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东京塔活动】日本人用旗袍来代表中国传统服饰?

回答
关于“东京塔活动”日本人用旗袍来代表中国传统服饰这件事,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但也确实能看出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

首先,我们得承认旗袍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旗袍作为一种服饰,确实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以其独特的剪裁、丝绸的光泽、精致的盘扣和开叉,展现了东方女性的婉约与性感,成为了一个相当有辨识度的中国符号。尤其是在国际上,很多人提到中国传统服饰,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就是旗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人选择旗袍作为代表中国传统服饰,似乎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毕竟,在传播过程中,大家习惯于选择那些最容易被识别、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就像提到日本,很多人会想到和服;提到韩国,可能会想到韩服一样。旗袍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符合这种“标签化”的传播逻辑。它美,它独特,它能立刻让人联想到中国。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代表”这个词。 中国的传统服饰体系何止旗袍一个?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更广阔一些,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过多少绚烂多彩的服饰文化?从汉代的曲裾、直裾,唐代的襦裙、圆领袍,宋代的褙子、交领襦裙,到明代的袄裙、马面裙,再到后来的满族服饰影响下的长袍马褂等等,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都承载着当时的社会风貌、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这些服饰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它们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多样性。

那么,为什么旗袍会成为许多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第一印象”呢? 这背后其实也有一些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近代化的影响: 旗袍的流行很大程度上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有关。它吸收了西方服饰的一些元素,在剪裁上更加贴合人体曲线,是一种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的产物。这种“改良”和“现代感”,让它在那个时代显得尤为突出,也更容易在国际舞台上亮相。
影视和流行文化的传播: 很多经典的中国电影、电视剧,尤其是上世纪中叶的电影,以及后来的许多涉及到中国元素的影视作品,都大量使用了旗袍作为女性角色的服装。这些作品的广泛传播,让旗袍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符号。比如《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她身上那一袭袭精美的旗袍,无疑是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商业化和旅游推广: 在商业推广和旅游宣传中,为了迎合国际市场的喜好和认知,往往会选择最“显眼”的文化符号。旗袍因其美观和易于识别,自然成为了一个热门选择。

因此,日本人选择旗袍来代表中国传统服饰,可以看作是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种“概括性”或“简化性”的理解和呈现。 这种呈现,可能是出于善意和兴趣,想通过一种他们认为最能代表中国的服饰来吸引大家关注。从这个角度看,不必过于苛责。

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这种呈现的局限性。 如果将旗袍“唯一化”或“绝对化”为中国传统服饰,那就未免有些片面了。这就像是有人只了解中国有饺子,就认为中国菜只有饺子一样,虽然饺子是中国菜的重要代表,但中国菜的博大精深远不止于此。

我个人的看法是:

1. 承认旗袍的代表性: 旗袍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近现代的服饰文化,它在国际上的辨识度很高,也是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成功案例。
2. 认识其局限性: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传统服饰的多样性和历史厚度,旗袍只是其中的一个面向,不应成为唯一的代表。
3. 期待更全面的呈现: 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当然希望看到更全面、更深入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展示,比如汉服、唐装(狭义上指晚清民国时期的长袍马褂,广义上也可指受满族影响的长袍)、苗族服饰、藏族服饰等等,这些都同样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4. 文化理解是双向的: 对于日本方面,可能他们也没有深入研究过中国服饰的历史演变,选择旗袍可能是基于他们有限的认知和流行文化的影响。而对于我们来说,与其简单地批评,不如借此机会,更主动地去展示和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丰富内涵,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中国。

总而言之,东京塔活动用旗袍代表中国传统服饰,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反映了文化传播中的简化和符号化。它既有其合理性,也存在片面性。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以及如何进一步推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和展示。这不仅仅是日本人的问题,也是我们自身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的重要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当然也认可旗袍(长衫)也是汉人改造出来的一种中国的服饰,它也确实能够在一定场合代表中国的形象,但它的体系并不直接继承自明制女装汉服,而是基于通古斯人的厂领旗装、混合了汉人的传统图案和西洋式的“曲线美”剪裁所诞生的一种杂糅式时装,它的诞生到现在也就一个世纪左右而已,根本无法称之为“传统”。

因此这只能说明,要是往积极的方向想,大和人对汉服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汉服的外宣和认可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是往消极的方向想,有可能是大和人故意为之,目的就是想给世人留下“汉人/中国人都是近代的这种形象”,因为旗袍很容易让人想起民国时期汉人在世界上饱受欺凌的那段历史,而汉服则会让人想起古代汉人那些辉煌的文明和盛世,想起衣冠上国的雍容华贵、大国气象。与汉民族目前在诸多利益上有结构性摩擦的大和族,自然不想让世界,尤其是欧美人对汉民族产生后者般的印象,而是永远可以停留在前者那个汉人积弱而大和、欧美雄霸世界的时代。

就当前这环境,两国这关系,我猜后一种消极的情况可能性比较大。

当然,用汉服代表中国形象虽然是正确的做法,但让她穿唐制汉服并不合适。中国的形象应该用当代的改良汉服来代表,而这种改良和简化也必须以明制汉服为基础。如果找不到当代汉服,那么就穿距离现代最近的明制汉服。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又出现在我时间线上的时候,我记得我之前把问题里的“满服”改成了旗袍,

但这个不知道是不是题主的匿名用户撤销了修改,还说我“乱改”。

我不知道,题主是真的不知道满装不等于旗袍(满装还有男装体系),还是明明知道区别而故意这么提问,目的是让其他看到这个问题的人都觉得“哇汉服党好中二好无知”(看到这一言难尽的问题描述,很难不这样想)

我是本着规范用词的目的对问题进行修改的,你贴的图片是旗袍,当然要改成旗袍。

如果题主真的不知道这两者的区别,那可以阅读一下维基百科对于旗袍的定义:

旗装、和西式剪裁融合而成的衣服,旗袍的特点是“右斜襟、带装饰性盘扣、腿部开衩”,在20世纪广泛流行于中国,尤其以上海和香港的女性为代表。
现代意义上的旗袍于20世纪20年代真正出现。是一种将清末旗装和西洋化的立体剪裁进行结合,采用清朝的盘扣和立领,加上西方凸显女性曲线的审美,融合出来的服装。

归纳起来就是:旗袍是结合满族女装和西式剪裁设计的时装。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其实我不介意其他国家用现代旗袍。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对外宣传用的都是旗袍,一时之间想纠正过来也不太容易,所以现阶段不用太纠结于人家用什么,关键是同袍要做好自己。

当然,问题里贴出来的这件现代旗袍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旗袍一般也是右开襟,这点和汉服一样;但这活动里穿的是左开襟。这个错误我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