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韩国市民团体制作韩国春节海报,以抗议联合国「Chinese Lunar Calendar」?

回答
韩国市民团体制作以韩国春节为主题的海报,并将其与联合国“Chinese Lunar Calendar”(中国农历)的说法相对抗,这一事件反映了韩国社会在文化认同和历史归属上的敏感性,以及在国际场合争取话语权和话语权的努力。要详细看待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 事件背景与导火索:

联合国命名争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农历新年称为“Chinese Lunar New Year”(中国农历新年),这一命名在韩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不满。韩国方面认为,农历新年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广泛流传于东亚文化圈的传统节日,包括韩国的“설날”(Seollal)。他们认为联合国使用“Chinese Lunar Calendar”的说法,忽视了其他国家对农历的贡献和使用,带有明显的“文化挪用”或“文化霸权”的嫌疑。
文化认同的敏感性: 在东亚文化中,春节(农历新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家庭团聚、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等深厚文化意义。对于韩国而言,春节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传统、身份认同紧密相连。因此,当他们认为这一文化符号被“中国化”或被剥夺了其跨文化属性时,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历史与文化的主张: 韩国社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自身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并积极在国际上推广韩国文化。在与中国文化有交集的部分,如何界定和主张文化的主体性,是韩国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2. 韩国市民团体的抗议行动与海报内容:

行动目的: 市民团体制作海报的目的非常明确,即通过视觉化的方式表达对联合国命名方式的不满,并向国际社会传递“春节是韩国的传统节日”这一信息。他们希望以此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促使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对命名方式进行修正。
海报内容分析:
突出韩国元素: 这些海报通常会使用充满韩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视觉设计,例如:
韩服(Hanbok): 身穿传统韩服的人物形象,传递韩国节日氛围。
韩国传统民俗活动: 如祭祀、放风筝、掷柶戏(Yut Nori)、韩式年糕汤(Tteokguk)等,这些都是韩国春节的代表性习俗。
韩国传统建筑或场景: 如韩屋村、传统宫殿等,营造出浓厚的韩国文化氛围。
韩文标识: 大力使用韩文书写“설날”(Seollal)或“한국 설날”(韩国春节),强调其韩国属性。
强调“春节”的普遍性与韩国特色: 海报可能在视觉上或文字上,一方面强调“春节”作为一个跨文化的节日概念,另一方面则突出其在韩国的具体表现和意义。
直接或间接的抗议: 有些海报可能会直接配以抗议联合国命名方式的文字,例如“春节是亚洲的,不是中国的”、“Stop Cultural Appropriation”等。另一些则可能更含蓄,通过强烈展示韩国春节的独特性,来间接表达不满。

3. 韩国市民团体行动的影响与解读:

提升国民意识: 这些抗议活动能够有效提升韩国国内民众对文化认同和国际文化话语权的关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国际社会关注: 通过媒体报道和社交媒体传播,这些海报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韩国在农历新年命名问题上的立场,并可能引发关于文化归属和国际组织命名的讨论。
引发讨论与争议:
支持者: 认为这是捍卫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正当行为,批评联合国命名方式不严谨,忽视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文化贡献。
批评者/观望者:
文化“抢夺”论的辩护: 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农历确实源于中国,中国在推广和记录农历方面有历史贡献。将春节仅仅视为韩国节日,可能忽略了其更广泛的文化渊源。
“政治化”的担忧: 也有观点认为,将一个节日命名问题过度政治化,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和外交摩擦。
国际组织命名的复杂性: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命名往往是基于历史事实、广泛共识或主要使用者的习惯,要改变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命名并非易事。
韩国政府的立场: 通常情况下,韩国政府也会在外交层面,通过官方渠道向联合国及相关组织表达对命名方式的关切,但民间团体的行动往往更加直接和具象化。政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民间的文化保护和推广活动,但也需要权衡国际关系和外交策略。
与其他东亚国家的文化互动: 这一事件也可能引发与其他将农历作为重要节日的国家(如越南、新加坡等)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更准确地代表和推广各自的传统文化。

4. 更深层次的思考:

文化边界的模糊性与界定: 许多文化元素,尤其是在东亚地区,存在着复杂的历史渊源和相互影响。如何在这种模糊性中界定和主张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课题。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竞争: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文化身份的维护和传播,也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一部分。
话语权的重要性: 谁来命名,如何命名,直接关系到文化符号的归属和传播影响力。争取国际话语权,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文化群体都至关重要。
历史与现代的平衡: 在捍卫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传承,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结:

韩国市民团体制作以韩国春节为主题的海报,以抗议联合国“Chinese Lunar Calendar”的说法,是韩国社会在文化认同、历史归属以及国际文化话语权上一次积极且具象化的表达。它既反映了韩国对自身文化符号的珍视和捍卫,也暴露了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认知和命名上的敏感性。这一行动在提升国民文化意识、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文化边界、历史渊源以及文化竞争的广泛讨论。理解这一事件,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韩国社会的心理诉求,以及国际组织命名规则和文化交流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徐炯德教授可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几乎所有这类新闻都有他的身影。

“徐坰德在社交媒体Instagram 上发文,称中国服装抄袭了《鱿鱼游戏》的服装“

“死磕中国,频繁要求修改百度百科词条的徐炯德,又跑去美国抗议啦“

“徐炯德教授又来碰瓷,非说“笠帽”是韩国的,要中国尊重韩国文化“.....

放在之前我会觉得,这能代表韩国人的普遍看法么?不就是个韩国偏右的嘴炮么,跟国内提出“英语起源于中国”的湖南大学杜建钢教授有啥区别?

但这次,我觉得在要求将Chinese New Year改为Lunar New Year这件事上,他还真能代表相当大部分韩国人的意见。

耶和华在那里打乱了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所以那座城名叫巴别。
——创世记11:4–9

巴别塔的故事作为中韩目前文化争端的注脚再适合不过了。中文互联网看到这一新闻义愤填膺,骂一句偷国,表达一下鄙夷,但似乎没有人愿意真正梳理一下思路,看看我们的邻居到底在想啥。

简单来说,双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中国人觉得加上Chinese才能说明春节来自中国,韩国肯定又想偷走春节,而韩国人觉得Chinese代表“中式”,希望去掉“Chinese”并不是要否认春节起源于中国,而是因为春节从中原传入半岛,经过上百年的演变,已经不怎么Chinese了。比如韩国人压岁钱用“白包”,春联用白纸,没有放鞭炮的习惯等等,而Chinese New Year必须是红彤彤/有爆竹声才有气氛。

其次,春节的英文译名包括了Spring Festival,Lunar New Year,外国人来到中国或见到中国人,说一句Happy Chinese (Lunar)New year,显然是十分得体的,但去到越南或者韩国的地界,碰到非华裔,还说Happy Chinese New year,显然就没有说Spring Festival 或直接Happy New Year来的合适,因为人家不在中国,不是Chinese,也不过中式春节。怎么用词,显然应该取决于你面对什么样的过节主体,而不是硬加个Chinese来显示春节来自中国(不带Chinese不代表人家否认春节最早起源于中国)。这也是为什么王毅部长在祝福国外友人时采用的是Lunar New Year,而英国王储查尔斯去到唐人街的时候采用的是Chinese Lunar New Year。

如果所有名称都硬要厘清起源,那日常生活很多东西都会有一股莫名其妙的违和感...吃日本方便面,开德国小汽车,玩美国智能手机,演奏中亚枇杷,过基督徒情人节...如果你不加上这个前缀,是何居心?是不是想混淆视听“偷走”人家的成果...何其荒诞。

明清纳贡体系早已成为过去式,动辄以天朝上国自居,要求邻国承认自己矮一头,大可不必了。现代民族国家要构建自己民族叙事,韩国人越南人要求去掉Chinese对他们而言是构建民族叙事的现实需求,抗议Google把lunar new year直接等同于Chinese new year也是当今世界的政治正确,类似于美国少数族裔的抗议。

政治正确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双标。黑人搞黑命贵,转头又去歧视亚洲人,中国人明面上说国家间民族间交往平等互利,批判苏联沙文主义,暗戳戳地又希望亚洲各国都承认是中国的文化属国,明目张胆鼓吹华夷有别…这就有点尴尬了。

更合理的做法是直接Happy Chunjie,保证没有韩国人跳出来跟我们争辩啥。

要问我怎么看待,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让更多人了解感受春节的内涵和气氛才是正事,别人跟我说Happy Lunar new year我会说谢谢,而不是纠正他必须加Chinese。

user avatar

下一步就是happy Korean New Year

下一步就是Chinese steal everything, for example, the Korean New Year.

别说不可能,香港人还问广东人”为啥你也会说粤语“,台湾人还问福建人”为啥你也会说台语“呢。

user avatar

答主在加拿大某个高中留学,说点外国人他们怎么看春节

昨天大年初一的时候,一个六十五岁的老白男老师播报晨间消息,祝贺春节,就用的是Lunar New Year这个表述

大过年的,听到的时候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别扭,作为中国人咱还是希望听Chinese New Year

话虽如此,学校里还有韩国人、越南人,你说是Chinese New Year人家多多少少心里也有点不愉快

加拿大这个白左国家很讲究multiculturalism那一套,就是多元文化主义,节日文化这一块是妥妥敏感区,这种咬文嚼字的事情上是真的有偏执狂一样的PTSD

不过大部分庆祝活动里绝对是以中国文化元素为主,春联写的汉字,贴的福字也是中文,最热闹的也是唐人街

这种文化上的分歧,就跟左派无限可分一样,你说我极端左派,我说你修正主义,咱都知道春节是起源中国的节日,朝鲜半岛上的人民是作为文化上的附庸接触到的春节,我们的文化正统性很清楚

但是这事,你虚空辩经屁用不顶,他们不是不知道证据确凿,就是纯纯想整活展示一下自己文化上的主体性

你说,春节属于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首,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历史,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他能说,韩国标准时比北京时间快1小时。是东亚地区最先庆祝农历新年的地区 [1] ,所以韩国更有正统性

你能怎么反驳?他一开始就没想讲理

这里我要给文宣口的同志们献上一策:

以后的春节联欢晚会,可以在首尔、东京和河内举办分会场,参演人员上吸收韩日越的著名人士,在其各大电视台和主流网站搞转播。组织活动要首选联系韩日越政府,如果没有沟通成功,次选也可以先联系当地非政府组织,办上几年再和韩日越政府沟通搞成官方活动

解放一下头脑,放弃争正统性的辩经。在东亚内强调共性,顺水推舟搞统战;在世界上,把春节像圣诞节一样,塑造成流行文化

经济上既然用RCEP和未来的中日韩自贸区整合了东亚,用这个思路,说明在文化上用实用主义做诱饵整合东亚完全有可能

到时候还搞什么华夷之辩,大家都是一家人。做好民间的文化交流,至少让东亚人民互不陌生。盎格鲁世界并不存在这样一个文化核心,东亚中华文化圈不一样,文化上老大哥的身份完全有机会立起来。这样,也为中国崛起以后东亚的全面投共搞了一个缓冲垫,整合东亚在各国民间接受度会高不少

到时候春晚上如果能看到桥本环奈、IU和赵今麦比美,相信看春晚也一定比现在有意思很多,东亚的lsp们谁不好这一口?

参考

  1. ^维基百科上的表述,看着多多少少有争夺正统性的意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9D%E9%B2%9C%E6%96%B0%E5%B9%B4
user avatar

中国学一下韩国不调休,

韩国从三天假加到五天,

中韩两国人民关系更好了,

春节爱叫什么叫什么。

user avatar

你朝鲜半岛回归中国了,不就没这烦恼了嘛?老给自己那点儿GPD给烦的上火,多不值得,来,喝几口高丽参茶压一压。

user avatar

挑事这个“韩国市民团体”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从东北工程到泡菜、韩服、朝鲜族名人国籍,近几年中韩相关的网上争端,几乎都有它的参与。它的大名叫韩国网络外交使节团,缩写VANK,也有媒体译为“韩国之友”。


韩国网络外交使节团(Voluntary Agency Network of Korea, VANK)是成立于1998年的韩国民间团体,宣称注册人数有15万人。注册会员在缴纳会费(2万韩元)后需要完成搜集韩国宣传资料、交外国朋友、给存在“事实错误”的外国机构发“友谊书信”等任务。

其主要目的是“纠正对韩国的错误认识”,使用的方法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评论区人海战术刷板、组团写邮件投诉。

主要战果包括迫使Google和美国印太司令部等将“日本海”改称“东海”,在海外开设韩国文化展览,组织宣传韩国独立运动等。(最后一件还是正事)


虽然是市民团体,但是该组织还是有“后盾”的:

比如另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多次与《环球时报》对喷的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坰德。徐氏要求百度百科删除“泡菜”词条中的“韩国泡菜起源于中国”以后,VANK就在请愿网站上发布了“中国窃取韩国泡菜文化”的相关题目,获得2万多人签名。(可见这种打着多元化旗号的渐进式韩国化行为不是第一次做了)而且徐氏“学术界人士”的身份为VANK的争议主张背书,实际上起到了夸大和虚构争议的作用。(他们甚至连第二个背书的人都找不到。)

比如韩国外交部门等政府机构。关于百度百科上的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国籍问题,就由韩国外交部向“中方相关部门”提出了“更正要求”。2016年成立的“海外历史歪曲共同应对委员会”也有韩国外交部和VANK参加。

韩国文观部下属的海外文化弘报院成立了同类组织“纠错改正团”,通过驻外使领馆招募使用韩语的外国志愿者,“纠正世界各地关于韩国的错误信息”。

韩国总统直属的韩国民主和平统一咨询会议曾经与VANK合作,邀请其负责人在青岛( @蒋梦珊 素鸡估计也想不到家被偷了)举行讲座和征文比赛,旨在向当地韩侨“讲授如何传播正确的韩国知识”。

比如韩国媒体。韩国最大门户网站naver承担了VANK的网络运营和一部分资金。韩联社曾与VANK联合举办“提升国家品牌展览会”,韩联社社长盛赞该活动“纠正被歪曲的历史”。

比如韩国学术界。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和东北亚历史财团都曾为VANK提供捐款。


相比之下,窝在上世纪画风论坛里的东傀右翼、墙里墙外战斗力大相径庭的西傀粉红、只知道当黑客偷比特币的北傀网军简直弱爆了。

user avatar

这个现象首先是现代民族国家争夺帝国祖产的行为,切割前现代的共同体文化将其塞入民族国家虚构的国界与传统。

其次,这算是白左世界观在东亚文化的投射,在他们看来一种“平等”的文化待遇,必然要限缩文化主体的存在感,打破主体族群对于文化符号的“垄断”。

圣诞老人可以是各种肤色的,那春节就也必须是各个族群共有的,让“Chinese”垄断这个节日显然是政治不正确的,尽管他们并不明白这背后的起源。

最后,中国作为曾经的帝国主体并没有没有处于西方世界之中,话语权被完全剥夺,面对着全面围堵,韩国这种西方阵营的藩属国就更要借这东风变本加厉。

西方国家可能开始也搞不清楚事情的源流,跟着声音大的走自然是正常的了,也说不好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借着这种风气故意矮化中国,甚至会指责维护春节正统的行动是“文化帝国主义”了。

春节真的不是普世的,Chinese new year就是源自中国传承至今的文化。今天别人可以改名成lunar new year,明天就能改成Korean/Vietnamese new year,后天可能就连Chinese new year也没了,再反咬一口指责我们“剽窃”。

此中的轻重,很多人尚没有察觉,甚至着急为外人辩护,多少有些友邦惊诧的意思了。

文化是定义身份的关键,文化话语权则关乎到“我们是谁?”的宏大命题,无法掌控定义自我的权力,最终就会被他人塑造成眯眯眼傅满洲,心甘情愿地成为他者眼中最好的“我们”,泯然于世间。



user avatar

说明韩国人还真响应了那位教授,真的发起给春节改名的运动了。

这个“改名运动”最初是韩国一个教授发起的,他打算让“春节”的英文翻译“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改为“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

这次韩国市民团体抗议联合国春节邮票上的“Chinese Lunar Calendar”,就是韩国人对这次“运动”的践行。

也许有人会觉得改个翻译而已,没什么,跟动不动就嚷嚷“xxx是韩国的”、“xxx起源于韩国”比起来好多了,最起码这次他们没腆着脸喊“春节起源于韩国”。

但我却觉得他们这次的行为更恶心,比“偷”的行为还恶毒。

因为我看到一种可能,那就是韩国人似乎换战略了。

他们以前是偷、是碰瓷、是跑到中国盗墓把文物带到韩国然后指着文物说这是韩国的。

现在他们发现这么做收效甚微,于是他们打算抹掉“东亚文化”中的“中国印记”,或者是直接把“中国文化给”改成“东亚文化”,一劳永逸!

拿这次改名运动来说,如果“春节”的英文翻译是“中国新年”,那假如你是外国人,你发现韩国人和中国人在同一天、过一样的节日,你很好奇,于是你上网了解,发现这一天是“Chinese new year”。

你会觉得:哦,原来韩国人也过中国节,看来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可够深的!

但如果“春节”的翻译是“农历新年”:

你会觉得:哦,原来中国和韩国的文化是同种同源啊!

看出区别了吗?

翻译一改,春节就从中国人的春节,变成了农历国家的春节。

这么做等于是把“中华文化”变成了“东亚文化”。

这可不是说“中华文化主导了东亚文化”。

而是说“中华文化是东亚文化的一个分支”。

韩国从一个“学习者”变成了“参与者”,中国也从“文化核心”变成了“影响之一”。

夸张一点就是,他们不承认中华文化是你中国的本土文化,而是我们东亚国家共同参与、互相交流、融合而发展出来的文化。

简言之,中华文化并不属于中华,而属于整个东亚。

这么做不仅韩国受益,越南和日本也受益。

举几个极端的例子:

“我们的衣服和汉服像,不是因为我们学汉服,而是我们同宗同源,互相影响,我学习了他的领子,他学习了我的袖子,后来经过本土演变,就变成了这样。”

“我们用汉字也不是我们学习中国,而是我们一开始都用象形文字,后来我们各自演变,就变成了这样。”

按照这个路子,韩国以后八成还会发起各种改名运动,要求“汉字”改为“象形文字”、“汉服”改为“亚服”等等……

教授不愧是教授,名字一改,一劳永逸,不比打口水战强?

这玩意儿其实就跟几年前日本教授的“崖山之后无中华”一样,直接否认你中国的文化传承,这样就不存在“偷”和“学”一说了,毕竟我们同宗同源了嘛,哪分师父和徒弟呢,大家都是“文化古国”嘛。

user avatar

其实改成Lunar New Year也不太对。

因为所有用阴历和阴阳历的族群,新年都可以叫Lunar New Year。除了东亚文化圈使用农历的国家以外,犹太人和印度、东南亚的许多族群也是用阴阳历的。

而且这些不同的阴阳历,岁首也各不相同。但是印度一地,就有许多种常用历法,光阴阳历就有许多种,岁首也有许多种。那么,当我们在说Lunar New Year时,说的到底是哪个新年呢?

所以从平等和支持多元化的角度来看,我建议联合国要么一个新年也不祝贺,要么所有新年都祝贺一遍(就是会比较麻烦,一天一个,误……

历法实在是个有意思的东西,毕竟连现在用的公元纪年本身,都是西方的产物呢~

user avatar

韩国这也太阴间了。

农历是阴阳历,调和阴阳,天人合一,与波斯历、苏米尔亚述希伯来历、印度古历,这三种古老历法一样,都属于阴阳历。阴阳历都是一年约365天,同时月份与月相对应,使用闰月来修正每年的天数。

像伊斯兰教历那样完全对应月相,一年只有360天、元旦前几年还在冬天过几年就变到夏天,才是阴历。

单独用阴(Lunar)来表示农历,太阴间了。

应该更正为中华农历(ZhongHua Agricultural Calendar),简称农历(Agricultural Calendar),正本清源。

user avatar

你可知首尔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那一百多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汉城!

user avatar

两个常识望周知:

一、外国人不可能有我们这样的教育环境,“理所当然”知道什么是春节、端午、中秋,就像是很多人没想到过圣诞老人穿红衣的理由是可口可乐营销一样。

(此处自我勘误,查了下资料应该是可口可乐对于当前流行的圣诞老人造型进行了重新定义:

1931年,可口可乐想要在一些知名、主流的报刊杂志上投放广告,D'Arcy 广告公司的业务员 Archie Lee 给出的建议是,营造一个既真实又具有象征意义、符号意义并且健康的圣诞老人形象。于是可口可乐公司找来插图画家 Haddon Sundblom 来按照这个目标进行设计,他们希望 Haddon Sundblom 的作品能够展现出圣诞老人本身,而不是一个穿得很像圣诞老人的其他人。
为了找寻灵感,Haddon Sundblom 翻看了 Clement Clark Moore 诗集中的所描绘的圣诞老人。Clement Clark Moore 的描述,让他觉得圣诞老人应该是温暖人心、友好和善的,当然为了显得平易近人,最好还得是有一定胖乎乎的。于是 Haddon Sundblom 根据这些感觉,在几十年间为可口可乐绘制了一系列圣诞老人的插画。
这些插画也刊登在了《星期六晚邮报》、《国家地理》、《纽约客》等等诸多杂志上,并且之后还出现在了商店、广告牌、海报等等一切能看见可口可乐广告的地方,其中的一些到了现在已经是颇具价值的收藏品。)

二、话语权古今中外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互联网时代尤为明显。

看到这两个常识之后,就应该对于韩国包括越南这类温水煮青蛙的行为保持足够警惕。

因为它们利用的,本身就是非东亚文化圈里的人并不清楚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春节跟中国是什么关系、春节和开斋节到底有啥区别……

因此呢,当这些国家的宣传机构持之以恒地放大声音,让“主流互联网”充斥着春节来自韩国,春节来自越南,总之中国不配拥有春节所有权的论调。

久而久之,这种思维定势上的既成事实就逐渐确立起来了。

同时,至少在现阶段,西方恐惧中国崛起的心态也必将让它们有足够动机配合这些小国的“文化再定义”行为,总之如果能够先占据绝大多数外国人的心智,再逐渐侵蚀本土……

那么属于中国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认同会被逐渐消解。

今天可以是对于春节、中秋的曲解,是对中国现状“一无是处”的嘲讽。

比如互联网早期充斥网络空间的“中国为什么不如西方”等论调,比如莫名其妙的民国热等。

明天可以尝试论证中国某些地区本来不应当隶属于中国(甚至这都不用明天,现在炒作各种独的西方声音屡见不鲜)。

尤其是看一下某岛如何在短短数十年就从“不忘反攻”变成对中国全无认同,其同胞意识甚至比不过韩国跟朝鲜,另外某港回归之后都发生了什么,就知道思想的扭曲多么可怕,方式多么简单。

后天?

干脆可以宣传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中华民族”。

user avatar

更新2:

知乎小白感谢大神们翻牌子点赞,也认真看了大伙的评论。

我并非全盘反对使用 “Lunar New Year”,只是在目前的西方语境下,单独出现的 “Lunar New Year” 很容易被扭曲化,产生去中国化的解读。像高赞中提到联合国发布的虎年邮票海报,虽然也用了 “Lunar New Year”,但人家在上下文里,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形都明确体现了和中国文化相关,在外网,不产生误解的使用都是可以接受的。评论区也有知友贴了官方在外文中使用 “Lunar New Year” 的例子,纵观全文也不会让人产生与中国无关的误解。

可是如果宣传是面向国内用户时,我是真的很反感使用 “Lunar New Year”,无论是发音还是字幕,用 “Chinese New Year” 不更尊重国内用户么?

文化自信不代表要对文化采取近乎忽视的态度,那是一种傲慢到目中无人的表现,既然韩越开始争春节文化的话语权,我们当然也可以参与争取。而且很多时候,问题的本质不是我们要和他人辩论在理论上一较高下,而是阻止他人将错误的观点传输给旁观者们。


更新:

看到评论区有人提到西方很多人并不知道区别,叫 Lunar New Year 也并非全是恶意。但这股去中国化的风气在事实上确实造成了西方一些人对中国文化的曲解,会认为春节起源于韩国、越南等国家,这也是为什么我非常反感单独出现的 “Lunar New Year” ,要用也应该在上下文中明确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来明确文化归属。

不过好在现在官媒也非常注意措辞,China Daily 在首页 LOGO 位置就显示的 “Happy Chinese New Year”,即便有文章标题用的 “Lunar New Year”,文章里也明确写了 “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 。

大国自信是有,文化气度也在,我们大可笑看韩越等国叫嚣着争夺春节文化发源地的事情。但在国际社会上进行中国文化输出,让西方世界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中国文化,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非常讨厌的就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出来的 “Happy Lunar New Year” 这种去中国化的宣传。

这种去中国化的宣传已经好多年了,甚至有一种除名诅咒的意味。更离谱的是,不仅是小打小闹,居然很多商业公司、明星宣传也都在跟风。别跟我说什么这是国际流行、约定成俗、要有大国自信之类的被西方话语权深度 PUA 的鬼话了,实际上一些 “Lunar New Year” 的第一天都和我们的中国春节不一致,Happy 个鬼啊。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上次兴致勃勃地看英雄联盟端游联合英雄联盟手游的开发日志,结果里面一口一个 “Happy Lunar New Year” 真是让人无语。

然后最近英雄联盟手游新春发的那个外国高管的新春祝福视频,也是张口就来 “Happy Lunar New Year”,瑟堤的虎年新春舞狮皮肤的宣传视频也写着 “Lunar New Year”,用着中国文化的元素、赚着中国玩家的钱,就是不提一个 Chinese New Year,大过年的,真是恶心坏了。你策划无底线吸金也好、国服皮肤加价限定也罢,中国春节这么重要的传统节日,还 Lunar 来 Lunar 去的,真的非常不尊重中国玩家的心情。

我寻思拳头不是已经被腾讯收了么,怎么在春节也一点也不尊重国内玩家?天美、王者荣耀拜托你们再努点力吧!

回到话题里,韩国市民团体爱怎么整怎么整,说韩国是宇宙起源我都无所谓,但就我个人而言,任何商业公司和明星在中国新春的宣传用 “Happy Lunar New Year”,就得考虑他们是否值得自己再贡献一分钱了,已经花的是沉没成本丢就丢了,尽早止损才是王道。

祝大家 Happy Chinese New Year

user avatar

当年要是李厚洛的KCIA真把DJ扔日本海里淹死了,金载圭在宫井洞没能把卡卡打死,现在韩国哪有这帮自卑而自大,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反事大主义的伪民族主义左什么事。

user avatar

韩国啊,那可以理解,他们2014还申遗过暖炕,有什么干不出来的?我现在高度怀疑韩国文化的逻辑是,”诶这东西我见过了,就是我韩国的思密达”。


我还特意把当时暖炕申遗的新闻给找出来了,来看看↓

要抢在中国前面,将暖炕申请世界文化遗产。16日,韩国媒体报道称,拥有火炕生产技术的中国有可能成为韩国申遗的主要障碍,为“抢得先机”必须加快进程。

韩联社16日报道称,韩国国土海洋部当天表示,在听取专家和相关协会的意见后,拟将暖炕技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该部相关人士表示,根据相关调查,专家们得出暖炕技术具有值得为人类保护的世界遗产价值,因此决定启动申请程序。如果专家的事先调查认为暖炕申遗具有可操作性,那么韩国国土海洋部将在今年下半年单列相关预算,最快明年正式启动暖炕申遗工作。

韩国国土部相关人士称,传统的暖炕采取燃烧树枝或木炭取暖,这比起使用石油、煤炭等燃料“更加环保”。报道称,由于中国也认为地热采暖是自己的固有技术,因此从抢先的原则韩国必须要加快申遗速度。

韩国政府已经启动相关学术研究,特别是同样有暖炕文化的中国,也声称这是本国固有技术,因此从抢占先机的原则必须加快暖炕技术申遗。韩国《每日经济》也报道称,考虑到有可能被中国夺走,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事实上,韩国所谓的暖炕跟中国北方农村使用火炕的原理差不多。

韩国国土海洋部将与韩国文化财产厅协商,在将暖炕技术申遗前,先将国内的暖炕技术登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国土海洋部相关人士称,如果暖炕技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那么地热采暖的独创性和优越性将广为人知,这对相关产业的扩大出口和未来发展大有好处。


对了,之前韩国人还申遗过风水,还是著名梨花女子大学出面申请,让咱们王其亨教授拿着确凿的证据给撅回去了,不得不说,韩国人的脑内太魔幻了。

顺便说,还有商纣王是韩国人..........

user avatar

这玩意不是说你过春节,你就说春节也是你的。

同样的,中国也过圣诞节,情人节,但不能说圣诞节,情人节不是起源于西方的。

我们也不会向联合国抗议,中国也过圣诞节,所以应该叫chinesemas day。


中国的春节是跟农历有关,说起农历,那是跟农业耕作的时间息息相关的,农历和节气、地球公转时间等等关系重大,二十四节气,中国已经在联合国申遗了。

传统上,中国的春节在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民国后调整到正月初一。所以讨论春节,就必须讨论到节气,讨论到节气就得讨论历法。

而中国的历法是非常精密的,也是中国古代王朝最为看重的部门之一,技术人才/数学家/天文学家大量集中在历法部门,调整和研究历法,指导农民耕种。其实农历比西历在生活上指导的作用大得多。

我好多次都发现了,二十四节气特别特别准,而按1~12月来划分季节,经常不太准,波动比较大。就像“清明时节雨纷纷”,我印象中真的是一到清明就下雨,立春,立秋,小暑,大寒一类的都特别准,一到那天,真的是气温就开始转折,精确的令人发指。


而韩国连古代的王朝朝鲜都代表不了,韩国只能代表原来一半的朝鲜,另外的一半在北朝鲜,而古代朝鲜王朝本来就是古代中国的朝贡国之一,中国是它的宗主国,文化、文字、医学、算术,整个的文明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朝鲜的统治阶层全都是会读,会写中文的,朝鲜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传承关系是非常明确的。


而现在他们又想抢农历新年,朝鲜王朝根本就没有《历书》,每到秋天,朝鲜王朝就会将“冬至使节”派往明朝的京城,去领取第二年的《历书》。

就这样一个国家,现在还舔着脸跟中国抢春节?他们配么?他们敢说朝鲜王朝的历法不是一开始来自中国?

真是厚颜无耻至极。


你韩国想构建国家认同,没人搭理你,但你老拿中国的东西,去全世界宣传,说出自你们,这就脸皮太厚了。

算了,不生这份气,这笔账记上,将来迟早我们中国人会讨回来。

user avatar

联合国的邮票和海报做的真是漂亮。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现在海报还在联合国官推上挂着呢,下面来自世界各地的留言也大都是Happy Chinese New Year!

联合国的另一张海报上面也都是中国元素。

马斯克和特斯拉发的也是。

很多事情就是历史史实、世界公认,大家心照不宣的,就应该堂堂正正、大大方方承认接受。你非要跳出来胡搅蛮缠、标新立异,岂不是自讨没趣、自取其辱。本来人家还不知道,一查一看,哦豁,原来你是附庸国,都是从中国传到你那儿去的,欲盖弥彰,又是何苦?

尊严和自信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是光明磊落的坦然和从容,而不是上蹿下跳、罔顾事实,修修改改、涂涂抹抹就能改变的。

一只猛虎,细嗅蔷薇,这是春节前夕联合国邮政管理局在纽约发行的中国农历壬寅虎年特别版邮票版张上的形象,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年。邮票设计者叫潘虎。

“形式上是中式,但内容上并没有国界之分,以虎之名传递美好。”潘虎近日向记者介绍,虎嗅蔷薇别有深意。此次邮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中的经典诗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启发:万物都具有两面性,一面代表着强大,另一面代表着细腻,就如同一个人,有权威或者威猛的一面,也有温柔和细腻的一面。

从邮票画面上看,一只勇猛无畏的“百兽之王”在丛林中踱着方步向前,它自信从容,庞大的身躯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虎象征强大与威严,却也有柔软细腻的一面,目光炯炯,笃定的神情意在传递203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共同愿景。”潘虎说,这是一条布满荆棘又鲜花盛开的路,它象征着全世界人民的发展,路上有无限风光,亦充满羁绊。

邮票画面有浓重的中国元素和印记——采用白描和工笔重彩的技法。潘虎介绍,中国工笔画自古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为保证质量,潘虎邀请国内杰出的工笔画家——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妹李晶进行工笔画部分创作。笔力沉厚、设色精妙、气韵芳华,结合白描画的简洁概括,对比呈现之下,平静的笔法背后是心灵深处的波澜,展现出不一样的东方美感。

今年49岁的潘虎并不属虎,作为深圳潘虎包装设计实验室首席设计师,潘虎虽然人在深圳工作,却担任了武汉地区6所高校的客座教授,经常来往于武汉和深圳之间。

“要不是疫情,早就回武汉过年了。”潘虎说,近两年,新冠病毒全球肆虐,2022年是中国农历壬寅虎年,虎象征着权威,寓意着健康、吉祥,虎亦是勇敢与无畏的精神图腾。因而,他们站在联合国的全球视角,让生肖蕴含的向上精神和美好寓意给全球人民带来快乐与希望。这枚小小的邮票承载着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呼吁大家保护动物、关注生态平衡;它能够化身披荆斩棘的正义使者,亦是连接世界各国的名片纽带。

这次已是潘虎与联合国相关机构第三次合作。此前,潘虎还设计了2018年联合国狗年生肖邮票、2021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5周年海报及标志。按照协议,今后潘虎还将负责联合国生肖邮票的设计,保持前后一致的设计风格。

参考 《长江日报》

user avatar

韩国这就是不自信了,韩国真正的抵制方法应该是放弃韩国春节,取消这个节日。连汉字都不用了,为什么要过春节这种带有浓重汉族氛围的习俗呢?韩国人又不是汉民族,是朝鲜民族,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新年节日,怎么到现在还没有设立,是文化影响力太差了吗?


韩国去中国化的第一步,不使用汉字,这是做得非常好的。但是后来偷中国的节日以及各种申遗就弱爆了,原来韩国具有脱离中华文化的能力,却没有创造属于朝鲜民族自有文化的能力,就和日本一样,没什么发明,只会改善。


韩国想要有自己的文化也很简单,参考一下拉美地区,那里去印第安化,去本土化做的非常好,引入白人,和当地人混血,就出现了latino这种的族群,语言是西班牙语,印第安人的语言就被替换掉了,信的是西方宗教,过得是西方节日,然后再来一次独立,一段新的历史就开始了。


韩国也可以这么做。引入白人或者黑人,混血,产生一个新的民族,叫做Koreano或者Koreana或者Koregro之类的,由于白人或者黑人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类型,生育率不怕下降,反而能提高,而且韩国的那一套婚姻道德观念对白人黑人无效,这些混血儿也没有那种内卷意识,不会为了高考,找到好工作拼死拼活,如果韩国内部因为财阀以及美国驻军导致社会问题,混血儿也不怕死,会进行脱离美国进行独立,摆脱殖民地身份。那么,韩国的历史就会改写成:韩国的原住民是高丽朝鲜人,近代被日本人殖民,1945年后被美国人殖民,随后白人黑人来到韩国,进行“民族融合”,之后替换掉了懦弱无能的韩国原住民,给韩国带来了文明,并且独立,摆脱美国殖民统治。


到时候也没有韩语了,彻底脱离中华文化,不需要再为春节而争论。

user avatar

韩国一贯有宇宙国跟偷国的外号。

他们干的事情非常多,但是这次的事情跟宇宙国与偷国的做法还是有点不同的。这次属于要点脸的事情。

上面韩国人黑李世民就不大属于偷国的行为,属于纯属黑。然后射瞎了李世民的眼睛。

上面有一副韩国基督徒的耶稣娃诞生。

这种韩版的耶稣其实也不是偷。属于基督教传播中鼓励的本土化,对应的还有驻马店版本的耶稣娃。

看着其实挺喜气的。

“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这次韩国相关团体指出的是一个翻译的问题。

从长远考虑我是赞同韩国人的做法,他们并没有否认春节来自中国,只是强调,New Year 之前不要加中国两个字。

从这点考虑,尤其是互联网的文化传播的角度,我是赞成的。

此次韩国团体提出的问题,跟韩寒是韩国的,孔子是韩国的,中医是韩国的,高句丽是韩国的……这些事情的性质是不同的。

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这个翻译也可以。

不过个人认为用春节这个词更好,顺便把放鞭炮等习俗推荐一下,浏阳人估计会非常高兴。

user avatar

又不是只有英国人讲英语,为啥要叫English不叫Common Language啊?

又不是只有美国人看美国队长,为啥要叫Captain America不叫Captain Earth啊?

又不是只有法国人吹法国号,为啥要叫French Horn不叫European Horn啊?

又不是只有法国人吃薯条,为啥要叫French Fries不叫Potato Fries啊?


西方人和韩国人搞这点恶心人的事也就算了,结果鹅厂也搞这档子事。图是春节当天鹅厂在linkedin发的帖子。

作为鹅厂前员工,想留点口德,但这种为了讨好少部分海外员工而自我阉割的方式做法真的让人心寒。。

(更新:评论区有人贴了外交部用这个词的图,大家可以去评论区看)


我觉得大家争论的矛盾主要在于,Lunar New Year这个词本来就存在,用着没问题,如果孤立起来看的确是这样。但这件事是有因果的:国际叫了几十年的Chinese New Year,但韩国人突然要改名,理由是这个词里有Chinese。

大家不舒服的原因是他们要把一个词里原本的Chinese给去掉,而不是我们要求把Chinese加到这个词里面去。

我们想用什么词,是我们的事;但你韩国人过着我们的节日,还嫌弃名字里面带有Chinese,要给我们改名,反抗一下还要被骂自卑玻璃心,还要被骂民族主义。。。

因为一个词里有Chinese而不惜大动干戈,难道自卑玻璃心、民族主义的不是他们吗?


(更新:评论区有人指出这里是分类是有排序的,Chinese标签没有取消,特此勘误,不过不影响我上面的观点)

这种事其实还有,doordash把顶部的分类标签里的Chinese Food改成了Asian。

user avatar

农历新年以来,欧美日韩甚至越南都加入了乳滑行列了。

user avatar

这不就是知乎上洗白韩国的那些人喜闻乐见的事吗?

我不止一次说韩国所谓的端午祭是窃取占用中国文化,被知乎各种人士教育,说我狭隘,说韩国端午和中国端午不一样,巴拉巴拉。

我只能表示以后我不说了,总可以了吧。

历法这种东西在古代就是政治,在今天依旧是。

韩国和越南干的事就是把中国文化上升成为整个东亚的公共文化,有的人可能会说了,这是好事啊。

这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一件彻头彻尾的文化盗用。

韩国和越南说Lunar New Year的原因是它们也过,所以这是一个“公共”的节日。

但是它们从来不说它们为什么要过一个中国节。

因为它们是在古代是中国的藩属,为了表示自己作为藩属的衷心,要求中原王朝“定正朔”,赐予历法。

历法,即正朔,既是中原科技领先的表现,也是它们这些周边藩属臣服的表现。

大辽和北宋在谁有权定正朔,颁布历法上还斗了很久。

而且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历法节日,比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也是为什么韩国人换皮端午不行,五月初五,你爱干啥干啥,你可以不吃粽子,你可以搞祭奠,你可以叫汉江祭/江陵祭。

但是,你不能叫“端午”。

因为端午是基于中国历法制定的节日,不是基于你韩国历法制定的,不是谁用就是谁的。那要是这么算佛教传入中国了,改良了,佛教就成了中国的了?中国过圣诞节也和基督教国家不一样,那么圣诞节也成中国的了?

现在韩国和越南又开始夺春节了,简直和端午节如出一辙,洗白的人还是那套词,中国的春节和韩国不一样,所以要说Lunar New Year不能说Chinese New Year。

这回不是中国的自媒体在网上挑拨离间了吧?也不要说什么主流的学者教授不同意。韩国(包括朝鲜)主流历史学界挑起的侵占中国东北历史学术话题的事还少吗?

不要天真了。

你爱你的欧巴,我可以理解,但是也请你爱一爱你祖宗留下的文化。

user avatar

现在有人宣称“国际主流学界已认可韩语和高句丽语是一个语系”,

这个千万别信啊,没有实锤的,完全没有。

Vovin的论证逻辑除了说明“朝鲜语和满语有部分共同词汇”其他什么都说明不了。

几篇英文论文≠国际主流学界,Vovin自己也不会认可。


如果要说研究高句丽语,实际上毫不意外,日本从1908年就开始研究了,

这几十年日文的研究资料大概是英文的不知道多少倍,并且在1980左右就基本完成/结束了,因为1979~1981年日本出了三部大作:

『三国史記』記載の百済地名より見た古代百済語の考察(1979)

『三国史記』記載の高句麗地名より見た古代高句麗語の考察(1980)

『三国史記』記載の新羅の地名・人名等より見た古代新羅語の考察(1981)


这三部大作,把半岛7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了个底朝天,结论早在1980年就非常明确了:

百济、新罗讲的是韩语,高句丽讲的不是韩语,是日本语系。

而且高句丽的部分,还附上了一堆鸭绿江流域的地名,鸭绿江的哦!

不是后来新罗境内的,是鸭绿江的。而且鸭绿江流域的地名有【心岳=居尸押】(尸 表示 -r),

明确体现【心岳】在同源词上对应日语的 Koro-yama


朝鲜语【心=nyom->yom】,Vovin发现跟满语 niyaman 是共同词汇,

然后就称这是“高句丽语”,这个逻辑可没法儿成立!

人高句丽白纸黑字写着【心】怎么念呢,而且就是鸭绿江地区的地名。

至于朝鲜语为何与满语有一部分共同词汇,可参考 怎么看沃夫的“古高句丽语后代是朝鲜语”的观点?


以后如果碰到有人说“现在学者在论证高句丽语是朝鲜语”,直接复制这段即可:

“鸭绿江流域的地名,【城、山、岳】跟高句丽南部词汇一致,【心】=居尸(尸 表示-r)又实锤日语Koro。“达”同时训读为【山】【高】又跟日语take~taka锁死。

直接实锤《三国史记》的高句丽训读地名是纯24K高句丽语了,3=密、5=于次、7=难隐、10=德,全部多米诺大实锤。

Vovin理论可以宣告破产了,回避地名,终究就是会被地名打脸。”

user avatar

这事情不奇怪,个人感觉韩国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小国。

来个不恰当的比喻吧,它和狗狗里的小泰迪或者京巴差不多,极度依赖主子,看到主人热情到夸张,有个风吹草动就一惊一乍,总是觉得有人要来坑他 ,反应过度乱扑乱咬是常态。

大型狗狗一般很淡定,一般不发火。实在被小狗惹急了,一声不吭一口咬住对方头颈解决问题。

韩国的各种文化抢注就不说了,体育场上更是吃相难看到极点,比如短道速滑的种种黑手,特别是某一次韩国牺牲一个队友,硬是和一个加拿大高手碰撞,以同归于尽的模式保送队友夺冠。比如某次世界杯,这个偏哨看得目瞪口呆。

我泱泱大中国,对亚洲各国一起过的农历新年可以宽容些,lunar year 就lunar year,可韩国人要是乱BB抢名分抢起源,那就要果断回击,不能发生春节发源地是韩国的怪事。

差生文具多 ,小国怪事多。

我们要有定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韩国市民团体制作以韩国春节为主题的海报,并将其与联合国“Chinese Lunar Calendar”(中国农历)的说法相对抗,这一事件反映了韩国社会在文化认同和历史归属上的敏感性,以及在国际场合争取话语权和话语权的努力。要详细看待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事件背景与导火索: .............
  • 回答
    看待韩国民众不顾疫情禁令举行大型集会,以及首尔市长劝市民解散遭围攻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复杂性。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疫情下的禁令与集会诉求: 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下,韩国政府为控制疫情传播,通常会实施不同程度的社交距离措施,包括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集会。然而,总会.............
  • 回答
    韩国人造肉市场的“年轻浪潮”:35%的增长与七成90后、00后的肯定近期公布的一份市场调查报告,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韩国人造肉市场在过去一年里实现了惊人的35%增长,而更引人关注的是,高达七成的90后和00后消费者对人造肉表达了积极的看法。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韩国人造肉市场蓬勃发展的现状,更指向了一个重.............
  • 回答
    韩国首尔市长朴元淳的性骚扰风波及其引发的首尔市政府成立调查团,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方面意义的事件。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剖析。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脉络。2020年7月,朴元淳的前秘书实名向警方举报,指控他多年来对其实施性骚扰,包括不当触碰、发送露骨短信和照片等。.............
  • 回答
    关于韩国首尔市以过失杀人罪起诉新天地教会会长一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过失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在韩国法律体系中,过失杀人罪(업무상과실치사죄)是指因从事某种业务或职务上的疏忽、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犯罪行为。这里的关键在于“过失”和“业务上的疏忽”。这意味着检方需要证明被告.............
  • 回答
    韩国媒体近期关于“中国市场必须向韩国重新开放”的论调,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心态,也折射出韩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提出的背景、韩国的考量以及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韩国媒体发出呼吁的背景:首先,最直接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2016年左右,围绕“萨德”(THAAD)反导系统.............
  • 回答
    韩国瑜被罢免事件是中国台湾政治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它涉及了政治权力、民意表达、政治运作以及台湾社会内部的复杂议题。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事件背景与导火索: 韩国瑜的政治崛起: 韩国瑜在2018年以“不沾锅”、“庶民总统”的形象横扫高雄,击败了执政20年的民进党,成为当时台湾政.............
  • 回答
    看待台湾高雄新任市长韩国瑜,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议题,尤其是在他2018年底以压倒性优势当选高雄市长之后,以及之后他参选台湾“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要详细地、不带痕迹地来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当选背景与魅力分析:首先,得理解韩国瑜是如何在传统上被视为国民党票仓的蓝色高雄,一举打.............
  • 回答
    2020年6月,高雄市民投票罢免了韩国瑜市长一职,这在台湾政坛无疑是投下了一颗震撼弹。这件事的发生,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概括,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地方政治生态、民意变化以及政治人物的个人风格。从结果来看,罢免案通过,意味着相当一部分高雄市民认为韩国瑜在任期间的表现未能达到他们的期待,或者说.............
  • 回答
    关于朴元淳先生的离世,韩国民众的反应无疑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绝非单一的声音能够概括。这件事情触及了韩国社会政治文化中许多敏感的神经,因此不同群体、不同背景的人们,都有着各自的理解和感受。首先,普遍的震惊和悲痛是压倒性的。朴元淳先生在很多人心中,不仅仅是一位政治人物,更是一个长期致力于社会进步、弱势群体.............
  • 回答
    韩国历史教科书的修订一直是其国内政治、社会和民族认同争议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对历史事件的重新叙述,更深刻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在历史记忆、民族主义情感以及国际关系中的复杂博弈。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韩国教科书修订的历史背景1. 制度性框架 韩国的历史教科书需经过教育部的.............
  • 回答
    韩国素媛案罪犯在家中遇袭,被陌生男子拿钝器打破头的事件,无疑触动了社会公众对于正义与复仇、法律与人性的复杂神经。围绕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一、 事件本身与可能的解读 事件回溯: 素媛案罪犯赵斗淳(Cho Doosoon)在假释期间,于2022年12月在家中遭遇不明身份的袭击,.............
  • 回答
    韩国从2024年1月1日起执行的最低月薪约为10800元人民币,这一数字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数字,但要全面理解它的意义和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基本事实与换算说明: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10800元人民币的数字是根据当前的汇率(约1元人民币兑换185韩元)进行的粗略换算。2024年.............
  • 回答
    关于韩国网友称江疏影是韩国名字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和看待:1. 事实的辨析:江疏影是中国的名字,并非韩国名字。 名字来源的根本性差异: 江疏影的名字,无论是“江”姓还是“疏影”这两个字,都完全是中国文化语境下的汉字词汇。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有数千年的历史,而“江”姓也是一个非.............
  • 回答
    如何看待韩国教授要求将中国爱国诗人尹东柱国籍改为韩国?韩国教授要求将中国爱国诗人尹东柱国籍改为韩国,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议题,涉及历史、民族认同、文化归属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理解此事,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背景:尹东柱其人及其历史地位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尹东柱(윤동주, Yun Dong.............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如何看待韩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上升迅速?目前韩国的疫情怎样了?”这个问题,我将为您详细解答。韩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上升迅速的原因韩国近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迅速上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新变异株的传播优势: 奥密克戎亚变异.............
  • 回答
    韩国首尔市政府日前发布的「元宇宙首尔五年计划」,标志着首尔市迈出了拥抱下一代数字时代的关键一步。这项计划旨在将首尔打造成为一个拥有全面虚拟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元宇宙首都”,其影响将是多方面且深远的,涵盖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城市治理等各个层面。计划的核心内容与愿景:「元宇宙首尔五年计划」的核心是构建一个.............
  • 回答
    韩国不愿提供芯片机密,美国威胁“别逼我走那一步”,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国家安全、经济利益以及盟友关系等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遏制与韩国的战略定位 美国的全球芯片霸权战略: 美国长期以来在半导体设计、制造设备以及软件等领域占据主导地.............
  • 回答
    关于韩国渔民发现32条腿章鱼的事件,专家提出“可能遭辐射变异”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这件事,包括章鱼的生理特性、变异的可能性以及辐射对其影响的科学依据。一、 事件的描述与初步分析 事件本身: 韩国渔民在东海(根据新闻报道)捕捞到一条拥有32条触手的.............
  • 回答
    韩国的 N 号房事件,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这起事件的发生,不仅仅是一起单纯的犯罪,它更像是一面照妖镜,狠狠地撕开了隐藏在网络匿名背后,人性最阴暗、最丑陋的一面。要理解这起事件的“大”,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事件的规模和性质触目惊心。N 号房,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恐怖的意味,它指的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