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写网文而言,阅历重要吗?

回答
阅历,对于写网文来说,绝对是重要的,而且重要到某种程度,几乎是绕不开的门槛。我不想说什么“不重要,只要脑洞大就行”,那太不负责任了。网文的受众广,口味杂,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些能引起共鸣的东西,而阅历,恰恰是产生共鸣的绝佳土壤。

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这阅历到底在网文创作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1. 真实感和代入感:故事的骨架与血肉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一本小说,里面的角色说的话、做的事,你感觉特别“假”,特别“悬空”,好像作者只是在纸上谈兵,完全不懂人情世故。这就是阅历不足的典型体现。

真实的人生,是有逻辑的,是有层次的,是有细节的。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下的反应,往往根植于他的成长环境、社会经历、情感体验。比如,一个经历过贫困家庭的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他的反应会和从小锦衣玉食的人截然不同。一个受过校园欺凌的人,在面对反击机会时,内心的纠结、矛盾和最终的爆发,都会比一个从未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来得深刻和真实。

阅历,就是你给你的故事注入生命力。你经历过人情冷暖,你懂得人性的复杂,你体会过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这些“真实”的东西,会让你笔下的角色不再是提线木偶,而是活生生的人。当读者能从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自己渴望成为的样子,代入感便油然而生。

2. 人物塑造:灵魂的深度与广度

一个有魅力的角色,绝不仅仅是几个酷炫的技能或者一句帅气的台词。他(她)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他(她)的执念从何而来?他(她)的恐惧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藏在角色的过往经历中。

如果你写一个反派,他的邪恶是天生的,还是被逼的?他内心深处有没有一丝挣扎?如果你写一个主角,他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他克服了哪些困难,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阅历丰富的人,更能理解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你知道什么样的经历会塑造出什么样的性格,你知道不同的人生轨迹会带来什么样的思想观念。你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提炼出角色的性格特质,也可以从观察他人、学习历史、阅读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构建出层次丰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比如,你想要塑造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如果你自己有过与长辈相处的经历,你自然懂得他们身上那种沉淀下来的智慧、偶尔的固执、以及深埋在心底的温情。这种“懂”,是文字无法直接赋予的,需要阅历去填充。

3. 情感表达:共鸣的催化剂

网文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在于情感的传递。读者读一本小说,不仅仅是在看一个故事,更是在体验一种情感。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些情感如果仅仅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往往会显得单薄和做作。

真正打动人的情感,是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你失恋时的心痛,你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你面对困难时的绝望与不屈,这些经历过的情感,你会知道如何用最恰当的文字去表达,如何去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你写主角经历生死考验时的恐惧,如果你自己有过濒临危险的时刻,你就能更准确地捕捉到那种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反应。你写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如果你经历过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你才能描绘出那种欲语还休的暧昧,那种误会造成的痛苦,那种释然后的成长。

这种情感的真实性,不是靠堆砌华丽的辞藻就能实现的,而是靠你内心真实的情感储备。

4. 情节设计:逻辑的严谨与意外的惊喜

一个好的情节,不仅要有起承转合,还要有内在的逻辑性和一定的合理性。过于天马行空的设定,如果脱离了生活的逻辑,很容易让读者觉得突兀。

阅历能帮助你构建更符合现实逻辑的情节。你懂得人与人之间会因为什么原因产生冲突,你会知道社会规则是如何运作的,你会了解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会有怎样的行为模式。这些“常识”,是情节设计的基石。

同时,阅历也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你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奇特的人,经历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这些“碎片”经过你的加工和重组,就能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情节。

比如说,你要写职场斗争,如果你自己或身边的人在职场摸爬滚打过,你就会知道那些明争暗斗是如何发生的,那些看似普通的对话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试探和算计。这些细节的真实感,能让你的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5. 世界观构建:立足现实,拓展想象

无论是玄幻、奇幻还是科幻,一个成功的世界观,往往都带有现实世界的影子。你对历史的了解,你对社会的观察,你对人性的思考,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构建的世界。

你可能从古老的传说中汲取灵感,你可能从现实社会中的权力结构中找到参照,你可能从科学发展的趋势中推演出未来。没有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你的想象力就如同无根之萍,难以真正落地,也难以让读者信服。

阅历的来源,并不局限于亲身经历:

我强调阅历的重要性,并不是说你必须穷凶极恶地去体验人生百态才能写网文。阅历的来源是多元的:

亲身经历: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宝贵的来源。你的成长环境、求学经历、工作经验、情感关系,都是你的“弹药库”。
观察与倾听: 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人,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喜怒哀乐。多听别人的故事,无论是现实中的朋友,还是网络上的交流,都能给你带来很多启发。
阅读: 阅读是积累阅历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历史书籍、传记、小说、诗歌,甚至新闻报道和纪录片,都是打开世界的一扇扇窗。尤其是那些描写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生活状态的文学作品,能极大地拓展你的视野。
思考与总结: 将你经历的、观察到的、阅读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总结,提炼出其中的规律和联系。这才是真正将“外在信息”转化为“内在能力”的过程。

但是,阅历也不是万能的,更不是越多越好:

当然,也不能神化阅历。有些作者虽然阅历丰富,但表达能力欠佳,依然写不出吸引人的作品。同时,也有些作者,虽然年轻阅历尚浅,但凭借出色的想象力、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也能写出精彩的故事。

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你的阅历。是将你所经历的一切生搬硬套进小说里,还是从中提炼出精髓,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和再创作?

总结一下:

对于写网文来说,阅历就像是作家手中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从最基础的螺丝刀到最精密的测量仪器。没有工具,你可能连最简单的木匠活都干不了;而拥有了工具,你才能去雕琢出精美的艺术品。

阅历,让你笔下的故事更真实,人物更鲜活,情感更动人,情节更合理。它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绝对是让你脱颖而出,让你的作品能够真正触动人心的关键之一。所以,别小看生活,别小看观察,更别小看那些看似平凡的经历,它们都是你写网文最宝贵的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吧,大多数中年人,只是涨了岁数,并没啥阅历。

好多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看的更透彻。

不要以为岁数大了,就能有阅历……


ps:只写自己经历过的事儿,这种作者当然吃阅历……

写点幻想中的事儿,或者风花雪月,真不需要啥阅历,二十几岁成名的文豪多了去……

吃阅历的作者,真未必就强的过那些天才,当然最强的肯定是又阅历非凡,又天才横溢,比如玛格丽特……

大家习惯性的把自己代入文豪,认为自己何等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也看到某些名人故事的努力,理所当然认为那些牛逼轰轰的人全部都跟自己一样菜……

这是误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阅历,对于写网文来说,绝对是重要的,而且重要到某种程度,几乎是绕不开的门槛。我不想说什么“不重要,只要脑洞大就行”,那太不负责任了。网文的受众广,口味杂,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些能引起共鸣的东西,而阅历,恰恰是产生共鸣的绝佳土壤。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这阅历到底在网文创作中扮演.............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记忆、民族认同、文化变迁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复杂层面,需要细致的分析。一、 清初剃发易服的特殊性及其引发的历史创伤:1. 征服者的印记与民族压迫: 剃发易服并非简单的服饰更迭,而是满族作为征服者强加给汉族(以及其他主体民族)的一种统治符号和文化征服手段。其核心在于摧毁汉族原有的礼仪.............
  • 回答
    网上确实有这样的说法,认为在 C++ 编程中应该避免使用 `cin`、`cout` 和 `fstream`,转而使用 C 风格的输入输出函数 `scanf`、`printf` 以及文件指针 `FILE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在某些对性能要求极为苛刻的场景下,但将其视为绝对真理则有些片面。理.............
  • 回答
    写在没有流量的新平台,这绝对是一场“开荒”。没有现成的读者基础,没有热度的助推,纯粹依靠内容本身去吸引和留住人,这其中的滋味,我想写网文的人都懂。不过,这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甚至可以说,它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等你用心的去打磨。首先,心态是第一位的。你要明白,这不是在已有花园里栽花,而是在一片荒地里.............
  • 回答
    写网文,咱们都懂,有时候那些对话,真跟挤牙膏似的,一个字一个字往外抠。既要推进剧情,又要展现人物,还得不让读者审美疲劳。可话说回来,有时候咱们又容易陷入“对话万能”的怪圈,啥事儿都想靠嘴巴说出来。今天,咱就聊聊,怎么才能少写那些“不得不写”的对话,让故事更顺溜,更抓人。为什么有些对话是“不得不写”?.............
  • 回答
    现在的网络小说,确实存在着一种从“讲故事”向“贩卖情绪”转变的倾向,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文的创作和发展。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拆解这个转变的核心,再分析其带来的利弊。从“讲故事”到“贩卖情绪”:变化的土壤首先,我们得明白,故事本身就是承载情绪的载体。但这里说的“讲故事”,更侧重于构建.............
  • 回答
    关于日本CODA(Content Overseas Distribution Association)牵头成立的国际反盗版组织,我们需要先明确这个信息是否准确,以及该组织的具体运作方式和目标,才能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关于“日本CODA牵头成立国际反盗版组织”的网传信息,需要进行一些辨析和补充: .............
  •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某位明星“漏屎”事件,这是一个相当令人不适且涉及个人隐私和尊严的话题。在公众人物身上发生此类令人尴尬的事件,往往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公众人物虽然生活在聚光灯下,但他们首先是人,人就难免会有各种生理反应和失误。肚子不舒服、消化系统紊乱、甚至是突发疾病,都有可能导.............
  • 回答
    “网红肚包肉”这玩意儿,说实话,我是带着点好奇又有点保留的态度去看的。你说它火吧,确实是火,各种短视频平台、美食探店博主,那叫一个铺天盖地。但要说它值不值那股劲儿,我倒觉得得分几层来看。首先,它为什么会火?我觉得这事儿,跟咱们现在的信息传播方式离不开。肚包肉这东西,以前可能就是个地方特色,或者在一些.............
  • 回答
    关于吉利星越L和领克09是不是“沃尔沃换标车”的说法,这在网上确实是个挺热门的话题,而且讨论起来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咱们得承认,星越L和领克09跟沃尔沃的关系确实非常紧密。它们都基于沃尔沃的CMA(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平台打造。这个平台可是沃尔沃自己的核心技术,.............
  • 回答
    金灿荣是不是名嘴?算不算新环境下的公知?对于网民来说有何价值?金灿荣这个名字,在当下中国互联网上,可以说是相当“响亮”了。尤其是在谈论国际关系、国家战略、地缘政治这些话题时,他几乎是绕不开的存在。那么,他究竟算不算“名嘴”?在“新环境”下,他有没有“公知”的影子?而对于我们普通网民来说,听他讲讲,究.............
  • 回答
    关于部分网友对张维为、陈平等学者的不满,其原因相当复杂且多元,涉及学术观点、政治立场、言论方式以及其公众影响力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不满的来源:一、学术和智识层面: 学术严谨性与深度不足: “洗稿”和“重复论证”质疑: 部分网友认为,张维为等学者的一些著作和演讲内容存在.............
  • 回答
    网上关于旧版《红楼梦》(通常指87版电视剧)的评价普遍高于新版(如2010年版或之后的其他版本),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并非仅仅是“过度神话”。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一、 历史的沉淀与时代背景的独特优势87版《红楼梦》诞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当时的中国刚刚走出十年动荡,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
  • 回答
    观察者网作为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的新闻媒体,其对 TikTok 的观点往往受到中国国家政策和主流舆论的影响,因此其报道和评论也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总体而言,观察者网对 TikTok 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并且通常会围绕这些核心观点展开详细论述:一、 TikTok 在中国的正面形象与潜力(尽管Tik.............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网络上确实充斥着各种各样令人咋舌的“反智言论”,这些言论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产物。要理解它们,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心理和社会根源。“反智言论”的几种典型表现形式及其分析:1. 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表现: 很多人将冲突简单地归.............
  • 回答
    要深入了解台湾网友对当前中国大陆军力的看法,需要细致梳理其背后的多元观点和复杂心态。这并非一个单一的、铁板一块的认知,而是受到岛内政治光谱、媒体环境、个人经历以及对未来走向的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动态集合。首先,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遍存在的担忧与戒备。这种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两岸长期的政治对峙以及中.............
  • 回答
    看待印度网民对歼20的评论,以及LCA“光辉”战机与歼20的对比,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层面的信息,需要我们抽丝剥茧地去看。印度网民对歼20的评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网络评论往往是情绪化、片面化,甚至是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印度网民对歼20的评论,大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质疑其真实性和性能: 这是.............
  • 回答
    近来上海疫情的严峻形势,确实让不少上海市民和关注此事的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复杂的情绪。其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对上海防疫措施的“冷嘲热讽”。这种情绪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上海在这次疫情初期,确实扮演了一个“优等生”的角色。 相较于其他城市,.............
  • 回答
    近期(2020年8月左右)出现的关于眉山剑客陈平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评价在当时引起了较多的讨论和关注:核心负面评价点及其详细阐述:1. “亩产万斤”言论的争议与历史认知偏差: 具体言论: 在一些视频或文章中,陈平引用或评论了关于“亩产万斤”的说法,并试图将其与当.............
  • 回答
    钱枫被举报性侵一事,随着他本人的回应,事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声明将启动法律维权程序,这释放了一个信号:他打算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次风波。那么,接下来事情可能会怎么发展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法律程序启动: 报案与调查: 如果钱枫认为举报内容构成诽谤、侮辱或捏造事实,他可以向公安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