝盖前方有20公分的空间。但正常人都是去坐飞机而不是去坐军姿的,所以20公分只能说刚刚好能满足放松时的腿部空间(葛优躺是不可能了)。

有的航空公司为了提高舒适度,会按官方建议,把其中六排的空间增长10厘米,也就是保留96厘米的pitch,然后会根据飞行距离多收费10到30刀。比如2000年,美国航空就花了70亿美元把700架飞机做了改造,至少有一排增加了不到10公分的腿部空间。公司发言人蒂姆·史密斯承认:“这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但并没有真正奏效。”

当初他们做调查的时候,乘客会说:“哦,是的,我会多付10美元来买更宽敞的腿部空间”,但当需要用真金白银来买票时,他们并不买帐。[2]绝大部分乘客不愿意为更舒适的腿部空间主动支付额外费用。2003年,美国航空又把座位改了回来,把票价降回来了。

现在除廉价航空外,一般的航空公司都把pitch定在80到86厘米,因为95%分位的人的臀膝距也才66厘米。以前坐靠窗的人可以站起来四处走动,而不会过于打扰睡着了的邻座;现在几乎不可能在他们膝盖前通过了。

除了前后距离,还有左右的宽度。为了塞下更多的座椅,空中客车正在推广新的三种座椅尺寸:

高端经济舱:51厘米宽座椅
经济舱:46厘米宽座椅
廉价经济舱:42厘米宽座椅

要知道,人的肩宽是51厘米左右(所以家里衣柜最小宽度要做到55厘米),这最后一排的座位怎么做?只能把小手手放膝盖么?精明的航空公司变着法儿的在每排挤进一个额外的座位以获得额外的收入。舒适?在资本面前,设计公司要做的不是让座位舒适,而是消除「不舒适」。区别不仅仅是语义上的,设计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会感到特别不舒服的座位,可能会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

怎么办?

与航空公司斗智斗勇呗。改变不了现状,就努力适应和驾驭它。掌握更多的信息总没有错。

比如波音777设计时是一排九个座位,但可以加到10个。空客A380下层设计时是一排10个座位,但可以加到11个。所以在有的选的时候,可以看看你选的航班是不是有座位图(国内短线航班就算了,主要是指长途的)

  • 777尽可能挑一排只有九个座位的
  • 787尽可能挑一排只有八个座位的
  • A330/A340尽可能挑一排只有八个座位的
  • A380下层尽可能挑一排只有十个座位的

避开下面这几个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全球前十最窄座位[3],并不是针对航空公司,而是因主要看飞机类型)

而座位最宽的机型如下表所示:

从翼展到电子元气件,飞机在这么多年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希望新的飞机设计可以利用科技进步来提高舒适(唉,只有在不影响航空公司财务报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吧)。


所以,从事实来看,座位那么挤,是因为竞争激烈的航空公司想赚更多的钱,而乘客用钱包来投票。



一更:关于Piano Bar

看到有评论写道:

其中有几张是概念宣传照,并不是实际的机舱内的情形,实际上机舱内也从来没有达到过那个水平。

好吧,那我再来更新一些照片吧。

这是美国航空的Piano bar(钢琴酒吧),位于真实的747-100机舱的后段。虽然为了减重,配的是一架Wurlitzer的电风琴,但不论怎么样,能在飞机听现场演奏就很赞了。它存在于实际的航班上,美航在70年末开始运营piano bar至少大约3到4年。后来取消钢琴的主要原因是飞机遇到湍流颠簸时,很多乘客会把将饮料洒在琴键上,黏黏的按键很难敲击,维护起来太麻烦[4]

法航、大陆航空(现与联合航空公司合并)和联合航空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为更有钱的乘客提供更宽敞的座位和鸡尾酒调酒师服务。

在广告活动中,美国航空公司称自己为“747豪华邮轮”。主要原因是,1970年当美国航空在收到新的303座巨型飞机时,经济正处于衰退中,很少有中产阶级乘坐。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既简单又粗暴。美航用一些道格拉斯DC-10、波音707和波音747-100飞机组建了一个新的“豪华邮轮”机队,从每个航班上抽掉50到60个座位,利用空出来的地方设置了一个客厅大小的乘客休息区,为那些无惧经济衰退的真有钱人享用。

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新747的上层客舱还没有拿到起降期间载客的安全认证,所以在747上市的头10年,买了747的航空公司有的会将其用作高级休息室、酒吧或餐厅等豪华设施,下图就是德州的Braniff航空公司在1971年至1978年经营的上层休息室。

直到1973年10月中东战争导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航空公司成本飙升,需要卖出更多的票来平摊成本,DC-10酒吧才被拆除。随着乘客数量的增加,空中旅行逐渐走向“巴士化”。

此后美国的各大航空公司开启了动态票价时代,廉价航空也开始出现。当时美航营销副总裁Robert Crandall意识到,由于飞机的大部分成本(资本、人力、燃料)是固定的,所以一架飞机上增加一位乘客所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仅仅相当于一份飞机餐的价格,所以只要座位是空的,且票价高于边际成本,就应将它销售出去。

如果你认为70年代的航空旅行很豪华,那再看看30年代的波音“快船”314,是带包厢的:

波音314“飞剪船”是1938年至1941年间制造的一种能横越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飞机,是当时最大的飞机之一。每个包厢还配有私人卫生间:

当然,怎么能少得了餐厅呢: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人们已经很少再能享受到这样的舒适空间了,所以大部分人都更愿意相信这只是“概念宣传照”。

现在只有少数航空公司仍然拥有小小的机上酒吧(带调酒师的那种),比如阿联酋航空和卡塔尔航空的空中客车A380。[5]

看这个趋势,以后飞机上可能会变成: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火腿肠,这位同志让一让,来来来,腿收一下啦!

参考

  1. ^ https://www.ergocenter.ncsu.edu/wp-content/uploads/sites/18/2017/09/Anthropometric-Summary-Data-Tables.pdf
  2. ^ https://www.popsci.com/military-aviation-amp-space/article/2009-04/why-are-airplane-seats-so-miserable-and-what-can-be-done-about-it/
  3. ^ https://skift.com/2013/11/01/how-to-outsmart-the-airlines-and-beat-the-shrinking-airplane-seat/
  4. ^ 信息来源:Don Morningstar,一位住在西海岸的Wurlitzer维修技师,2003年10月去世,由其儿子转述
  5. ^ 当然还有阿提哈德、韩亚、澳航和亚航的某几架A380
user avatar

你坐的那么舒服,头等舱的票要卖给谁?

user avatar

嗯……里边有大座儿。招手让门口那姐们儿给你补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飞机的座位之所以感觉拥挤,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其中既有经济效益的考量,也有历史演变和设计权衡的结果。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为什么飞机的座位那么挤?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经济效益驱动:最大化载客量 航空公司追求利润: 对航空公司而言,最重要的目标是盈利。在固定的机身尺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坐过长途火车、飞机或者汽车的朋友可能都有同感:腰部总觉得空落落的,时间长了就开始腰酸背痛,真希望座椅能稍微往里凹一点,或者有个小小的凸起给腰部“托”一下。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考量,不是一句“不舒服就不设计得舒服点”那么简单。我们一个一个来剖析。首先,从人体工学和生.............
  • 回答
    哈哈,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那种“坐下就得低着头”的感觉,很多乘客都有同感,而且这绝对不是因为你矮!这背后其实涉及到汽车、动车、飞机座椅设计的一些“小秘密”和权衡。咱们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1. 你的感觉:为什么感觉座椅“反人类”?你说的“低着头”,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 靠背角度和头枕设计.............
  • 回答
    战国时期,楚国墓葬中那些充满力量与神秘的虎座凤鼓、虎座飞鸟以及形态各异的镇墓兽,无疑是那个时代楚文化独特艺术风格和精神信仰的集中体现。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西汉初年,在楚国故地,这些标志性的随葬品却逐渐销声匿迹,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政治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政治版图的剧烈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道出了很多对机械和工程充满好奇的朋友们心中的疑惑。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坦克那种厚重、威猛的形象,总觉得它的力量应该非常惊人。然而,当你了解到飞机发动机的“蛮力”时,可能会大吃一惊。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1. 目标不同,设计思路也就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原因。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背后涉及到物理学、工程学,以及它们在不同载体上的具体应用差异。飞机螺旋桨前置,船舶螺旋桨后置,这并非偶然,而是各自最优化设计的结果。咱们先聊聊飞机。飞机螺旋桨为什么多是前置的?首先,得明白螺旋桨的作用:它本质上是一个旋转的翼,通过转动来吸入空气并向后推,根据.............
  • 回答
    这架几百吨的庞然大物,在跑道上加速,地面仿佛都在战栗,然后,你看见它——一头扎进天空,轻盈得如同海鸥。这景象,总让人忍不住好奇:它是怎么做到的?是什么魔力让如此庞大的钢铁之躯摆脱地心引力,翱翔于蓝天?这背后的奥秘,其实是科学的奇迹,是空气动力学这位无形的大师在施展魔法。简单来说,飞机能飞,全靠它能创.............
  • 回答
    关于涡桨飞机为什么在速度和高度上普遍不如涡扇飞机,这背后涉及几个核心的工程原理和设计考量。我尽量用更贴近实际的语言,就像跟一位对航空有点好奇的朋友解释一样,来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咱们得弄明白涡桨和涡扇这俩兄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们各自的“脾气”又是什么。涡桨发动机:就像是个带螺旋桨的大风扇涡桨.............
  • 回答
    跑道上起飞时,后三点式起落架的飞机屁股(尾部)会先抬起来,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形象的,我们可以从力学和几何学的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后三点式起落架”到底是怎么回事。顾名思义,它有三个支点,不过跟我们常见的“前三点式”不太一样。前三点式是两个主起落架在机翼下方,一个辅助轮在机头。而后.............
  • 回答
    你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关于为什么喷气式飞机起飞时普遍不使用加力燃烧器来缩短起飞距离。这背后其实涉及多方面的考量,绝不仅仅是“越强大越好”这么简单。让我来给你掰扯清楚。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加力燃烧器,以及它为什么能提供额外的推力。加力燃烧器:喷气发动机的“TURBO”模式一般的喷气发动机,比如.............
  • 回答
    飞机上的规定,尤其是那些看似“奇怪”的规定,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逻辑和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安全至上 (Safety First):这是所有规定的核心和出发点。 所有看似不便甚至愚蠢的规定,最终都是为了确保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并在紧急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
  • 回答
    喷气式飞机进气道不能加装过滤网,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且至关重要的原因,绝非简单的“防止异物吸入”就能轻易解决。这涉及到飞行安全、发动机性能、航空材料学以及空气动力学等多个关键领域。首先,我们得从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说起。喷气式飞机的心脏——喷气发动机,通过吸入大量空气,将其压缩、与燃油混合燃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疑问。飞机那么大,乘客那么多,真要出事了,不像小型飞机那样能给每个座位装个救生伞,如果整个飞机能像跳伞一样慢慢降下来,那该多好啊!不过,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让我好好跟你掰扯掰扯为什么飞机顶部不装那种个人降落伞,以及为什么飞机整体也无法像跳伞一样慢慢降下来。.............
  • 回答
    飞机轮胎,尤其是那些支撑着庞然大物——客机——的轮胎,它们能够承受住动辄数十吨甚至上百吨的巨大质量,这背后是一系列精妙的设计和材料科学的结晶。这可不是我们日常看到的汽车轮胎那么简单,它们简直就是“地面上的太空舱”的守护者。1. 胎体结构:多层力量的叠加想象一下你身上穿的衣服,层层叠叠,每一层都有它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初次接触飞行器操作时会有的疑问。为什么飞机驾驶室看起来比汽车复杂那么多?难道仅仅是多了个垂直方向的移动,就需要如此多的仪表和操控装置吗?答案是否定的,飞机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也远远超越了“多一个操纵杆”那么简单。我们得明白,汽车和飞机虽然都是交通工具,但它们在设计.............
  • 回答
    一架造价4500万美元的飞机,机翼被砸出0.528平方米的窟窿,维修费高达2880万美元,这数字听起来确实惊人,也难怪会让人觉得难以置信。但这背后,绝不仅仅是“修补一个洞”那么简单。要理解这笔高昂的维修费用,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拆解:1. 飞机的结构复杂性与精密度:想象一下,飞机的机翼不是一块简.............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不同介质中物体运动效率的根本差异。简单来说,飞机之所以比船/潜艇快一个数量级以上,是因为它们能够摆脱水的强大阻力,并在空气这个相对稀薄的介质中高效运作。而鸟和鱼的速度差距不大,则是因为它们都在水中这个稠密的介质中运动,并且都在遵循相似的生物力学原理。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飞.............
  • 回答
    飞机驾驶舱的挡风玻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座舱盖”,虽然看起来是玻璃,但它可不是我们家里那种普通玻璃。它是一层层特殊材料复合而成的,而且它的设计和防护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强大得多。你提到“不多加几层保护”的顾虑,其实是有道理的,但也涉及到很多现实因素,下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鸟击,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自然现象,对航空安全而言却是不容小觑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当它发生在高速运转的飞机发动机时。飞机的设计虽然坚固,但鸟类撞击所带来的破坏力,其后果往往超乎想象。鸟击对飞机发动机的危害程度,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致描述:首先,发动机吸入鸟类是最大的危险源。飞机发动机,特别是喷气式发动机,.............
  • 回答
    关于美军飞机撞击烈士王伟事件,以及那架美军飞机为何停在陵水机场,这是一个涉及到敏感历史事件和军事细节的问题。为了更清晰地解释,我们需要梳理一下事情的经过以及相关信息。事件的背景:南海“撞机”事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事件发生在2001年4月1日。当时,一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歼8II战斗机(飞行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