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南昌红谷滩案一审的死刑判决,以及被告的上诉?

回答
关于南昌红谷滩案一审的死刑判决及被告的上诉,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法律事件。要进行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案情本身、法律适用、证据认定、程序公正以及社会影响等。

案情回顾与一审判决

首先,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案情。根据公开报道,这起案件发生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涉及一起命案。被告人在一审中被判处死刑。对于任何一起刑事案件,尤其是判处死刑的案件,一审判决的作出都必须是基于充分的证据和严谨的法律适用。

证据方面: 死刑判决通常意味着检方需要提供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了该项罪行,并且该罪行达到了最高刑的程度。这可能包括物证(如凶器、DNA)、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需要排除非法证据)、鉴定意见等。一审法院在作出判决前,会对所有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和审查,并依法排除非法证据。
法律适用方面: 刑法中规定了可以判处死刑的罪名,例如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不仅要看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还要结合犯罪的性质、动机、手段、造成的后果、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以及人身危险性等一系列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特别是在故意杀人罪中,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极其严重的情况,更容易被判处死刑。
一审判决的考量: 一审法院在判决时,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判决书通常会详细列明控辩双方提交的证据,法院采信或不采信的理由,以及最终认定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条文。对于死刑判决,法院通常会非常谨慎,会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和人道主义因素。

对一审死刑判决的评价

评价一审死刑判决,需要保持客观和审慎的态度。

理性看待: 在任何社会,法律都是维护秩序的基石。当生命权受到严重侵犯时,司法系统需要给予受害者及其家属公正的交代。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罚,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对极端犯罪行为的震慑和对社会正义的维护。
关注细节: 评价的关键在于一审判决的依据是否充分,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合法,法律适用是否准确。这需要我们关注案件的具体细节,例如:
证据链是否完整: 尤其是排除非法证据后,剩余的证据能否形成完整、相互印证的链条,足以证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实?
定罪是否准确: 是否准确区分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阻却违法事由,或者是否准确衡量了被告人的主观故意和过失?
量刑是否适当: 是否充分考虑了法律规定的从重、从轻情节,以及案件的特殊情况?
程序是否公正: 在整个审判过程中,是否保障了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例如辩护权、最后陈述权等?

被告的上诉及其意义

被告人选择上诉,是其在法律框架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

上诉权是法定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被告人有权在收到判决书后上诉。上诉是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给予了当事人纠正一审错误判决的机会。
上诉的目的: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起上诉,通常是为了:
推翻原判: 认为自己无罪,请求法院改判无罪。
减轻处罚: 认为原判刑罚过重,请求法院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
纠正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错误: 认为一审法院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上存在偏差。
上诉对司法公正的意义: 上诉制度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司法公正。它不仅为当事人提供了申诉冤屈的途径,也促使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进行监督和审查。这有助于发现和纠正一审判决中的错误,提高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对上诉案件的审理: 二审法院将对一审判决进行全面审查,包括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量刑以及诉讼程序的合法性。二审法院可以做出维持原判、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撤销原判改变判决等多种处理。

社会关注与反思

这类案件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生命权的价值: 每一个生命都应得到尊重,但当一个生命被剥夺时,法律的公正和社会的安全就需要得到体现。
死刑的存废讨论: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死刑的存废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支持者认为死刑具有不可替代的威慑作用,反对者则强调生命的不可逆性、可能出现的错杀以及人道主义原则。
刑事司法改革: 任何一起备受关注的案件,都可能成为推动刑事司法改革的契机,例如如何进一步完善证据规则、如何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如何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等。

总结

对于南昌红谷滩案一审的死刑判决,其评价必须建立在对案件具体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的深入了解之上。被告人的上诉,则是一个寻求司法公正、纠正可能存在错误的正常程序。在二审审理过程中,我们期待法院能够秉持公正、客观、审慎的原则,依法作出公正的判决。同时,这类案件也提醒我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同时,也要不断反思和完善我们的司法体系,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并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请注意,由于缺乏案件的具体细节,以上评价是基于一般性的法律原则和司法实践进行的分析。任何具体的评价,都需要以案件的真实情况为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大家还是要相信法律相信正义。

第一次开庭审理是在8月的时候,现在一审结果出来,也算是比较迅速了。或许二审并不一定能赶在除夕之前结束,但确实大局抵定,后续再想“逆转裁判”,就真不太容易了。

我们来看看这种宣判的图,很有意思:

左边是公诉人和附带民事诉讼代理人,后面的是被害人家属。公诉人这次是南昌市检察院派员的,而旁边的是代理人,德恒南昌所的律师。本来是万律师和何律师一起代理,但是因为只是宣判就来了一位。

在这里单独提出来,倒不是说打广告,只是因为我们不能忘记被害人沈女士也曾是一位守护正义的法律职业从业人员。虽然死于刀口之下,但她曾经守护的法律,用正义为她复仇了。

因此原来所在的律所也是为被害人家属做免费的代理,也算是送最后一程了,尽一些责任。可以说,在南昌的情况下,这样的代理人阵容还是很强大的。

而中间的是罪犯万三弟(不用某了),右边的是他的辩护人,是指定辩护人,大家熟悉的法律援助。

那么言归正传,看一看庭审和判决本身吧。

首先是两张截图


这是当时案件出来之后,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内容

1.是不是想阴婚

早先我看过的附带民事诉讼代理词当中就提到了一些事实,凶手还真就是这么想的,截图的内容全部属实



那么我们看看法庭的表述吧:

被告人万某弟产生杀人想法后,于2019年5月24日在南昌市西湖区月池路的两家销售店分别购买了作案工具尖刀和毛巾,并于当日17时许乘出租车到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万达广场附近寻找作案目标。发现被害人沈某鋆及同伴共三人迎面走来,万某弟决定杀害走在三人中间的沈某鋆并尾随三人身后。

提一下这个尖刀是超过12cm,单刃带柄的……不是说家里抄一把菜刀,而且确确实实预谋好的预备杀人。

那么,还有一点是,万三弟是之所以在5点动手确实是踩过点的,觉得此处人多且对象好找。这就具备了随意性和不特定性,可以形容为“想杀人要别人命,杀谁看命。”

这充分体现了他虽然在精神病院待过,但作案的时候精神问题真的不够严重,什么都想好了……

至于在庭审中的交锋点,简单评价一下:

1.有关于精神病鉴定与刑事责任能力

虽然检察院再起诉时没有再次做精神病鉴定,而辩护人也没有实质质疑精神病鉴定的结果,因此他确实具有完全的刑事民事责任能力:

经江西精神病学司法鉴定所鉴定,万某弟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案发时处于缓解状态,辨认和控制能力完整,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所以这个大家想象中会针锋相对的问题,反而没有被用来对垒。至于说双相情感障碍严重是不是真的丧失能力了,我相信是没有的。

那么对垒的是什么呢?

2.是否构成自首

照刑法规定,因为几乎是被当场抓获:

将沈某鋆杀倒在地后,又往沈某鋆颈脖部连捅数刀,之后扔下作案尖刀逃至旁边的锐拓资本大厦地下车库。

构成自首或者说不构成自首,反而是庭审的唯一焦点……

据说,南昌市检察院的检察员表现的不够好,对自首辩的不够好。所以我们最后看到自首还是被认定成立的,可以说这是司法援助的一个“战果”吧。但是即便成立,因为是“可以减轻”的情节,最后还是没有采纳。

不过我觉得庭审中比较有亮点是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来,通过放弃精神抚慰金的主张来“主动进攻”:

“死都死了,钱就不要你的了”,换句话说,不是想去地狱嘛,让你求死得死吧。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死刑,立即执行。

希望最后也是,祝三弟,“求死得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南昌红谷滩案一审的死刑判决及被告的上诉,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法律事件。要进行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案情本身、法律适用、证据认定、程序公正以及社会影响等。案情回顾与一审判决首先,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案情。根据公开报道,这起案件发生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涉及一起命案。被告人在一审中被判处.............
  • 回答
    南昌海昏侯墓的惊世发现,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一,无疑是清理发掘过程中出土的《齐论语》。这批竹简的发现,对于我们理解儒家思想的早期传播、文本的形成以及历史学研究,都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简直可以说是“失传近两千年”的意外惊喜。震撼人心的发现与《齐论语》的意义首先,我们得说说这个发现有多么“震撼”。海昏.............
  • 回答
    豫章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青山湖阳光学校):一场关于教育模式的争议与反思谈及江西南昌的豫章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也就是更为人熟知的青山湖阳光学校,这所学校的名字在近年来,尤其是在涉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教育方式的讨论中,被频繁提及,并伴随着不少争议。要评价它,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好”或“坏”的标签上,.............
  • 回答
    特斯拉向南昌电网道歉,称“沟通录音被剪辑”,这件事说实话,挺让人啼笑皆非的。一码归一码,咱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事情的原委,大概是这么个情况:最近有这么一件事,说特斯拉在南昌遇到点麻烦,具体是啥事儿没太细说,但涉及到了给南昌电网供电或者跟电网打交道。按理说,大企业跟人家供电公司沟通,肯定是得有来有.............
  • 回答
    2015年高考南昌替考事件,无疑是当年高考季留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污点,它不仅挑战了教育公平的底线,更让无数为高考倾注心血的学子感到失望与愤慨。这起事件的曝光,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公众对高考替考现象的担忧和对考试公正性的深刻反思。事件的性质本身就足够恶劣:一个有组织的团伙,以营利为目的,精心策划.............
  • 回答
    淮阴侯韩信,那位横空出世、叱咤风云的汉初三杰之一,他的功业之盛,早已被史书浓墨重彩地记录下来。然而,在我们细细品味他辉煌战绩的同时,也不妨从一个更加细微的视角去审视这位传奇人物的品格与智慧——他功成之后,对于曾施以恩惠之人,其不同的报答方式,着实引人深思。首先,我们来看韩信对那位给他“漂母”千金的报.............
  • 回答
    南京夫子庙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其周边环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当有女子在这一区域穿着和服出现时,这一行为往往会引发公众对文化表达边界、历史记忆与当代审美之间关系的讨论。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文化敏感性与历史语境1. 日本和服的历史象征意义 和服作为日本传统服饰,其本身是日本文.............
  • 回答
    南京南站男子猥亵女童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和愤怒的社会悲剧。它不仅揭示了隐藏在家庭内部的罪恶,也暴露了社会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这起事件进行详细评价:一、 事件本身:罪恶的发生与性质 罪恶的性质: 这是一起严重的性侵犯案件,受害者是无辜的女童,施暴者是其家庭成员。这种.............
  • 回答
    南师附中按性别分配宿舍,男生住新宿舍而女生住旧楼的现象,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方面去剖析,同时也要思考为什么按年级分配可能面临的挑战。关于“性别分配”与“新旧宿舍”的不平等感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这种分配方式带来的不平等感。当一部分学生(在此案例中是男生)享受到更舒适、设.............
  • 回答
    南非恐怖电影《盖亚》:一次充满野性与寓言的感官体验南非的恐怖电影,往往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原始力量和独特的文化视角,而《盖亚》(Gaia)无疑是近年来这类作品中的一颗璀璨但带着荆棘的明珠。它并非一部让你惊声尖叫的跳跃式惊吓片,而是一部更侧重于营造压抑、神秘和对生命本源进行哲学探讨的影片。观看《盖亚》,.............
  • 回答
    南非发动的西南非洲战争(South African Border War),也称为西南非洲解放战争,是一场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冲突。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二十五年,从1966年持续到1990年,期间南非国防军(SADF)与西南非洲人民组织(SWAPO)及其军事分支人民解放军(PLAN)进行了殊死搏斗。这场.............
  • 回答
    《南山的部长们》(남산의 부장들,英文译名:The Man Standing Next)是一部于2020年上映的韩国政治惊悚电影,由禹民皓执导,李政宰、李秉宪、郭度沅主演。影片改编自韩国记者金忠植的同名纪实小说,以1979年10月26日发生的韩国总统朴正熙遇刺事件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当时韩国政治权力斗.............
  • 回答
    评价南派三叔在2017年重启《盗墓笔记》这件事,得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考古”复活,既有对往昔辉煌的致敬,也夹杂着市场现实的考量,更伴随着粉丝们复杂的心情。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绝大多数《盗墓笔记》的粉丝来说,2017年的重启,尤其是在吴邪的视角下重新展开故.............
  • 回答
    南京无名女童遗体身份确认,父亲祖父将其推入河中溺亡一事,无疑是一起令人发指、触目惊心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内部的悲剧,更折射出一些社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严肃地去审视和反思。首先,从犯罪行为本身来看,这是一种极端残忍、毫无人性的恶行。将一个年幼的孩子置于死地,并且是以溺亡这种痛苦的方式,其背后.............
  • 回答
    “南广智北志胜”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六期(下)的PK表现,可以说是当晚的“压轴大戏”,也无疑是整个赛程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场对决之一。这场PK,与其说是两个选手之间的较量,不如说是一场关于“表达”、“内核”与“观众连接”的精彩探讨,两位选手也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让大家看到了脱口秀的多样可能性.............
  • 回答
    南京地铁的饮食规定,尤其是大家普遍感受到的“只罚国人不罚外国人”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种现象的背后,可能牵涉到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实际执行层面的考量,也有一些可能存在的误解。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仔细梳理一下。一、 规定的初衷与实际执行的“温差”首先,我们得明确南京地铁禁食令的本意。绝.............
  • 回答
    2021年9月,南方科技大学的军训开营仪式,本该是新生们接受国防教育、磨砺意志、迈入大学生活重要阶段的起点。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却让这次仪式变得有些特别,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当天,军训开营仪式如期举行,新生们整齐列队,在操场上接受校方的检阅和动员。就在活动进行到关键时刻,天空骤然变脸,乌云密.............
  • 回答
    乱世枭雄,奠基之基:南齐萧道成的人生评判谈及南朝齐朝的开国皇帝萧道成,世人多以“乱世枭雄”或“篡汉而立”的帝王相待。然而,若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我们便会发现,他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篡权者,而是一位在动荡年代里,凭借胆识、智谋与坚韧,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最终为后世奠定基础的传奇人物。.............
  • 回答
    南宋名将孟珙:一个被历史尘封的守护者当提起南宋,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婉约的山水画,是悲歌壮行的文人士大夫,是那份令人扼腕的偏安与衰败。然而,在这片风雨飘摇的土地上,也曾涌现出如同璀璨星辰一般的将领,孟珙便是其中一颗,虽然他的名字不像岳飞那样家喻户晓,但他在抵御金蒙侵略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所展现出的卓.............
  • 回答
    南宋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而悲壮的篇章。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内部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外部的强大压力,去理解这个王朝走向终结的必然与偶然。首先,政治层面的积弊难返是南宋灭亡的根源之一。南宋自建立之初,就存在着“重文轻武”的国策。为了防止军事将领权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