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不少人讨厌方舟子?

回答
方舟子之所以引起不少人的反感,原因非常复杂且多元,涉及到他的言行方式、关注的领域、以及他所扮演的角色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梳理这些原因:

一、 言行方式和公众形象:

“打假”的激进与攻击性: 这是方舟子最广为人知的标签,也是引起争议的焦点。
不留余地,零容忍的态度: 方舟子在“打假”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留情面、甚至有些“赶尽杀绝”的态度。一旦他认定了某人或某事有问题,就会持续不断地攻击,直到对方“倒下”为止。这种方式在一些人看来是坚守原则,但在另一些人看来则显得过于偏激和残忍,缺乏人情味。
对个人隐私的暴露: 在一些“打假”案例中,方舟子会搜集并公布对方的个人信息,甚至包括一些相对私密的材料。这种做法被许多人认为侵犯了个人隐私,超越了“打假”的范畴。
“万炮齐发”式的质疑: 有时方舟子会同时从多个角度对一个人或机构进行质疑,试图找到其所有的“漏洞”。虽然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打假”策略,但对被攻击者而言,可能感受到的是全方位的压迫和否定。
“扣帽子”和标签化: 在一些论战中,方舟子善于使用一些带有贬义的标签来形容对方,例如“骗子”、“抄袭狗”等。这种标签化处理方式,容易将复杂的个体问题简化为人格缺陷,加剧了对立和攻击性。

恃才傲物与固执己见:
不接受批评和反驳: 许多与方舟子有过交集的人,特别是被他质疑过的人,都曾表示他很难接受批评或不同意见。一旦观点被否定,他往往会采取更强硬的回击,而不是反思或讨论。
自信过度,容不得不同声音: 他的支持者认为这是他对真理的坚持,但反对者则认为这是一种傲慢和自负,不容许任何挑战。

网络论战中的“语伤”和网络暴力:
尖酸刻薄的语言: 方舟子的文字常常带有尖酸刻薄的色彩,使用一些极具攻击性的词语,这在网络环境中很容易被放大,甚至被解读为一种“网络暴力”。
吸引流量和粉丝的策略: 一些人认为,他激烈的言论和攻击性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话题,从而巩固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和粉丝群体。

二、 关注的领域和“打假”对象:

触及敏感和利益攸关的领域: 方舟子关注的领域包括科学、学术打假、食品安全、中医、名人、商业广告等。这些领域往往与公共利益紧密相关,也牵涉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个人声誉。
触动学界和知识界的利益: 当他揭露学术造假时,触动的是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地位,这自然会招致学界的普遍反感。
挑战传统观念和权威: 他对中医的质疑、对某些历史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有时也与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文化认同相冲突,从而引发一部分人的不满。
涉及商业利益的打假: 比如对某些保健品、广告的质疑,也可能直接影响到相关企业的商业利益,从而招致企业的反击和舆论引导。

“打假”对象的广泛性: 方舟子“打假”的对象非常广泛,从普通的学术论文抄袭者,到知名学者、医生、商人,甚至文化名人。这种广泛性也意味着他得罪的人群范围相当广。

三、 行为的动机和公正性质疑:

“打假”动机的质疑: 有些人质疑方舟子“打假”的真实动机,认为他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真理”,还掺杂了个人名利、树立个人权威、甚至报复泄愤等因素。
选择性打假: 批评者指出,方舟子有时会选择性地进行“打假”,对某些他看不顺眼的人或事格外关注,而对另一些类似的问题则视而不见。这让他的“打假”行为显得不够客观和公正。
证据是否充分? 在一些案例中,对方舟子提出的证据是否足够确凿、是否存在片面解读,也曾引发争议。

是否构成“网络暴力”? 尽管方舟子自认为是在揭露真相,但其极端化的言论和对个人生活的深度介入,让很多人认为他的行为已经越过了正当的批评界限,构成了一种“网络暴力”。

四、 个人经历和争议事件:

“肖传国事件”: 肖传国事件是方舟子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方舟子公开揭露了肖传国学术造假,但随后肖传国雇凶打伤了方舟子。此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方舟子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悲情”色彩的人物。但也有人认为,方舟子在此事件中的一些言行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与其他意见领袖的论战: 方舟子经常与其他网络意见领袖、学者、媒体人等发生激烈论战,这些论战有时会演变成人身攻击和相互揭短,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负面观感。

五、 总结:

总而言之,人们讨厌方舟子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他的激进言行、攻击性“打假”方式,触及利益敏感的领域,以及围绕其个人动机和公正性的质疑,共同塑造了一个饱受争议的公众形象。

支持者 认为他是坚守科学精神、揭露社会黑暗面的勇士,他的存在是对不诚信行为的有力制约。
反对者 则认为他过于偏激、刻薄,缺乏人情味,其行为方式本身也存在问题,甚至可能构成网络暴力,对社会公正造成负面影响。

这种巨大的分歧,使得方舟子成为了一个在中国网络空间上极具话题性和争议性的人物。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为何有这么多人对他的言行持否定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

他耍流氓手法高级,战斗力强。

当时很多人被这条推文气得不轻,却说不出什么,有种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的感觉。其实就是大家太忠厚了,玩不过高级流氓。

杨振宁当然伟大了,但是社会可没亏待他,不管物质还是名誉,一个科学家能得到的他全有了。

一般民众怎么看呢?

这就是一笔生意啊,你贡献知识,社会让你名利双收,诺奖都给了,谁也不欠谁的。类似的学者又不止一个,以前有,将来还会有。物理学科有,其他学科也有,没什么奇怪的。

邓稼先、钱学森、华罗庚这些人在欧美可以名利双收,但是邓稼先毕业就回来了。华罗庚在美国已经是藤校教授,毫不犹豫回国了。钱学森更是为了回到祖国被投进监狱。

为了中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所有中国人的幸福,他们牺牲了自己在国外的优越条件。把自己所学一切贡献给祖国,不求个人回报。

只要你还是个中国人,哪怕不懂物理、数学也会钦佩他们。

杨振宁伟大的名字写在物理教材里,学物理的人一看,哦,很伟大。但是以前也有,而且以后还会有……不管学不学物理,肯定不会有什么感动之情。

大家看到牛顿、爱因斯坦感动流泪吗?恐怕不会吧。看到杨振宁,跟看到牛顿、爱因斯坦的感觉是一样的。

杨振宁伟大,与邓稼先比,又是平凡的。不应贬低就是了。

可是方舟子的推文就是大耍高端流氓。

明明一脸嘚瑟,还装出一副“这你们都不懂我好吃惊”的样子,显示他自己很懂。

实际上他根本不是物理专业出身,这种问题上也不过是依靠搜索引擎贩卖二手知识罢了。

说什么“一个对全人类的贡献,一个是对一个国家的贡献”,几百年后就没人知道了。

邓稼先为了祖国人民付出的个人牺牲,你们为之感动,方舟子拿了做嘲讽的材料。什么叫无耻小人,这就是。

能不招人恨吗?

恐怕杨振宁看到了方的推文都会“呸,什么东西”,更何况一般的中国人。

谁能玩过他呢?更流氓的木子美。

方舟子作为一个父亲,眼睁睁看着女儿被恶毒侮辱毫无办法,还投诉无门,灰溜溜败走了。别看平时呼风唤雨,在新浪面前也只是被踩在脚下的虫子。

当然了,咱就这么一提,不支持这种伤及无辜的行为啊。

所以说,方舟子只能欺负死人和好人,遇到真流氓和大资本,他连孩子都保护不了。

二、外貌丑陋

外观也是遭人讨厌的重要因素。

但是外貌不是单独起作用的,一个忠厚人丑一点,大家无所谓。

要是帅气的,人品差点也会有脑残粉,臭毛病还被叫做个性。

方舟子属于刻薄加丑陋的,全是负分项。

如果不是早年做了一些好事,打了许多假,现在估计已经被扔进垃圾桶了吧。

这个五官加上古怪的脱发,实际上极具杀伤力。对人类视觉和消化系统有一定破坏性。

关于方在这次疫情中的表演就不举例了,恶心人这方面我服。

再看这个:

简直极品


补充一下上面方舟子耍流氓的套路。

恶心人不需要说假话,说真话就行。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M在未来某一时间点会离世,她这辈子都是个无名鼠辈。

撒谎了吗?没有。

恶心不恶心呢?相当恶心。

方舟子评论杨振宁和邓稼先就是这种套路,实际上是踩一个捧一个,没我举例恶毒罢了。

他应该知道中国人尊敬邓稼先不是因为物理学成就,而是邓稼先为国家和人民的牺牲。

他抓到了你内心的弱点,就可以轻松恶心到你。

你看,邓稼先回国,隐姓埋名去搞应用,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了,方舟子就指出他在物理学方面很快会被遗忘。

撒谎了吗?

没有。

毒不毒,够不够恶心?

够毒也够恶心。

国内网民如何对比邓稼先和杨振宁,其实与这两位科学家无关,他们俩完全无辜啊。方舟子的行径,与当年木子美恶咒他女儿有几分相似之处。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方舟子是被人搞到精神出了问题,导致后续行为失常。

大家千万不要轻视键盘的威力哦,只要你无底线,手法好,可以运筹网吧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真的把一个人搞出问题来。他也许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与你撕逼,其实私底下可能已经气炸了,而且对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

user avatar

1.方舟子打击学术造假、名誉造假,打击说谎,而中国人几乎都没有擦干净屁股。

(打击面太广,人人自危)

2.方舟子打假的都是名人,如唐骏,罗永浩,李开复,韩寒等,这些人拥有广泛的支持。

(触动众怒)

3.方舟子贬低中医中药,提倡转基因粮食等,抑中扬西。

(伤害民族感情,伤害民族产业)

4.绝大多数人不愿承担或承担不起已犯的错误,没有衣服也要继续游行下去。

(国人的面子神圣不可侵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