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问题,人墙没问题,不该出现在这里的是汽车。高密度小卷城的汽车通行权比行人、电动车、摩托车还高就离谱。
“人墙”的主要功能是预防大规模拥挤人群所产生的不可预测的盲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后面的人是看不见红绿灯的,如果红灯时人群出现盲动过马路,而前排由于安全顾虑抵抗盲动的话,那就极其容易出现摔倒踩踏。
因此足够多人力的镇压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存在浪费警力一说。
有问题的是,即使是在这种路段上,汽车占地面积依然远比行人高。(指各种“人墙路段”,包括上海外滩等)
一个人开着汽车,拉着四个座位和几吨重的铁坨,吹着空调听着歌,就能占据高密度旅游区二三十人的占地面积。这种情形的发生本身就是规划的失败。
而这种舒适度上的严重不平等,又反过来严重影响游客绿色出行的意愿。
这个逻辑不仅适用于景区,也适用于整个城市,砍掉一条汽车道改成两轮交通工具,所带来的通勤效率是汽车永远无法比拟的。
以汽车为规划核心的高密度卷城,几乎下场都比较惨。
重庆这个已经做的很不错了,两倍标宽的斑马线可以带来N倍于汽车道的通行效率,那如果更进一步,把这一带直接改成步行街,通行问题基本就彻底解决了,或者至少盖个天桥,让行人别和机动车道抢路也行啊。开车头铁闯景区的私家车,有几个是刚需本地人,又有几个是真需要汽车的?
你得先住上大house,才能畅通无阻的享受汽车通勤。没大house还搞汽车中心,那不堵就离谱。
PS:重庆作为物理内卷的高维卷城,房价还很亲民。侧面说明了住不上大house可能和内卷有关系,但连小apartment都住不起的话,真的不是内卷的锅…
昨天长距离骑行,为了早点回家抄近路,选择了一段穿过南京东路的小路。我推着车子通过一个红绿灯路口足足用了两个红绿灯的时间。因为南京路步行街在旅游旺季,红绿灯的功能根本就不存在。
这两年每逢长假,南京东路河南路路口这种车流量,人流量特别大的路口都会安排警察和武警,组成开关式人墙对游人和车辆进行拦截,其实是用大量的人力成本去弥补低的可怜的公民素质。
一到旅游旺季,破坏规则的破窗效应就更加严重。本来南京路步行街闯红灯的人还不多,但是一到旅游旺季,游客数量暴增。只需要极个别破坏规则的人,其造成的负面示范作用就会被无限放大。而随着绝大多数游客对交通信号灯的无视,还在遵守交通信号的人就显得格格不入。
武警战士非常辛苦,他们还有很多训练和保卫工作。然而大量精力却被浪费在这种极其低效的人群管理上。
作为鲜明的对比,昨天市区接近二十公里的骑行路上,几乎各个路口都安排了大量的交警、辅警,在人流量和车流量极低的路口,以吹毛求疵的态度进行认真的管理。再对比一下南京路步行街上完全无视交通信号灯的游客。现实的对比就是这么魔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