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不好好吃饭,饿几顿真的能起到教育作用吗?

回答
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们真是操碎了心。一提到“饿几顿”这个法子,不少家长心里会咯噔一下,毕竟看着孩子饿着,心里总不是滋味。但同时,又想让他知道吃饭是件重要的事,以后能好好吃。那这招到底有没有用?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不好好吃饭,原因可太多了。

生理原因: 比如生病了,嗓子疼,胃口自然就差;或者吃了零食、喝了太多奶,正餐自然就不想吃;又或者就是到了某个阶段,食欲波动比较大,这些都很正常。
心理和行为原因: 有的可能是家长喂饭的压力太大了,孩子感到焦虑;有的是想引起家长的注意,用不吃饭来“要挟”;还有的可能是餐具、餐桌环境不喜欢,或者饭菜不合胃口,甚至就是单纯的到了叛逆期,想自己说了算。

现在,我们来看看“饿几顿”这个方法,它背后可能的逻辑是什么?

支持这种做法的家长,可能觉得“自然选择”是最好的老师。孩子饿了,自然就会知道吃饭的重要性,下次就会乖乖吃了。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的“不听话就挨打”,用一种直接的后果来“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确实,当孩子生理上感到饥饿,他会产生进食的欲望。这种生理需求,是原始而强烈的。

但是,我们得仔细想想,用“饿”来“教育”,真的就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吗?而且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1. 可能强化负面联想: 吃饭本来应该是件快乐、有营养的事情。如果孩子每次不好好吃饭,就面临被饿的威胁,那他可能会把吃饭和不愉快、焦虑、甚至是恐惧联系起来。久而久之,他不仅可能对吃饭这件事产生排斥,甚至会害怕餐桌,害怕妈妈准备的饭菜。这和我们想培养一个爱吃饭、享受吃饭的孩子,是背道而驰的。

2. 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身体发育需要稳定的营养供给。如果长期或频繁地让孩子饿肚子,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伤害,比如影响消化功能,甚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同时,心理上,孩子可能会感到被抛弃、不被理解,这会加剧他的不安全感。

3. 治标不治本,甚至适得其反: 即使孩子因为饿,偶尔吃了点,那也只是在生理需求被压倒的时候做出的反应。我们并没有解决他不好好吃饭的根本原因。比如,他可能只是因为零食吃太多,你饿他几顿,他可能就会在下一顿更拼命地吃零食,或者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反抗。而且,孩子很聪明,他可能会学会用“我饿”来反过来控制你,或者在你饿他之后,反而更加不配合。

4. 忽略了重要的亲子互动: 吃饭的时间,其实也是非常宝贵的亲子沟通和陪伴的时间。如果把这段时间变成了“斗争”和“惩罚”的场合,那真是太可惜了。你错过了了解孩子心情、引导他健康饮食习惯的机会。

那么,如果不是饿,我们还能怎么做呢?换个角度,我们试试“positive reinforcement”(积极强化),也就是用鼓励和奖励来引导。

营造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 别把吃饭搞得像战场。可以放点轻柔的音乐,和孩子聊聊天,分享今天有趣的事情。吃饭时,大家一起吃,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也是爱吃饭的,而且吃饭很享受。
规律的作息和饮食: 保证孩子按时吃饭,饭前不给零食和饮料,让他的胃在正餐时间准备好接受食物。
让孩子参与进来: 比如让他帮忙洗菜、摆筷子,或者让他选择今天的蔬菜种类。参与感能大大提升他对食物的兴趣。
提供多种多样的食物选择,但“主导权”在家长: 列出几样健康又营养的食物,让孩子在里面选一两个,这样他会感觉自己有选择权。但最终上什么菜,还是由家长来决定,保证营养均衡。
不强迫,不讨好: 孩子不吃,可以拿走,但不要哀求、逼迫或者喂饭。等他饿了,或者到下一餐时间再给他提供健康的食物。但要注意,别在一餐没吃好后,立刻又给他端上他喜欢的高糖零食,那样他就会知道“不吃正餐有零食”的“好处”。
鼓励和表扬: 当孩子尝试新食物,或者比平时多吃了一点时,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比如“宝宝今天尝试了这个西兰花,真棒!”
以身作则: 家长自己也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孩子是模仿大师,你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教材。

回到“饿几顿”这个话题,我想说,这就像一把双刃剑。 在极少数情况下,比如孩子已经到了对食物完全麻木,只是在玩耍,而且尝试了所有温和的方法都不奏效的时候,家长可能会觉得这是最后的手段。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非常谨慎,并且绝对不能“饿过头”,让孩子真的受到伤害。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运用这个“手段”之后,我们必须立刻反思并调整策略,找到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根本原因,用更积极、更有爱的方式去解决。

总而言之,用“饿几顿”来教育孩子好好吃饭,更像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惩罚”,它很有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而真正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往往是耐心、理解、引导和高质量的亲子互动。 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更看重的是,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对食物的积极态度,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而不是用一种可能伤害他的方式来逼他就范。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爱和智慧,而不是“饿”的威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到吃饭时间,家长和孩子总会上演一出你追我赶的「游戏」,孩子不好好吃饭,这是让许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

我的外甥女每次吃饭都堪比一场大战,不吃饭母慈子孝,一吃饭鸡飞狗跳:从餐厅追到客厅,从客厅追到卧室。

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是个大难题!

那是不是饿几顿就好了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喂养困难非常常见,原因众多

孩子不好好吃放的情况被称为喂养困难,多发生在6岁以内,在发育正常的孩子当中,喂养困难的发生率在25%-35%。[1]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2]:

(1)在2-5岁期间,由于孩子生长放缓,孩子食欲自然就会下降;

(2)部分家长并未意识到孩子食欲的自然下降,会强迫孩子饮食,导致孩子拒绝食物;

(3)喝了过多的饮料、吃了过多的零食,导致正餐是食量减少;

(4)某些孩子拒绝吃饭,可能是想寻求注意;

(5)也可能是家长喂养技术不当,比如威胁、刺激、责骂、惩罚、恳求、贿赂或胁迫等方式都可能导致孩子拒绝吃饭;

(6)家里如果有人对某样食物的厌恶,孩子会模仿,也会烟雾某种食物而拒绝;

(7)孩子可能害怕新的食物,因而拒绝。

喂养困难形成的原因非常多,所以并不是简单的饿几顿就能解决的,需要找到喂养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解决办法。

解决办法应该因地制宜

发现孩子不愿意吃饭,首先家长们不要慌张,要判断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家长需要接受孩子在2-5岁食欲就会下降的事实,本身不能陷入慌张的情绪,或者出现过度反应,强迫孩子吃饭,反而得不偿失。[2]一般饮食量适中就属于正常情况,如果自己无法确定,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也可以观察小孩子的饮食习惯,判断原因。接下来有几个方法,家长们可以尝试下:[1,2]

(1)提供可口的食物,保证食物的多样性,让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

(2)排除吃饭时的干扰,如零食、电视、玩具;

(3)每天让孩子适量的运动和玩耍,消耗能量,激发食欲。

长期喂养困难,可能会导致营养素缺乏。孩子可能可以对小孩子进行适量的饮食补充,比如维生素和矿物质。[2]

怎么选择合适的补充物质呢?

最好是能补充营养的同时激发孩子食欲。

市面上补充赖氨酸的产品有很多,我买过一款,明显改善了食欲不佳的问题,并且口味香甜,受到外甥女的喜爱。

它在促进食欲和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得到了验证:研究发现在相同的生活条件下 ,连用4个月后口服的儿童身高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免疫能力得到提高。[3]

除了促进食欲、促进生长发育以外,它的各个成分还有其他作用:

赖氨酸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本身就属于必须通过食物获取的氨基酸。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补充了赖氨酸的儿童,血清钙浓度明显较高。[4]这考虑与赖氨酸增加了钙离子在肠道中的溶解度有关。[5]钙离子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促进钙吸收也能更好促进宝宝发育。

另外两个成分也对小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6,7]

希望饭点的追逐战都能停歇。

参考资料:

[1] Yang HR. How to approach feeding difficulties in young children. Korean J Pediatr. 2017;60(12):379-384.

[2]Leung AK, Marchand V, Sauve RS. Canadian Paediatric Society, Nutrition and Gastroenterology Committee. The 'picky eater': The toddler or preschooler who does not eat.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12;17(8):455-460.

[3] 王华芳, 王招定, 周海燕. 同笑口服液对小儿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浙江医学. 2006; 28(10): 872-873.

[4]贾莅彦, 何朝晖, 宋璐, 等. 饮食中添加L-赖氨酸对儿童发育和营养指标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9(14):3819-3823.

[5]Shimomura A, Matsui I, Hamano T, et al. Dietary L-lysine prevents arterial calcification in adenine-induced uremic rats. J Am Soc Nephrol. 2014;25(9):1954-1965.

[6]Venkatramanan S, Armata IE, Strupp BJ, Finkelstein JL. Vitamin B-12 and Cognition in Children. Adv Nutr. 2016;7(5):879-888. Published 2016 Sep 15.

[7]MacFarlane PM, Di Fiore JM. Myo-inositol Effects on the Developing Respiratory Neural Control System.Adv Exp Med Biol. 2018;1071:159-166.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