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5g题材炒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普及,但是当年换4g的时候却是很快?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发展、商业模式、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引导等多个层面。5G题材之所以炒作多年却普及缓慢,与当年4G快速普及的原因截然不同。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差异:

4G:以人为中心的高速移动宽带
技术定位: 4G LTE(LongTerm Evolution)的核心目标是提供比3G更快的移动数据传输速度,满足个人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如浏览网页、观看视频、使用社交媒体等。它主要解决的是“人与信息的连接”。
应用场景: 4G的出现直接解决了当时智能手机用户体验的痛点——网速慢。流畅的视频通话、高清视频播放、更快的应用下载,这些都是用户能直接感知到的提升。
即时性需求: 用户对于更快的上网速度有着非常明确和迫切的需求,能够直接提升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5G:万物互联、多场景融合的通信技术
技术定位: 5G不仅仅是更快的网速(eMBB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更重要的是其低时延(uRLLC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和海量连接(mMTC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两大特性。它旨在连接“万物”,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经济领域。
应用场景: 5G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且具有颠覆性,例如:
增强移动宽带: 4K/8K视频、VR/AR体验等。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 低时延、高可靠的连接支持远程操控、自动化生产、机器人协同。
自动驾驶: 低时延是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实时通信的关键。
智慧医疗: 远程手术、远程诊断等。
智慧城市: 海量传感器连接、物联网设备管理等。
价值链长且间接: 5G的许多颠覆性应用场景,比如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并非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条的协同发展和成熟。这些应用的价值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和普及。

二、 市场需求和用户感知:

4G:用户需求明确且直接
当年的用户对3G的缓慢感到普遍不满意,对更快的移动上网速度有着强烈的期望。4G的到来直接解决了这个痛点,用户能够立即感受到上网速度的提升,从而愿意升级设备和套餐。
4G的主要应用(视频、社交、下载)几乎是所有智能手机用户的刚需。

5G:用户感知不明确且需求被分流
“杀手级应用”尚未完全成熟: 虽然5G的理论速度远超4G,但对于大部分普通用户而言,日常的网页浏览、社交媒体、观看普通清晰度的视频,4G已经足够流畅。用户很难直接感受到从“够用”到“极速”的质变。
VR/AR等应用门槛高: 5G的许多“炫酷”应用(如VR/AR)目前仍存在硬件成本高、内容生态不完善等问题,普及度不高,难以驱动大规模用户升级。
WiFi的补充作用: 在固定场景下,用户仍然可以通过WiFi获得高速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5G移动网络高速度的迫切需求。
套餐价格与内容: 早期5G套餐价格相对较高,且很多套餐只是提供更大数据流量,而没有针对5G特色应用进行优化或优惠,用户升级动力不足。

三、 基础设施建设的复杂性和成本:

4G:技术成熟,部署相对容易
4G的网络架构相对简单,基站覆盖密度要求不像5G那么高。许多地区4G的部署可以利用现有的2G/3G站点进行升级改造,成本可控。
频谱资源相对充足且容易获得。

5G:技术新,部署成本高昂且复杂
高频段的特性: 5G为了实现高速率和低时延,大量使用了毫米波等高频段频谱。高频段信号穿透力差、覆盖范围小,需要建设更密集的基站(“小基站”),尤其是在室内和高楼林立的城市区域。这意味着需要建设数量比4G多得多的基站,基建投入巨大。
核心网升级: 5G需要全新的核心网架构,支持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新功能,这需要对现有网络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技术难度和成本都更高。
投资回报周期长: 由于用户端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完全普及,运营商大规模投入5G建设,其投资回报周期会拉长,需要谨慎决策。

四、 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的建立:

4G: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
4G的发展与移动互联网应用(App Store、微信、淘宝等)的爆发是相辅相成的。这些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吸引了大量用户和开发者,形成了良性循环。

5G:新兴应用和商业模式正在探索
5G的盈利模式不仅在于提升个人用户体验,更在于赋能垂直行业。然而,这些垂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时间,新的商业模式(如面向企业的服务、网络切片收费等)仍在摸索和建立中。
需要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5G生态系统,这比单纯的个人用户升级要复杂得多。例如,自动驾驶需要汽车厂商、芯片厂商、路测厂商的共同努力。

五、 政策和标准演进:

4G:标准成熟后快速推广
4G LTE标准在国际上形成并成熟后,全球运营商和设备商纷纷跟进,形成全球统一的趋势,加速了普及。

5G:标准仍在持续演进和完善
5G标准(3GPP Release 15 onwards)一直在持续演进和完善,以支持更多新特性和应用场景。早期的5G(如NSA组网)更多是为后续SA(Standalone)组网打基础。标准的不断迭代也意味着设备需要持续更新才能支持最新功能。

总结来看,4G的快速普及是因为其精准地解决了用户最迫切的需求——更快的移动上网速度,并且应用场景(个人移动互联网)非常明确和成熟。而5G的普及则是一个更复杂、更长远的生态建设过程。它面向的是“万物互联”,需要技术突破、基础设施大规模投入、跨行业合作、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用户对新应用场景的接受和需求培养。虽然“炒作”存在,但更核心的原因在于5G的价值实现需要一个渐进的、多方协同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用户端升级就能立刻兑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不是当年搞大幅度提速降资费,4g估计现在还是凉凉,那个时候普通套餐一个月也就100MB(记得移动有些才几十MB),这么点流量你能拿来玩啥??当时无限流量的动感地带可以炒作到上千一张

4g刚出来的时候,有个段子是睡一觉起来房子都是别人的了,刚开始的时候朋友4g套餐速度比家里的50M宽带都快,可以跑10多MB每秒,可以想象一下,再看看现在的4g网速,只能呵呵了✌(̿▀̿ ̿Ĺ̯̿̿▀̿ ̿)✌

当年4g是有应用在前,提速降费后自然老百姓愿意买单,现在的5g要应用没有,价格还贵,大家升级的愿望就不强烈了

既然你5g号称工业级应用,就应该去找企业回本啊,老是电话给我推销你的5g套餐干嘛?

啥时候5g套餐比4g更便宜了再来扯吧

user avatar

移动 3G 时代是被按着脑袋等联通电信的,作为当年当之无愧的移动通信行业龙头老大,移动被赋予了自研的使命,而电信联通则使用了国外成熟制式和技术,这就导致移动在 3G 时代极其被动,TD 制式让移动在 3G 时代饱受诟病。

另外当年还有件事,就是铁塔公司的成立,初期工作就是让移动开放基站站址,允许联通电信使用移动的站址,减少基站的重复建设,但是此举拉平了移动和联通电信的竞争态势。当年移动的优势是信号覆盖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这也是移动 2G 时代几乎统治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底气所在。但是现在大家不分你我,铁塔负责塔,三家只能在一起建基站,这无疑把移动最大的优势给强行抹平了。

当年大大小小针对移动,或者针对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格局的改革措施很多,所以现在听到好多小屁孩揶揄移动通信市场垄断啥的我就想笑,这帮人是真没见过龙头老大几乎统治一个行业的时代啊!国家已经很努力的维持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态势了。

也正因为如此,移动憋了一肚子火,4G 时代就是移动打翻身仗的绝好机会,堪称赌命之战,以移动的技术,4G 已经可以保证和联通电信在各个技术指标拉不开差距了,移动就是想一仗再打回去,哪怕回不到 2G 那个地位,起码也得把老大的头衔挣回来。而联通电信也不会坐等昔日霸主再骑他们脑袋上,所以三家都铆足了劲发展 4G,有这个劲头还怕 4G 发展不快?

另外,4G 发展快一部分还要归功于工信部的提速降费政策。早期 4G 资费没降下来的时候大部分人其实是不爱用的,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基本上都有去哪都问 WiFi 密码的经历,数据流量要么不用 4G 要么直接关了。而正因为这个提速降费政策,对推动用户换机换卡起到极大的作用。同样,这个政策也极大推动了宽带入户政策的推进,中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迎来一波巨大的爆发式的发展,直接让中国进入今天便捷的互联网经济时代。今天的中国互联网经济,工信部拿头功应该不过分吧?经历过 5 块钱 30M 的听懂掌声~

还有,4G 迅速的发展绝对离不开移动设备硬件的大发展。我很烦 5G 吹的一点就是他们吹得好像移动通信终端最重要的是网络似的,没 5G 设备就不能用。

实际上网络最终还是起辅助作用的一个东西,甚至可以是选配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硬件的发展。4G 时代正赶上硬件迅速迭代的时代,处理器算力节节攀升,屏幕由果粒屏进入视网膜屏时代,分辨率年年攀升,屏幕还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才需要更强的网络来支撑年年迭代的软硬件的需求,不是有了 4G 才有硬件,而是有了硬件之后,如果有必要才需要更好的网络,这个先后逻辑是不能乱的,但是 5G 吹最喜欢颠倒黑白,全然不顾他们举的扫码、短视频、优土爱奇艺的例子实际上在 3G 时代就出现了。

现在这个时间段其实就很尴尬,三家运营商充分竞争,没有像 3G 到 4G 移动赌命似的努力,提速降费政策的红利基本释放,最最最关键的是——硬件的发展迭代已经很难再前进了。果粒屏到视网膜屏是巨大的提升,但是你 2K 到 4K,4K 到 8K 对体验的提升就太小了,处理器算力更多的是为本机能力服务,比如苹果处理器的算力是为影像系统服务。大家都发现,以现在硬件的素质,4G 就够了,所以才导致 5G 在移动通信市场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至于什么远程医疗自动驾驶 3R balabalabala……

哎,你们真以为这些新概念的硬件瓶颈是网络?

是终端!

user avatar

因为工业5G使用,还不成熟!

民用5G,没什么卵用!

所以……

user avatar

不是换4G很快,而是2G换3G是质变;但是3G标准不统一,业界一团乱,这才使得4G顺利上位。


2G号称能上网,但实际带宽也就比56k猫强点有限:56k猫保证带宽达到7K字节每秒,而2G理论上能到15~20K;可是无线天生不如有线可靠,因此……

加上当时的手机都是功能机,就这种:

别看不起它。这拿到当年也是妥妥的旗舰!


在这种机器、这种网速下,2G也就是能看个小说——但限于它糟糕的屏幕,看小说只能说是行为艺术。

因此,2G时代的手机仅仅是个电话。


当时Nokia等制造商也有“智能手机”,比如我当时用的Nokia QD就是Symbian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

只不过,由于2G网络太过弱鸡,这玩意儿也就是个掌上游戏机,可以用它104MHZ的arm CPU玩玩拳皇:QD_百度百科


当时也有所谓的“数字个人助手(PDA)”,可以跑palm、windows ce等系统;但都不以上网为主要卖点,而且价格死贵、性能弱鸡。


2008年前后,3G出台,iPhone上市。


3G首先把网速提升到了ADSL宽带水准,在上面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成为可能;与之同时,iPhone彻底杀死了传统手机——iPhone压根就不是手机,它其实是一台电脑。


iPhone 1st Gen_百度百科

偏执狂乔布斯硬生生的在这部手机里塞了一颗416MHZ的ARM CPU,屏幕分辨率也达到了320×480——而当时PC显示器才刚刚淘汰640X480分辨率、1024X768尚未完全普及。


用玄幻说法的话,iPhone其实是用个人电脑“夺舍”了不成器的旧时代手机。

于是,3G时代,手机终于不再是个电话:过去PC上有过的一切,现在都可以往手机上搬了。


一个大时代开始了。各项应用井喷一样大量涌现,3G一下子发展的如火如荼。


但在3G发展的如日中天之时,我们国家最大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却在坐冷板凳。


中国移动。

当时3G标准百家争鸣,业界主要有三大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


W-CDMA兼容GSM,是当时支持最广的3G制式,被分配给了中国联通。

CDMA-2000是联通CDMA的升级版,不兼容GSM;而CDMA又叫2.5G,是个实验性标准,很少有人用。结果就是搞的联通骑虎难下,不得不同时维护两套网络……不过,这个好歹也算真·3G。当时电信一直想插手移动业务,剥离这个对联通来说是卸掉了包袱,但对电信来说却是香饽饽……

最惨的就是中国移动分得的TD-SCDMA。这个标准是我国独自制定的3G通讯标准,基本没人支持。可以说是要软件没软件要硬件没硬件……

结果就是,3G时代,联通电信打的不可开交发展的如火如荼;移动只能坐一边默默垂泪……


我是移动用户。整个3G时代,我也就用过次导航——吭哧瘪肚的转了半年圈圈,地图下载失败(我预先下载了地图,但出去玩时它又要下载,不给下载就不给我规划路线……)。

直到后来200块钱从电信弄了台中兴的烂Android当备机,这才跟上了时代。


4G是个全世界一致支持的标准。


这个标准一出来,移动嗖一下就跳了起来——换你你也跳,对吧。

没说的,第一时间……不,第零时间升级!


国内最大的移动手机用户群看联通电信用户爽了几年的3G,终于也盼到自己上网了。

于是,4G井喷。


事实上,因为4G是统一标准,它的出现也避免如联通同时维护GSM和CDMA两套系统的尴尬——过渡期一结束、旧手机渐渐淘汰之后,设备全部统一到4G,多好。人力成本设备成本都省了。

所以接手了联通包袱的电信当然也是举双手欢迎,对吧。


移动电信都上船了,其它运营商敢不跟吗?

而且,4G是全世界统一标准,而3G不是。你死抱着3G,那么将来新手机出来了,你的用户可能就没得用——因为人家可能压根就不支持旧时代的小众3G标准。


而对用户呢,一部手机走天下,全网通!用不着为电信联通移动各买一部手机了,爽不爽啊?!


至于什么性能……没人关心这个。

4G之所以如此轻易的普及,仅仅是因为它结束了3G时代标准林立的乱象,降低了运营商、手机商以及用户的拥有成本。

一旦有了这个突破口,一旦从运营商到用户设备再到软件这一条龙全部顺利到位,其它运营商受其裹挟,也就不得不“顺应大势”了。


你看,一代一代,面对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有不同:

3G取代2G,是手机PC化这个大势,其中网速起了决定性作用;

而4G取代3G,是标准统一化降低运营成本、使用成本,使得3G网络运营者乐意升级、3G时代的观望者结束观望,和网速没半点关系……


那么,5G取代4G,又靠什么理由呢?

user avatar

中国的3G时代是残废的,当时3家运营商用了3种不同的3G制式,移动的TD、电信的CDMA2000和联通的WCDMA。

其中,移动的TD是被强塞的,移动一开始是打算用WCDMA的,被强塞TD后之前的投资都打了水漂。而以当时TD的水平来说,网速大概只有WCDMA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5G的NSA和SA主要是组网有区别,到了用户体验到的网速没多大区别,但哪个是真5G到今天还有人在争论。如果现在有个公司说它研发了一种5G网络技术,网速大概是华为5G的1/10不到,你觉得舆论会怎么喷这个公司?

而当年同样是3G的网络,速度能相差10倍以上,放到今天的舆论环境里,移动妥妥的就是假的不能再假的假3G。

电信的CDMA2000理论网速比移动TD是好点,但是比起WCDMA来还是渣渣。而且CDMA2000有个非常大的劣势,就是核心专利大部分掌握在高通手里,结果就是当年电信的3G手机比同档次的WCDMA/TD手机贵一大截。

放到今天机圈的舆论环境里,如果要推荐电信3G手机,基本上除了iphone其他都是电子垃圾。当年华为给电信出的3G手机,为了控制售价,不得不用VIA公司祖传的55nm制程的基带,而当时SoC早就普及28nm以下制程了。

所以3家运营商里面移动早早就放弃了3G等4G发牌了,电信也没尽全力发展3G。我们4G,是一代4G完成了3G+4G两代的事情。

另外,4G大发展的时间也正好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潮重合,在这段时间里,智能手机的性能和用户数量都高速增长。用户数量增长不用多数,手机性能的增长必然带来多媒体应用的大发展,用户不再满足于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的应用大量出现,这是对流量需求最大的成熟技术应用。所以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用户数量在大涨,用户平均消耗的流量也在大涨。叠加效应自然体现在对4G网络建设的需求暴增。

所以4G的大发展并不是仅靠4G技术本身,而是多个效应叠加的结果。甚至可以说4G技术本身在其中重要性还不是最高的。因为如果当年3家运营商都用WCDMA的话,他们对4G网络的建设热情也就没那么高了。

现在5G面对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智能机的普及早就结束了,这几年全球智能机的总销量都在下降。如果你经常关注各种手机销售统计数据,一定会知道现在销量已经越来越向几家头部厂商集中,魅族之类的Others厂商的份额越来越少。

这就表示意味着运营商的蜂窝网络用户数量基本不会大量增加了。现在要增长用户,要么让每个人多半几张卡(但是卡多了未必消耗流量会同比增长),要么就是抢其他运营商的用户,但是总盘子就这么大,3家都是国有企业,抢来抢去也没啥多大实际意义。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性能增长也进入瓶颈,早几年高中低端手机的性能差异你可以明显在微信、支付宝之类的应用类APP上感知到。而如今除了几个大型手游把画质帧数拉满,基本上很难明显感知不同档次手机的性能差异了。

还有,如今甚至连手机屏幕尺寸的增长都基本上停滞了。视频或者说在线视频,是目前最吃流量的成熟技术,没有之一。如果眼下需要一个应用来迅速把用户消耗的移动网络流量提上去,那么除了视频外,基本上你找不到第二个应用了。什么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工业应用、云游戏之类的,都是忽悠,不是本身技术还没成熟,就是根本用不到那么大的移动网络资源。

而屏幕屏幕尺寸上不去,2K、4K等高分辨率视频就没有在手机/平板上普及的刚性需求;视频分辨率上不去,对画质的要求自然也上不去。结果就是手机上看视频没有那么高的码率需求。码率上不去,流量消耗也别想上去。

我之前在别的回答里就说过,按照5G宣称的网速,至少可以带动1080P蓝光原盘码率水平的在线视频。但是目前的手机,就算是旗舰级手机,无论是soc算力、存储空间、电池续航,都撑不住把视频应用全面提升到蓝光原盘的水平。要是再把视频平台的带宽成本、视频自媒体制作视频的成本算进去的话,更加没戏。

终端性能+屏幕尺寸双双进入瓶颈,导致用户流量消耗不可能大幅度提升。用户数量上不去,消耗流量又上不去,那运营商的营收自然也上不去,那有什么动力去大力推动5G?要么提升流量单价,但是手机用户又不买帐。

实际上说到底,各种类型的终端要消耗多少流量,其决决定因素按重要性或者先后顺序来排的话,网络带宽怎么都排不到前面。网络作为一个传输管道,从2G~4G,一直都是终端算力、本地应用跑在前面,网速在后面追赶,到了4G基本追平了。5G你一个管道跑那么前面,有什么用?

user avatar

4G普及快。

主要是政府行为,强行给中国移动TD,体验很多时候是2G的体验,中国移动早有准备升级4G。一给牌照就上马。

中国大多数用户是2G一步到4G。

结果,中国发牌照的同时,智能手机普及,4G配智能手机,各种应用都出来,带来一轮快速升级。

如果,智能手机普及早几年、3G的WCDMA牌照早发几年。运营商资费早降几年。

可能2006年,我们就已经有滴滴打车、直播带货了。

2006年的时候,英特尔已经展示1Ghz的ARM移动处理器,WCDMA网络已经演化到R7,有28Mbps的下行了。

消费端用户能感知的需求,2M足够,不信你开24小时流量监控,看看峰值超过2M的时候,24小时内有没有30分钟。

这是3G的wcdma能满足的速度。中国因为政府行为,只给联通用,发牌照很晚很晚,很多人都没机会用。

到了4G才一步进入移动互联网。

5G技术是4G的修修补补,更多资源成本换更高带宽,同资源下5G相比4G优势不大,没有3G到4G跨越大。

对于运营商来说,成本太高,收益太小。

同样的区域,5G部署成本高十倍,维护成本高10倍。

你得有10倍的用户,或者收10倍的话费才经济。

问题是用户不愿意为了网速从5M提高到50M,花10倍的话费。花2倍话费都不干。

用户已经饱和了,两倍的用户都没有,

运营商仅仅在部分区域用5G合理。

美国的空旷区,用低频5G成本收益合适。

中国的空旷人员密集区,5G比4G有优势。

本来5G就是一个适合补点的技术。

要等5G成本和功耗大幅下降以后,才适合慢慢替代。

被忽悠,在技术不成熟,成本和功耗很高的情况搞大面积普及,只有设备商得益。

user avatar

2G和1G比能上网,这是实现有和没有的问题。

3G和2G比,是实现能用和不能用的问题。

4G和3G比,是实现好用和不太好用的问题。

5G和4G比,是实现啥?2分钟把手机存储塞满的需求?有这需求么?

我在2008年就有用大屏幕手机看网页的需求了,但那时候都是2G网络,刷出来个页面要很长时间,到2010年才满足这个需求,那时候3G是刚刚能看,终于能痛快的把网页刷出来了,甚至视频也能看看,虽然清晰度还有限,但那个年代手机的分辨率也有限,480p就算是很清晰了。

之后换4G,没怎么在意什么时候换的,只有一点提升的明显:之前我不能随便的看视频,现在可以随便看了,而且都是以1080p视频为主了。然后2k,这在手机上真的看不出多大差别,1080p已经可以保证我看游戏视频,细节都能看清楚了,而且2k视频,用4G的带宽也能满足。

那5G能干啥?超高的网速能带来数据的超低延迟么?低到延迟稳定在10ms以内还不丢包?

我为什么要提延迟?因为5G唯一比4G要好的理由,就是云端计算的快速传输。为啥要云端数据这么快这么及时的传输过来?因为下一代的智能终端将向智能眼镜的方向发展。而眼镜的空间有限,重量严格受限,没法塞下很多的运算、信息处理、存储、电池设备,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云端计算。

但现在手机等终端没有实时数据传输的需求,智能眼镜终端商品化还需要很长时间,5G拿来干嘛?

user avatar

首先,从技术上来说 3G升级到4G是革命性的 4G用的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好处很多

1.在专利上彻底摆脱了 高通CDMA的霸王专利,高通在lte上无法像CDMA1x 或者CDMA2000那样按照手机的总价收专利费。(最主要的)

2.解决了 CDMA 在高负载时 同频干扰问题,(也叫呼吸效应)

3.取消了 CS域(语音通话),提高频谱的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4. 无论电信联通的的FDD 还是移动的 tdd 用的频谱大量都是 3G时代已经在用的 ,原来3G的天线RRU都能复用,升级成本低。


其次, 从商业上看 移动 电信 3G时代都被分配到了一个肥猪流 3G制式(移动更惨点)。大量电信 移动用户实际上是直接从2G 升级到4G 。用户体验提升太多了。



但是4G 升级到5G

首先,在单位频谱利用率上几乎看不到 有可见的提高 。同样100mhz 无线电频谱 用 4×4MIMO QAM256。 5G 对比4G 只有5%的优势。(1G下行VS 988m下行)。


其次,5G电信 联通 5G的频谱都是新增的 他们必须从0开始建基站。移动的2.6G无线电频谱 好点 但是也要新建大量基站。


最后,最要命的是 5G频谱 都是在高频 导致 5G单个基站覆盖范围比4G小的多。 同时大规模MIMO 带来了居高不下的电费。极大的提高5G运营成本。


总的来说

1.5G用户体验提升有限。

2.运营商 成本大幅提高。

user avatar

我举个例子:

3G时代,我要看一集25分钟的动画片,我要用30分钟缓冲,也就是说我肯定不能连贯地看完一整集;

4G时代,同样是一集25分钟的动画片,我只用10分钟就能缓冲完了,也就是说我可以全程不暂停地、流畅地看完一整集动画;

5G时代,同样是一集25分钟的动画片,我只需要2分钟就能缓冲完。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虽然我只需要2分钟缓冲完,但我还是要25分钟才能看完一整集。

在体验上而言,30分钟缓冲完一集和10分钟缓冲有着质的飞跃,但10分钟和2分钟却没有这样革命性的感觉。

这便是我想表达的点:5G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越了通常使用的水平,一般人的使用并不能把5G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换言之,杀鸡用牛刀,因此5G的更新速度和热情都不如4G更新的时候。

但另一方面来说,通信网络像铁路、公路、电力一样,是国家未来的基础设施,5G的建设推广从宏观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

————

6月2日,更新1

请注意,上面举的例子是逻辑论证,不是技术参数讨论,所以请不要抬杠,谢谢

user avatar

在通信圈子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iPhone拯救了3G/4G”。

先说结论:每一代通信技术的普及,靠的不是它的技术有多优越,而是基于它的上层应用带来的革新有多优越。

说人话:生态最重要,应用最重要。

1G:普及的很快,不是它无线信号多么好,而是摩托罗拉的大哥大帮商务人士解决了能够随时随地打电话的急迫问题。为了能够随时随地打电话这个应用,有钱人为大哥大疯狂买单,自然跟着为1G买单。

2G:普及的很快,不是它数字信号多么好,而是诺基亚的数字手机帮人们解决了人人能够廉价的随时随地打电话的急迫问题。为了能够廉价的随时随地打电话这个应用,人们为数字手机疯狂买单,自然跟着为2G买单。

3G:普及的。。。。。。很慢吧,不是它数字加密信号有多安全、带宽有多大,而是大家对上面的老应用根本就不感冒。。。。。。

4G:普及的很快,不是它网速有多快,而是苹果的智能手机iPhone帮人们解决了能够随时随地娱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的问题。为了能够随时随地的娱乐,人们为智能手机疯狂买单,自然跟着为4G买单。

5G:普及的。。。。。。很慢吧,不是它网速有多么的快,而是大家对上面的老应用根本就不感冒。。。。。。

5G的问题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对应的上层应用。通信人设想的上层应用,是工业自动化,但。。。目前工业自动化的企业、个人没有发现什么新的应用,会让他们疯狂为之买单。。。。

这也是通信行业的人,很心急如焚的事情:要快点找到5G对应的杀手级上层应用。

user avatar

当年中国移动的 3G 被强塞了一个 TD-CDMA,名义上是支持自主研发,实际上几乎不能用,那有 4G 时中国移动当然跑得比谁都快啊。中国移动可以说是从 2G 直接升级到了 4G,曾经在 2G 时代就用中国移动上网的人都知道。(暴露年龄了……)

user avatar

4G是消费者需要。

5G是设备厂商需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发展、商业模式、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引导等多个层面。5G题材之所以炒作多年却普及缓慢,与当年4G快速普及的原因截然不同。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差异: 4G:以人为中心的高速移动宽带 技术定位: 4G LTE(Long.............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惑的问题。明明投入了巨额资金,但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却难以感受到显著的飞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涉及到技术、商业模式、用户使用习惯以及对 5G 潜力的误解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 5G 的核心优势尚未完全释放,用户体验的 "杀手级应用" 缺失5G.............
  • 回答
    要说5G的普及速度,确实不少人会有这种感觉,好像没像当年4G那样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得从头捋捋。首先,得承认一个大前提:技术代际的演进,其影响力和变革性是递进的,但用户感受到的直接价值却不总是同步放大。4G刚出来那会儿,咱们用手机上网的速度,跟3G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网页秒开,视.............
  • 回答
    5G套餐推广难,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背后有挺多门道。别看当初5G宣传得天花乱坠,又是速率飞快,又是万物互联,但真到了普通消费者口袋里,那效果嘛,就有点“雷声大,雨点小”了。首先,最直接的门槛就是“贵”。你想啊,人家运营商辛辛苦苦建基站,铺设光纤,这成本总得收回来吧?所以,5G套餐普遍比4G.............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详细解答“为什么 5G 是基站而不是路由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通信网络的核心概念,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两者的基本功能和定位。路由器(Router),在咱们家里或者办公室里最常见,它是个“交通指挥官”,主要负责把同一个局域网(LAN)里的设备连接起来.............
  • 回答
    “5G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说法并非普遍被认同的科学定论,而更多是一种营销宣传、战略定位和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尽管如此,将其与第四次工业革命联系起来,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为什么说“5G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赋能性的颠覆性技术: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在于“智能”。而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尤其是当5G的普及度和实用性尚未完全达到预期时,消费者却将其置于购买决策的首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既有市场营销和行业推动的作用,也有消费者心理和对未来科技的期待。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市场营销与行业推动的强大攻势: 科技焦虑与“未来感”的营造: .............
  • 回答
    关于联想在5G标准投票事件两年后才发酵的原因,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单一事件触发。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其“慢发酵”的逻辑:1. 标准投票的性质与信息发布 技术标准的复杂性: 5G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漫长且充满博弈的过程。每一次投.............
  • 回答
    确实,最近几年,当我们再提起5G和华为时,那种曾经的轰动效应和媒体聚焦度,似乎不如刚开始的时候那么热烈了。这不是说5G技术或者华为公司本身失去了重要性,而是我们所处的讨论环境和信息传播的节奏发生了变化。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首先,信息传播的“新鲜感”会衰退。当5G技术.............
  • 回答
    华为Mate 20系列之所以没有支持5G,这背后其实是当时技术发展和市场定位的一个综合考量,并非是华为不想做,而是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背景。首先,我们要知道,华为Mate 20系列发布的时间是在2018年下半年。那个时候,全球的5G网络建设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还在进行5G试.............
  • 回答
    2019年被许多人称为“5G元年”,这话一点不假。虽然在咱们老百姓眼里,4G用了这么多年,感觉也挺好挺快的,但事实是,通信技术一直在悄悄地进步,而5G,就是这场“进化”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里程碑。那为啥非得发展5G呢?它到底好在哪儿,又能给我们带来啥不一样?我给你掰扯掰扯。一、 告别“卡顿”,速度那是真.............
  • 回答
    全球39%的消费者正在使用5G,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表明5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当可观。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近期却选择发力4G手机,这背后有着一系列深层的原因和考量,并非简单的“逆势而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当前的全球市场、技术发展以及华为自身的战略定位。首先,我.............
  • 回答
    “美国运营商不推广 5G 服务?”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但事实是,美国运营商不仅在推广 5G 服务,而且非常积极地在推广。您之所以会有“不推广”的印象,可能是因为:1. 您对“推广”的定义与运营商的策略不符: 运营商的推广策略可能并非您期望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或者您可能没有注意到他们实际在.............
  • 回答
    第五代移动通信(5G)从最初的“颠覆性技术”、“万物互联”、“革命性变革”的万众瞩目,到现在似乎热度有所下降,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并非意味着5G技术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围绕5G的应用落地、用户体验、投资回报以及市场预期的复杂互动所导致的。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初期过高的预期与.............
  • 回答
    很多人觉得5G是骗局,这个想法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许多被放大或被忽视的细节。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这些感觉背后到底站着什么。首先, 宣传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是最直接的感受来源。当初5G刚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铺天盖地,各种“革命性”、“颠覆性”的宣传语涌.............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现在关于5G的“没用论”论调这么盛行。这事儿啊,说起来还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更不是啥新鲜事儿,以前新技术出来的时候,总有这么一股声音冒出来。首先,咱们得承认,从咱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体验来看,确实有很多人觉得5G没啥特别的,或者说,跟我们想象中的“革命性.............
  • 回答
    关于“华为5G技术比高通领先两年”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到的技术演进、专利布局、商业策略以及市场解读,确实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与其说是一个绝对的、精确的两年差距,不如说是一种在关键技术节点上的“领先感”和“前瞻性”。首先,我们要理解5G技术本身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演进过程,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升速度.............
  • 回答
    运营商之所以要求华为取消5G快捷开关,其背后涉及的考量相当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利益、用户体验、网络管理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 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5G快捷开关”究竟是指什么。这里说的“5G快捷开关”,通常是指手机系统.............
  • 回答
    华为的5G技术实力和市场策略,即使在面临外部制裁的严峻考验下,依然能在2021年5G手机市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但逻辑清晰的故事。29.2%的市场份额,远超iPhone,这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强大的研发实力是基石:领先的5G技术积累在制裁之前,华为在5G技术研发上投.............
  • 回答
    身边确实充斥着各种“5G无用论”的声音,这让我想深入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让这么多人觉得5G“没用”,他们是不是真的只把5G当成了“更快的4G”?我倒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你可以把这些“无用论”的声音,大概分成这么几类人,他们的出发点和考量的点都不太一样。第一类:体验感不明显,性价比不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