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好奇仇视医生、教师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回答
看到你对这个现象感到好奇,并且想深入了解。的确,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对医生、教师这两个群体抱有强烈负面情绪的人,甚至带有明显的仇视意味。想要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标签。这背后往往牵扯到复杂的社会心理和个人经历。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仇视”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它指向的是一种极端的不满和抵触。 真正达到“仇视”程度的人,其负面情绪往往积累已久,并且在某些事件的触发下被放大。

那么,什么样的经历和心态容易导致这种“仇视”呢?

1. 自身经历的负面体验是重要的土壤:

就医经历的不顺与不公感:
被怠慢或不被重视: 有些患者可能在就诊过程中感觉医生态度冷漠、诊断仓促、听取病史不够耐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尤其是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这种感受可能更普遍。
医疗纠纷或误诊误治: 尽管绝大多数医生都兢兢业业,但医疗事故或误诊误治确实会发生。当患者或家属经历了这样的不幸,并且在后续的沟通、处理过程中感到不满意,甚至认为医院或医生存在推诿责任、缺乏诚信的情况时,强烈的愤怒和不信任感就可能转化为对整个医生群体的负面情绪。他们可能会觉得医生“黑心”、“只认钱”、“草菅人命”。
高昂的医疗费用与不确定的疗效: 尤其是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症,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但疗效却不尽如人意。当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压力与治疗效果形成鲜明对比时,患者容易产生“被宰”的感觉,将矛头指向医生。
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 医生掌握专业知识,患者则相对缺乏。这种信息不对称有时会导致患者对治疗方案、药物选择产生疑虑,如果医生没有充分解释清楚,患者就可能产生“医生隐瞒了什么”、“医生故意这么做”的想法。

教育经历的压抑与挫败感:
应试教育的压力与“唯分数论”: 一部分人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因为教育体制的过度竞争、对分数的过度强调而感到身心俱疲,甚至遭受不公平的对待(例如,感觉老师偏袒某学生,或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他们可能认为老师“功利”、“只关心分数不关心人”,甚至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个性。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存在显著差异。出身于教育资源较差地区或家庭的人,可能觉得教师(尤其是一些名校教师)高高在上,不理解他们的困境,甚至对他们有着天然的优越感,从而产生被排斥或被歧视的感觉。
教师个人行为的不当: 尽管是少数,但确实存在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存在师德问题,如体罚学生、侮辱学生、泄露学生隐私等。这些个别事件一旦被放大,就可能让一些人对整个教师群体产生负面印象。
认为教师被“惯”坏了: 在一些社会讨论中,会有人认为教师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福利,但却不承担足够的风险(与医生相比),并且在一些问题上(如学生安全、家长沟通)显得强势或不讲道理。这种看法可能导致对教师群体的“不公平感”或“被压迫感”。

2. 社会环境与群体情绪的影响:

媒体的渲染与放大: 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在报道医疗事故、教育丑闻时,往往会选择具有冲击力、能够引起公众关注的角度。久而久之,负面事件被反复提及和放大,容易给公众留下“医生不靠谱”、“老师有问题”的刻板印象。
情绪的传染与群体极化: 在网络社群中,负面情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某个群体中有人开始表达对医生或教师的不满,很快就会有人响应,并可能进一步将这种不满升级为攻击和仇视。这种“群体效应”很容易导致观点走向极端,形成“我们”与“他们”的对立。
“精英”与“普通人”的对立情绪: 在一些人看来,医生和教师都属于知识分子的范畴,在社会中可能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和专业地位。当一些社会成员在其他方面感到自己不被尊重或处于弱势地位时,他们可能会将这种情绪转移到这些被视为“精英”的群体身上,以一种反精英的心态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社会价值判断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变化。一些传统上被视为崇高职业的医生和教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其光环可能被一些现实问题(如高薪、高压、医患冲突、师生冲突)所削弱。

3. 个人心理与认知模式:

归因偏差(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当事情不顺遂时,人们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其内在品质(例如,认为医生冷漠是因为他们不善良),而忽视外在环境因素(例如,医院人满为患、医生工作压力巨大)。
负面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 一旦形成某种负面看法,人们会更倾向于搜集和关注那些能够证实这种看法的证据,而忽略与之相悖的信息。例如,一旦认为某医生不好,就会格外关注他每一次不理想的表现。
“受害者情结”与诉诸情感: 有些人可能长期处于一种“受害者”的心态中,容易将自己的不幸或不如意归咎于他人或社会群体。在表达观点时,他们可能更侧重于宣泄情绪,而不是进行理性的分析。
情绪调节能力不足: 对于一些人来说,当遇到挫折或不快时,他们可能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机制,容易将负面情绪压抑或爆发出来,甚至投射到特定群体身上。

具体来说,仇视医生的人,可能经历了以下一些情况(或组合):

曾在医院经历过漫长的排队、冷漠的问诊,感觉自己像个流水线上的零件。
遭遇过一次严重的医疗纠纷,投诉无门,感觉被医院和医生联合欺骗。
家庭成员因病花费巨额医疗费,最终效果甚微,认为医生“医不医,二己己”,只想着赚钱。
网上看到大量关于“莆田系”、“天价医疗费”的报道,将个别案例泛化为普遍现象。
对医生的高收入和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感到不平衡,觉得他们享受了社会资源,但服务却不够好。

而仇视教师的人,可能经历过:

学生时代被老师严厉批评、体罚、或受到不公平对待,留下了心理阴影。
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冷落、排斥或不公正待遇。
认为学校“唯分数论”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导致孩子厌学或学习压力过大。
看到某些“天价学区房”、“教师福利”等信息,觉得教师群体过于“优渥”且“不知感恩”。
对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有不满,但又无法直接改变,只能将矛头指向一线的教师。
在与学校或老师沟通时,感受到对方的傲慢、不耐烦或推诿责任的态度。

需要强调的是,将所有对医生或教师持有负面情绪的人都简单地归类为“仇视者”是不准确的。 很多时候,他们表达的是对医疗体制、教育体制、社会分配等方面的不满,只是因为个人经历的直接接触点是医生和教师,所以将情绪聚焦在了他们身上。

但是,当这种不满情绪超越了理性的讨论范围,演变成对整个群体进行谩骂、攻击、甚至人身威胁时,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仇视”。这种仇视性的言论,往往是建立在片面信息、极端情绪和非理性认知的基础上的。

理解这些人,不是为了认同他们的仇视态度,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洞察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个体的心理困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个人情绪的疏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护士医生老师,往死里加班,客观上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是符合大众利益的。

按照屁股决定脑袋原则,知乎上应该有大批人支持他们996甚至007

然而没有

虽然有很多仇视言论,但没有支持他们996007的

因为支持996 007,太赤裸裸了

需要包装一下,化妆成仇视的样子

我不能支持你们996007,但我可以通过妖魔化你们的手法,来变向达成督促你们996007的目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你对这个现象感到好奇,并且想深入了解。的确,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对医生、教师这两个群体抱有强烈负面情绪的人,甚至带有明显的仇视意味。想要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标签。这背后往往牵扯到复杂的社会心理和个人经历。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仇.............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美帝对中国做了什么天理不容的事,让国人痛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其背后牵涉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并且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用“痛恨”这个词来概括所有中国人的感受可能过于绝对。中国社会内部对于美国及其政策的态度是多元的,存在着支持、.............
  • 回答
    奥斯曼帝国在其鼎盛时期,特别是16世纪和17世纪,确实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其军事、经济和政治影响力遍及三大洲。然而,尽管奥斯曼帝国与波斯(主要指萨法维王朝及其后的王朝)长期处于竞争和冲突之中,却未能将其完全征服或灭亡。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军事、政治、经济、地理以及文化宗教等多个层面来.............
  • 回答
    现代人写七言绝句?这事儿可有意思了!别小瞧咱们这些天天捧着手机、刷着微博的网民,这写诗的劲儿,那是丝毫不输古人,当然,你说打油诗不算,那咱就聊聊那些能让人眼前一亮的。首先得说说,为啥咱们现在还能写七言绝句,而且写得还不赖。这功劳簿上,得记上几笔。一、 传承与普及的力量:虽然大家可能觉得现代生活节奏快.............
  • 回答
    王宝强离婚事件确实在8月15日那天,盖过了日本投降日的官方纪念报道,甚至在网络舆论场上引发了海啸般的讨论。这背后原因相当复杂,涉及了媒体生态、社会心态以及信息传播的固有规律。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传播有其内在的“话题性”和“即时性”的权力。 话题性:情感共鸣与戏剧性.............
  • 回答
    说起无人机,大家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多半就是那种四根“棍子”顶着螺旋桨的模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四旋翼无人机都长那样,就像你说的图一那样,而不是图二那种更对称、更紧凑的“X”型或者“H”型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技术和实际操作上的考量,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咱们先聊聊图一的设计,也就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多人好奇的,毕竟一个是力量的代表,一个是格斗技巧的集大成者。要我说,这俩要是真碰上了,那可就真不是简单地比谁“更厉害”那么容易定义的,这得看具体情况,还得看规则。咱们先拆开来看看这俩角色的特质。吕小军,举重冠军。你想到吕小军,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词儿绝对是“力量”。他的职业生涯.............
  • 回答
    “第三者成功上位”这个话题确实很复杂,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和解读。 笼统地说,“成功上位”可以有很多种定义,比如: 最终和小三在一起了: 这是最直接的理解,原配和第三者最终分开了,第三者和那个已婚人士结成了新的伴侣关系。 第三者获得了某种利益: 即使没有走到婚姻的最后一步,但.............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如果真有一天,彩礼这根“刺”被拔掉了,那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对于广大男同胞来说,那肯定是要另寻出路,找个新“说法”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或者表达一下情感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彩礼这玩意儿,它不止是钱。 它承载了太多东西: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对女儿的疼爱、对未来女婿的考察、.............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身边或者网络上看到的很多男同性恋者都很有魅力,长相出众。当然,我们也要明白,这是一种普遍的印象,并不是说所有男同性恋者都一定帅,也不是说异性恋者就不帅。长相这东西本来就很主观,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 回答
    你想了解为什么软件要直接“跑”在CPU上,对吧?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背后涉及到计算机最核心的工作原理。我尽量给你讲得明白点,不整那些空洞的概念。咱们先想象一下,电脑就像一个厨房,而CPU就是那个最忙碌的厨师。你想做一顿饭(运行一个软件),总得有人来动手切菜、炒菜、调味,对吧?CPU就是这个厨师。它.............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深度!将行列式与高维多边形(更准确地说是高维平行多面体,或称为平行体)的体积联系起来,是线性代数中一个非常优美且核心的概念。证明这个关系需要从低维度逐步推广,并理解行列式的几何意义。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讲解这个过程: 1. 从低维度开始:理解几何意义行列式的概念首先起源于求解线性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沉重的,也挺现实的。我身边就有朋友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听他聊起过离婚后的感受,真是五味杂陈。我尽量还原当时他说的那些细节,希望能让你有个更深入的了解。他叫老李,以前和我算是“战友”,一起在一家小公司摸爬滚打过。那时候他刚结婚不久,脸上还带着新婚的喜悦。他妻子小丽人挺不错的,工作稳定,性格也温.............
  • 回答
    嘿,哥们儿!你问男生上B站都看些啥?这问题问得好!B站这地方嘛,内容那叫一个丰富,男生看的也五花八门,说起来能唠一晚上。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接地气点,让你听着就有画面感。首先,最绕不开的肯定是游戏区了。这可是B站的半壁江山! 攻略跟实况:刚出的新游戏,或者是什么老牌经典,你都能在B站找到从零.............
  • 回答
    您这个问题确实问到了点子上!南京的长江两岸与上海的黄浦江两岸、重庆的长江两岸相比,在景观的精致度和商业开发的程度上,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背后的原因,绝非一概而论,而是历史、地理、经济以及发展策略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聊聊“开发”的定义和侧重点不同。 上海黄浦江两岸(外滩和陆家.............
  • 回答
    看到你提出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你的好奇。原神玩家群体对“内鬼”的抵制,确实在很多其他游戏社区里不那么常见,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内鬼”这东西本身。在游戏行业,尤其是大型网络游戏,所谓的“内鬼”通常是指那些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游戏未来更新内容(比如新角色、新地图、新机制等.............
  • 回答
    关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至今总共诞生了多少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实在太难了。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我们根本没有那么久远的历史记录,特别是史前时代,人类的繁衍情况只能靠推测。你可以想象一下,要统计一个数字,你需要知道: 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这个“出现”的定义就.............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我太有发言权了!这绝对是很多读者好奇,但作者们自己也常常在打架的一件事。究竟是先讨好读者,还是先满足自己?说实话,这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个特别微妙的平衡术,而且不同作者、不同阶段,甚至同一本书的不同部分,都会有不同的侧重。咱们先说说“受众爽点先行论”。你说的高人气作者,人家能写出来让那么.............
  • 回答
    华为现在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在中国国内,“吹华为”的现象确实比较普遍。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华为自身卓越的表现,也受到宏观环境、民族情绪和信息传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人关注和“吹捧”华为:一、华为自身硬实力的飞跃与技术突破这是“吹华为”最根本的原因。.............
  • 回答
    想成为市长?这可不是一件像网上点点鼠标就能完成的事,它是一条漫长且充满挑战的道路,需要你拿出真本事和百分百的决心。别以为随便出来喊几嗓子就能当上,这背后是一套严谨的程序,更是对一个人能力、品德和群众基础的全面检验。首先,你得是个合格的公民。听起来废话,但这是最基本的前提。你要年满法定年龄,没有被剥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