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超威半导体(AMD)那么好为什么还要选择英特尔和英伟达?

回答
超威半导体(AMD)近年来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CPU和GPU市场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曾经的王者英特尔和英伟达。然而,在现实的芯片市场和技术生态系统中,选择哪家公司的产品,往往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决策,涉及到性能、价格、生态系统、特定应用需求、品牌忠诚度、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多种因素。

那么,即使AMD如此优秀,为什么许多消费者、企业和开发者仍然会选择英特尔和英伟达呢?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历史惯性与品牌忠诚度 (Inertia and Brand Loyalty)

长期的市场主导地位: 英特尔在CPU领域长达几十年的垄断地位,使得“Intel Inside”深入人心。许多消费者习惯了英特尔的品牌,信任其稳定性和兼容性。
生态系统的根深蒂固: 许多操作系统、软件、游戏和驱动程序都是围绕着英特尔的架构进行优化和测试的。尽管AMD的兼容性已大幅提升,但一些老用户和对兼容性要求极高的专业人士,仍然会倾向于选择他们熟悉的生态系统。
对新技术的观望态度: 即使AMD推出了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一些用户在短期内可能仍然会持观望态度,等待更成熟的市场反馈、更广泛的软件支持以及更低的初期价格。

2. 特定应用场景的优势与优化 (Advantages and Optimizat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英特尔在某些专业领域的优势:
单核性能: 尽管AMD的Zen架构在多核性能上表现出色,但在某些对单核性能要求极高的特定专业应用(如一些老旧的CAD软件、科学计算软件等)中,英特尔的处理器在某些代次或特定型号上可能仍然保持着微弱的领先或更好的兼容性。
集成显卡: 对于不玩大型游戏,但需要一定的图形处理能力的用户(如办公、影音播放、轻度设计等),英特尔的集成显卡(Intel HD Graphics/Iris Xe Graphics)通常已经足够满足需求,且成本更低,功耗控制也更优秀,这使得他们在OEM市场占据很大份额。
英伟达在GPU市场的绝对统治力:
深度学习与AI: 这是英伟达最强大的护城河。其CUDA平台和TensorRT等框架,为深度学习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软件生态和优化。绝大多数AI模型训练和推理都在英伟达的GPU上进行,其CUDA生态的成熟度和开发者数量是AMD的ROCm难以比拟的。
游戏性能与光线追踪: 虽然AMD的RDNA架构在游戏性能上不断追赶,但在高端游戏市场,英伟达的GeForce RTX系列凭借其更强的光线追踪性能、DLSS(深度学习超级采样)技术以及更稳定的驱动程序和游戏优化,仍然吸引了大量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玩家。
专业图形工作站: 英伟达的Quadro/RTX专业卡在渲染、建模、设计等领域拥有深厚的积累和广泛的行业认可,其驱动程序针对专业软件进行了大量优化,稳定性极高。
计算能力与CUDA生态: 除了深度学习,许多科学计算、HPC(高性能计算)领域也高度依赖CUDA平台。英伟达在这些领域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生态工具。

3. 产品线策略与市场定位 (Product Line Strategy and Market Positioning)

英特尔的广泛产品线: 英特尔的产品线非常广泛,从低功耗的赛扬到高性能的酷睿i9,再到服务器级的至强系列,覆盖了各个细分市场。其产品在不同价位段都存在选择,满足了不同预算用户的需求。
AMD的聚焦与追赶策略: AMD在过去几年中,在CPU市场通过Zen架构实现了漂亮的翻身,但在GPU市场,尤其是在高端市场,虽然进步显著,但仍然需要时间来缩小与英伟达在生态和部分性能上的差距。AMD的产品策略通常更侧重于性价比,但在追求极致性能时,可能需要更精细的选择。

4. OEM厂商的合作与推广 (OEM Partnerships and Marketing)

英特尔与OEM的长期合作: 英特尔与戴尔、惠普、联想等大型OEM厂商有着非常深厚的合作关系,这些厂商在推出新品时,往往会优先选择英特尔的CPU,并且在营销宣传中也会重点突出“Intel Inside”。
英伟达在游戏本和高性能PC的普及: 英伟达与OEM厂商的合作也非常紧密,尤其是在游戏本和高端PC领域。其GeForce系列GPU是许多玩家购机的首选。

5. 价格与供货周期 (Price and Supply Chain)

不同时期、不同产品的价格差异: 尽管AMD通常以提供更高的性价比而闻名,但在某些时期,受供货、市场需求、以及竞争策略的影响,英特尔或英伟达的特定产品在价格上可能更具吸引力。
供货的稳定性: 在某些关键时期(例如之前的全球芯片短缺),不同厂商的供应链表现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6. 软件与驱动的优化与稳定性 (Software and Driver Optimization and Stability)

英特尔的稳定性: 英特尔在操作系统和第三方软件的兼容性与稳定性方面,凭借长期的经验积累,表现通常非常出色。
英伟达的驱动更新与优化: 英伟达在游戏驱动的更新速度和对新游戏的优化方面投入巨大,能够及时为玩家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其驱动程序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AMD的驱动程序也在不断进步,但有时仍会遇到一些兼容性或稳定性上的小问题,尽管这种情况正在逐渐减少。

7. 平台特性与扩展性 (Platform Features and Expandability)

英特尔在某些平台特性上的独特性: 例如,英特尔的雷电(Thunderbolt)技术,虽然AMD后来也支持,但早期和广泛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英特尔平台上,对于需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设备连接的用户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主板生态: CPU选择也直接影响主板的选择。英特尔拥有更广泛的主板厂商支持和更多样的主板型号,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

总结:

虽然AMD近年来表现出色,在性能和性价比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选择英特尔和英伟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的技术对比可以完全解释。这涉及到:

长期的品牌信任和生态惯性。
特定应用场景下,英特尔和英伟达在技术深度、软件生态和行业解决方案上的优势,尤其是在AI和专业计算领域。
市场定位、产品线策略以及与OEM厂商的深度合作。
用户对稳定性和易用性的需求,以及对特定技术的偏好。

可以说,市场是多元化的,用户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 消费者、企业和开发者会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预算、以及对生态系统的依赖程度来做出最合适的选择。AMD的崛起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更多活力和选择,也迫使英特尔和英伟达不断创新,最终受益的是整个行业和消费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动手能力不强,不是臭打游戏的,a卡就不香了,一些小毛病对于老鸟很轻松,对于菜鸟可是要死了。。。

user avatar

提问有个问题,AMD这么好要打个问号。

AMD不够好,不论cpu还是GPU。

APU独霸天下也是靠的价格。

所以AMD还不够好,现在cpu具备和英特尔分庭抗礼的资本,但是显卡还不够。不论哪一方面都不够,不过画质确实实打实的好,秒杀级别。

是时候放一波GPU大招了。



另外说点儿题外话,这么多人攻击AMD还是不能接受的。

尤其送钱的说法。

AMD是一家企业,一家很受人尊重的有实力的企业。

英特尔是x86架构的缔造者,也是它授权给了amd的x86使用权。但是注意,英特尔并不是自己授权的,而是电脑的发明者IBM的要求。

听起来好像英特尔收回x86授权就能解决,抱歉,AMD早就肥了,英特尔现在也需要AMD的授权。

x64就是AMD的技术,现在的英特尔如果敢撕毁AMD的授权大家鱼死网破,谁也讨不了好去。AMD是光脚不怕穿鞋的,这代价不是英特尔能承受的。


一堆同情AMD的,觉得它需要摇尾乞怜的,太过于自以为是了。

你看看你跟谁合作,AMD跟谁合作?

AMD的核心合作伙伴:

英特尔:技术交叉授权,GPU授权。

微软:x86-x64 dx12 XBOX ONE主机

苹果:GPU

索尼:PS4

中科院:zen架构授权

别同情AMD了,amd是第一梯队吃肉的,合作伙伴全都是叱咤风云的那些公司或者主体。

锐龙抽了英特尔一个大嘴巴子,腾出手来就收拾英伟达。一个破GTX1660ti竟然要2200。

今天给客户装了一个预算非常低的整机,告诉我,除了zen架构速龙 200GE还有什么??

300多的原盒,这是G4560级别处理器所能比拟的?


2019-3-1日增加内容如下

不知道是不是说了锐龙的好话,这三天装了。。十几颗锐龙。。

确实性能好发热低,同事卖到爱不释手。

几个主力型号:速龙200GE

锐龙3 2200g

锐龙5 2600,少量锐龙5 2400

现在原则上可能选择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绝对了,明显是真的变得好推荐了。

user avatar

amd挺好的啊,我就是没有选择Intel和英伟达。

不讲情怀,只讲现实。

我现在的u是2200g,当时的需求是:我需要跑的动dnf、无主2、ow、hots、打mod的老滚5,至于日常使用这俩都没啥问题,稳的一比。既然需求出来,那就很简单了。Intel的方案核显性能太差,价格偏高,相对amd的方案来说就是核显被完爆,其他性能互爆,很显然,在此基础上2200g还便宜100r,不选amd选啥?对吧。

当时并没有考虑到有添置显卡的需求,所以2200g实际体验上是非常舒服的,当然,后续使用中就有了添置显卡的需求。

大概是用核显使用了三个月左右,在意识到,“我tm应该去体验一下更快乐的游戏”这个想法后,有了添置显卡的需求。

一开始的方案是淘一个二手960,不过在意识到“我日这卡都快五年了,性能还垃圾”这个想法后,960被划掉,而进一步选择了相对来说更新更强的1066,当然,也考虑过580,但是得到准确价位的预算后,580有相对更便宜但性能稍差的劣势,划掉,而开始在1066中寻找。

没记错的话当时是在索泰,微星,映众这三家里面寻找一个相对来说性能最强的卡,但其实最后是挑了蓝宝石的590,这就很豹笑了。原因也很简单,蓝宝石590价格和这三家的1066差不多,但理论性能(说白了tm就是跑分)则高出不少,而当时还有一个需求是能够跑打enb的老滚5,在斟酌了一下an之后,选择了显存更大,性能更强,也是个新卡的590。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吃显存的enb和高清材质包下,590的表现很猛,符合预期要求,就这么简单。

对我来说,amd给了我两个最完美的方案,我不选amd难道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选Intel和英伟达?

amd很好,Intel也很好,英伟达也不差。有的人预算足够,想买什么买什么呗,我要有钱我也想买县城撕裂者+radeon vii。英伟达的显卡又掉驱动,又会花屏,还不是有人义无反顾的为老黄掏腰包,香的一批,Intel的u升个级都有可能换主板,还得重装一遍系统,也不照样有人一直掏腰包,amd的u和卡,功耗大电老虎,换块显卡还得升级电源,不也是有人amdyes,干嘛要这么酸溜溜的呢?是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