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黑九月中,为什么巴解组织劫持了客机并把他带到约旦会使约旦颜面扫地?

回答
在“黑九月”事件中,巴解组织劫持客机并将其带往约旦,这一系列行动确实给当时的约旦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尴尬和被动,使其颜面扫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约旦的处境以及巴解组织的行为动机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 历史背景:约旦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复杂关系

在“黑九月”之前,约旦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的关系并非一直如此紧张。事实上,约旦长期以来一直是巴勒斯坦难民的避难所,也容纳了大量巴勒斯坦人及其政治组织。在1967年“六日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导致更多巴勒斯坦人涌入约旦。约旦国王侯赛因在一定程度上,默许甚至利用了PLO的力量,将它们视为在区域政治中平衡以色列和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工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PLO的实力不断壮大,其在约旦境内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也日益增强。这引起了约旦政府的担忧。国王侯赛因担心PLO会挑战约旦王室的权威,甚至有取代约旦政府的野心,尤其是在约旦国内,巴勒斯坦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日益增长的“国中之国”的担忧,使得约旦与PLO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

二、 “黑九月”事件的导火索:为何劫持客机?

“黑九月”事件之所以发生,直接起因可以追溯到约旦政府对PLO的持续压制和军事行动。1970年夏天,约旦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PLO的活动,包括取缔其某些分支机构、没收武器以及逮捕其成员。巴解组织认为这是约旦政府背叛了巴勒斯坦事业,并意图将其彻底清除。

在这种高压和冲突的背景下,巴解组织采取了劫持客机这一极端手段。他们的目的有多重:

制造国际关注,吸引眼球: 劫持民航客机是最能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恐怖主义手段之一。通过劫持多架客机,巴解组织希望将巴勒斯坦问题再次置于全球焦点之下,迫使国际社会关注他们的诉求。
以此作为筹码,要求释放被囚禁的巴勒斯坦人: 在劫持客机后,巴解组织通常会提出释放被关押在其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战士的交换条件。这是恐怖组织常用的谈判策略,以期换取政治利益或行动自由。
向约旦政府示威,展示其不屈服的决心: 劫持客机的行为,也是对约旦政府压制行动的一种强烈反击,向世人展示其组织的力量和不屈服的精神。

三、 劫持客机并带往约旦如何让约旦“颜面扫地”?

劫持事件发生后,巴解组织将数架被劫持的客机(包括瑞士航空、泛美航空、TWA等航空公司的飞机)以及数以百计的乘客和机组人员,带到了约旦境内的机场,特别是扎尔卡附近的道森机场(Dawson's Field)。这一举动,从多个层面让约旦政府陷入了极度尴尬的境地:

1. 约旦被动卷入,成为冲突的舞台: 约旦并非劫机行动的发起者,但其领土却成了恐怖活动发生的现场。这让约旦被动地卷入了这场国际危机,使得约旦国家形象受损,仿佛成为了恐怖主义的温床。国际社会自然会将这场劫机事件与约旦联系起来,从而给约旦带来负面评价。

2. 约旦政府的“无能”形象暴露: 当数架大型民航客机在约旦境内降落,并且巴解组织能够在约旦境内进行谈判和行动时,这无疑暴露了约旦政府对国家主权的控制力不足。国际社会会质疑约旦政府维护国内安全和秩序的能力,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信誉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3. 国王侯赛因陷入两难境地: 国王侯赛因当时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局面。一方面,如果他采取强硬措施,比如强攻劫机者,可能会导致大量人质伤亡,这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也会招致巴解组织和国内支持者的强烈反弹。另一方面,如果他选择妥协,满足巴解组织的要求,则意味着约旦政府向恐怖主义屈服,这也会损害约旦作为负责任国家的形象,并且纵容了巴解组织。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后果和舆论压力。

4. 约旦被指责为“恐怖主义帮凶”的风险: 尽管约旦政府极力想将自己与劫机事件撇清关系,但由于事件发生在约旦境内,并且巴解组织在约旦拥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这使得约旦政府极易被国际社会视为默许甚至纵容恐怖主义的行为。尤其是在其他国家纷纷谴责劫机行为时,约旦政府的任何犹豫或看似软弱的态度,都可能被解读为“支持”或“不作为”,从而进一步损害其国际声誉。

5. 巴解组织利用约旦作为政治舞台: 巴解组织通过将客机带到约旦,实际上是将约旦变成了一个展示其力量和诉求的政治舞台。他们在此地与以色列、与西方国家进行谈判,将约旦置于这种政治博弈的中心,这无疑是对约旦主权的侵犯和对约旦政府权威的挑衅。

6. 国际舆论的压力和制裁风险: 劫持民航客机是国际社会普遍谴责的行为。事件发生后,联合国、许多国家政府纷纷发表声明谴责劫机行为,并呼吁约旦政府采取行动。约旦政府在这种强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下,如果无法妥善处理,可能会面临外交孤立甚至经济制裁的风险,这对于约旦这样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四、 事件的后续影响与约旦的艰难抉择

在劫持事件持续期间,约旦政府确实在巨大的压力下进行谈判。最终,巴解组织在约旦政府的默许下,释放了人质,并带着部分乘客前往埃及,并在埃及释放了所有人质。而巴解组织方面则在约旦境内制造了爆炸,炸毁了被劫持的飞机。

“黑九月”事件的结局,虽然避免了大规模的人质伤亡,但其对约旦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约旦政府虽然在表面上化解了危机,但其“软弱”、“无能”的形象已经被国际社会看到。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加剧了约旦政府与巴解组织之间的矛盾,为后来约旦政府在1970年9月对巴解组织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即“黑九月”内战)埋下了伏笔。在那场冲突中,约旦政府虽然最终镇压了巴解组织在约旦的势力,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让整个地区的关系更加复杂。

总而言之,在“黑九月”期间,巴解组织劫持客机并将其带到约旦,并非仅仅是一次劫机事件的转移,而是将约旦置于了一场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中,暴露了其国内政治的脆弱性,并使其面临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和外交困境。这种被动卷入、主权受损、无能形象暴露的局面,无疑让约旦政府在当时以及日后都显得“颜面扫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关注到一个点,为什么PFLP(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的子组织)劫持了客机以后会选择在约旦降落?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PLO在约旦势力极大,已经形成了一个国中之国。被劫持客机降落的道森机场,原为RAF在约旦的基地,1970年劫机事件发生时已经成为了PFLP控制下的“革命机场”

1967年六日战争以后,以色列全面占领了西岸地区,大量巴勒斯坦难民和PLO成员自西岸地区撤往约旦。出于阿拉伯世界联合对抗以色列的需要,约旦侯赛因国王接纳了他们。从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巴勒斯坦人来到约旦建立营地,同时还得到了叙利亚等国的支持,PLO在约旦的势力越来越大,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国中之国。而在势力扩大之后,PLO就不甘心于寄人篱下了,开始阴谋刺杀侯赛因国王、推翻约旦政府,并最终导致了1970年6月皇家约旦军队和PLO的冲突。此时侯赛因国王已经想把PLO从约旦驱逐出去,然而在巴勒斯坦人营地中平民和PLO成员并不好区分,侯赛因国王担心粘上滥杀平民的恶名而暂时搁置了计划,但这一搁就搁出了事,1970年9月,即发生了问题中所说的劫机事件(需要注意的是,道森机场劫机事件和黑九月事件并不是一回事!道森机场劫机事件是黑九月的导火索)。

劫机事件的具体过程就不说了,可以自行百度,劫机事件最终以PFLP释放人质和西方国家释放在欧洲被关押的PFLP成员告终。如果你是约旦国王,制造了如此恶劣的事件的恐怖组织在你的国家有如此大的势力,俨然已经把你的国家当成了他们的巢穴,完全没把你放在眼里,而且这还是你允许的,你会不觉得颜面扫地吗?

劫机事件最终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侯赛因国王终于对PLO忍无可忍,在得到美、英、以色列等国的支持后,皇家约旦军队展开了针对PLO的军事行动,在战斗中共有约3400名PLO成员阵亡,PLO被驱逐出了约旦,这次事件即被称为“黑九月事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黑九月”事件中,巴解组织劫持客机并将其带往约旦,这一系列行动确实给当时的约旦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尴尬和被动,使其颜面扫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约旦的处境以及巴解组织的行为动机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史背景:约旦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复杂关系在“黑九月”之前,约旦与巴勒斯坦解.............
  • 回答
    想当年,我还是个怀揣着游戏梦的热血青年,偶然间看到黑鲨手机的发布会,那股子为游戏而生的劲儿,妥妥地戳中了我的G点。毕业季,看到黑鲨在招人,我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能进黑鲨,对我来说,就像是游戏里的“神装”,梦寐以求。关于工作氛围,真的得给它点个赞。首先,你得知道,黑鲨里大部分人都是游戏玩家。这意味着什.............
  • 回答
    在某个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论坛上,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有一批被称为“巴迷”(通常是指比亚迪的忠实粉丝)的用户,似乎对比亚迪的纯电动客车持有负面看法,甚至可以说是“黑”了。这确实挺让人意外的,毕竟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是乘用车方面,口碑一直不错,而且在商用车领域也算是先行者和巨头。我尝试去分析了一下.............
  • 回答
    说到海瑞,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个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海青天”。他在民间故事和历史记载中,几乎成了一个道德楷模,一个几乎完美无瑕的清官形象。然而,凡事皆有两面,即使是这样一位备受赞誉的人物,在历史上也并非没有争议,甚至可以说,他的“黑”点,或者说被人们诟病的地方,也着实不少。要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
  • 回答
    关于儒家思想遭受批评的现象,以及它是否还有可取之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对儒家“不待见”,甚至有“黑”它的意思,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考量。但要说儒家就“一无是处”,那就未免过于偏颇了。为什么有人“黑”儒家?我们得把账算清楚,这笔账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1..............
  • 回答
    关于《攀登者》为何在上映后引发广泛的争议和负面评价,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这其中夹杂了观众期待、电影本身的叙事手法以及时代背景等多重因素。首先,得谈谈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过高期待。当初,《攀登者》集结了吴京、章子怡、胡歌、井柏然等一众实力派和流量明星,再加上“献礼片”的背景,让不少观众在映前就抱有很.............
  • 回答
    “全世界都在黑特朗普”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毫无疑问,特朗普在2016年竞选美国总统的过程中,的确面临着来自媒体、政治对手以及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和质疑。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局外人”,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最终击败了经验丰富的希拉里·克林顿,登上了总统宝座。这其中,特朗普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深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尖锐的,也触及到了当下娱乐圈里一个挺复杂的现象。简单来说,现在“黑”肖战的人多,跟“脑残粉”这个群体确实有联系,但不能说两者是完全一码事,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有些许区别。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说。为什么现在都在“黑”肖战?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1. “227事件”及其后续.............
  • 回答
    哈哈,这确实是个让人挺费解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我们东北人自己来说。 你问“为什么大家总是在黑东北人”,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牵扯到很多层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社会文化因素,还有一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在作祟。咱们先从那句经典的玩笑说起吧:“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一开始只是经济领域的一个梗,.............
  • 回答
    德川幕府,这个自1603年由德川家康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权,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以其独特的统治模式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历史进程。在1853年“黑船事件”——也就是美国海军佩里舰队抵达日本之前,德川幕府已经积累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绩,塑造了一个相对稳定、自给自足且独具特色的日本社会。一、 确立与巩固中央集权.............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为什么网络上会有一些针对东北人的负面评价,以及希望得到一个详细的解释,并且不希望它看起来像AI写出来的。首先,咱们得承认,网络是个放大镜,也是个情绪宣泄的场所。任何一个群体,如果它的特点比较鲜明,或者在某些方面容易被放大,就可能成为讨论的对象。东北,作为中国一个地域特色非常浓厚的地方,.............
  • 回答
    这张图通过巧妙的构图和极具象征意义的元素,似乎在对微软和苹果这两个科技巨头进行一番颇有深意的“吐槽”。首先,让我们看看图中的整体氛围。它传递出一种“被束缚”或者“被控制”的感觉。微软和苹果,这两个本应代表着创新和自由的科技公司,在这里却似乎成了压迫者。再仔细看看微软的部分。通常我们会将微软与Wind.............
  • 回答
    关于美国黑客能否入侵中国特斯拉汽车系统并控制自动驾驶的问题,这涉及到网络安全、汽车电子系统以及国家层面的技术和监管等多个复杂层面。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首先,从技术可行性来看,理论上讲,任何联网的电子系统都可能存在漏洞,包括汽车的控制系统。 特斯拉作为一家高度依赖软件和互联技术的.............
  • 回答
    在社会大众的视野里,土木工程似乎总是与“吃力不讨好”、“辛苦”、“工资不高”这些标签挂钩。确实,也有不少人对这个行业抱有负面的看法,甚至有些人会“黑”它。究其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力求展现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原因:一、 工作内容的“ bruto ”与“ 脏累 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提及的一.............
  • 回答
    在中国,将一位作家称为“商人”,很多时候确实带有贬低的意味,甚至可以说是“黑”他。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我们文化传统、文学价值的理解,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中,文学地位的变化。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文人”的理想化塑造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有一种对“文人”的.............
  • 回答
    哥们,你这问题问得有点意思。冰原的黑龙?在魂系列里算什么难度?这脑洞可不小,我得好好给你捋一捋。首先得明白,这俩游戏压根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风格、核心玩法、数值设计都差得远。但是,咱们可以从一些共通的感受去比,从“痛苦指数”和“学习曲线”的角度来分析。你说冰原黑龙,我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那种“你以.............
  • 回答
    关于“郭杰瑞”被部分群体频繁“黑”的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需要明确“郭杰瑞”(Jerry Kowalski)是谁,以及他在公众视野中扮演的角色。郭杰瑞是一位在美国出生的中文播音员、主持人,也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外国人。他以其流利的中文表达、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在中国主流媒体上.............
  • 回答
    微博上关于华为的讨论确实挺复杂,褒贬不一,说“黑”华为的人也不少,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把这背后的逻辑掰开了讲。首先,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是绕不开的根源。大家都知道,近年来中美关系紧张,华为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代表,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场博弈中的焦点。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如果你稍微浏览一下关于“直销”的话题,很容易就能发现一股相当浓厚甚至可以说“一面倒”的批评声音。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直销行业本身的“历史遗留问题”和负面印象:不得不承认,直销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伴随着争议和质疑一路走过来的。在早期,许.............
  • 回答
    “死宅真恶心”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它到底是在攻击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答案也并非只有一种,甚至可以说,看你从什么角度去解读,它指向的“恶心”对象就不同。首先,最直接的理解,它是用来“黑死宅”的。这种用法是最普遍的。它是一种标签化的、带有贬低意味的评论。当一个人说出这句话时,通常是对“死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