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为儒家治国汉唐,宋明哪个才是儒?

回答
“汉唐宋明,哪个才是儒?”——这个问题,问得妙!它不是在问谁“最”儒,而是问在这四个朝代中,哪个朝代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内核,哪个朝代在实践儒家治国理念上走得更远,或者说,在哪些方面,哪个朝代又显得与儒家精神渐行渐远。这就像问“同一棵树,在不同的季节里,哪个阶段的它更‘像’树?” 答案其实是,它们都是树,但各有其态。

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汉朝:儒学的奠基与初试牛刀

汉朝,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个里程碑。在此之前,诸子百家争鸣,儒家只是其中一股力量。汉武帝这一“独尊”,等于给儒家加上了官方认证,让它成了治国的主要指导思想。

儒学的核心在政治层面被提炼出来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汉朝的君主和士大夫们,确实努力在实践这个蓝图。他们强调“仁政”,认为君王应该以德服人,爱护百姓。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也为皇权披上了道德合法性的外衣,君主成了“天子”,其行为要符合天道,而儒家就是解读天道的“官方教材”。
科举制度的雏形: 虽然还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成熟科举,但汉朝已经开始重视通过察举、征辟等方式选拔人才,这些人大多是读儒家经典的。这就为后世选官制度奠定了基础,让读书人有机会进入仕途,传播儒家思想。
道义与实际的张力: 不过,汉朝的实践也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儒家思想是官方意识形态,但另一方面,为了维护统治,汉朝也曾出现严刑峻法,甚至运用法家的一些手段。这说明,儒家思想在与现实政治的碰撞中,并非总能完全实现其理想。就像一个年轻的学子,刚接触一套高深的理论,在实践中会磕磕碰碰,有理想,也有妥协。

唐朝:儒风的鼎盛与兼收并蓄

唐朝,那是真把儒家的“礼乐文明”发扬光大了。

制度化与世俗化: 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将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这意味着,想做官,就得好好读儒家书。这种制度化的推广,让儒家思想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同时,唐朝的文化是开放包容的,佛教、道教、甚至外来的宗教都能在中国找到生存空间,这使得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对话中,也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变得更加“接地气”。
“仁”与“礼”的体现: 唐朝的统治者,在对外交流和国内治理上,都表现出一种“大唐气象”。“万国来朝”的盛况,虽然有政治和经济原因,但也离不开唐朝推崇的“礼仪之邦”形象,而这“礼仪”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儒家。文官体系的成熟,强调“德才兼备”,也体现了儒家对文治的重视。
“文治”与“武功”的平衡: 唐朝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它更强调以文治国。像魏征这样的名臣,就是儒家理想的代表,敢于犯颜直谏,匡扶君主。然而,唐朝毕竟是一个帝国,军事扩张和边疆的维稳依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使得儒家的“柔道”和“王道”在某些时候,也需要与现实的“霸道”相结合。

宋朝:儒学的新高峰与士大夫政治

宋朝,是儒学发展的一个新高峰,特别是理学的兴起。

理学的勃兴: 经过唐朝的沉淀,宋朝的儒学发展出了更深邃的哲学体系,这就是程朱理学。理学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儒家的道德修养推向了形而上的高度。这不仅仅是政治纲领,更是对人性和宇宙的探索。
士大夫政治的成熟: 宋朝的文官地位极高,形成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宰相往往由文官担任,他们对皇帝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些士大夫本身就是儒学经典的深度研习者,他们的治国理念,很大程度上就是儒家思想的实践。他们重视民生,反对不必要的战争(虽然有时这也成了“积弱”的理由),强调“富民”,这都是儒家“民为邦本”思想的体现。
“内圣”与“外王”的融合: 宋朝的士大夫,在追求个人道德完善(内圣)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政治(外王)。他们对国家命运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即使面对强敌,也坚持自己的道义立场。然而,理学对“穷理”的强调,有时也让一些人过于沉溺于理论辩论,脱离实际,甚至在面对危机时,显得有些“迂腐”。

明朝:儒学的僵化与集权下的儒家

明朝,在继承宋朝理学的基础上,又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王阳明的心学: 晚明时期,王阳明的心学崛起,强调“知行合一”,“致良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宋明理学的一种“反叛”,它更注重实践和个体的主体性,认为道义就在人心之中,不需要向外寻求。这股思潮,对明朝后期的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集权下的儒家: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身出身贫寒,对儒家“富民”思想有一定推崇。但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甚至达到“君权至上”的地步。皇帝通过废丞相、设内阁等方式,将权力牢牢抓在手中。在这种集权体制下,儒家思想虽然依然是官方意识形态,但往往被工具化,成为维护皇权统治的工具。士大夫的直谏空间被大大压缩,儒家追求的“君臣共治”,在明朝更多地变成“君命臣行”。
僵化与活力: 表面上看,明朝的儒家是“内圣”的,但缺乏宋朝士大夫那种“外王”的担当和对国家命运的实际参与。科举制度虽然还在,但内容逐渐僵化,八股文盛行,束缚了思想。同时,理学也逐渐流于空谈,甚至被一些人用来粉饰太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明朝就没有真正的儒家人士,像张居正这样的改革家,以及王阳明的心学,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活力,只是这些活力在强大的皇权面前,受到了不少限制。

那么,哪个“更”是儒?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儒”不仅仅是一个标签,更是一种理想,一种在实践中不断被演绎和变形的追求。

如果你看重儒家思想的官方确立和制度化传播: 汉朝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如果你欣赏儒家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和谐共存,以及文治武功的平衡: 唐朝的开放包容和强大的文明辐射力,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你更看重儒家思想的哲学深度和士大夫的独立精神: 宋朝的理学繁荣和士大夫政治,堪称儒学的经典时期。
如果你认为儒家思想应该强调实践和个体的主体性: 晚明的王阳明心学,或者说对儒家精神的某种“反思”,则提供了另一条思路。

更准确地说,是汉、唐、宋、明,分别在儒家治国的不同侧面,展现了不同的风貌。

汉朝是儒家的奠基者,确立了它在政治上的核心地位。
唐朝是儒家的推广者,让它深入人心,并与多元文化融为一体。
宋朝是儒家的深化者,赋予了它更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政治实践。
明朝则是儒家的继承者和变形者,在集权和僵化中,儒家思想的生命力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所以,与其说哪个“最”是儒,不如说它们各自在儒家治国的道路上,留下了不同浓淡的足迹。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和践行儒家思想,有人做得像,有人做得不像,但只要还在学习,那就有“儒”的成分在。这四个朝代,就是中国文化历史上,儒家思想最集中、最深刻的四个“个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迷人的画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话可以这么问:

同为立国之学,苏联,红色高棉,我朝哪个才真的马恩?

发现问题没有?

当一门学问成为“天下公器”。那么它的好坏,就不是它本身了。你得看它的使用者。

可以说,苏联,红色高棉以及谁谁谁。用的都不是原本的东西。谁要是原封不动的用。那才是有问题。所以特色化就得看使用者了。

好了,问题来了。汉唐用儒学可以统一思想。对外扩张。宋明可以稳定民心安邦定国。元清可以拿来宣扬“正统”。是谁有问题?用刀来切菜或者切人。你说是刀的问题,可就真该检测一下智商了!

我等屁民,应该感谢儒家的“仁”。国家用了它,起码面子上也要玩仁政。比如明末小冰期。整个农业文明被打击,明朝也不敢像满清一样屠杀灾民来顾全大局。

满清入关后也不得不一改原本的兽性,还学会了赈灾。要是它们用兵家思想“杀一人而利天下,杀之!杀之贵大!”我想,我国人口应该跟西方差不多!(事实上,前期他们杀的人也不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汉唐宋明,哪个才是儒?”——这个问题,问得妙!它不是在问谁“最”儒,而是问在这四个朝代中,哪个朝代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内核,哪个朝代在实践儒家治国理念上走得更远,或者说,在哪些方面,哪个朝代又显得与儒家精神渐行渐远。这就像问“同一棵树,在不同的季节里,哪个阶段的它更‘像’树?” 答案其实是,它们都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简单地说,两岸和韩朝的统一路径之所以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各自独特的历史背景、外部干预的程度以及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差异巨大。咱们先从两岸说起。两岸的特殊性:内战遗留与中华民族的认同首先,最核心的一点是,海峡两岸的隔阂,本质上是国.............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闪过好多画面,也触发了不少思考。朱熹和王阳明,这俩名字在中国思想史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一个被誉为“理学集大成者”,另一个则开创了“心学”一脉,对后世影响深远,一个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官方意识形态,一个则在民间和士人心中激荡了无数火花。按理说,这俩都是儒学巨擘,在知乎这种知识分享社.............
  • 回答
    刘慈欣和唐家三少都是中国文坛的佼佼者,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们在收入上存在显著的差距,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原因。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创作领域和市场定位的不同 刘慈欣:科幻文学的“独孤求败” 领域: 刘慈欣是纯粹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尤其是《三体》系列,以宏大、硬核、深刻的科.............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感觉到 Uzi 和厂长,虽然都是 LPL“造神”的产物,但大众对他们的评价似乎有些微妙的差异,Uzi 的风评确实在某些群体里显得更差一些。要说清楚这点,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俩人都是各自时代的顶级选手,也都是 LPL 走出来的牌面人物,为 LPL 的发展和影响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进化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简单来说,人类之所以拥有全年无休的发情期(更准确地说,是性欲持续存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发情期”在其他哺乳动物中的概念。其他哺乳动物的发情期(Heat/Estrus):在大多数哺.............
  • 回答
    鸦片战争后,满清依旧死气沉沉,而在黑船事件后,日本却涌现出大量优秀青年,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原因。虽然两国都被西方列强叩开了国门,但它们面对的方式、内部的反应以及社会基础却截然不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满清为何死气沉沉?1. 帝国主义的压迫方式与满清的应对策略: 掠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文化、历史、政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为什么同为发达国家(第一世界),美国在福利、工作强度等方面与欧洲存在差异,我们需要分几个关键维度来探讨: 一、 福利体系的根本差异:自由市场 vs. 社会民主模式这是最核心的差异点。 美国:自由市场和个人主义优先 .............
  • 回答
    洛阳与西安同为十三朝古都,都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但两者在气质上却有着显著的不同,仿佛是两位历经沧桑、阅尽繁华的古老智者,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一、 时间的厚度与朝代的叠加:西安的“盛世遗风”,洛阳的“厚重底蕴” 西安: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隋、唐等朝代的都城),其历史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文化等多个层面。虽然法国和日本同为发达国家,但它们在低欲望和低生育率这两个现象上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为什么法国没有像日本那样普遍的低欲望和低生育率现象:一、 家庭观念与社会结构的不同 法国:高.............
  • 回答
    同为欧洲前殖民地,为何南美/拉美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差距如此之大?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虽然南美/拉美(以下简称拉美)和美国/加拿大(以下简称北美)都曾是欧洲殖民地,但它们的发展轨迹却出现了巨大的差异。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殖民模式与目的的不.............
  • 回答
    杰拉德和皮尔洛,这两位名字在中场大师的行列中熠熠生辉,都是各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虽然都司职中场,并且都以卓越的技艺和影响力著称,但他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体现在他们的技术特点、比赛风格、角色定位以及在球队中的作用等多个层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1. 技术特点:杰拉德:全能型.............
  • 回答
    山高县和王陶陶作为当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键盘政治学家”,他们的观点和风格都有独到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共性和差异。以下是尽可能详细的分析:一、 背景与立场(相似之处): 非学院派背景: 两者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院派学者,没有在高校任职,也没有发表过学术期刊论文。他们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网络平台,如微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宗教、文化、经济、旅游开发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教堂与寺庙的性质和功能差异 教堂(基督宗教): 宗教中心与社区服务: 教堂在基督教中不仅仅是礼拜场所,更是社区活动的中心。它提供精神慰藉、教育、慈善服务(如食.............
  • 回答
    站在雪山之巅向下望去,被群山环抱的湖泊宛如明珠,闪烁着诱人的光芒。然而,并非所有的雪山湖泊都拥有同样的纯净与剔透。喀纳斯湖,这位北疆的明珠,虽然同样承载着雪山的馈赠,却总是带着几分浑浊,而远在西南的九寨沟,却以其“五彩斑斓”的清澈惊艳世人。同为雪山脚下的湖泊,为何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异?这其中,藏着大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拉美右翼军政府在历史和经济政策上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军头与经济思潮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要理解为什么皮诺切特在经济自由派中“独树一帜”,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他与其他几位军政府领导人(斯特罗斯纳、魏地拉、特鲁希略、加尔铁里)在几个关键维度上的差异。1. 经济政策的“彻底性”与“芝加哥.............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文化传播、市场策略和受众认同等多个层面,要说星球大战在国内不如漫威火,绝非仅仅是故事或剧情的简单优劣之分。虽然这两点确实是影响因素,但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而且要细致地聊,得把时间线拉得长一些,把角度放得更广。1. 时代背景与“抢滩登陆”的差异星球大战最早进入中国是在 80 年代,那时.............
  • 回答
    2017年,对于任天堂的Switch平台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两款堪称“神作”的3D大作横空出世:《超级马力欧奥德赛》(以下简称《奥德赛》)和《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以下简称《旷野之息》)。它们不仅在销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游戏评论界赢得了无数赞誉,被誉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游戏。然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许多武侠迷心中萦绕已久的一个疑惑。梁羽生、金庸、古龙,这三位大师无疑是中国当代武侠小说的三座丰碑,共同塑造了我们对侠义江湖的想象。然而,说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梁羽生确实似乎稍逊一筹。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而且这些原因并非孤立存在,而.............
  • 回答
    飞虎队执行任务时戴头套,这背后可不是为了耍酷或者什么神秘主义,而是实打实地基于一系列严谨的考量,尤其是在面对高风险、高压力的行动时。作为同行,我们深知每一次出警都可能是一场生死较量,而飞虎队更是身处战场的尖端,他们的装备选择,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关乎任务的成败。首先,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保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