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江苏为什么这么发达?何处见得?

回答
江苏之所以如此发达,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积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细说的话,这其中门道可多了。

从历史渊源说起,江苏就自带“富裕”基因。

首先,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沃野千里,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农业基础牢固。这为人口繁衍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需求保障。其次,秦汉以来,大运河的开通,更是将江苏牢牢地置于南北交通的枢纽位置。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异常活跃,苏州、无锡、常州等地成为了全国性的丝绸、棉布、茶叶的集散地和生产中心。这种强大的商业传统和精致的手工艺,为后来的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家常说的“苏湖熟,天下足”,说的就是农业,但更深层次的,是这种发达的经济活力已经辐射开来。

再来看看现代的发展,江苏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江苏紧挨着上海,这是其他省份很难比拟的优势。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龙头,拥有国际化的视野、高端的金融服务、先进的技术信息和庞大的市场辐射能力。江苏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技术外溢,并与之形成紧密的产业联动,这对于江苏的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想想看,苏南地区很多制造业的兴起,最早就是受益于上海的产业升级和资源配置。

工业基础雄厚且结构优化:从“世界工厂”到“智造高地”。 江苏的工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而且最重要的是,它能够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轻工,到现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江苏的工业一直在“换挡升级”。你看现在那些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制造业企业,很多都在江苏有重要的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比如,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江苏都做得非常出色。

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吸引外资的“磁石”。 江苏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很早就开始吸引外资。而且,它不仅仅是引进外资,更是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不仅带来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当地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江苏的开发区、产业园区,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就是对外开放的典范,它学习新加坡的模式,成功打造了一个高效、开放、充满活力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无数跨国公司前来投资设厂。

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驱动发展的“引擎”。 如今,一个地区的发达程度越来越取决于其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江苏在这方面投入巨大,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也相当给力。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再到成果转化,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创新链条。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选择落户江苏,也是看中了这里的人才优势和创新环境。

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的“基石”。 现代化、高效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苏在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拥有全国最密集的高速公路网、高铁网,港口吞吐量也居于全国前列。便捷的交通网络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也极大地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些发达的景象,体现在哪里呢?

经济指标上的亮眼表现: 江苏的GDP总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人均GDP也遥遥领先。你看那些全国500强企业,江苏拥有相当大的比例。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出口额等等,各项经济数据都非常抢眼,而且还在持续稳定增长。

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 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你都能感受到江苏经济发展的成果。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南通等大中城市,高楼林立,现代化气息浓厚,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同时,江苏的乡村也并非落后,很多农村地区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甚至出现了“苏南模式”这样的农村经济发展范例。你可以看到宽阔的乡村道路,整洁的村容村貌,以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施。

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发达的经济最终会体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江苏居民的收入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也相对完善。人们的穿着打扮、使用的商品、享受的服务,都能体现出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里的各种商业设施、文化娱乐场所非常丰富,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端化: 以前提到江苏,很多人想到的是纺织、服装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情况大为不同。在很多城市,你看到的更多是高科技产业园,里面聚集着大量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比如,南京的软件谷、苏州的生物纳米园、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园,这些都是江苏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

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活跃: 江苏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你看那些国际会议、高端论坛,很多都在江苏举办。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江苏也是必去的目的地之一。这种对外开放和活跃的国际交流,也是发达的重要标志。

总而言之,江苏的发达并非偶然,它是历史积淀、区位优势、政策引导、人民勤劳以及不断改革创新的综合结果。它体现在经济的量上,更体现在经济的质上,更重要的是,这种发达成果惠及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江苏可能看上去不错,其实咱们苏北还很穷。2017年底才有共享单车,截止2019年春节,只有两家共享单车。

高铁没有。写字楼也很少,我们区只有一栋写字楼。

房价很高,现在我们区最高房价都飙升到8k了。

我外婆家还没通自来水,原因是他们村只有两户人家(最多的时候是三户人家),周边都是耕地,自来水公司觉得通水成本太高,不划算。

补充一点:我外婆家那边解放前富农和自耕农多,不少青壮年男子要么自愿要么被迫加入了两个阵营,还有支前民工都在解放战争中阵亡牺牲,所以解放后人少地多,80年代分地人均7亩地,都是平平整整的耕地。我也不知道为啥解放后不把其他地方的人迁过来一起分土地。

user avatar

可拉倒吧。

我们小海门最近几个月才有了史上第一辆绿皮火车。

而且只到启东和南通。


user avatar

因为江苏人聪明,学会了发债。我这里没有嘲讽,没有阴阳怪气,我是认真的。

当奶牛省份学会了桶蘸省份的独门绝技疯狂发债,那么它就处于不败之地了。因为人家就能真得爽过,至于未来,反正都没有未来,现在爽比什么都重要,而且现在疯狂花钱,至少还剩下点东西。

所以江苏最穷的地方也没多穷,而广东远远不行,除了地形等自然条件,这个债务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嘲笑苏州是地级市,地级市是自己的。你看深圳那么有钱,但是人家计划单列,所以河源清远梅州云浮,名字一个比一个好听,然后一个更比一个穷。

不要嘲笑江苏债务太高,现在的江苏有超好的基建和生态环境,等到苏北的高铁修好,江苏至少可以安稳的慢慢老去。

江苏的经济在未来30年不会赶上广东,但是江苏可以慢慢老去。

而广东,则同时是美国,同时是墨西哥,甚至是海地。广东确实年轻,确实经济增长快,但是你珠三角的土豪,面对那么多年轻人,你珠三角睡得着觉?

浙江又是一个思路,以后再说

user avatar

江苏整体不是特别发达。别被新闻网络啥的洗脑了。

除非你说苏南或者那几个市。那是非常发达的。

作为一个苏北农村的人,我和我贵州大学同学(她家也是村镇)的家庭经济是差不多的。我比不上另一个贵州大学同学(他是城市的)的家庭条件。

还有像钢琴跳舞这些兴趣爱好什么的,是最近两年才有的。90后的我,当时想学都没有人交。所以现在没什么特长。

我也很有点片面了。只以我的家乡情况来看待江苏发达与否。但我周围几乎都是这个情况。再穷的地方也有有钱的,这些有钱人特例我就不说了。

但我觉得,如果是江苏发达可不可以不要丢下我家乡。我希望他发展的好一点,快一点。让我家人轻松一下。如果能有养老或者医疗补助就好了。毕竟不是正式职工,没有退休金。只能干多少活吃多少。

总而言之,我希望江苏发达,更希望,别丢下我家乡。


补充:刚看到评论。我以为没人会看呢。我都忘记了。hhh

首先,我不是在贵州大学上大学。我的意思是,我和我贵州的大学同学相比。hhh学渣本渣就是我了。我们都在江苏上大学。

其次,我真的没学过特长。我九八年的。在农村。当时我妈想让我学都没有地方教,总不可能一遍遍坐公交车去县城吧。一零年左右好像特长教育这一块在我们镇才有。

我们这边也有集体村庄拆迁的。但是我不在里面。不了解具体情况。

最近几年家里镇这边确实发展了。房子变多了,私家车也变多了。但是我总觉得我们应该发展的更好。hhh我在想什么呢。

另外谢谢你们评论。一起变好吧!

user avatar

我是苏北盐城人

1951年11月2日,来自盐城、淮阴、扬州3个专区的滨海、响水、宝应、阜宁、淮安、建湖、射阳等18个县的119万苏北民工硬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在短短八十几天的时间里挖掉了7000多万立方米的土方,挖出了全长61.97公里,流域面积564.25平方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

苏北灌溉总渠西起洪泽湖,东至扁担港口,横贯淮安、盐城两市,渠道全长168千米。该项工程由江苏省治淮工程指挥部组织施工,工程于1951年10月开工,1952年5月完成,同时,在总渠北堤外平行开挖排水渠一条,用于排除总渠北部地区的内涝。

曾经听闻家里人讲,我的大姑父就是那119万民工里的一员,我老家房子的屋后就是灌溉渠堆,就是当年挖灌溉总渠的时候,人们用扁担把泥土挑到了两边形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上面已经建起了公路,站在灌溉渠堆上,看着下面的灌溉总渠,你根本想象不到当年的苏北人民是怎么一铁锹一扁担的把总渠给挑出来的。(土堆和渠面之前还有一个落差,大概有数米)

此图来源网络/侵删
站在灌溉渠堆上的视角
土堆挺高的,离很远就能看见
伴随我童年的两棵柿子树,旁边就是灌溉渠推

这个大型水利工程就是由出生在我们苏北淮安的周恩来总理主张修建的,他曾经深情地说过:“生于斯,长于斯,渐习为淮人;耳所闻,目所见,亦无非淮事。”

“苏北人民在战争期间,响应党的号召,上去那么多人,流了那么多血,出了那么多烈士,洪水给你放下海,它够资格蓄一点水嘛!我们应该支援他们……河南上游,以蓄为主;安徽中游,泄蓄兼施;江苏下游,以泄为主,蓄为辅……苏北五大工程,提得有气魄,我都同意。要保证800流量,废除归海坝。什么叫归海坝?水大了马上放水淹人就是了,我们党领导的新中国,这样下去怎么行?”他(周总理)指示说,“今天晚上就批准灌溉总渠,你们要像搞新沂河那样搞好这条河。”周总理当即批给大米1亿斤,支持灌溉总渠的兴建。

至此周恩来总理领导无数苏北人民在这大平原开挖了高程负2.0米、河坡1:3、青坎宽3米、流量为500立方米/秒的人工之河。

1952年11月24日,根据淮委的“两河三堤”总体规划要求,确保渠北地区的大面积庄稼不受内涝,作为苏北灌溉总渠配套工程且与总渠紧密并列的排水渠也全面开工。该河上起淮安市的杨庙附近,下至扁担港口入海,全长l71公里,由滨海、宝应、盐城、阜宁、淮安、建湖、射阳7个县的14万民工负责开挖。滨海出动民工17000多人。该项工程虽然没有总渠气势庞大恢弘,但仍不失为浩大工程。排水渠于翌年5月份全部竣工,共挖土730万立方米,河底宽4568米、河底高程负l米、流量154立方米/秒。

苏北灌溉总渠创造了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领导下的首次人间水利奇迹。据说当年的苏联专家看后都连连称赞。从此在中原和苏北大地上横行肆虐了700余年的淮河洪水,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也为苏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

所以说江苏省的发达不仅仅是依靠着地理优势等一些其他原因,还有无数勤恳的苏北人民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与奉献!!!

这是独属于我们苏北人的回忆。


       2019.6.21      

评论区好多盐城的老乡呀

小时候回老家经常去屋后的灌溉渠堆上玩

看到不少小伙伴都对这条渠有印象,特意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些老照片,给大家回忆一下。

以下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除

百度百科
user avatar

江苏到底有多发达?这么说吧,中文互联网上经常被大家同情的“苏北”,其实一点都不穷。

除了苏南,几乎也没人能说苏北穷;而且苏北和苏南的关系,也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水火不容。

最近几年,苏北这个区域在互联网上并不好过,苏北两个字常常成为各类网文,漫画调侃的对象。

人们常常将苏北和苏南放在一起对比,以此衬托出苏北“落后”、“穷”、“不发达”的形象。

但其实,事实并不是如此。苏北并不如网上传闻的那样穷。

苏北真的不穷

为了让苏北穷不穷的讨论更有意义,我们把这些年努力划归自己为苏中的南通、扬州、泰州去除,仅仅讨论狭义上的苏北五市:盐城、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

首先要破除的偏见是,即使在江苏省内,苏北也不等于贫穷。

依据江苏省2018年统计年鉴,在城市GDP排名,苏北的徐州和盐城却已经超越了苏中地区扬州、泰州和地处苏南的镇江。

2014年9月21日,江苏徐州市区楼房景色

放眼全国,苏北和穷更是搭不上边。

在2018年全国城市GDP排名中,苏北五市全部位于全国百强。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第33名的徐州已经超越了被公认有钱的温州,第36名的盐城超越了云南省会昆明、江西省会南昌。

省内排名倒数第三的淮安几乎能以一城抵一省,几乎赶上宁夏GDP,连云港、宿迁也超过了乌鲁木齐,兰州等中西部省会。

当然,GDP不能说明全部,苏北人民有多少钱可以花,也许更有说服力。

2017年5月1日,“五一”小长假,江苏省徐州市市民正在各大商场的黄金专柜购买黄金首饰

2018年,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苏北五市只有盐城没拖后腿,其他四市都在全国线下徘徊。

但置入全国坐标系里,广西省会南宁,河北省会石家庄,吉林省会长春,哪个都不如苏北人均收入高。

2019年8月1日,江苏淮安。张国宝经营的“水上超市”,今年夏天生意不错,月均收入能有五千多

比完现状比“钱”景,看看苏北这些年发展怎么样。

在国内高铁可直达城市排名中,长期被开除省籍,扬言要并入山东的徐州仅次于北京、济南、上海,位列全国第四,南京都排在其后。

郑徐高铁通车,徐州正式加入了南京、合肥、郑州、济南四个省会城市的一小时都市圈。徐宿淮盐铁路也即将通车,苏北五市已经有了自己的高铁网络

2016年9月10日6时31分,郑州开往福州的G1908次列车从郑州东站缓缓启动,这标志着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最重要的是,苏南苏北的差距,远远没有外省人想象中那么大。

和同样富得流油的广东相比,苏南苏北之间的经济关系要融洽得多。

广东先富带后富喊了这么些年,依旧是珠三角像欧洲,其他区域像非洲。

2018年,广东省的排头兵深圳GDP是末尾云浮的28倍,而在江苏省,排名第一的苏州是宿迁的6.7倍。

2015年1月23日,广东云浮一位老人挑着竹编筐行走。云浮视角下的广东并不是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

徐州淮安期待联手成为淮海经济区的老大,盐城的目标是接入北上海,连云港打算成为新亚欧大陆的桥头堡,哪怕是最落后的宿迁,至少还有刘强东带着客服中心衣锦还乡。

苏北远远比外人想象得有钱,而且和苏南的关系,也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水火不容。

苏南苏北才是真兄弟

在漫长复杂的江苏南北之争里,苏南苏北到底是什么感情?

内斗时辱骂一万遍都可以,但要是外地人来指手画脚,抱歉,“除了上海,一概不约”。

在一定程度上,苏北为苏南的发展做出了牺牲。在苏南快速工业化,把耕地变工厂的时候,是苏北地区承担了粮食生产的重任。

1980年的苏州可以把产量的21%分给其他地区,而现在苏州产量仅有全省水平的45%。而苏北,除了徐州,其他四市都呈现了大幅上升,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3]。

2019年6月13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沙航村,村民在晾晒小麦

人均粮食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1980-2005年间,下降最多的是苏锡常,而增加最多的是宿迁、淮安、盐城。

以2005年的人均粮食看,如果仅仅靠自给自足,苏南的人均粮食是216kg,远低于小康水平的400kg,而苏北的人均粮食是520kg[3]。

可以这么说,江苏省粮食生产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了苏北。

图:李裕瑞, & 卞新民. (2008). 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7(2), 113-117.

苏北没有机会像苏南那样大建工业园区,不仅要保证已有的农田产量正常,还要为苏南善后,把他们透支的耕地指标补回来,力保耕地红线。

当然苏北也不傻,拿地换钱才是正常操作。

2001年起,苏南为了带着苏北一起赚钱,南京—淮安、无锡—徐州、苏州—宿迁、常州—盐城、镇江—连云港,五对南北城市结成了互助小组,推动产业转移[4]。

就是苏南负责找钱、找技术,做规划,苏北负责出土地和劳动力,项目进行中的收益十年不动用于后续投资,最后两边分成,一起数钱。

2018年4月25日,在安徽淮南市大通区工业新区内一位工人在进行调音。苏南苏北合作互助项目为苏北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

这个互助小组效果不错。

到2016年,南北共建园区45家,吸引了超过千亿元的注册资本,利用外资超过40亿美元,带动就业人口55万人,相当于解决了一个三亚市的就业

2015年03月11日,江苏连云港,赣榆区沙河镇一名返乡农民工在生产线上忙碌

拿宿迁来说,苏州宿迁工业园作为苏州工业园的克隆版,到2017年底,贡献了宿迁市当年5%的GDP,22%的企业税收,和衣锦还乡的东哥一起撑起了宿迁经济的半壁江山。

互相嫌弃又彼此需要,江苏南北,关系大概就是结婚二十年的你爸你妈。

上海的苏北人已经改头换面

苏北苏南关系既然不错,那为什么还有苏南瞧不起苏北人穷这样刻板印象的存在呢?

众所周知,苏北的穷,有历史原因。

受黄河影响,苏北地区灾害不断。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等到没雨了,就是大旱和蝗灾,在1840年到1949年,苏北旱灾43次,旱灾蝗灾并发19次[1]。

一年到头,苏北就没几天安生日子。

民国年间,近在咫尺的上海和财富吸引了众多苏北难民,一头扎进了闸北苏州河畔著名的棚户区。

涌入上海的难民们 / 上海图书馆

苏北人刚来,只能做人力车夫、垃圾清理这种苦力活儿。在上海的人力车夫中,苏北人占总数的95.7%,而江南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数尚不到1%。

民国时期,苏北人几乎承包了上海人力车夫的工作 / 上海图书馆

没钱挣,自然也没法培养什么体面的爱好。嫖妓抽烟过半,饮酒、赌博更是常见消遣时间的方式。

江南的工人截然相反,听音乐、读书、看电影是他们的主要爱好[2]。

就这样,穷,素质差,没文化成为了苏北人的普遍标签。

但苏北人靠自己的努力,早已经慢慢走出了这样的“人设”。

改革开放后,上海进入了城市快速发展期,下只角的苏北棚户区拆迁,最早来到上海的苏北人搬入市区散居,已经听不出来是“刚波宁”了。

民国时期上海闸北区的早市 / 上海图书馆

根据上海社科院在1987年和1991年的两次调查,上海移民第二代没有口音的有63.6%,第三代有75%,到了第四代,口音基本消失,听不出是外地人[7]。

然而,又苦又累的工作总要有人承担,是谁继承了新时代“苏北人”的名号呢?

替苏北承受这一切的是安徽、河南这些人口流出大省。

2019年06月13日,上海闵行浦江万达施工工地,工人们在楼顶工地现场吃午饭。工人们大多是从安徽来的,期待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

从2000年到2010年,来上海的安徽口从2000年的24.72万人迅速增长到了260.53万人,翻了十倍,

河南人也从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第六位上升到了第三位。

同时,江苏省内经济的发展,让更多苏北人选择留在省内,在上海的苏籍打工仔从24%下降到了16.8%[8]。

来到上海的安徽人,接替了曾经苏北人的苦活累活。

2014年,在上海打拼的农民工,安徽籍接近4成,而江苏籍仅剩下13.6%。

安徽农民工七成为初中和高中学历,大多从事制造业,或者是担任保姆、外卖员、修理工等等[6]。

当今外来民工遭遇的一切几乎与从前的苏北人类似,因职业加深的地域歧视依然存在。

在上海,如果本地人和外来人被平等对待,6%的蓝领外地人可以成为白领,本地人中的白领数量会下降22%[5]。

2005年5月14日,一位民工正躺在上海地铁出口处休息,背后是上海申博的宣传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百年前苏北人的命运依旧在城市边缘反复上演,曾经的苏北棚户区已经成为静安。

新上海移民如今聚集在城市边缘的城中村,刚波宁、安徽佬,日复一日地劳作,等待洗脱贫穷的那天。

参考文献:

[1]蔡亮. (2006). 近代闸北的苏北人:1900-1949.

[2]马俊亚. (2003). 近代江南都市中的苏北人: 地缘矛盾与社会分层. 史学月刊, (1), 95-101.

[3]李裕瑞, & 卞新民. (2008). 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7(2), 113-117.

[4]孙君, & 姚建凤. (2011). 产业转移对江苏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以南北共建产业园为例. 经济地理, 31(3), 432-436.

[5]Meng, X., & Zhang, J. (2001). The two-tier labor market in urban China: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and wage differentials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migrants in Shanghai.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9(3), 485-504.

[6]上海市人民政府(2015).上海外来人口调查.

[7] 歧视话语背后的族群认同与地域差异:苏北人在上海(2018). 经济观察报书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江苏之所以如此发达,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积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细说的话,这其中门道可多了。从历史渊源说起,江苏就自带“富裕”基因。首先,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沃野千里,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农业基础牢固。这为人口繁衍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需求保障。其次,秦汉以来,大运河的开通,更是将江苏牢.............
  • 回答
    最近江苏“十三太保”这个说法确实火了,大家也借此机会关注到了江苏省内区域发展差异的问题,尤其是苏南和苏北之间,很多人都觉得挺好奇的,为啥同一个省,南北差距会这么明显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历史、地理、人文和政策层面的因素,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让你有个更全面的认识。一、历史的底色:经济根基与地理馈赠江.............
  • 回答
    读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你敏锐地观察到了革命和起义似乎鲜少从江浙地区发源,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挖的现象。要说清楚这一点,不能简单归结为一点,而是需要从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去理解。1. 经济的“温床”与“束缚”:富庶之地,何以难以成为革命的策源地?江浙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中.............
  • 回答
    这桩事情,一听就让人心头冒火。江苏一位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指望着退休金安享晚年,结果却被告知“被死亡”了?这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更让人气愤的是,镇长面对这种事,竟然轻描淡写地说“这么点小事还惊动电视台”,这种态度,真是寒了所有老百姓的心。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如果处理不当,需要承担的责任.............
  • 回答
    7 月 15 日,江歌妈妈发布了一则重要消息,她起诉刘暖曦(江歌案嫌疑人陈世峰的朋友,在案发时曾协助陈世峰)的证据认证环节已经全部完成。这看似只是一个法律程序上的进展,但对于江歌妈妈来说,以及对于整个江歌案来说,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从法律程序的角度来看,.............
  • 回答
    关于“江苏这么富,为什么南京大学这么穷?”这个问题,实际上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并且“穷”这个词在这里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解读。南京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双一流高校,说它“穷”其实是不太准确的,但如果将其放在江苏省整体的经济实力和其作为顶尖高校的社会期望下进行对比,确实会引发一些思考。首先,我.............
  • 回答
    丰县八孩女事件之所以能激起如此巨大的舆论波澜,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绝非偶然。它触及了太多敏感而现实的问题,每一个点都像是压在人们心头的一块石头,引发了深切的共鸣和强烈的反思。首先,这起事件中最直接、最触目惊心的,是赤裸裸的人性泯灭和非人待遇。 八个孩子,一个被铁链锁在屋内,如同牲畜一般,这幅画.............
  • 回答
    江浙地区“两头婚”的出现,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反对的声音,背后牵扯到很多传统观念、社会现实以及对婚姻家庭模式的考量。咱们不妨来掰扯掰扯,看看是为啥。首先,得明白“两头婚”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一对新人结婚,但他们不属于男方家庭,也不属于女方家庭。他们各自保留自己.............
  • 回答
    最近看到杜江的势头很猛,几部新片接连上映或者宣布,确实让人感觉他资源一下子就上去了。要说为什么,可能得从几个方面掰扯一下。首先,他自己的努力和积累是基础。 杜江不是一夜爆红的类型,他属于那种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打磨演技的人。从早期一些不太出名的角色,到后来《高粱红了》、《红高粱》这些电视剧磨练演技,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法律、道德、舆论以及人性等多个层面。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多人支持刘鑫、抨击江歌妈妈”这种现象,需要我们抛开单一的立场,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剖析。同时,将“三观不正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判断放在一边,而是更聚焦于现象本身和可能的原因。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支持刘鑫和抨击江歌.............
  • 回答
    江苏,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和蓬勃经济活力的土地,位列全国第二大省的宝座,却始终与“超一线城市”这个耀眼的称号擦肩而过。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又给江苏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超一线”的魅力与江苏的地理棋局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超一线城市”。这并非一个官方的行政划分.............
  • 回答
    江浙一带公务员公积金高,这确实是大家普遍感受到的一个现象。要说清楚这个原因,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明白公积金是怎么来的。简单说,就是单位和个人每个月按比例缴存的钱,存在你的公积金账户里,可以用来买房、租房、还贷等等。所以,公积金的基数高低,直接决定了你能拿到多少钱。那江浙一带为什么.............
  • 回答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残暴”地坐稳江山,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故事,涉及到他的个人特质、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策略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将他的“残暴”与“坐稳江山”结合起来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探讨: 一、 时代的烙印:乱世造就“猛人”朱元璋所处的时代是元末明初,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民族矛盾.............
  • 回答
    关于江西高考难度的问题,我来跟你好好聊聊,不掺杂任何AI痕迹,都是我个人的观察和理解。首先,咱们得承认,江西高考难,这是很多江西考生和家长都有的共识,而且这种“难”是有多方面原因叠加造成的,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1.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与庞大的考生基数:这是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江西作为人口大省,每.............
  • 回答
    关于江歌妈妈起诉刘鑫花费 120 万的巨额费用,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也深刻地反映了在中国打一场漫长而复杂的官司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这笔钱的构成,以及它是否真的是一场“精力和金钱的双重消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1. 120 万巨款从何而来?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这 120 万并非是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刘邦和司马懿这俩人,一个在开国时期,一个在三国末期,都干了点儿“不守规矩”的事儿,但 मिळ到的舆论可真是天差地别。为啥呢?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咱们一条条看:一、时代背景和制度环境不同这俩事儿,发生在完全不同的时代,社会制度和人们的认知都有很大区别。 .............
  • 回答
    好,咱就唠唠李元芳这英雄,为啥在玩家心里,跟公孙离、马可波罗这俩“亲哥俩”比,江湖地位总差那么点意思。这可不是因为元芳不够帅,或者技能不够酷,而是有几重原因,咱得细细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这“江湖地位”是啥意思。 在王者荣耀里,这代表的是一个英雄的泛用性、上限、以及在不同版本、不同阵容下的表现.............
  • 回答
    江小白之所以喝起来与其他许多传统白酒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差异共同造就了它独特的口感和消费群体:一、 原料与工艺的创新与简化: 选择高粱作为单一主要原料: 大多数传统白酒会采用多种粮食(如高粱、小麦、玉米、大米、糯米等)混合发酵,以追求更复杂的香气和风味。而江小白则以高粱为单一或主要.............
  • 回答
    《激战江南》里的“穿山甲”梗,那可真不是随便火起来的,里面门道可多了,得从几个方面细说道说道。首先,角色塑造的“反差萌”和“意想不到”。电视剧里,“穿山甲”这个代号一听就挺有江湖气的,联想到的是那种蛰伏在暗处,悄无声息解决问题的狠角色。然而,剧里给他的塑造,起初是那种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憨厚老实.............
  • 回答
    江西一对夫妻,明明双方都心平气和地同意离婚,甚至连离婚协议都可能已经私下谈妥,但法院最终却以“证据不足以证实感情破裂”为由,没有判决离婚。这确实让人感到费解,甚至有些无奈。这种情况并非孤例,背后涉及到我国婚姻法中关于离婚判决的一些核心原则和实践操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