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明史要看些什么书?

回答
想深入了解明朝的历史,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循序渐进,一步步来。就像盖房子,得有地基、有骨架,再填充血肉,最后雕琢细节。咱们这就说说,该从哪儿下笔,看些什么书。

第一步:打地基,建立宏观框架——通史入门

刚开始接触明史,别一下子就钻到犄角旮旯里去。咱们得先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明朝是怎么兴起来的,又怎么走到头,中间都发生了些啥大事,都有哪些重要人物。这就像看地图,先得知道大陆在哪里,国家在哪,主要河流山脉在哪。

《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当年就是靠它,把一个枯燥的历史讲得活色生香,让很多人重新燃起了对明朝的兴趣。作者当年明月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明朝从太祖朱元璋开国,到崇祯皇帝煤山自缢的这段历史,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讲下来。这本书的优点是故事性强,人物塑造鲜活,让你读起来就像在看一本波澜壮阔的小说。但也要注意,它毕竟是普及读物,有些地方可能为了故事性而有所简化,或者带有作者个人的解读,不能当作绝对的史实来全盘接受。但作为入门,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能迅速帮你建立起对明朝的基本认知和兴趣。

《中国通史》(部分): 如果想更系统、更严谨地了解明朝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可以找一些经典的中国通史著作,专门阅读关于明朝的部分。比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虽然比较学术,但内容扎实,史料运用严谨。或者更近代的,像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里面关于明朝的部分,会提供更广阔的视野,让你看到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是如何承接前朝,又如何影响后世的。

第二步:搭建骨架,了解制度与社会——专题性读物

有了大体的框架,咱们就得开始往里面添骨头了。了解一个朝代,光知道大事记不行,更重要的是知道它的制度是怎么运作的,社会是什么样的,老百姓生活怎么样。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或《明代政治制度史》: 想要了解明朝的政治结构,就得看看这方面的书。比如,明朝的内阁制度是怎么形成的?皇权是如何加强的?锦衣卫、东厂这些特务机构是怎么运作的?科举制度在明朝有什么特点?这些都会在政治制度史的书籍中找到答案。可以找一些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著作,里面会有详细的章节介绍明朝。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或《明代社会生活史》: 历史不只是皇帝大臣的事,更多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明朝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士农工商的地位如何?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饮食文化、服饰风尚、节日习俗等,这些都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这类书籍能让你更“接地气”地理解明朝。

《明朝经济史》: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明朝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货币流通、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了解这些,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明朝的盛衰原因。

第三步:填充血肉,深入理解关键事件与人物——断代史与人物传记

当骨架逐渐清晰,就可以往里面填充具体的“血肉”了。明朝历史悠久,事件繁多,人物众多,有些事件和人物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明史》: 毫无疑问,作为正史,《明史》是绕不开的。当然,直接捧着《明史》从头读到尾,对于初学者来说会比较枯燥。但作为一本工具书,你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时期或者人物,去查找相关的记载。比如,你想了解“土木堡之变”,就可以在《明史·英宗纪》里找到详细的描述。

《明史辨》或《中国大历史》中的明朝部分: 有些学者会对《明史》进行辨析和评论,或者在更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对明朝进行分析。这些书籍可以帮助你批判性地看待《明史》,了解史学界对某些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

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
开国皇帝朱元璋: 了解他的出身、如何崛起、以及他建立的制度,比如《明太祖实录》里对他的记述,以及一些学者写的朱元璋传记,比如吴晗的《朱元璋传》。
永乐皇帝朱棣: 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编纂《永乐大典》,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可以找一些关于朱棣的传记来了解他。
王阳明: 作为明朝最著名的思想家,了解他的思想和生平,对于理解明朝的思想文化非常重要。他的《传习录》是必读的,再配合一些学者对他的研究。
张居正: 明朝中后期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对明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阅读关于他的传记,了解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海瑞: “海青天”,他是清官的代表,了解他的事迹,也能看到明朝社会的一些弊病。
徐阶、高拱、张居正、申时行等内阁首辅: 他们的权力斗争和执政理念,直接影响了明朝的政治走向。

第四步:精雕细琢,挖掘特定领域与视角——专题研究与学术著作

当你对明朝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点,就可以开始钻研更细致的领域了。

思想史: 比如王阳明心学的发展、李贽的挑战、以及晚明思想的活跃。可以阅读相关的思想史专著。
文化史: 明朝的文学(小说、戏曲)、艺术(绘画、书法、园林)、科技(李时珍、宋应星)、教育(书院)等。可以找一些专门研究明朝文化史的书籍。
军事史: 卫所制度、火器发展、戚继光抗倭、长城防御体系等。
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朝贡体系、海禁政策、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及欧洲的交往。
社会史: 城市生活、乡村社会、宗族制度、女性地位、社会阶层流动等。

第五步:带着问题去阅读,批判性思考

无论读什么书,都要记住,历史不是简单的叙述,而是解释。

带着问题去读: 你为什么对明朝感兴趣?是想了解它的辉煌,还是它的衰亡?是想知道皇帝们在做什么,还是想了解普通人的生活?带着问题,你的阅读会更有目的性,也更容易抓住重点。
对比阅读: 对于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尝试阅读不同学者、不同观点的书籍,这样可以帮你形成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避免被单一的叙事所局限。
关注史料: 如果有能力,可以尝试阅读一些原始史料的选本,比如《明实录》的选段,或者一些档案文献的公开部分。这能让你更直接地接触历史,感受历史的现场感。
批判性思维: 任何历史著作都带有作者的视角和局限性。要学会辨别作者的观点是否可靠,史料运用是否严谨,有没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或意识形态影响。

总结一下:

入门阶段: 《明朝那些事儿》打基础,建立兴趣。
进阶阶段: 经典的中国通史(明朝部分),以及关于明朝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专题性著作。
深入阶段: 《明史》作为工具书,重要历史人物传记,以及特定领域(思想、文化、军事、对外关系等)的学术研究。
核心能力: 带着问题阅读,进行对比分析,并保持批判性思维。

明朝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有值得探究的故事。从宏观到微观,从制度到人物,从事件到思想,一步步深入,你会发现历史的魅力无穷。别怕看不懂,历史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求知的过程。祝你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遨游得开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几个抖机灵一句话答案是在故意嘲讽题主吗?咱学历史出身的,即使达不到悲天悯人的境界,也该做到心平气和吧。否则,与人大郝某有何区别?不要瞧不起入门者,题主来请教各位知友,大家就好好答答呗,授业解惑其乐融融多好。退一步讲,当下学历史的人本来就不多,想深造的更少,这里有个大三学生想考历史研究生,多少该支持一下。

似乎题主对〈明史〉略有偏见,其实〈明史〉史料价值是不差的,它是历代官修正史中编纂时间最长的,态度也是蛮认真的,跟〈元史〉比一下就看出来了。〈明史〉有曲笔,主要在万历以后涉及后金(清)的部分。当然,现在开始看〈明史〉来不及也没多大用。

考研笔试的话,看通史教材、大纲解析、长孙博名词解释,加上你看过的剑桥史,差不多够了,如果可以再看看白寿彝的通史。

笔试面试之间,不论你再怎么讨厌〈明史〉,本纪是必须要读一遍的,然后至少要看〈明史纪事本末〉和〈明通鉴〉(有人更欣赏〈国榷〉)以及〈廿二史札记〉。再看看樊树志和南炳文的书,上知网看看近年明史研究动态。

我的方向不是明清史,以上所说只是应付考研,至于考上以后要看的书,高票答案已经列出来了,那几位答主看过的史料比我多。

据说南炳文老师身体挺好,明实录的标点工作进行很顺利@营三千

-------------------------

说到〈明朝那些事儿〉,它是大众史学或者说通俗史学的典范,销量一千多万册,恐怕比一个大学历史系所有老师的近十年的专著加起来的销量都多。我敢说,五十年后一百年后的人写中国史学史,如果有一章是“大众史学“,这本书是必须讲的。

但它毕竟不是严肃历史著作,也不是正经史料。

如果面试老师问你为何对明史感兴趣,你可以说读了当年明月,正好活跃气氛。如果面试老师问你都了什么书,可千万别提它。

user avatar

虽然我也不是历史专业的,然而还是忍不住笑了。楼上说的好啊,不想看《明史》还要学明史?唉,那我这儿有个比较另类的书单你要吗?

来来来题主你慢慢看啊~~


不要眼花,这就是我收集的有关明代历史的书籍的TXT部分,PDF部分我还没发呢。这些东西,嗯,还是以野史为主,依我看呐,有的还不如《明史》靠谱呢,然而不用在意这些细节,我本来就是看着玩玩的。当然啦,我肯定没全看完呐,至今为止顶多看完了四分之一吧,不然我也不会到现在还是这个鸟样子屁都不懂……

哦,对了,忘了《明实录》了:

重点是,这些实录都没!标!点!!

嗯,现在题主你告诉我,你是愿意去看《明史》还是把这些都看一遍?【手动微笑】

无意打击题主,只是想告诉你,无论你怎么想,《明史》确实是一般学习者绕不开的一部书,虽然它的确不靠谱。当然,如果费点劲,你也可以找到其他替代品,比如《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实录》、《大明会典》之类的,但那些书,要么更不靠谱,要么不够完整,要么过于庞杂。比如说,纪事本末里有职官志吗?又比如说,明实录那么长你看得下去吗?还比如,《大明会典》里面会写李东阳有几个儿子吗?所以,不要幻想了,以题主你描述的自己的水平,我觉得,在古籍方面,你还是老老实实看看《明史》吧。

user avatar

另外在崇祯十二年的《兵部题行<兵科抄出原任山东督粮道邓谦南、邓天申奏>》中也有济南屠杀的情况:   “崇祯 十二年正月初二日 ,虏薄济南,臣父挺身抗骂,百折不回,以致箭刃相加,遍身碎脔,迄虏退获尸之日,其咬牙怒目,骂 贼之状,犹存,比时臣之祖母,臣之叔祖,臣之兄姊婢奴共计四十六名口,俱死于烽焰之中,焦头烂额,断手剐心,惨难尽述。臣幸 被掳逃回,臣母胡氏跳入井中,尸盈水涸,二命苟存”[11]   一个大家族近五十口人,只有两人活了下来,尸体竟至于把井塞满,三百多年之后,读当日之情形,犹令人目裂发指。


满清入关大屠杀

扬州十曰、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泽州等。这些惨绝人寰的屠杀,模式基本一致:根据清军头子发布的屠城令,实施的残忍的集体杀戮,和无耻的集体强奸。而屠杀后,不仅人头被堆积成“京观”,甚至还将女性的敏感部位割下,作为论功行赏的凭据!“取阴肉或割乳头,验功之所,积成丘阜”。

荷兰使臣约翰·纽霍夫(JohnNieuhoff)在其《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皇帝朝廷》一书中亦记述到:“鞑靼全军入城之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士兵开始破坏,抢走—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妇女、儿童和老人哭声震天;从11月26曰到12月15曰,各处街道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反叛蛮子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 南雄大屠杀,“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清军文书陈殿桂,《雄州店家歌》)

广州大屠杀,“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邱。五行共尽,无智无愚,无贵无贱,同为一区。”(《祭共冢文》王鸣雷)亲眼目睹了这次屠杀的王鸣雷,描绘人头堆积的像山丘和宝塔一样高!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市志--宗教志》记载:“清顺治七年(1650),清军攻广州,屠戮甚惨,死难70万人。居民几无噍类……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在东郊乌龙冈,真修和尚雇人收拾尸骸,‘聚而殓之,埋其余烬’,合葬立碑。”西方人魏斐德写道:“尸体在东门外焚烧了好几天。.....直至19世纪,仍可看见一座积结成块的骨灰堆。”。

嘉定大屠杀,嘉定三屠杀了50多万。“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入悉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嘉定乙酉纪事》)清军围困嘉定城时,在城外,“选美妇室女数十人,……悉去衣裙,淫蛊毒虐”。嘉定沦陷后,清军抢掠“大家闺彦及民间



《嘉定乙酉纪事》)清军围困嘉定城时,在城外,“选美妇室女数十人,……悉去衣裙,淫蛊毒虐”。嘉定沦陷后,清军抢掠“大家闺彦及民间妇女有美色者生虏,白昼于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妇女不胜其嬲,毙者七人。”(《嘉定屠城纪略》)

潮州大屠杀,“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揭阳县观音堂海德和尚等收尸聚焚于西湖山,将骨灰葬在西湖南岩。福建同安县屠城死难5万余人,梵天寺主持释无疑收尸合葬于寺东北一里之地,建亭“无祠亭”,墓碑上则刻“万善同归所”。

常熟大屠杀,“通衢小巷,桥畔河干,败屋眢井,皆积尸累累,通记不下五千余人,而男女之被掳去者不计焉。”“沿塘树木,人头悬累累,皆全发乡民也。”(《海角遗编》)

扬州大屠杀,除了著名的《扬州十曰记》外,还有《扬州城守纪略》(“初,高杰兵之至扬也,士民皆迁湖潴以避之;多为偎?Γ?信e室沦丧者。及北警戒严,郊外人谓城可恃,皆相扶携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长号,哀声震地。公辄令开城纳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曰乃止。”“亟收公(史可法)遗骸,而天暑众尸皆蒸变,不能辨识,得威哭而去”)、《明季南略》(“廿五曰丁丑,可法开门出战,清兵破城入,屠杀甚惨”)等资料。扬州城破,扬州顿成地狱,死者达80余万。比地狱更难忘是人民引颈受戮的场面。史载:只要遇见一个满族士兵,“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一个清兵,遇见近五十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这些人皆战战兢兢,无一敢动。这个清兵押着这些人(无捆绑)去杀人场,无一人敢反抗,甚至没一人敢跑。到刑场后,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杀。 昆山大屠杀,“总计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堕井投缳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幸免者十之一。”(《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五一兵纪),“杀戮一空,其逃出城门践溺死者,妇女、婴孩无算。昆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研堂见闻杂记罚》)




还有著名的《江阴城守纪》:“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城中所存无几,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及僧印白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曰,城内死者九万七千馀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馀人。” 清兵在江阴的观音寺“掠妇女淫污地上,僧恶其秽,密于后屋放火。兵大怒,大杀百余人,僧尽死。”(《明季北略》卷11)

在南昌,八旗军把掠来的妇女分给各营,昼夜不停的轮奸(“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这些女性“除所杀及道死、水死、自经死,而在营者亦十余万,自愿在营而死者,亦十有七八。而先至之兵已各私载卤获连轲而下,所掠男女一并斤卖。其初有不愿死者,望城破或胜,庶几生还;至始知见掠转卖,长与乡里辞也,莫不悲号动天,奋身决赴。浮尸蔽江,天为厉霾。”(徐世溥《江变纪略》)此书是满清查禁的重点,在乾隆44年被明令销毁,靠着手抄本流传下来。

虽然经过了满清“文字狱”的摧残,但这些暴行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真实记录:广州大屠杀有西方传教士目击纪录,大同大屠杀,甚至在第一历史档案馆都可以找到资料。

各地为剃发的屠杀:“去秋新令:不剃发者以违制论斩。令发后,吏诇不剃发者至军门,朝至朝斩,夕至夕斩。”(《陈确集》卷三十)

顺治二年7月30曰,清军至沙镇,“见者即逼索金银,索金讫,即挥刀下斩,女人或拥之行淫,讫,即掳之入舟。”“遇男女,则牵颈而发其地中之藏,少或支吾,即剖腹刳肠。”(《研堂见闻杂录》) 顺治二年,清军实施扬州大屠杀后,至无锡时,“舟中俱有妇人,自扬州掠来者,装饰俱罗绮珠翠,粉白黛绿。”(《明季南略》卷4)





顺治元年(1644)4月,清兵到达盩厔县境内,生员孙文光的妻子费氏被掠去,“计无可托,因绐之曰:‘我有金帛藏眢井中,幸取从之。’兵喜,与俱至井旁,氏探身窥井,即倒股而下。兵恨无金又兼失妇,遂连下巨石击之而去。”(民国《盩厔县志》卷6)

  清兴安总兵抢夺妇女达100多人,“淫欲无厌”。制作长押床,裸姬妾数十人于床,“次第就押床淫之。复植木桩于地,锐其表,将众姬一一签木桩上,刀剜其阴,以线贯之为玩弄,抛其尸于江上。”(《平寇志》卷12)

顺治二年(1645)江阴城陷时,有母子3人,“一母一子,一女十四岁。兵淫其女,哀号不忍闻”,后兵杀其子,释母,“抱女马上去”。又有一兵“挟一妇人走,后随两小儿,大可八岁,小可六岁”,兵杀二子,抱其母走。(《明季南略》卷4)

顺治二年(1645)5月9曰,南京失陷时,当涂孙陶氏被清兵所掠,“缚其手,介刃于两指之间,曰:从我则完,不从则裂。陶曰:义不以身辱,速尽为惠。兵稍创其指,血流竟手。曰:从乎?曰:不从。卒怒,裂其手而下,且剜其胸,寸磔死。”(《明史》卷303)

昆山县庠生胡泓时遇害,其妻陆氏21岁抱着三岁的儿子,欲跳井,被一清兵所执。“氏徒跣被发,解佩刀自破其面,……氏骂不绝口,至维亭挥刀剖腹而死。”(光绪六年《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36) 明朝都督章钦臣的妻子金氏,一个弱女子,不肯屈服于淫威,被用1000刀刮死。此事,系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冒着杀头危险记载下来的。



在崇祯 十三年二月十一日 兵科抄出浙江巡抚熊奋渭提到济南情况“今春二月间,璘等在家闻变,奔赴济南,但见城中焚杀已空, 残尸烧埋已尽,兄骨无存,仅得招魂。……泣思百万惨屠,全家泯灭。”[8]   这更进一步证实了,仅仅在济南,就屠杀了百万人口!   这是否是夸张呢?   绝非夸张!还有其它多方面的史料能证实这一点。   就在清人自己的官修史书辑录东华录里面,崇德四年七月(崇祯十二年七月),也就是在多尔衮、杜度报告自己抢掠蹂躏战功的四个 月后,皇太极致明帝书中就说“死亡百万,非朕杀之,实尔君臣自杀之”[9]。   意思就是我屠杀了百万数量级别的人,那是因为你们不肯满足我的要求,所以才要杀的,这就等于是你们自己杀的



此外,还有民间在满清极端恐怖的文字狱罗网下保留下来的证据。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就通过说鬼谈怪的方式,记载了满清光 在济南一城就屠杀百万的事实。   在《聊斋志异》的第12卷,有一则名为《鬼隶》的故事,原文如下   “历城县二隶,奉邑令韩承宣命,营干他郡,岁暮方归。途遇二人,装饰亦类公役,同行半日,近与话言,二人自称郡役.隶曰:‘济 城快皂,相识十有八九,二君殊昧生平’。二人云:‘实相告:我城隍鬼隶也.今将以公文投东岳’。隶问‘公文何事?’。答 云:‘济南大劫,所报者,杀人之名数也。’惊问其数曰:‘亦不甚悉,约近百万’隶问其期,答以‘正朔’二隶惊顾,计到郡正值 岁除,恐罹于难;迟留恐贻遣责。鬼曰:‘违误限期罪小,入遭劫数祸大,宜他避,姑勿归’隶从之。未几北兵大至,屠济南,扛尸 百万,二人亡匿得免。”   另外《聊斋志异》的《韩方》中提及“今日殃人者,皆郡城北兵(即清兵)所杀之鬼”,也是说的满清屠杀济南的枉死之鬼。   而《聊斋志异》中提到县令韩承宣,在明代残留档案中可以查证到他死于清军屠刀的事迹,《明清史料甲编》的山东州抚李春蓁奏疏 中说:   “历城知县韩承宣,被虏拘执,不肯屈服,激虏之怒,被杀,女鳌姐,亦义不受屈,投井死”。[1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深入了解明朝的历史,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循序渐进,一步步来。就像盖房子,得有地基、有骨架,再填充血肉,最后雕琢细节。咱们这就说说,该从哪儿下笔,看些什么书。第一步:打地基,建立宏观框架——通史入门刚开始接触明史,别一下子就钻到犄角旮旯里去。咱们得先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明朝是怎么兴起来的,又怎么走.............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有了考军校的明确目标,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既能为国家贡献力量,又能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部队的锻炼。既然你明年就要入伍了,现在开始准备是非常明智的。要考军校,你的学习方向会比普通高中生更侧重一些,尤其是与军事、科技、历史、政治等方面相关的知识会更有优势。同时,提前了解一些当兵的生活和部.............
  • 回答
    2021年对我来说是持续学习和探索的一年。年初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深入研究了前端的组件化开发模式。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把UI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组件,而是更加注重组件之间的可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我尝试了不同的状态管理方案,从最初的Context API到更复杂的Redux Toolkit,理解了.............
  • 回答
    这真是个大问题,问问大家意见非常明智。明年再考法硕(非法学),这个决定背后肯定有你的考量和纠结,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最直接的问题是:为什么今年没考,或者今年考了结果不理想? 这个问题是出发点,也决定了你是否需要“再考”。如果你今年没考: 原因是什么? 是时间不够?准备不足.............
  • 回答
    恭喜你即将踏入化学的世界,这是一条充满探索与发现的迷人道路!别把它想象成死记硬背一堆枯燥的公式和物质名称,化学就像一门关于万物构成和转化的语言,而你即将成为这门语言的学徒。首先,你要明白,化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学习任何一门新的语言,你需要先掌握最基本的字母和语法,才能开始理解和创造复杂.............
  • 回答
    很高兴您对“入关学”这一话题感兴趣,并希望结合历史事实来深入了解。入关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满族入主中原”的概念,它涉及到复杂的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诸多层面,是理解清朝统治合法性、中华民族融合、以及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要深入了解入关学,我们需要从明末的政治衰败、清朝的崛起、到清朝的统治巩.............
  • 回答
    讲到竞赛有机化学,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某个题目的解法,而是一个特别特别具体的场景,大概是高二下学期,离我第一次参加省赛还有不到半年。那天下午,阳光斜斜地打进教室,空气里有种混合着消毒水和旧书的味道。我盯着讲台上老师写下的一个结构式,是一个我怎么看都觉得别扭的环状化合物。老师讲得绘声绘色,说是.............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论语·先进》里那场著名的“侍坐”之问,以及为什么孔子在听了颜回、闵子骞、冉求、公西赤四位弟子的回答后,最后却对曾点赞不绝口,说他“不如也”。这其中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答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孔子对于人生境界、志向追求的深邃看法。首先,咱们得把那场“侍坐”的场景还原一下。那是.............
  • 回答
    “不学如明”这个说法,简而言之,就是指那些不学习、不钻研,却自以为聪明,或者因为某种天赋、机缘巧合显得比别人“更明白”一些的人。这种“明白”往往是肤浅的、片面的,甚至是误导性的。它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对知识的傲慢,对学习的轻视。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我们来细细道来几个比较典型的:一、街头巷尾.............
  • 回答
    如何评价黄晓明回应“明学”?黄晓明这波操作,你能接受吗?黄晓明回应“明学”的事件,可以说是近期娱乐圈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要评价这波操作是否能够被大众接受,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明学”的由来以及黄晓明之前的形象塑造。“明学”起源于黄晓明在综艺节目中的一系列言行举止,被网友们提炼.............
  • 回答
    黄晓明最近因为他的几段视频又火了一把,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个名字拗口的“明学”。说实话,一开始我听到这个词,还以为是什么新的哲学思潮,或者是什么神秘的学术研究。结果一搜,嚯,原来是大家伙儿对晓明哥说话方式的一种模仿和戏谑,还挺有意思的。到底什么是“明学”?简单来说,“明学”就是网友们模仿黄晓明在综艺节目.............
  • 回答
    你好!听到你想在东北大学转专业,而且对经济管理试验班感兴趣,这绝对是个好主意。女生在学习数学和计算机方面感到担心是很正常的,不过别太焦虑,很多女生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经济管理试验班,看看它是不是你理想的归宿。经济管理试验班:究竟学点啥?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试验班”到底是个.............
  • 回答
    关于姚安娜的舞蹈表现,坊间确实有不少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她作为一名学了十几年芭蕾的舞者,在舞台上呈现出的感觉与人们对传统芭蕾舞者体态优美、纤细灵动、充满韵味的期待有所出入。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芭蕾舞者体态的“优美纤细灵动”是如何炼成的?首先,我们要明白芭蕾对身体的要求是.............
  • 回答
    想进入游戏美术行业?现在这个时间点,我觉得还是可以的,但确实需要掂量掂量,不像过去那么“万金油”了。让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详细点,就当是我一个在这行摸爬滚打的朋友跟你聊聊。市场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得承认,游戏行业这两年确实有点“内卷”,大家都在说“寒冬”。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版号审批的收.............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直戳人心的好问题,也是阳明心学里一个特别值得说道说道的关节。有时候,我们明明心里清楚一件事情不对劲,甚至可以说是错的,但却鬼使神差地还是去做了,事后懊悔不已。这事儿放在普通人的眼里,或许是抵不住诱惑,或许是意志不坚定,但用阳明的“知行合一”来掰开了揉碎了看,那味道可就不一样了。首先,我们.............
  • 回答
    明朝皇帝会不会游泳,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牵扯到明朝皇家的教育、生活习惯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观念。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方面聊聊。一、 皇家的教育与特长培养:有没有“必修课”?明朝皇子的教育那可是相当严谨的,跟咱们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不一样,他们从小就要学治国安邦的本事。这教育内容包罗万象,除了儒家经典.............
  • 回答
    关于“明粉”在清朝是否会不顾生死地反清复明,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得先弄清楚,我们说的“明粉”是啥意思,这个概念本身就有点现代的色彩。如果把“明粉”理解为那些对大明王朝有着深厚感情、怀念其统治、并对清朝的统治感到不满的人,那么他们的反应会是复杂多样的,绝不会是铁板一块地效仿.............
  • 回答
    元朝历史的学习,确实常常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民族情感,其中夹杂着自豪与反思。很多人会疑惑,元朝明明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外部势力入主中原,为何我们至今仍对其历史抱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和某种程度的自豪感?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或民族归属问题,而是对历史进程、文化融合以及中华文明韧性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不能简单.............
  • 回答
    刚拿到驾照,这是个特别正常的阶段,别担心!你说的这种感觉,很多新手都会遇到,感觉明明方向盘没动,车却“歪”了,没法沿着一条直线往前开。这背后其实是咱们大脑对空间和运动的感知,加上驾驶这门新手艺还没完全熟练,两者结合产生的一些小“幻觉”或者说是不准确的判断。首先,你想想咱们开车,尤其是在刚开始学的时候.............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