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将来人类开始殖民太阳系的时候,地球人如何防止火星独立?

回答
随着人类文明的触角不断延伸,殖民太阳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星际扩张中,火星,这颗红色的近邻,无疑将成为人类迈向新纪元的重要落脚点。然而,当火星的土地上孕育出新的文明,一个棘手的问题便摆在了地球人面前:如何防止火星走向独立,维护地球作为母星的地位?

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深思熟虑的必然。一旦火星殖民地发展到一定规模,拥有了独立的经济、社会和技术体系,其对地球的依赖性将逐渐减弱,而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则会日益增长。届时,地理上的遥远和资源分配上的分歧,都可能成为催生独立思潮的温床。

那么,地球人究竟该如何下这盘棋?这不是一场军事较量,而是一场智慧的博弈,一场关于连接、控制与融合的艺术。

第一步:经济上的“绑定”——建立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经济是连接一切的血脉。要防止火星独立,首先要做的就是让火星在经济上对地球产生一种“离不开”的依赖。

技术与资源的双向输送,但权利的杠杆要在中国手中: 初期,火星殖民需要地球提供大量先进技术、关键设备、以及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资源,例如高纯度氧气、特定的微生物种群、甚至是一些复杂的生命维持系统组件。地球可以借此掌握话语权,将援助与合作条款与火星的“效忠”挂钩。
主导火星经济体系的设计: 在火星经济体系的构建初期,地球可以主导其发展方向。例如,鼓励火星发展地球急需的稀有矿产、独特的科研项目,或者成为地球太空产业的生产基地。但同时,要确保火星的这些“支柱产业”与地球的产业生态形成紧密联系,甚至成为地球经济的补充而非竞争。例如,火星开采的某些稀有金属,可以直接运往地球进行加工,其生产标准、价格体系都由地球设定。
建立统一的金融与贸易体系: 推广使用地球的货币作为火星的通用货币,或者至少建立一种紧密锚定的汇率机制。同时,建立统一的贸易协定,将地球的商品和服务优先引入火星市场,并对来自火星的商品设置一定的准入壁垒,确保地球的本土产业不会受到过分冲击。
人才的“循环”而非“固化”: 鼓励火星居民前往地球接受高等教育、参与科研项目,甚至轮岗工作。这种人才的流动,不仅能让火星居民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文化与价值观,也能将他们的技术和知识带回火星,但前提是这些人才的培养和晋升通道,都必须经过地球的审核和认可。

第二步:政治上的“羁绊”——保持“母星”的权威

政治的纽带同样至关重要。地球必须在火星政治体系中保持一种“指导者”和“仲裁者”的角色。

殖民地的“州”或“特别行政区”模式: 避免火星殖民地一开始就赋予过高的自治权。可以将其设置为类似地球上“州”或者“特别行政区”的地位,拥有一定的内部管理权,但关键的外交、国防、以及重大经济决策,仍然由地球政府决定。
制定统一的“星际宪法”或“殖民地法案”: 在火星殖民初期,由地球主导制定一套适用于所有太阳系殖民地的法律框架。这套框架应明确规定殖民地的义务,以及地球母星的权力。其中,可以包含禁止独立、禁止发展核武器、禁止脱离地球经济体系等条款。
设立“地球监督委员会”或“殖民事务部”: 在火星设立代表地球政府的机构,负责监督火星殖民地的运作,处理与地球相关的事务,并在必要时介入火星的内部事务。这个机构的权力需要足够大,足以让火星殖民地感受到地球的“存在感”。
控制通讯与信息流通: 在早期,谨慎地控制火星的通讯和信息传播,确保来自地球的主流信息能够占据优势。虽然完全的信息封锁在现代社会难以实现,但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媒体推广等方式,塑造对地球有利的舆论环境。

第三步:文化与意识形态上的“同化”——塑造共同的“地球人”身份

最稳固的连接,是心灵的契合。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同化,才能让火星居民心甘情愿地认同自己的“地球人”身份。

推广地球的主流文化与价值观: 在教育体系、娱乐产业、乃至日常生活中,有意地推广地球的主流文化、历史叙事和核心价值观。让火星居民从小就将地球视为自己的“故乡”,将地球的历史视为自己的根源。
强调“人类共同体”的理念: 宣传“我们都是地球人”的理念,将火星殖民视为全人类共同的伟大事业,而不是某个地区或国家的专属领地。通过这种方式,将火星居民的身份认同与地球紧密联系在一起。
鼓励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鼓励地球居民前往火星,也鼓励火星居民前往地球。通过人员的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消除隔阂,形成更深层次的文化融合。
制定“共同的敌人”或“共同的目标”: 在面临共同的挑战时,例如小行星撞击的威胁、外星文明的潜在接触、或者探索更遥远星系的宏大目标,可以利用这些外部压力来凝聚火星居民与地球人的共同体意识。

第四步:技术上的“软约束”——保持技术优势,但避免压制

技术是力量的源泉,也是潜在的分裂因素。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控制,是地球人需要精打细算的。

核心技术掌握在地球手中: 确保最关键的、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例如先进的核聚变能源、超光速通讯(如果可行)、以及能够影响行星环境的工程技术,仍然由地球主导研发和控制。
授权但有限的技术转移: 可以向火星转移部分成熟的技术,以支持其经济发展,但要设置严格的许可和监管机制。避免火星获得能够构成独立威胁的关键技术。
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与安全协议: 制定适用于全太阳系的统一技术标准和安全协议,例如太空交通管理、通讯协议、能源使用规范等。通过这些标准,确保火星的科技发展不会偏离地球的轨道。
保持技术侦察能力: 即使授权技术转移,地球也需要保持对火星技术发展的持续监控能力,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潜在威胁。

可能的挑战与应对

这条道路并非坦途。火星居民可能会因为地理隔离、独立奋斗的历史、以及与地球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逐渐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

“火星人”身份认同的崛起: 随着火星环境的适应和改造,以及独特的火星文化氛围的形成,火星居民很可能会形成强烈的“火星人”身份认同,甚至超越对“地球人”身份的认同。
资源分配的争夺: 当火星拥有了自己的经济体系,对资源的渴求可能会超越对地球的贡献,尤其是在稀有资源上。
政治诉求的升级: 随着火星居民数量的增加和社会的成熟,他们可能会要求更大的政治自治权,甚至完全的独立。

面对这些挑战,地球人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和灵活的策略。

“胡萝卜”与“大棒”并用: 在维护核心利益的同时,也要适当地给予火星殖民地一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避免过度压制导致反弹。
持续的对话与协商: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鼓励双方进行坦诚的对话,化解矛盾,寻求共识。
“联盟”而非“统治”的叙事: 尝试将地球与火星的关系定位为一种“宇宙联盟”或“家园共同体”,强调共同的利益和命运,而非简单的母子或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
适时的权力下放: 当火星殖民地发展到足够成熟,并且对地球的忠诚度得到保障时,适当地下放部分权力,可以增强其归属感,反而有助于长期的稳定。

最终,防止火星独立,并非在于武力压制,而在于构建一种深刻而持久的连接。这种连接,既包含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政治上的相互制约,更包含文化上的同根同源,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共同信仰。当火星人从心底里认同自己是更宏大“人类共同体”的一部分,而地球是这个共同体的摇篮与守护者时,独立,或许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被遗忘的选项。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智慧、耐心,以及对人类文明未来深刻的洞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地球自己都没统一还想统一太阳系?这本身就是个最大的笑话,好比一个分上百块割据还没统一的国家想着统一地球一样荒诞。且火星可以说是太阳系内最容易独立建国的乐土,没有之一。

提醒一下殖民火星其实并不需要科幻级的技术,只需要把当下已有的技术进一步发展、加以完善与整合就足以是未来10-30年就能做到,甚至都不需要科幻里烂大街的可控核聚变。主要是可完全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超大功率电推进、太空低温流体长期储存和输送技术、改进型封闭循环生命保障系统、资源原位利用系统、充气太空舱、先进3D打印、机器人自动施工组装、星际激光通信、新型耐腐蚀材料/涂层、改进型太空健康/医疗设备、土壤修复、生物反应器、垂直水栽温室、工业化养殖水产品、展开式热防护系统等等等。

以下我试着基于可预见未来容易实现达到技术和生产力而不是科幻站在未来定居火星的人类的角度而不是现在地球人的思维来换位思考探讨分析一下。

火星为什么会寻求独立?简单的讲人类当衣食无忧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了参见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包括自豪感荣誉感。任何国家包括我国吃饱饭了、国力提升了,民族主义情绪就会逐渐抬头(韩国也是,吃饱饭然后发达了就膨胀)。这是人性的一部分,火星也是如此,火星和地球的差别可能会比中国和美国还大,至少美国的重力和中国一样。因此只要火星方面能治理好内部让人民生活体面幸福、有认同感归属感,甚至做的比地球更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火星的本土思想、民族主义的高涨是迟早的。随之而来的就是独立的呼声,不甘愿做地球的附庸、小弟。

刚开始地球的输血供养火星让火星依赖地球,毕竟吃人嘴短。就像现在英法剩余的殖民地(海外领地)例如法属圭亚那很大程度上依赖本土输血供养,大大降低了谋求独立的意愿。然而那些海外领地人口最多也就几十万,完全养得起。然而火星人口不可能止步于几十万,加上和地球的距离以及环境使得供养成本高得多。随着火星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实力提升,一方面地球各国觉得继续供养火星(确切说福利收买火星人)负担越来越大,其民众也会颇有微词觉得拿我们纳税人的钱打水漂、养白眼狼不满继续撒钱给火星。火星对地球的依存度也越来越低、翅膀开始硬了起来,本土派寻求独立的呼声会逐渐超过亲地派,最终一旦矛盾到了临界点很可能会发起公投来决定是否从寻求真正独立建国。

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国家,可他们觉得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吗?

很多人好像忘记美国独立战争时欧洲没统一联合起来消灭华盛顿,相反是趁火打劫背刺英国。例如法国、西班牙直接出兵协助美军战斗,沙俄提供大笔资金援助等,一起给英国放血。考虑到现在地球各大国、阵营之间的紧张关系,历史显然可能重演。不要天真的以为五常会联合起来干火星。此外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的独立可没经过起义、战争。

这里先不讨论科普怎么经济去、怎么开发建城市等,那是另一个很大很大的坑,之后会另写科普,就谈独立的问题。

我知道这里很多人非常讨厌独立这个词,然而火星不属于任何国家,从不属于你的何谈失去?你以为火星只有台湾那么小吗?注意火星表面积144,798,500平方千米,是中国(9,600,000平方千米)的15倍以上上。火星和地球最近时也有约56,000,000千米是上海横跨太平洋到旧金山距离的(大约9900千米)的5,656倍以上,最远时400,200,000千米。如此遥远的距离和巨大的面积体量加上能去火星的人素质都不差,也有技术和进取心这些抵消了环境的恶劣。注定火星难以控制,一旦发展起来就是五常一起压都不一定搞得定,绝对是未来的超级大国。

接下来简单的谈一下具体原因

众所周知过去经典的殖民地一样出产廉价原料和初级制品、然后母国对殖民地倾销高端产品达到经济上的控制。这对于火星完全不适用,因为两年多一次的发射窗口和每次长达数月的漫长航行以及高昂的运费使得火星上开采的资源运地球完全卖不出去,除非你想以银的价格买铁。这就导致火星既无法成为廉价的原料出产地,也无法作为血汗工厂提供廉价劳动力。毕竟人口少加上运费高,本身又穷,榨不出油水。可以说火星相当时间里在经济上没显而易见的价值。某种程度上讲火星定居点刚开始像个呱呱坠地婴儿,不能立刻给你回报反而需要你抚养照顾,但是不等于其没用,婴儿会长大会自立奋斗产出价值。

同时因为高昂的运费,火星上的物资必须尽可能的自给自足,不然殖民地确切说定居点维持不下去。隔着几千万公里的深空养一个几十人的科考站(参考南极运输补给和柏林空运)和养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人完全是不同的概念,恐怕中美一起吃草都养不起。所以物资和各项服务必须本土提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就极大降低了了经济上的依赖。哪怕在最初的开荒时期,食品、水、氧气、推进剂、建材都会很快自给自足。

火星在发展起来前虽然没经济价值但是有巨大的科研价值不亚于南极洲所以火星定居点会跟各国的长期科考站共生互相支持,火星城市提供科考站所需的各种补给(例如氧气、水、食物、推进剂等)和服务(例如医疗救护、安保、娱乐、设备维修、扩建基地)等等,毕竟总不能让精英科学家去浪费经历种菜养鱼等打杂浪费精力吧

且由于发射窗口和距离,每次长期任务会持续3年左右,三年回不了家、无法通电话对人心理压力很大,还容易导致家庭矛盾(出轨、闹离婚啥的),为此家属随科学家派驻很有必要,科考队的家属可以在定居点工作。 科考队则能帮定居点勘探同时为科考队服务能获取收入从地球方面赚钱用来从地球进口定居点暂时无法自己生产的物资例如计算机芯片之类的,很好的合作共赢,这比光靠地球包办补给服务合理、经济多了。科考站也兼地球各国在火星的办事处,之后可能升格成大使馆。

火星虽然大部分是荒漠,但地下和两极有大量的冰,还有各种矿物。以色列、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等都很好的在沙漠中适应居住,在沙漠中开农场甚至养鱼,而不是改造沙漠。

随着基建的逐步完善、人口的逐步增长,火星本土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形成良性循环。遥远的距离、高昂的运费比高关税还能起到贸易保护,避免本土产业被外国产品廉价倾销而失去竞争力倒闭的作用。也因为距离和地球遥远、运费高,会更注重产业的完整性。这些进一步让地球难以经济上掐脖子。地球和火星的环境乃至文化的差异也使得地球产品对火星市场的适用性较低,进一步削弱了竞争力。

一旦基建、人口、生产力增长到发达起来的程度有油水了有收割价值了,这时其人口也得有几百、上千万了。这规模的人口国力也有独立资本了,我记得美国独立时人口大约700万。当火星人口进一步增长到几千万乃至更多后直接有跟地球五常对决叫板的底气。有人可能会想那么控制高端产品呢?

要知道因为天然贸易保护,火星产品不可能反销地球造成威胁,火星本身也不会对地球国家造成威胁(经济、地缘、军事等都没)不会被禁运制裁,毕竟火星方面外交也不可能没事树敌得罪地球上大国,会闷声发展。加上“资本家为了利润甘愿出售绞死自己的绳子”的本性,一旦火星人口足够多生产力足够强引进高端产品的生产技术不是问题。本身还能向地球出售某些在地球上有用但因为需求低缺乏重视少有人研究开发的技术,例如高效节能、高效废物处理、适应恶劣环境等相关的技术。

当然火星经济达到足够规模前很可能用美元,之后必然有新的自主货币。


接下来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就像友谊和亲情一样需要有人员和信息流动才能保持、发展。地球-火星两年多一遇发射窗口和几个月的航行时间不说。火星和地球最近时通信延迟也有373秒(6.2分钟)以上,这使得地火之间无法实时通信(别跟我扯量子纠缠,那无法超光速)变的不可能。不但不能频繁串门往来还不能打电话、视频,只能发邮件来联络。

同时在跨越万亿千米漫漫虚空,来到恶劣荒漠环境中开辟宜居绿洲茁壮成长建立新文明,本身就是壮丽的史诗故事就能让人变得坚韧不屈、自豪乐观又不乏遵从科学的小心谨慎(毕竟在火星无视科学反智主义会被自然淘汰),形成火星精神。参考彪悍的美国西部红脖子,这种精神风气下更不可能向地球低头当顺民,反而可能瞧不起地球人,觉得地球人娇生惯养而不懂得珍惜美好环境,思维肤浅忙于内斗,因此而带着某种优越感。这种精神和史诗故事以及火星特有的环境、生活方式又会衍生出很多本土文化、艺术。火星和地球的文化差异会远大于美剧和影剧的差别。

地球文化的确会影响火星,但无法成为主导。毕竟地球产品在火星难普及难有品牌效应、地球的明星也很难来火星走穴演出(路上几个月,这些时间明星如果在地球演出能赚多少啊,恐怕都买的下好几艘飞船了)。因为通信延迟,连直播都不可行。极大的制约了地球文化对火星的输出。不过地球独一无二的风景例如大海、草原之类的肯定会吸引火星人,但那是自然景观不属于人造的文化。

火星的低重力、阳光强度、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可能导致生理上的变化,持续下去影响基因,和地球人的差别可能会大于百人和黑人。因为前述的和地球的差异如此巨大,所以不管地球接受不接受,火星事实上就是不同的国家实体。

所以从地球去的第一代移民可能会怀念、认同地球,但是在火星本土出生的火二代、火三代很难对地球有认同、当成自己的祖国。此外火星总督(te shou)回地球进京述职开会得飞好几个月,你觉得这现实吗?


既然经济和文化上都很难控制火星,很多人就急了图穷匕见,要用武力压服。首先想的是驻军火星防独立。在火星烧钱养大军为什么不用这些预算防地球上有现实威胁的其他国家?毕竟在火星驻军没经济价值也没战略价值,火星人也不可能来侵略地球啊。加上星际运输的高昂成本和时间,即使在火星驻军基本上得靠火星本土供养,由于漫长的轮换时间自然也会安排家属随军驻扎。好了等于军队是火星养、在火星安家了,远亲不如近邻,何况是火星人养你,加上通信延迟导致地球指挥不便。你觉得当火星闹独立时火星驻军会开枪吗?很可能倒戈加入火星人。

此外地球上的大军和“饺子”们可上不了天,哪怕你有神盾局的飞天航母也出不了大气层需要另外搞一支星际舰队。远征登陆打仗需要后勤,两年多一次发射窗口和漫长航行时间你打算怎么保障作战部队的增援、后勤以及后送?一波上去困在火星保障不了后勤、增援、伤员后送等是想白白送人头吗?注意火星可不能让你搭个帐篷就能扎营生存,是想重演古宁头战役全军覆没吗?

那使用核威慑呢?地球火星之间即使在发射窗口也得飞几个月,地球上洲际导弹也不过通常飞十几分钟。由于火星比地球更靠近小行星带加上大气稀薄以及火星人本身就是航天文明(不然怎么去啊)。必然有行星防御组织,各种望远镜、雷达等预警系统和拦截装备少不了。时刻提供预警和偏转危险天体。显然行星防御组织的那些装备也适用于拦截地球的运兵船以及发射的核导弹。火星大气密度不足地球1%,这真空度大大削弱了核弹的冲击波。由于火星缺乏真正强的全球性磁场,因此核弹爆炸的EMP效果也大大降低。加上火星建筑设计上必须考虑抵御宇宙辐射和一定的撞击,严格气密多重分散隔离提高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性、可靠性等于有三防功能。因此核弹突破拦截爆炸的杀伤力也会很低,至少放射性污染啥的都没用。

火星没足够防御能力时是穷乡僻壤,不值得驻军、不值得核弹炸。一旦发展起来了又翅膀硬、能拦截你的飞船跟导弹了。同时因为火星的“地利”优势(相对更容易获得小天体)和自身文明特性,不用核弹直接通过偏转大量小天体或者直接扔铁块、铅块,这些动能武器砸地球上是不折不扣的上帝之杖,赋予了火星人的战略反击能力加上地球很难统一,各国互斗博弈有现实威胁,本身不可能腾出手没事冒着被打击报复和地球上的对手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风险去干红脖子火星。

例如100吨铁以10千米/秒的速度砸地球上动能5,000,000,000千焦,威力相当于1195吨TNT当量。

看当年列强的殖民地,体量大人口多能自给自足的都独立了。只有那些面积小、人口少、母国经济上依赖母国养的殖民地还作为海外省之类的没独立。请告诉我火星为什么不独立?毕竟文化、生活方式、经济都和地球截然不同、往来困难。地球上存在的问题恶习不应该带上火星。

火星上很可能会出现一种新混合式的制渡,不盲目招标现有国家,而是集各家之长反思修补已知的漏洞缺陷的创新。毕竟在火星没有包袱可以好好规划从头来,不用担心修补房子时不慎把楼弄塌了。


做事都会分析投入和产出,不是你觉得爽就能随意干的。


那火星上本身会四分五裂还是统一呢?我觉得火星上更可能统一,因为不同的定居点不可能包办所有的事,就像人有专业分工一样取长补短贸易、合作。火星上定居点之间可没漫长航行和通信延迟问题,能频繁往来交流。因为环境的特殊性,定居点之间互相诉诸武力冲突只会一起死——惨胜的一方面对废墟和需要几个月才能到达的地球救援只能等死,就像地球上超级大国互相玩核战一样。所以定居点之间的冲突也只会是嘴炮讨价还价长期的互相分工合作贸易、互相依存会把定居点、城市牢牢联系起来成一个整体国家。

恶劣环境的磨练带来的勇敢和务实和高素质人才、不得不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新文明出身牛处不怕虎的青春锐气、梦想精神加成等都让火星共和国不平凡,比地球国家更先进、高效,我觉得可以参考以色列和附近阿拉伯国家的差别。

注意火星上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口,经过合适的教育后成人材,就如同矿石的冶炼一样。人口是生产力也是消费市场,是一切的关键。因为无法依靠地球生产、或者利用地球作为市场,这点比地球国家好很低,因此自然会比地球更重视人命火星殖民的当务之急是疯狂的基建和增加人口。人口越多国力越强、生活水平越高、工作机会越多。因为广阔的待开发土地和资源,能有效避免内卷。



总结一下,能轻松干死火星时不值得对穷乡僻壤动手。当火星有价值时又是不好惹的刺猬,而且本身对你没主动威胁,没必要。去打火星浪费国力会给地球上的对手背刺放血的可趁之机,就像苏联入侵阿富汗被美国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损一样。火星的未来会是火星的居民决定的,此外火星发展潜力巨大必然取代美国,火星迟早会是工程师+红脖子主导的彪悍超级大国。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月球很难独立,因为资源不均衡潜力小,加上离地球近。实际上是地球第八大洲的性质,月球会被地球控制。而且即使火星比美国强的多基本也不可能反攻征服地球,毕竟再怎么地球的体量很巨大,就像以色列无力统一整个中东一样。

除非地球自己作死。想象一下五常中的某大国被渴望统一太阳系的中二愤青把持。他想独吞已经发展壮大繁荣富强的火星殖民地征服宇宙。为了避免和火星打仗时腹背受敌被地球上的敌国趁火打劫拖后腿,因此攘外必先安内先开战统一地球,全力击败占领地球其他国家确保能集中力量去统一火星。地球上五常打着打着升级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互相种蘑菇礼尚往来,最后各国都炸成废墟回到了中世纪甚至石器时代。火星人通过截获信号解码看的一脸懵逼,一时大脑短路,地球人不是准备打我怎么先自相残杀了??!!

接着火星收到了地球上幸存者的信号,火星共和国经过磋商投票决定出动维和救援部队前往地球收摊子。由于地球武装力量基本都在核大战中毁灭,幸存者也期盼有救援,一方面是人道主义、另一方面也能抢救遗留的人才、科技、文物等资源并且一劳永逸的控制威胁源头。于是火星王师登陆地球不会受到多少反抗,很快赢得了幸存者民心稳定了局面重建了文明,最后火星反而成了最大赢家统一了地球。

有人扯核聚变推进才能去火星、亚光速飞船军队骑脸等。还是科幻看多了,哥伦布可没等到波音747发明后再去寻找新大陆,人类也不会等到核聚变烂大街后再去火星。还有大军镇压谁去?谁会为了虚荣面子花大钱冒着被地球上对手趁火打劫的风险做这种事?思想太中二了。



我个人觉得火星和地球的最优解可能是在联合国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人类联邦,各国名义上是人联的成员、认同联合国,实际上独立自主。这种名义上的统一各方都有台阶下都能接受。

下面是扩展阅读

若有一巨行星确定一百年后撞击地球,此间人类文明会如何发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