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5G普及速度看起来似乎没有4G快?

回答
要说5G的普及速度,确实不少人会有这种感觉,好像没像当年4G那样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得从头捋捋。

首先,得承认一个大前提:技术代际的演进,其影响力和变革性是递进的,但用户感受到的直接价值却不总是同步放大。

4G刚出来那会儿,咱们用手机上网的速度,跟3G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网页秒开,视频流畅播放,甚至能在线玩一些简单的网游。这种速度的飞跃,直接触及到了我们日常最基础的互联网使用体验,所以大家会觉得“哇,这太牛了!”。它直接解放了手机的“信息获取”能力,也催生了大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比如微信的爆发式增长、各种短视频平台的兴起,都跟4G的提速密不可分。

再看看5G。它最核心的优势是什么?是超高速度(eMBB)、超低时延(uRLLC)和海量连接(mMTC)。前两项,尤其是在速度上,确实比4G快很多,甚至可以达到Gbps级别。但问题在于,有多少普通用户的日常需求,真的需要那么快?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刷微博、看朋友圈、刷短视频、浏览新闻,这些内容对网络速度的要求,4G已经基本满足得很好。即使是看1080p的视频,4G也能保证流畅。5G带来的速度提升,在很多场景下,可能只是让本来就很快的操作“更快一点点”,这种感知上的边际效益递减是存在的。你想想,从200Mbps提升到1Gbps,虽然数字翻了几倍,但你打开一个网页,从0.5秒变成0.2秒,这种感受跟从几秒变成0.5秒,是完全不一样的。

另一个关键点是应用生态的成熟度。4G的普及,恰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炸式增长期。智能手机的普及、App Store的繁荣,以及我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都与4G网络的高速和稳定性同步。4G就像一个肥沃的土壤,孕育出了无数创新的应用和服务。

而5G,虽然具备了更强的能力,但支撑这些能力的“杀手级应用”还在探索中。很多被寄予厚望的场景,比如VR/AR、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虽然理论上5G能提供极佳支持,但它们本身也面临着技术成熟度、成本、行业标准、用户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应用没能像当年的微信、淘宝那样迅速融入大众生活,自然也就削弱了大家对5G的迫切需求。我们还没找到能让普通人觉得“没了5G就没法活”的那个应用。

再聊聊网络建设和覆盖。5G的基站建设,尤其是毫米波频段的部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首先,5G需要的基站数量比4G更多。因为5G使用的高频段信号穿透性差,覆盖范围小,要达到和4G相同的覆盖水平,需要建设比4G网络密集得多的基站。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难题,更是巨大的投资。运营商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去建设这些新的基站,并且需要时间和过程。

其次,早期5G的覆盖并不均衡。刚开始,5G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域、交通枢纽等地方,很多农村地区或者郊区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覆盖到。而4G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非常广泛和深入的覆盖,这让用户在日常使用中,更容易“感知”到4G网络的无处不在。当你走到哪里都能用4G,但只有在特定地方才能用5G时,你自然会觉得4G更“普及”。

还有一点,就是终端设备的成本和普及率。当年4G手机刚出来时,价格也偏高,但随着技术成熟和市场竞争,很快就降到了大众能接受的水平。5G手机也是类似,虽然现在价格已经亲民不少,但相较于市场上仍然大量存在的4G手机,5G手机的普及速度也需要时间。用户换机周期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人可能手里的4G手机还能正常使用,没有立刻升级到5G的动力。

最后,商业模式和资费问题。运营商在推广5G时,也需要考虑如何盈利。虽然理论上5G能带来更多可能性,但如何将其转化为用户愿意买单的服务,是一个复杂的商业课题。早期的5G套餐,可能也存在价格、流量限制等因素,影响了用户的选择。

总而言之,5G普及速度看起来“慢”,并非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用户感知价值的边际效应递减: 4G已经满足了大部分基础需求。
缺乏颠覆性应用: 没有出现像4G时代那样能迅速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杀手级应用”。
网络建设和覆盖的挑战: 5G需要更密集的基站和更长的建设周期。
终端设备普及和用户换机周期: 5G手机普及需要时间,且用户不一定有立即更换的需求。
商业模式和资费的考量: 需要探索新的盈利点和服务模式。

这就像一个很厉害的厨师,掌握了各种高级烹饪技巧,但他需要等合适的食材和懂欣赏的食客出现,才能把菜品的价值完全展现出来。5G本身是强大的,但它的潜能需要时间和生态的成熟来逐步释放。大家觉得慢,更多的是在等待那个能让5G真正闪耀的时刻和场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5G概念炒的有点早,另一个是运营商没钱了。

我们回顾下3G和4G你就会发现,5G这个概念提的有多早了。3G的标准制定是在1999年,日本2000年就开始铺设3G网络,中国是2009年才发3G牌照,原因是什么呢?TD-SCDMA。移动非常不情愿的开始搞TD-SCDMA,当初我们给移动做网优的时候对此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当年很多人用着不支持移动3G的iPhone我想很多人还有印象,移动当时的想法就是快速过度到4G。2013年,国内4G牌照发放,在此之前中移动就已经在积极的铺设4G网络了,现在是2019年,5G标准是在去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冻结的,而在此之前联想的投票事件就闹的满城风雨,再加上特朗普的发言,5G还没完全冻结呢,网络还没开始铺设呢,这概念就已经炒的满天飞了,手机厂家现在都开始陆续发布5G手机了。

5G不是普及速度没4G快,而是还没有呢就炒的概念满天飞。

2019年3月27日,中国联通宣布,4月1日起,VoLTE业务将在北京、天津、上海、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济南、杭州、南京、重庆共11个城市先行试商用,6月1日起全国试商用。

现在5G都炒的满天飞了,联通才宣布4G的VoLTE试商用,究其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字——钱!就以4G来说,很多人以为只要铺设了4G基站就可以了,事实上要想实现VoLTE这样的技术从基站到核心网全都要改造,要建好一张网络需要非常多的钱,5G同样如此。

因为OTT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在逐渐的沦为管道,收入大受影响,从运营商到通信设备厂家再到一些提供服务的厂商整体形式都非常的不好,主要就是没钱!

user avatar

中国的3G是个残废的时代,所以显得4G更好

3家运营商用的是3种不同的3G制式

其中移动被强X了TD,这是个先天不足的制式;电信用的CDMA2000,也没比TD好到哪里去。这两个制式都不怎么样,属于运营商再怎么努力,效果也就这样的玩意儿。

唯一拿到好制式,也就是WCDMA的联通,水平又太次。

所以无论是对运营商还是对用户来说,完全不指望靠把3G网络搞好来提高移动上网的体验了,最好的选择就是跳过这么个残废的时代,直接进入4G时代。

所以反过来讲,如果当初3家用的都是WCDMA,很可能4G也就没那么快普及了,因为提升没那么大了。

运营商在3G时代砸了那么多钱,但是很快就打了水漂,这几年4G又搞得像模像样,那对5G自然也就没那么强烈的需求了。而消费者对网络的需求是跟着应用走的,没有刚需应用,自然也就没有对网络升级的强烈需求。现在对5G的猛吹,更多是华为之类的设备厂商在主导,因为他们要靠卖设备赚钱,4G网络建设的越成熟,对设备需求就越小,把4G全淘汰掉换成5G,才能多卖设备。

而5G最大的问题是暂时没有需求。移动网络从2G到4G,是消费者对多媒体形式的信息的需求来推动的,从文字,到音频,再到视频,再到现在的直播实时视频。5G鼓吹的什么万物互联,都还是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一个一个应用。而且无论是文字、音频还是视频,都是在PC这种固定网络上已经用的很成熟了,再打个折用到移动网络上的,因为固网的成本肯定远低于移动网络,如果在固网上都没普及,就更加不要指望移动应用了。所以你看看现在PC上还有啥更新式的网络应用么?

user avatar

运营商员工答一发,负责某一线城市5G传送网设备的测试入网工作

5G普及速度下降主要有几个方面

1. 技术还不成熟,和4G不同,4G移动是卯足了劲蓄势待发,华为中兴等设备商也已经被提前催熟(这里提一句,运营商和设备商不是单纯的你买我卖的关系,其实是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小规模的现网测试早都不知道偷偷做了好几轮。但即使这样,4G刚上的时候,大规模的故障几乎一个季度一次,现在5G技术还不成熟,大家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又越来越高,运营商对5G的大规模应用持保守态度。

2. 运营商没钱了,大家听了这句肯定想笑,移动日赚3亿还能没钱?但事实是移动今年以来确实没钱了,所有线条都在为压缩成本让路,甚至为了成本管控可以放低建设要求。如果是移动的合作方就能知道今年有多惨,有很多合作了十几年的合作单位,合同减半工作量增加,能做就做不做就走人,很多项目是合作方在亏本运营。所以运营商对于5G的投资也是有的放矢,选择性覆盖。

3.利润持续降低,现在的通信市场基本上是一片血海,无线、家宽、专线,早就没有空白市场了。无线基本上也是一路走低,我记得10年前我大学时候每个月话费过百很正常,现在每个月98的套餐基本能随便用了,但是成本是随着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的,不说别的,租金就翻了快6倍了。现在运营商为了保持利润,基本上就是对着另外两家的自留地下手放血,比如电信的家宽和专线就被移动抢走了很多。

4. 投资和成本持续走高,运营商是极其典型的重资产行业,移动家宽用短短两年时间从无到有,电信4G覆盖率一路狂飙,这都耗费了极大的投资,但是这些投资花出去以后是没赚钱的,移动家宽白送,电信4G几乎白送。投资只是一小部分,后期的物业费、租金、维护费、电费等等才是大头。过去大家每个月要给电信付一笔100块的宽带费,给移动120左右的话费,现在98全搞定。你说电信和移动就守着自己的家宽和无线收钱不好吗,为啥要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花钱竞争还没利润。这就要怪移动了,是移动最开始对着电信的家宽下死手的,电信不反击,等着被玩死?这就像当年的滴滴和uber,投资是烧钱,不投资就是等死。但是滴滴和uber能合体,移动和电信不行,我怀疑通过这种烧钱大战把我国的通信水平提升到和韩国一个档次的时候,就是国家出手的时候。

5. 5G不同于4G,是一个长期的、对通信带来变革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事业。5G本质上是一个十年大计,5G有三大应用场景,现在除了第一种超大带宽,另外两个在运营商层面还没影子呢。设备商也知道,不像4G是一锤子买卖,5G是个细水长流的活,今后十年设备商是吃干的还是喝稀的就看5G了。我们经常和华为的兄弟开玩笑,搞建设他们吃干的时候我们喝稀,建完以后等我们吃干了,就轮到他们喝稀了。至于5G,大家一起喝稀。

6. 动因不足,对5G的讨论很多,但是大家都普遍觉得什么无人驾驶之类的不靠谱,别看华为和移动嘴硬,我们自己心里也没底。

3G时代,联通知道他拿到3G就能干死移动。

4G时代,移动知道自己搞定4G就能翻身。

5G时代,三兄弟一起抓瞎

移动说,不着急,我比他俩快就行

电信说,不着急,先让移动试水,我差的不太多就行

联通说,前面的,你俩慢点,你们说啥?我听不见!

华为中兴跳出来,你们要快马加鞭的上5G啊,你们不上我哪儿来的钱发年终

三家说上个锤子,再逼逼我现在就强推SDN

设备商说大哥我错了,您慢慢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5G的普及速度,确实不少人会有这种感觉,好像没像当年4G那样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得从头捋捋。首先,得承认一个大前提:技术代际的演进,其影响力和变革性是递进的,但用户感受到的直接价值却不总是同步放大。4G刚出来那会儿,咱们用手机上网的速度,跟3G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网页秒开,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发展、商业模式、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引导等多个层面。5G题材之所以炒作多年却普及缓慢,与当年4G快速普及的原因截然不同。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差异: 4G:以人为中心的高速移动宽带 技术定位: 4G LTE(Long.............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尤其是当5G的普及度和实用性尚未完全达到预期时,消费者却将其置于购买决策的首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既有市场营销和行业推动的作用,也有消费者心理和对未来科技的期待。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市场营销与行业推动的强大攻势: 科技焦虑与“未来感”的营造: .............
  • 回答
    “5G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说法并非普遍被认同的科学定论,而更多是一种营销宣传、战略定位和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尽管如此,将其与第四次工业革命联系起来,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为什么说“5G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赋能性的颠覆性技术: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在于“智能”。而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
  • 回答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上任期间,确实对多家中国科技公司采取了强硬立场,其中华为和中兴更是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其背后的原因涉及国家安全、知识产权、贸易逆差等多重因素。然而,对于韩国的三星公司,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则相对温和,并未采取类似的压制性措施。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仅仅因为5G技术和安全因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确实,很多朋友都有同感,感觉现在的4G网速不如从前那么“飞速”了,甚至有时候比以前还要慢。尤其是在大家都在喊着“提速降费”的当下,这种落差感就更明显了。我们先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的4G网速“慢”的感觉,这其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而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运营商偷懒”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惑的问题。明明投入了巨额资金,但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却难以感受到显著的飞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涉及到技术、商业模式、用户使用习惯以及对 5G 潜力的误解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 5G 的核心优势尚未完全释放,用户体验的 "杀手级应用" 缺失5G.............
  • 回答
    5G套餐推广难,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背后有挺多门道。别看当初5G宣传得天花乱坠,又是速率飞快,又是万物互联,但真到了普通消费者口袋里,那效果嘛,就有点“雷声大,雨点小”了。首先,最直接的门槛就是“贵”。你想啊,人家运营商辛辛苦苦建基站,铺设光纤,这成本总得收回来吧?所以,5G套餐普遍比4G.............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详细解答“为什么 5G 是基站而不是路由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通信网络的核心概念,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两者的基本功能和定位。路由器(Router),在咱们家里或者办公室里最常见,它是个“交通指挥官”,主要负责把同一个局域网(LAN)里的设备连接起来.............
  • 回答
    关于联想在5G标准投票事件两年后才发酵的原因,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单一事件触发。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其“慢发酵”的逻辑:1. 标准投票的性质与信息发布 技术标准的复杂性: 5G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漫长且充满博弈的过程。每一次投.............
  • 回答
    确实,最近几年,当我们再提起5G和华为时,那种曾经的轰动效应和媒体聚焦度,似乎不如刚开始的时候那么热烈了。这不是说5G技术或者华为公司本身失去了重要性,而是我们所处的讨论环境和信息传播的节奏发生了变化。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首先,信息传播的“新鲜感”会衰退。当5G技术.............
  • 回答
    华为Mate 20系列之所以没有支持5G,这背后其实是当时技术发展和市场定位的一个综合考量,并非是华为不想做,而是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背景。首先,我们要知道,华为Mate 20系列发布的时间是在2018年下半年。那个时候,全球的5G网络建设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还在进行5G试.............
  • 回答
    2019年被许多人称为“5G元年”,这话一点不假。虽然在咱们老百姓眼里,4G用了这么多年,感觉也挺好挺快的,但事实是,通信技术一直在悄悄地进步,而5G,就是这场“进化”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里程碑。那为啥非得发展5G呢?它到底好在哪儿,又能给我们带来啥不一样?我给你掰扯掰扯。一、 告别“卡顿”,速度那是真.............
  • 回答
    全球39%的消费者正在使用5G,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表明5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当可观。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近期却选择发力4G手机,这背后有着一系列深层的原因和考量,并非简单的“逆势而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当前的全球市场、技术发展以及华为自身的战略定位。首先,我.............
  • 回答
    “美国运营商不推广 5G 服务?”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但事实是,美国运营商不仅在推广 5G 服务,而且非常积极地在推广。您之所以会有“不推广”的印象,可能是因为:1. 您对“推广”的定义与运营商的策略不符: 运营商的推广策略可能并非您期望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或者您可能没有注意到他们实际在.............
  • 回答
    第五代移动通信(5G)从最初的“颠覆性技术”、“万物互联”、“革命性变革”的万众瞩目,到现在似乎热度有所下降,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并非意味着5G技术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围绕5G的应用落地、用户体验、投资回报以及市场预期的复杂互动所导致的。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初期过高的预期与.............
  • 回答
    很多人觉得5G是骗局,这个想法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许多被放大或被忽视的细节。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这些感觉背后到底站着什么。首先, 宣传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是最直接的感受来源。当初5G刚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铺天盖地,各种“革命性”、“颠覆性”的宣传语涌.............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现在关于5G的“没用论”论调这么盛行。这事儿啊,说起来还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更不是啥新鲜事儿,以前新技术出来的时候,总有这么一股声音冒出来。首先,咱们得承认,从咱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体验来看,确实有很多人觉得5G没啥特别的,或者说,跟我们想象中的“革命性.............
  • 回答
    关于“华为5G技术比高通领先两年”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到的技术演进、专利布局、商业策略以及市场解读,确实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与其说是一个绝对的、精确的两年差距,不如说是一种在关键技术节点上的“领先感”和“前瞻性”。首先,我们要理解5G技术本身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演进过程,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升速度.............
  • 回答
    运营商之所以要求华为取消5G快捷开关,其背后涉及的考量相当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利益、用户体验、网络管理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 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5G快捷开关”究竟是指什么。这里说的“5G快捷开关”,通常是指手机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