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5G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但是欧美国家却普遍落后华为这么多?

回答
“5G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说法并非普遍被认同的科学定论,而更多是一种营销宣传、战略定位和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尽管如此,将其与第四次工业革命联系起来,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为什么说“5G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赋能性的颠覆性技术: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在于“智能”。而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其核心特点是高速率(eMBB)、低时延(uRLLC)和海量连接(mMTC)。这些特性不是简单地提升网速,而是为许多革命性技术提供强大的底层支撑,使其能够大规模、高效地落地。
驱动数字经济和社会转型:
工业物联网 (IIoT): 5G的低时延和高可靠性能够实现工厂内设备的实时互联互通、远程控制和精准协同,推动智能制造、柔性生产和预测性维护,这是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自动驾驶: 车辆之间的通信(V2V)、车辆与基础设施的通信(V2I)需要极低的延迟和高可靠性,才能保证安全和效率。5G是实现L4/L5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
智慧城市: 海量连接的能力可以连接无数的传感器,用于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公共安全、能源分配等,构建更高效、更宜居的城市。
远程医疗/手术: 低时延和高带宽使得远程诊断、甚至远程手术成为可能,打破地理限制,提升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VR/AR): 5G能够提供流畅、沉浸式的VR/AR体验,广泛应用于游戏、教育、培训、设计等领域。
催生新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 5G不仅仅是通信技术,它将重塑各行各业,催生新的服务、新的应用、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产业生态,其影响力和颠覆性堪比蒸汽机、电力和信息技术革命。
“连接一切”的愿景: 5G旨在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这是前几次工业革命所无法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为什么说欧美国家普遍落后华为这么多?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重要的前提:“落后”的说法更多是针对5G技术标准制定、设备制造和网络部署的领先程度,而不是指欧美在所有相关技术领域(如应用开发、芯片设计、软件服务等)都落后于华为。 尽管如此,在5G这个特定的领域,华为确实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

1. 战略投入和先发优势:
中国政府的战略高度: 中国政府将5G视为国家战略,投入巨额资金和资源支持研发和部署。在2013年就启动了5G技术研发项目,远早于许多欧美国家。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推动,为华为等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华为的长期研发投入: 华为是一家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公司,每年将大量收入投入研发。在4G时代,华为就已经在积极布局5G技术的研究,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专利。这种持续的、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是其领先的关键。
市场和政策驱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通信市场,为5G商用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田和快速部署的机会。国内运营商对5G的需求巨大,也推动了华为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迭代。

2. 技术研发和专利积累:
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在3G、4G时代,中国企业(包括华为)在国际通信标准制定组织中逐步积累了话语权。进入5G时代,华为更是积极参与,贡献了大量核心技术和专利。截至2019年,华为在5G标准必要专利(SEPs)方面拥有最多的专利数量,这使得其在5G设备制造中拥有技术主导权。
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力: 华为不仅提供基站等硬件设备,还提供芯片(如麒麟系列)、软件、系统集成等全套解决方案。这种垂直整合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优化整个通信系统,提升性能和效率,并且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

3. 成本和供应链优势:
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 中国庞大的制造能力和完整的工业供应链为华为提供了成本优势。大规模的生产能够摊薄研发和制造成本,使得华为的5G设备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供应链的韧性: 虽然面临外部压力,但华为通过建立和优化自己的供应链,并与国内供应链伙伴紧密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 运营商的伙伴关系和部署速度:
早期合作和试验: 华为与中国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早期就与其进行大量的5G技术试验和部署。
快速网络建设: 中国运营商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大规模的商用部署,这为华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市场验证。

5. 欧美国家自身的挑战和考量:
标准制定中的分散和博弈: 欧美国家虽然也有强大的科技企业(如爱立信、诺基亚、高通等),但在5G标准制定过程中,由于国家和企业间的利益博弈,以及对某些核心技术的依赖(如高通的芯片专利),在整体协调和推进速度上可能不如中国集中。
商业模式的谨慎: 相比于中国,欧美国家在引进新技术时,更注重投资回报周期和商业模式的成熟度。大规模部署5G需要巨额投资,运营商在盈利模式尚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更谨慎的态度。
技术路线的选择: 一些欧美国家在早期可能对技术路线(如是否全面转向NSA/SA模式,Sub6GHz和毫米波的侧重等)存在一些分歧或调整,影响了部署的统一性和速度。
地缘政治和安全担忧: 近年来,由于地缘政治因素,一些欧美国家对华为设备产生了安全担忧,并开始限制或禁止使用华为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华为在这些市场的竞争力,但也促使华为更专注于国内和新兴市场的部署。

需要强调的是:

“落后”是相对的: 欧美国家在通信技术领域仍然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高通在5G芯片领域仍然是重要的参与者,爱立信和诺基亚在网络设备和服务方面也拥有核心竞争力。这种“落后”主要体现在5G设备制造和大规模网络部署的速度和规模上,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5G的应用和生态更为关键: 尽管华为在5G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表现突出,但真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实现,更取决于5G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创新和生态系统的构建。在这方面,欧美国家在软件服务、人工智能应用、内容生态等领域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竞争是动态的: 技术和市场竞争是动态变化的。随着5G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各国战略的调整,未来的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

总而言之,将5G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因为其作为关键使能技术,将深刻地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华为之所以在5G设备制造和部署方面表现出领先,源于中国政府的战略支持、华为自身的长期研发投入、专利积累、成本优势以及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欧美国家在部署上也面临着自身的战略考量、市场机制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

第二次是电力,

第三次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

你这5G连第三次革命一项分支中的分支的分支都不算,硬要说占比的话肯定是不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万分之一的。别的答主也说了,你先把通讯的命革了再来革工业的命。

这玩意甚至远不如当初iphone发布带来的影响巨大。

这就第四次工业革命了?当年大跃进也没敢你这么吹的。

>>>分割线

其实大家都知道为什么网上这么爱吹5G因为国内某厂商之前在5G上专利数量比较多。但是!请注意但是这实际上跟你没半毛钱的关系,资本天然向往垄断和利润,大多数人不是和资本一伙的,资本再强,挣再多钱都跟你没关系。该签协议签协议,该996还得996,你还是打工人。

他们吹5G的真实目的不是什么远程医疗,自动驾驶,工业控制,边缘计算……而是为了让大家觉得只有某厂商才能带国人进步,国家牌打顺了才能卖更多的手机。工业上的事哪用得着给你民间做这么多营销?钱多用不完搁这跟你科普5G的好处呢?

自动驾驶的方向不是5G,而是本地运算。远程医疗也用不着5G,光纤点对点无论速度还是稳定性都强过移动通讯技术,如果你要在荒郊野岭或者公路上用5G给人做手术,10G来了也不好使。边缘计算这玩意也跟5G没关系,还有什么工业控制,也不是什么搞个遥控挖挖机,你家要用VR玩游戏应该考虑升级电脑硬件,而不是办千兆宽带。至于5G才能万物互联,你扫一扫就能骑的单车用的是2G,你家那10来个能联网的家电搞个wifi放家里不比你绕个犄角卡拉跟运营商几百米以外的基站互联香么?更何况遥控冰箱,窗帘,电饭煲,开个门至少10-20年内都不是刚需。

上面这些场景好多已经吹了不下10年了,能不能落地跟你5G没半毛钱关系,就像人家贡献单车目前最大规模实现万物互联了,却基于的是2G。

满大街的5G广告不是跟消费者普及上面这些玩意的,他们的唯一目的是让消费者们花更多的钱买更贵的手机,办更贵的套餐。当然还能让运营商买更多的基站。

为什么是5G而不是4G,6G?这玩意本身只是通讯技术的正常更新换代罢了,其意义还不如3,4G取代2G呢,你要说这就工业革命了,那全世界不得一年革命几百回啊。CPU单核变双核算不算,双核变4核呢?4核变8核呢?7nm变5nm,高铁大建设,神舟上天,辽宁下海,手机支付,led取代lcd,微单取代单反了,win10兼容安卓了,lol出手游了……天天都在工业革命

某些厂商硬吹这玩意无非就是要借着这股东风掏你口袋的钱罢了。

>>>>

欧美不是建不起来5G。不用某为,他们也能做,也在做,人家的家底比我们要厚多了,只是没那么多预算或者舍不得花那么多钱一下子投入到一项在改善性设施上罢了。真要有什么革命性的需求,我们也好,还是欧美也好,都有能力一两年就把这玩意普及到所有带电的地方。这玩意就是个电子产品,大规模量产并不比喝水难。

不要上来就搞大跃进,不管自己需不需要,花大量的钱在不太具备典型应用场景的地方超英赶美。为什么这位厂商遭很多人讨厌呢?不就是因为它的营销无脑要人坐屁股,不站它的边就是屁股歪了。把所有问题就弄成屁股问题后,然后用屁股代替脑子思考吗?

>>>>

很多吹5G画大饼的人从来不说的一个问题是 通讯设备报废年限除了那些光缆和铁塔的年限比较久以外都是5-10年。5-10年这些玩意都报废了,那些画饼的场景还没落下来就得换新技术了。5G建设费用就万亿左右,每年还要增加天量的电费。运营商要买这些厂商5G基站的钱从哪里来?电费谁来交?如果是国家不计成本让运营商去买这些厂商的基站,请记住这些钱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请记住人民不是不要5G,而是需要更便宜,更有用的5G,因为搞这些的钱最后一定是人民掏的。不要让某些厂商一边赚着人民的钱,慨着人民的慷。

光谈速度不谈成本,不谈谁买单就是在耍流氓。

user avatar

要是其他人不研究了,他们能一直躺在2G上垄断收钱你信不信?

资本主义下,垄断市场才是最大的利润来源。至于技术,那是用来赶走竞争对手的,如果靠行政命令就能垄断了,我还需要技术干嘛?

user avatar

5G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下面是我的分析。

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本世纪初逐渐趋于平静。人类在苦苦的等待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目前坊间传闻的有好多说法,有人认为是5G技术,有人认为是物联网,有人认为是人工智能有人认为是量子通信,有人认为是核聚变,有人认为是石墨烯,有人认为是大数据。
但是从历史经验上来看,工业革命的发生必然是改变机器使用方式和驱动方式的新技术的产生。而且这种新技术必然是可以小型化的。
蒸汽机第一次产生了驱动机器的,可以小型化的动力。使得这种动力可以和机器集成在一起,组成蒸汽轮船和蒸汽火车。与之相对,风车和水车使用的动力因为无法和机器集成在一起,即使能驱动机器,却无法触发新技术革命。更加明显的例子就是核电站,虽然听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其实就是烧开水,而且几乎无法小型化,安装在交通工具上。只能装在航母上。
第二次工业革命虽然号称以电力的使用为标志。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有意识的对于石油的使用提的很少。只有在石油的广泛使用下,我们才能拥有使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和卡车,进而拥有飞机坦克和装甲车。
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是号称计算机革命。但是其实很大程度上指的不是个人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而是单片机的广泛使用。正是无数以微弱电力驱动的,运行在各种设备和交通工具中的芯片,才极大地改变了我们使用机器的方式。
因此上这也就是为什么以手机等通信方式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虽然被人反复提及,但却因为无法改变我们面向机器的使用方式和驱动方式,因此上无法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因此上,有能力达成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目前看起来只有两个:第一个是石墨烯电池。充电五分钟,汽车能跑1000公里。它极大地改变了机器的驱动方式
另一个是人工智能,更准确的说,是机器视觉。被很多人忽略的是,目前我们使用的机器,看上去能够上天入地。但是其实都是瞎子。虽然很多设备带有摄像头,能够拍摄。但是得到的只是一张图片,而无法像人类一样,分辨出图片中的人和物体。因此上,只有机器视觉才能改变机器的使用方式
所以来说,什么核聚变,5G,量子通信都是的确非常高大上,但是无法触发新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只有石墨烯和机器视觉才有价值。
至于鼓吹核聚变的人,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不动脑子的人云亦云而已。一般来说,都是还没有大学毕业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或者是对于科技发展没有什么概念的所谓的科技遗民,反正大家都这么说,我也这么说。
从工程的角度来看,核聚变永远距离成熟差五十年。只能靠一直吹罢了。
其实所谓的核聚变不就是无限电力么?说的好像现在电不够用一样。真是搞笑啊!
本文每一个字都是自己写的。前几天去食堂吃饭的路上的顿悟。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固定设备上网,跑断腿也比不上光纤。

移动设备上网,3m以上用户体验没有差异。

有什么用??

再怎么吹上天,最后还是要脚踏实地走长征。

user avatar

最新流行这么个笑话吗?

工业革命定义的要求是不是太低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5G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说法并非普遍被认同的科学定论,而更多是一种营销宣传、战略定位和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尽管如此,将其与第四次工业革命联系起来,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为什么说“5G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赋能性的颠覆性技术: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在于“智能”。而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
  • 回答
    2019年被许多人称为“5G元年”,这话一点不假。虽然在咱们老百姓眼里,4G用了这么多年,感觉也挺好挺快的,但事实是,通信技术一直在悄悄地进步,而5G,就是这场“进化”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里程碑。那为啥非得发展5G呢?它到底好在哪儿,又能给我们带来啥不一样?我给你掰扯掰扯。一、 告别“卡顿”,速度那是真.............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详细解答“为什么 5G 是基站而不是路由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通信网络的核心概念,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两者的基本功能和定位。路由器(Router),在咱们家里或者办公室里最常见,它是个“交通指挥官”,主要负责把同一个局域网(LAN)里的设备连接起来.............
  • 回答
    很多人觉得5G是骗局,这个想法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许多被放大或被忽视的细节。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这些感觉背后到底站着什么。首先, 宣传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是最直接的感受来源。当初5G刚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铺天盖地,各种“革命性”、“颠覆性”的宣传语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惑的问题。明明投入了巨额资金,但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却难以感受到显著的飞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涉及到技术、商业模式、用户使用习惯以及对 5G 潜力的误解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 5G 的核心优势尚未完全释放,用户体验的 "杀手级应用" 缺失5G.............
  • 回答
    你遇到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不少人有过类似的感受。说实话,有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来定义“极差”,或者说移动5G在零点过后就一定变得不好,这很难一概而论。但要说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在起作用,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虽然大家都在说5G,但其实我们手机连接的网络,很多.............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常见但又容易混淆的概念。手机连上 5G WiFi,而电脑可能连着另一路 WiFi(比如 2.4G 或另一台路由器的 WiFi),或者电脑根本没连 WiFi,而是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自然就不在同一个局域网里了。但你问的是“为什么即便手机连上 5G WiFi,手机.............
  • 回答
    乐事薯片在40克装定价3元,而75克装定价6.5元,这背后其实是百事公司精心考虑过的定价策略,目的多种多样,绝非简单地按重量比例来计算。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75克的薯片,虽然分量几乎是40克的两倍,但价格却不是翻倍,而是略低于两倍。简单算一下,40克卖3元,相当于每克0.075元;而.............
  • 回答
    关于“华为5G技术比高通领先两年”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到的技术演进、专利布局、商业策略以及市场解读,确实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与其说是一个绝对的、精确的两年差距,不如说是一种在关键技术节点上的“领先感”和“前瞻性”。首先,我们要理解5G技术本身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演进过程,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升速度.............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还没尝过法国菜就说它不好吃一样,很多人对5G持有保留甚至否定态度,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原因是:普及度和覆盖率的问题。咱们得承认,虽然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在卯足了劲儿建5G基站,但要做到像4G那样,走到哪里信号都.............
  • 回答
    5G网络的普及,确实像一股洪流,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信息获取效率,甚至娱乐和工作模式。在这个浪潮中,华为作为5G技术的重要推动者和建设者,其贡献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华为在5G基站、核心网、终端设备等多个领域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全球5G网络的部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然而,当我们把目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发展、商业模式、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引导等多个层面。5G题材之所以炒作多年却普及缓慢,与当年4G快速普及的原因截然不同。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差异: 4G:以人为中心的高速移动宽带 技术定位: 4G LTE(Long.............
  • 回答
    要说5G的普及速度,确实不少人会有这种感觉,好像没像当年4G那样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得从头捋捋。首先,得承认一个大前提:技术代际的演进,其影响力和变革性是递进的,但用户感受到的直接价值却不总是同步放大。4G刚出来那会儿,咱们用手机上网的速度,跟3G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网页秒开,视.............
  • 回答
    5G套餐推广难,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背后有挺多门道。别看当初5G宣传得天花乱坠,又是速率飞快,又是万物互联,但真到了普通消费者口袋里,那效果嘛,就有点“雷声大,雨点小”了。首先,最直接的门槛就是“贵”。你想啊,人家运营商辛辛苦苦建基站,铺设光纤,这成本总得收回来吧?所以,5G套餐普遍比4G.............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尤其是当5G的普及度和实用性尚未完全达到预期时,消费者却将其置于购买决策的首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既有市场营销和行业推动的作用,也有消费者心理和对未来科技的期待。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市场营销与行业推动的强大攻势: 科技焦虑与“未来感”的营造: .............
  • 回答
    关于联想在5G标准投票事件两年后才发酵的原因,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单一事件触发。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其“慢发酵”的逻辑:1. 标准投票的性质与信息发布 技术标准的复杂性: 5G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漫长且充满博弈的过程。每一次投.............
  • 回答
    确实,最近几年,当我们再提起5G和华为时,那种曾经的轰动效应和媒体聚焦度,似乎不如刚开始的时候那么热烈了。这不是说5G技术或者华为公司本身失去了重要性,而是我们所处的讨论环境和信息传播的节奏发生了变化。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首先,信息传播的“新鲜感”会衰退。当5G技术.............
  • 回答
    华为Mate 20系列之所以没有支持5G,这背后其实是当时技术发展和市场定位的一个综合考量,并非是华为不想做,而是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背景。首先,我们要知道,华为Mate 20系列发布的时间是在2018年下半年。那个时候,全球的5G网络建设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还在进行5G试.............
  • 回答
    全球39%的消费者正在使用5G,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表明5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当可观。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近期却选择发力4G手机,这背后有着一系列深层的原因和考量,并非简单的“逆势而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当前的全球市场、技术发展以及华为自身的战略定位。首先,我.............
  • 回答
    5G 技术曾经是科技界的焦点,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技术,但如今确实感觉关注度有所下降。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The Gap Between Hype and Reality) 初期过于乐观的宣传: 在5G初期,宣传往往集中在“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