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愤怒的香蕉《复盘,说说过去一个月时间阅文事件的来龙去脉》?

回答
愤怒的香蕉(通常指代其作品和观点,而非个体本身)在B站发布的《复盘,说说过去一个月时间阅文事件的来龙去脉》视频,可以看作是作为一个资深网文作者和观察者,对阅文集团近期的重大变动(主要是“新合同”引发的争议)的一次深度解析和个人解读。要详细地看待这个视频,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愤怒的香蕉是谁?他复盘的立场和角度?

背景和身份: 愤怒的香蕉是一位在网络文学界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者,以其风格独特、观点鲜明而受到关注。他长期混迹于网文圈,对行业生态、作者权益、平台运作有较深的了解和体悟。
复盘的性质: 他的复盘不是官方通稿,也不是纯粹客观的新闻报道。而更像是一个在行业内有经验、有话语权的“圈内人”视角,夹杂着他对事件的判断、对作者的同情,以及对行业未来的担忧。他的视频更多的是一种“观点输出”和“引发讨论”。
核心立场: 他的复盘很可能围绕着“作者权益受损”这一核心展开。他会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新合同对作者生存和创作带来的冲击,并尝试解释为何作者们会如此强烈地反弹。

二、 视频可能涉及的“阅文事件”主要内容是什么?

根据事件的公开信息和网文圈的普遍认知,愤怒的香蕉的复盘很可能涵盖以下几个关键点:

1. 阅文集团的背景与历史:
阅文作为中国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其前身是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的整合。
其发展历程中,曾经是作者的“天堂”,给予了作者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和收益分成。
腾讯入主后,整合了资源,也带来了更商业化、更规范化的管理思路。

2. “新合同”的出现及其核心条款:
这是事件的导火索。阅文集团推出了一份新的版权授权合同(或者说是对现有合同的修改),对作者的作品版权进行了更深入、更广泛的收割。
可能涉及的争议条款(猜测):
版权全方位收割: 不仅是信息网络传播权,还可能包括改编权、摄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除本合同约定外的其他使用方式)等更广泛的权益。这意味着阅文对作者作品的开发拥有极大的话语权,作者几乎失去了二次创作或授权给其他公司的机会。
低分成比例或固定收益: 新合同可能进一步降低作者在作品收益中的分成比例,甚至转向固定保底收益,这对于头部作者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也限制了作者通过高人气作品获得更高收益的可能。
对作者创作的干涉: 可能包含更严格的内容审核,对创作方向的指导甚至强制修改,对作者的创作自由形成限制。
独家与约束: 加强作者的独家合作义务,限制作者在其他平台发布或参与其他项目。
强制性与解释权: 合同的强制性执行,以及阅文集团对合同条款的解释权,让作者处于弱势地位。

3. 作者的反应与诉求:
大规模抗议: 众多作者(尤其是中腰部作者)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抵制。
集体抵制行为: 可能包括集体停更、删除作品、转投其他平台、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等。
诉求: 作者们的核心诉求是争取更公平的版权分成、更大的创作自由度、以及对自身作品更多的主导权。他们希望阅文能够尊重作者的价值,而不是将作者视为“内容生产机器”。

4. 阅文集团的回应与后续影响:
官方声明: 阅文集团可能会发布官方声明,解释新合同的必要性,强调其对行业发展和作者福利的考虑(如加大对作者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好的服务等)。但这些声明往往被作者和读者认为是“公关辞令”。
事件发酵: 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包括媒体、其他平台的作者和读者。
行业震动: 事件暴露了网络文学行业长期存在的版权和收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对整个行业的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作者的影响: 部分作者可能被迫接受新合同,导致创作激情受挫;部分作者可能选择离开阅文,寻找新的平台。

三、 愤怒的香蕉视频可能进行的“复盘”的特点:

深入的细节分析: 他可能会逐条分析新合同的条款,解释这些条款对作者的实际影响,并给出具体的例子。
行业生态的剖析: 结合他对网文行业的长期观察,分析阅文此次行为背后的商业逻辑、市场压力以及对行业未来的影响。
作者心声的传达: 他会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和角度,传达广大作者的困境和心声,让非网文圈的人也能理解作者的处境。
情绪化的表达: 作为一名作者,他很可能带有一定的情绪,对阅文集团的做法表示愤慨和不满,从而更能引起作者群体的共鸣。
对未来的展望与担忧: 他可能会对阅文集团的未来发展、对其他平台的潜在影响以及整个网文行业的走向做出自己的预测和担忧。

四、 如何看待愤怒的香蕉的视频?

1. 信息来源的辨别: 作为一个观众,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带有作者主观视角的复盘。虽然他可能言之有物,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个人立场。应该结合官方信息、其他作者的观点以及独立媒体的报道进行综合判断。
2. 共鸣与理解: 如果你是网文作者或深度读者,很可能会对视频中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理解作者们的诉求,并认同愤怒的香蕉的分析。
3. 行业问题的揭示: 无论你是否是网文圈的参与者,这个视频都可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网络文学行业深层的版权、收益分配、创作自由度等问题,以及巨头公司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4. 理性思考: 虽然视频可能充满情感色彩,但我们也需要保持理性,思考事件的复杂性。例如,阅文集团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运营决策也需要考虑商业利益和股东回报。问题可能并非简单的“平台压迫作者”,而是商业逻辑与创作生态之间的博弈。
5. 关注后续发展: 愤怒的香蕉的复盘可以看作是对事件的阶段性总结,但事件本身还在发展。关注后续可能出现的政策调整、平台策略变化以及作者的持续反应,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整个事件。

总结来说,愤怒的香蕉的《复盘,说说过去一个月时间阅文事件的来龙去脉》视频,很可能是一次针对阅文集团“新合同”引发的网络文学界重大事件,以作者视角进行的深度解读和观点输出。观看时,需要理解其立场和信息来源,从中获取对事件细节和行业生态的理解,并结合其他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这个视频不仅是对一个具体事件的复盘,更是对网络文学行业发展模式和作者权益保障的一次重要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重温一下教员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吧:

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一个阶级,在人数上,在阶级性上,都值得大大注意。自耕农和手工业主所经营的,都是小生产的经济。这个小资产阶级内的各阶层虽然同处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但有三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故对于中产阶级的宣传颇相信,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渐渐变得生活下降了。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种人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大,因为他们有一个相反的比较。这种人在革命运动中颇要紧,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众,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
以上所说小资产阶级的三部分,对于革命的态度,在平时各不相同;但到战时,即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不但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参加革命,中派亦可参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

教员在这里说的“中产阶级”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中产阶级,而是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就是今天以两位马总为代表的这类人。

回顾阅文事件的走向,只能说教员诚不欺我。

香蕉口口声声说:

有成千上万的作者靠它吃饭,他们并不都是月收入几万几十万的大作者,他们有的吃全勤,有的靠订阅养家,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出息,但阅文的这些工资,确确实实是他们每个月不可缺少的生活费。阅文今天很霸道,阅文的过去也很霸道,但是综合起来,阅文在所有的网站当中,又是分数最好的一个。

所以我们不能让阅文死。

而在之前,流浪的蛤蟆也说:

什么时候,一群从没有签过约,从没有正式成为某个平台作者的人,或者写了好多年总共就收入几千块,另外有自己职业,只拿网文当业余爱好的人,能够代表网文!
我们这群靠网文谋生,靠网文养家糊口,写了十多年,乃至二十年以上的人,反而不能代表网文了?
我可去你们吧!

这两个人,恰恰说出了这次阅文事件的真相。

香蕉说有些人要靠全勤活着,但问题是阅文的全勤不过600块钱而已,一年下来也不过7200块钱。能写网文到签约的人,至少也得有个高中文化吧?这年头找个什么工作一年挣不到7200块钱?真要是阅文倒闭了,他们真得就会饿着吗?

蛤蟆说“什么时候,一群从没有签过约,从没有正式成为某个平台作者的人,或者写了好多年总共就收入几千块,另外有自己职业,只拿网文当业余爱好的人,能够代表网文”。注意这里面说的这句话,“写了好多年总共就收入几千块,另外有自己职业,只拿网文当业余爱好的人”。

这类人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 他们不把网文当主业,大多数人写文纯粹是出于爱好,所以他们看重的是版权的自主性,是所谓的“创作者的尊严”。

第二 他们的主要收入并不来源于付费阅读,而他们的作品万一哪天走了狗屎运突然被收购了买了版权,那这就是个无本万利的买卖。这就好比说有人跟你说,咱们俩一人出一块钱买彩票,中了500万咱们俩平分,人家肯定说“去你的吧,我又不是出不起两块钱”。

对于这些人来说,阅文倒了他们有什么损失吗?有,但并不大。因为大不了就免费创作嘛,放到网上给人看也能赚个名声。但对于香蕉和蛤蟆来说,阅文倒了损失大吗?当然大。因为他们主要的收入就是付费阅读,而阅文是他们目前能找到的待遇最好的平台。

在现在的网文平台中,哪类作者占多数呢?显然是每月只拿几百块钱甚至拿不到钱的作者占绝大多数。甚至可以说,95%以上的网文作者都挣不到两千块钱以上。正因为如此,所以网文跟许多行业都不一样。比如说餐饮业,就算是当个普通服务员一个也能挣两三千,在县城这就完全够生活了。所以,餐饮业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觉得这个行业倒了也无所谓。在网文中,绝大多数人压根就挣不到钱,而“大神”们月入十万、百万。显然,普通的作者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反而是“大神”们开始畏首畏尾。

其实在生活中来说,农民工讨薪成功的概率比普通白领要大得多。因为农民工纯粹是吃体力饭的,根本不怕找不到工作,要到了钱就是纯赚的,所以他们可以不在乎面子,各种撒泼打滚来要账。而普通白领如果敢跟公司闹掰,下一家公司做背景调查的时候,HR随便说几句坏话,那在新公司就别想混好了。在两位马老板面前,“大神”也只不过是个拿钱多一点的普通白领。

目前来说,大神们的一切动作,更多的还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正如跳舞所说:

在这中间我们需要期待的是友商,如果有足够厉害的友商,还能给予一个好一点的合同,起点当然也得跟上去。而目前在整个网文圈,纵横的合同是不错的,但由于前期的一些操作,他们的读者池不够深,这又是它的弱点。你看,我甚至愿意在这里广告一下,有竞争,对所有作者都是利好。

这段话其实很矛盾。他一边说“如果有足够厉害的友商,还能给予一个好一点的合同,起点当然也得跟上去”,但他同时又说“目前在整个网文圈,纵横的合同是不错的,但由于前期的一些操作,他们的读者池不够深,这又是它的弱点”。一边说希望友商有好一点的合同,但另一边又说纵横的读者池不够深。这恰恰说明,相比于合同本身的好与坏,“大神们”更看重的是现实收益。换句话说,就算纵横的合同更好,但因为去纵横挣不到更多的钱,所以我还是要留在阅文。

这等于是跟纵横的人说,“你们努努力,把自己搞好一点,这样我就能挣到更多的钱、拿到更好的合同了”。自己不做争取,却把希望都寄托在对手身上……这思路也是很迷的。

当年TG的革命为什么会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后来空一格总统搞金融改革,直接导致物价飞涨,小资产阶级里的第一类人和第二类人都变成了第三类人,自然也就占到了TG的一方。不到所有的利益彻底消失的时候,大神们是不会彻底跟阅文翻脸的。

user avatar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就是幕后黑手,你们不用费力找了。

怀疑来怀疑去,你让程先生好好拿出一份有诚意的合同,我的手再怎么有劲也推不动800万作者群体呀。

对了,作为幕后黑手我就不露真名了,其实就算露真名你们也不认识我,但我嫌你们礼数太多,麻烦。

————————————————————————————————

其次感谢香蕉大大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

当底层人民没有起来的时候,大大上蹿下跳煽动革命,以此来和程先生谈判维权。

然而当底层人民起来,有了点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气势后,他又畏惧革命,称这些人为“流氓无产者”,称这些自己断更自己小说一天的行为叫“打砸抢”。

看到这一幕,我只能说香蕉大大果然是当代文豪,试问现在的文坛谁还能写出这样鲜活、深刻的人物形象呢?

我建议广大的左派同志都好好学一下,这是活灵活现的活教材啊。

对了知乎左翼都有谁呀,我好像就知道一个 @愚者 ,算了就你好好学习一下吧。

——————————————

最后顺便补充一下我对蛤蟆大神最近一些行为的理解,免得蛤蕉CP少了一个。

总有一些人以为蛤蟆发声和永恒之火神机等人一样出于正义,我不排除蛤蟆有这种成分,但我需要点明的是,他发声更多是出于焦虑和担忧。

记得这件事初期就有人说,大神的合同与扑街不同,所以大神愿意下场完全出于正义;也有人说扑街就关心600的全勤,版权什么的完全没意义。

好像这件事对大神和扑街都不重要。

但如果都不重要把反垄断打上微博热搜的都是死人不成?

真不重要蛤蟆香蕉吃饱了撑的去得罪扑街和读者?

其实蛤蟆们的心里知道目前的事情对自己很重要,他的心思也很好理解,他当然知道自己在程武面前没什么面子,什么引入郭嘉,什么拒绝免费,都不过是他的表面文章,蛤蟆们的真实想法是要维持自己的舒适圈,只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想让现状发生改变。

不想看到国家是害怕国家会打破现有局面;

不想看到免费是害怕免费会打破现有局面;

不想看到扑街是害怕扑街会打死大神(嗯,这是蛤神微博自己说的,可不是我的杜撰)。

他是大神不错,但心态其实更像一个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土地主,看到有人踩了自己的地而焦急暴躁,但可惜网文的命运和现在的局势都不是由他说了算,所以他才要大费口舌在其中兴风作浪。

当阅文占上风的时候,他就会支持扑街;当扑街占上风的时候,他就会支持阅文。

就是这么简单。

——————————————————

看到评论区有人让我谈谈肘子,其实这有什么好谈的呢?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有两千多万软妹币卡在阅文手里,让你说什么你会不说?别说网文行业了,坐看有人毁灭半个地球只要自己能拿到两多千万,估计评论区里的大部分人都会答应,甚至还担心可以毁灭地球的那位太过劳累闪了腰。

  顺便提一下评论区的发言,今早有一位仁兄的留言成功把我逗笑,他说,“反正把锅砸烂后大众可以一走了之,黑手果然只讲革命不讲建设。”

  这我就不大明白了,砸锅的并不是我而是程先生,而且作者又为什么要讲如何建设阅文呢?

  程先生一不给作者发工资,二不给作者发五金一险,作者又不是阅文集团的员工,程先生也不是广大作者的老板。

  作者的老板只有一个叫做读者,只要读者还有看小说的需求,作者天大地大到哪都是家。

  所以作者不需要反思什么砸锅问题,需要反思的应该是腾讯和阅文的决策层。

思考一下为什么程先生去哪个行业都砸锅,为什么程先生就不肯扎下心来好好建设一番呢?

  另外这位评论区的仁兄还有一句高论听起来很是新奇,他说,“能在谈判桌上争取的,非要用战争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不是蠢就是坏。”

  这句话我真是头一次听,因为我以前听到的名言是——

  连战争都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更拿不到。

user avatar

这事我一早就写下了评语,但是说实话的人总是不受人待见。

为什么我不看好这类事件呢?因为我看透了事件背后的东西。

有一部分人,他们的利益是与阅文挂钩的,他们是向阅文撒娇,希望资本家认他做自己人。你让他真的反阅文,那岂不是革自己的命?还记得那句话叫妥协性吗?

有一部分人,不吝把事情闹大,这些人通常是与阅文瓜葛不大的人。也就是那些“总收入不过几千元”的人,或者唯恐天下不乱的那些围观者。他们人数最多,但问题是毫无组织性,光是闹,自己既不愿出什么力(除了键盘bb),又没有底限(啥都不愿落下),还总是喜欢幻想自己天下无敌别人理所当然该帮他。所以他们的做法就是口号喊得震天响,谁不激进谁是叛徒,谁不帮我谁是走狗。他们幻想大佬帮他,然后把大佬打成叛徒——大佬吃饱了撑的革自己的命来帮你呀?他们幻想国家出手帮他,然后把国家打成走狗——你算老几,国家帮你有什么好处?他们幻想人民帮他要特权,然后把人民打成愚昧——人民凭什么把你抬成特权阶级?他们失败了从来不反省自己哪里做错了,都是别人的错。这样的人能成事吗?

详见本人文章:

关于什么是特权阶级,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user avatar

明明房价里头有百分之四十以上是国家的收入比如出让金,比如税费,比如各种比如,还有一大部分是银行收走的利息,开发商可能拿不到百分之二十,但大家就是更恨开发商……

希望国家出手,打击开发商……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

2012年网文圈和一部分实体作者就开始呼吁修改著作权了,现在还能搜到我12年发言有关的新闻,那次的动静也不小,但八年过去,草案还是草案,这一次大家寄托厚望的著作权修订,是不是又暂时没有了消息呢?

我一直都支持修改著作权法,但我也知道,这种事儿,是长期抗战,不可能指望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是最早转发蒋胜男的制式合同提案,我跟蒋胜男也蛮熟,私底下没少吹彩虹屁,因为这个玩意的确对作者有利,但……还是同样的原因,缓不济急。这是常年的抗争,蒋胜男也不是才提出来,她已经提出来两年了。

就算制式合同的提案通过,那么参与制定合同样本的,也并不是任何作者,也并不会使用网友,或者蒋胜男提供的合同样本,而只能是国家指定的“法律专业人士”来参与合同样本的制定。

打个比方,今年的这次著作权草案的参与者,有腾讯和头条的法务高管……

将来参与制式合同样本的人,你们可能也会看到腾讯和头条的高管……当然,也可能没有,但里头一定是法律专业人士,而不是网文作者。

制定一项法律法规,国家要从很多方面去考虑,不是谁能指挥的了,希望今天提出要求,明天国家就满足……这是国民巨婴!

制式合同真的是好事儿,但也真不是短时间可以寄托希望……

你们现在还听到修改著作权和制式合同有消息了吗?

当初的坚定支持者的声音也在变小……

相信很多人,慢慢也不会在关注什么著作权法和制式合同了

因为……这需要长久抗战,而大多数人的热度会过去。

我经常说,写文的时候,一眼就知道不能写是天赋。

放在这里我还是要说一句,我之前就知道,这两件事是好事儿,但短时间内指望不大。

现实世界,不是小说,做什么事情,都没那么简单。

ps:谈合同真的是最好的办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愤怒的香蕉(通常指代其作品和观点,而非个体本身)在B站发布的《复盘,说说过去一个月时间阅文事件的来龙去脉》视频,可以看作是作为一个资深网文作者和观察者,对阅文集团近期的重大变动(主要是“新合同”引发的争议)的一次深度解析和个人解读。要详细地看待这个视频,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愤怒的香蕉.............
  • 回答
    在美国国会骚乱发生后,前总统特朗普首次通过视频讲话,直接回应了针对他的弹劾。他在讲话中,将国会骚乱事件归咎于“极大的愤怒”,并且暗示这种愤怒是由于“不公正”的政治迫害所引发。特朗普的逻辑核心:愤怒源于不公,我被诬陷特朗普的讲话,一如既往地围绕着他那套“受害者叙事”展开。他试图将国会骚乱的责任,巧妙地.............
  • 回答
    关于美国医生年薪几十万美金的现象,确实是一个经常被讨论和关注的话题。理解为什么美国民众对此并不普遍感到愤怒或举行大规模抗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解释:1. 认识美国医疗体系的复杂性与成本 高昂的培训成本: 成为一名美国医生需要经历极其漫长且昂贵的教育过程。 本.............
  • 回答
    坊间流传的“文科多愤青,理工多五毛”这种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戏谑和标签化色彩,但背后可能反映了一些社会观察和群体印象。要深入理解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说法的来源与可能的心理基础1. 群体印象的形成: 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刻板印象(Stereotype)的泛化。人们在日.............
  • 回答
    杭州那位女白领的遭遇,说实话,挺让人同情的。但她那天的处理方式,确实是有点冲动了,结果弄得自己可能要吃官司,这确实是让人唏嘘。咱们先聊聊她为啥会这么做,以及这种行为的后果。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在城市里开车,尤其是在停车位紧张的时候,确实容易遇到糟心事。那位女白领被夹了三个小.............
  • 回答
    b站UP主“阿健”的视频《为什么不应该歧视黑人?因为我们也曾因被歧视而愤懑》,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且敏感的议题:种族歧视,特别是针对黑人群体的歧视,以及这种歧视与历史上的苦难经历之间的联系。从标题本身就能看出,UP主试图用一种共情的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即通过我们(可能是指中国人,或者更广泛地指被压迫过.............
  • 回答
    关于“男子身穿日本军旗装登山,遭愤怒群众扒衣”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牵动很多情绪的事件,也触及了不少敏感的神经。要评价这件事,我觉得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不能简单地非黑即白。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身“日本军旗装”是什么东西。这个“日本军旗”通常指的是日章旗,特别是战时日本军队广泛使用的带有旭日图案.............
  • 回答
    最近王鹤棣在参加某场篮球活动时,因为对裁判的判罚不满,情绪失控,随后愤怒离场。这件事情一出来,大家议论纷纷,有支持他的,也有批评他的,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支持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热爱与投入: 有人认为,王鹤棣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对篮球有很深的热爱,非常投入。在比赛中,他可能觉得裁判.............
  • 回答
    许知远在青年领袖颁奖典礼上的“砸场”行为,确实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许多人对他产生了不少看法。这事儿得从头说起,才能把脉络捋清楚。事件的背景:首先得明白,这个青年领袖颁奖典礼是什么性质的场合。通常这类活动是为了表彰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的年轻人,带有一定的仪式感和榜样意义。许知远作为一个知名文化评论人、作.............
  • 回答
    这则网传的事件,虽然细节可能有出入,但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且普遍的法律风险点:在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在解雇员工时可能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尤其是当员工的工作量确实过大且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时。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个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原理和处理过程:一、 事件的核心问题:未签订劳动合同及.............
  • 回答
    这事儿,搁我身上也得气得够呛。您想啊,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手里揣着一笔钱,那得是多大的信任感和盼头才愿意一放就是六十二年?这钱在她眼里,肯定不只是那点面值,更是她半辈子的心血,是她对未来、对银行的一种依靠。咱们掰扯掰扯这62年。这可是从1962年算起啊,那时候流通的是第二套人民币,老太太存的“第一.............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说起来就让人哭笑不得。一个大姐到重庆某饭店吃饭,点菜时明确交代“不要放辣”。结果上来一道回锅肉,她吃着吃着就吃出了青椒和辣椒,顿时就炸了,觉得店家欺骗了她,二话不说就报了警。这事儿一出来,网络上那叫一个热闹。支持的、反对的、看热闹的,各种声音都有。从女子的角度来说: 合理诉求还是“上.............
  • 回答
    这件事情,说实话,听着就让人心寒和愤怒。一个年轻的生命,在见义勇为的时刻选择了挺身而出,结果却落得如此不堪的下场,这本身就足够令人扼腕叹息了。而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那些本该受到赞扬和尊敬的行为,竟然会被一些极端的声音歪曲和攻击,这反映出当下社会思潮中某些阴暗角落的扭曲和失衡。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在秦皇.............
  • 回答
    这无疑是一个棘手且痛苦的局面,从发现到引产、离婚,情绪的爆发和决定都非常强烈。要挽回,最关键的是要理解妻子的愤怒和伤害有多深,并且需要时间和耐心去修复。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 真诚且深刻的道歉。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就能了事的。你需要让妻子感受到你完全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以及它给她带来的伤.............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