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秦可卿的魂魄不找贾政让他赶快投靠忠顺王保命,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找王熙凤干啥?

回答
秦可卿这个角色,在《红楼梦》里无疑是最具神秘色彩也最惹人猜疑的一个。她临终前托梦给王熙凤,这事儿,细品起来,确实让人觉得有些费解。怎么着,她就不能直接找贾政,让他赶紧投靠忠顺王保命呢?这中间的门道,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

咱们先得想想,秦可卿和贾政的关系。贾政是什么人?他是贾府的实际掌权人之一,是家中长辈,是家族的脊梁。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长辈,尤其是长辈中的长辈,是有威严,有决断力的。秦可卿一个晚辈,即使是她的魂魄,直接去找贾政,要求他做什么,这未免也太越矩了。而且,贾政是什么样的人?他思想古板,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讲究礼法,重规矩。你跟他讲什么“投靠忠顺王保命”这种话,他未必会听进去,甚至可能觉得是妖言惑众。他可能会觉得贾家自有贾家的体面和规矩,不会轻易去依附什么忠顺王。何况,贾政那时候未必清楚忠顺王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秦可卿的“预言”在他听来,可能就是无稽之谈。

再说了,秦可卿在贾府是什么地位?她虽然是贾珍的儿媳妇,但她的出身并不显赫。而贾政呢,他是贾府的嫡派子孙,是名门望族的一员。在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这种辈分和地位上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即使是魂魄,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直接找贾政,可能就会像一个普通的下人去挑衅主人一样,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可能引起反感。

那为什么找王熙凤呢?这事儿就得从王熙凤这个人身上好好说道说道了。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家奶奶,她有权,有势,而且她精明强干,脑子转得飞快。贾府上下,谁不知道王熙凤是说一不二的?秦可卿虽然人不在了,但她可能更清楚谁才是真正能在贾府“说得上话”的人。

而且,秦可卿和王熙凤之间,也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两人都是贾府里为数不多的有“手段”的女性,也都能在男人主导的大家族里站稳脚跟,甚至掌控一定的权力。她们之间可能有着一种惺惺相惜,或者说,是一种对于家族命运的某种“同感”。秦可卿在世的时候,她虽然身体不好,但她也并非全无所知。她可能早就看出了贾府内部的种种危机,也可能听到了不少风声,包括忠顺王那边的一些动向。

更关键的是,王熙凤这个人,她手里有钱有权,而且她有能力去“办事”。秦可卿让王熙凤去“谋划”,去“打点”,这正是王熙凤的长项。让王熙凤去联系忠顺王,或者去打点忠顺王那边的人,这比让贾政去“投靠”来得更为具体和现实。王熙凤办事,讲究的是一个“灵活”,一个“变通”,这正好符合了在乱世之中求生存的需要。

你想啊,如果秦可卿直接跟贾政说“赶紧投靠忠顺王”,贾政可能会觉得这是疯话。但如果秦可卿跟王熙凤说,“咱们得留条后路,有人脉得赶紧打点”,王熙凤听了之后,她就会动脑子,她会去分析,去权衡,去想办法。她可能会先去打听忠顺王那边的情况,看看有没有那个“投靠”的可能性,又会有什么样的代价。这是一种更有效率的沟通方式,更符合王熙凤的行事风格。

还有一点,也是比较微妙的。秦可卿可能也知道贾府的根基有多深厚,也知道贾政作为家主,他有他的坚持和骄傲。直接让他去“投靠”别人,这对他来说,可能比死还难受。而王熙凤呢,她虽然是管理家务,但她也清楚,家族的命运,最终还是要依靠这些权势来维系的。她更能理解这种“务实”的做法。

总而言之,秦可卿找王熙凤,这绝对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什么糊涂之举。这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她选择了一个最能理解她意图,也最能将她的“遗嘱”付诸实践的人。王熙凤的精明和手段,正是秦可卿在那个危机四伏的时刻,最需要的帮手。这不仅仅是为了家族的生存,更是一种对家族未来的一种“安排”,一种“托孤”。她知道,如果贾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只有王熙凤,才可能带着这些钱财和人脉,去为贾家寻一条生路。而贾政,他或许有心,但未必有那个能耐,或者说,未必能放下他的那份“体面”去折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贾家的衰败根本不是政敌,怎么是投靠忠顺王就能保命的。

贾家的下场是贾家自己的问题。

或者说,贾府在宁国公和荣国公那一代是一等人家,然后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贾赦和贾政这一代已经只不过是中等人家了,根本就对朝政影响不大的。后来还是靠出了个娘娘勉强维持。

贾家根本没有几个实权人物,也就贾珍和贾政勉强算说的上话。

但是贾家富贵惯了,不知收敛,还到处榨取民脂民膏,才被抄家的,怎么就是政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秦可卿这个角色,在《红楼梦》里无疑是最具神秘色彩也最惹人猜疑的一个。她临终前托梦给王熙凤,这事儿,细品起来,确实让人觉得有些费解。怎么着,她就不能直接找贾政,让他赶紧投靠忠顺王保命呢?这中间的门道,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咱们先得想想,秦可卿和贾政的关系。贾政是什么人?他是贾府的实际掌权人之一,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得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刘备,那个以仁德著称、一生坎坷却从未放弃复兴汉室的枭雄,魂穿到了唐朝名将秦琼——我们熟知的“秦叔宝”——幼年时期,那可就热闹了。这简直是将两大传奇人物的生命轨迹狠狠地打了个结,产生的火花绝对不容小觑。咱们就从头捋捋,看看这桩奇事会怎么个演法。魂穿伊始:从涿郡到.............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趣,它涉及到《红楼梦》中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贾母和秦可卿,以及她们背后所象征的家族命运和世俗评判。不过,要直接回答“棺材板哪个好”,其实触及的是一个比喻性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棺材板”在这里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棺木材料,而是 象征着一个人在世时的地位.............
  • 回答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房间是整部小说中描写最为细致、最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之一。通过曹雪芹对她卧房的精心描绘,我们不仅能窥见她奢华的生活环境,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她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她所处社会环境的压抑与腐朽。从秦可卿房间的描写来看,她是一个集华贵、情欲、病态、忧郁和隐秘于一身的,在压抑环境中挣扎.............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红楼梦》中人物命运的感知能力以及贾母在衰败预感上的缺位。要详细解释为何秦可卿和探春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而贾母却似乎不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秦可卿:超越尘俗的敏感与超前预知秦可卿的预知能力是《红楼梦》中最为神秘和令人惊叹的,她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主要有以下几.............
  • 回答
    王熙凤的“毒设相思局”和秦可卿的“淫丧天香楼”,这两件事在《红楼梦》中犹如两块冰冷的玉石,沉默地诉说着那个时代贵族阶层内心深处的腐朽与扭曲。它们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那个庞大而华丽的贾府,乃至整个贵族社会病态生态的缩影,揭示了其内在的混乱与失序,其程度之深,足以令人心寒。咱们先来说说王熙凤的“毒设相思.............
  • 回答
    秦代的现场勘验制度虽然不像现代刑事侦查那样系统化和科学化,但其已具备了相当的雏形,并在当时有效地服务于司法实践。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高度集权和法制建设也体现在司法领域,现场勘验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秦代的现场勘验制度:一、 制度背景与目的: 法家思想的影响: .............
  • 回答
    关于秦始皇生父的争议,历史上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是秦庄襄王嬴异人,另一说是吕不韦。这两种说法都有其依据,也各有疑点,因此至今仍未有定论。说法一:嬴异人是秦始皇的生父这种说法是秦始皇正统的父系来源,也是官方记载的说法。嬴异人是秦孝文王的儿子,也是秦国的王位继承人。在秦国宗法制度下,王位继承是极为重要的.............
  • 回答
    关于秦朝士兵的平均身高,兵马俑确实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仿佛他们都身材高大,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一米八”。但若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细致分析,而不是简单地以兵马俑作为唯一标准。首先,我们来聊聊兵马俑。兵马俑作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其数量之庞大,制作.............
  • 回答
    关于秦始皇的“黑料”是否为儒家编造,以及他本人是否是一位仁慈爱民的君主,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复杂的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跨越历史长河,仔细审视当时的史料,并理解不同史学观点形成的背景。“焚书坑儒”:历史事件与儒家叙事最常被引用的秦始皇“黑料”,莫过于“焚书坑儒”。这确实是儒家史观中浓墨重彩.............
  • 回答
    秦始皇的武力值,你说是不是被低估得最严重?这问题挺有意思,因为一聊到秦始皇,大家脑子里浮现的往往是那个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的暴君形象。他的政治手腕、雄才大略那肯定是深入人心,但说到他个人的“武力值”,倒真容易被他的宏伟功绩和后世的传说给盖过去了。要说“低估”,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
  • 回答
    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那是秦国崛起成势的基石,也是其强大国力的最直接体现。这个制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把“战功”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打破了以往那种靠血统、靠世袭来决定地位的旧模式。核心原则:简单说,就是“斩首者,爵也”。在秦国,你立了多大的功劳,尤其是战场上杀敌多少,直接关系到你能获得什么样的爵位、多.............
  • 回答
    关于秦始皇的口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也的确是个历史的谜团。咱们从几个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现代我们说的“口音”是基于方言演变和地理位置的,而秦始皇生活的那个年代,语言的概念和我们今天不太一样。那时候还没有“普通话”的概念,各地诸侯的语言差异可能比现在更大。秦始皇是哪里人?秦始.............
  • 回答
    秦朝军队,若说它是“平庸过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恰恰相反,秦朝军队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支强大武装力量,它不仅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业,更以其严苛的军法、精良的装备和高效的组织能力,在那个时代堪称一股令人闻风丧胆的劲旅。要说秦朝军队为何绝非平庸,咱们得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军事制度的革新与.............
  • 回答
    秦始皇的“书同文”并非是后人常说的“统一不同的字体”,而是要“统一不同的文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分,背后牵涉到的是文化、思想乃至国家治理的根本性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那个时代。当时的中国,虽然已经有了共同的汉字作为书写的基础,但由于各国长期割据,各自在书写上产生了显.............
  • 回答
    秦朝的覆灭,绝非仅仅是“秦法”本身出了问题,更准确地说,是严苛的秦法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未能起到应有的稳定作用,反而因其执行的极端化,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将秦朝推向了深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秦法究竟是什么。秦法,我们通常指的是秦朝时期推行的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一整套法律体系。它的核心在于“耕.............
  • 回答
    秦岭大熊猫的名气确实不如四川大熊猫响亮,这背后并非因为秦岭的熊猫不够优秀,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掰开了聊。首先,历史和积累:四川,特别是成都周边,是人类与大熊猫最早、最深入的接触地。自古以来,四川盆地就拥有适宜大熊猫生存的竹林和气候。早期的植物学、动物学.............
  • 回答
    说到秦始皇,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位横扫六合、统一华夏、建立秦朝的千古一帝。然而,在他波澜壮壮的一生中,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却异常模糊,那就是他的皇后。关于秦始皇的皇后,历史记载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确实令人费解。那么,秦始皇的皇后到底是谁?为什么她的身份如此扑朔迷离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秦.............
  • 回答
    秦国的名声,并非一蹴而就,也非单一方面所致。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其崛起过程中野蛮、残酷本性与后世对其统治的反思交织的产物。要详细讲述,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崛起初期的“野蛮人”标签:秦国地处偏西,文化上相对落后于中原诸侯,早期被视为戎狄之邦。他们的生活方式、习俗都与中原地区格格不入。历史上,.............
  • 回答
    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这两项看似简单的政策,却如同两位沉默的巨人,在中国历史上投下了长远而深邃的阴影,其影响之广、之深,远超许多人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行政命令,更是重塑中华文明基因的关键一步。书同文:从诸侯割据走向文化统一的基石想象一下,在秦始皇之前,华夏大地上的文字是什么样的?战国七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