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介绍一个生活小常识:
如果新闻稿里出现了“记者从专家处了解到...”、“据专家介绍...”、“有关专家称...”这类套句,但是同时丝毫没有提及专家的姓名、职称、单位等信息的时候。那么这个三无专家其实大概率不存在,只是写稿的人随便百度了一下或者自己yy了一下之后假托专家的口说的。最多手机上问了一下大学学水产养殖的高中同学,章鱼一般能几只脚。
毕竟你不能指望一个新闻采编真的为了一个边角新闻去无中生友,联系上一个海洋生物学科头足方向的权威专家,在专家百忙之际去问他一只章鱼为啥长了32只脚。
有的朋友就要问了,如果真有大神记者识人无数,黑白通吃,每天就因为这点鸡毛蒜皮的事采访大牛巨擘怎么办?如果真的有这种记者侠,比如路易斯莱恩或者彼得帕克这种,采访到了别人攀不上的专家。那么他一定会把牛逼专家的牛逼头衔写出来,好侧面烘托自己的牛逼,不会挂一个三无专家在新闻上的。
许多软体动物可以再生缺损的肢体和部分脏器,章鱼触手的再生能力早已被人们熟知。
章鱼在被捕食者咬伤、为逃脱捕食者而主动切断触手等导致“触手断裂或破损”之后,在再生的过程中有概率将触手分叉再生,看起来数量就增加了。该过程可以反复多次进行。
目前,人们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因素可以特异性诱发章鱼触手分叉再生,但历史纪录证明这在没有“遭到辐射”的情况下也可以发生,不宜在没有“从其体内检测到明显异常的放射性”“发现其分叉部位的细胞有明显的 DNA 损伤或跨损伤修复迹象”之类证据的情况下将其胡乱归因于辐射。
历史上,多次有人捕捞到触手分叉形成的“多足章鱼”,例如这只将每个分叉都算是腿的话有 96 条腿的章鱼:
注意触手基部仍然是八个,与题目中的图片有完全一样的模式。
其它的多腿章鱼:
日本于 1963 年 10 月 26 日首次在茨城县东海村建成试验核电站。面对 1957 年发现的、按照分叉算有 85 条腿的章鱼,“专家”打算归因于什么东西的辐射呢。
不知道这件事的南朝鲜“专家”,如果有资格称为“水产专家”,大概是“关于如何养殖·销售或烹饪水产品的专家”。
至于报道称有南朝鲜“专家”说“该物种并非章鱼”,大概是记者听错了,或者是编辑人员·翻译人员的发明创造。我认为,能在谈论生物学问题时号称“专家”的人物,是不会如此草率地对着一个突出表现出章鱼特征的动物说“并非章鱼”而不加“有一点可能性”之类修饰的。
这种新闻一般来说差不多都是这个写作思路:
发现某种反直觉的现象,记者拿这个现象问专家——
专家:这个现象看起来确实反直觉啊。但它其实是可以有很正常很普通的原因的,比如<陈述一万字普通原因A>,也可以比如<陈述两万字普通原因B>。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一些可以危及大众的原因,比如<核辐射/污染/道德的沦丧/人性的缺失>。
记者:懂了,这个现象是因为<核辐射/污染/道德的沦丧/人性的缺失>。那么,请问这个现象普遍吗?
专家:它应该是少见的。<但也并非没有先例,比如邻国有发现过/学术界可能未曾建档追踪这个现象/我不是这个领域的所以我不知道具体的历史沿革>。
记者:记住了,<本国首次发现/科学界从未见过/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感谢老师!
当然有一说一,很多记者不是这么干的。但第一个采访的记者不这么做,第二个采访的可能这么做;采访的不这么做,转稿的小编也会这么做。所以大家读新闻还是要多想想啊…
变,都可以变
总路线到底让不让吃海鲜啊,我不会了,谁教教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