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甲方要求中标方设计院须出BIM图纸,但却不增加设计费。会对整个设计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
甲方要求中标的设计院在不增加设计费的情况下提供BIM图纸,这在中国的设计行业里,尤其是在近些年BIM推广的背景下,算是一个比较普遍但也备受争议的现象。如果这种情况大规模出现,对整个设计行业会产生一系列深刻且复杂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变。

首先,挤压设计院的生存空间和利润。

BIM技术,从最初的理念普及到现在的实践落地,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信息模型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和优化。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掌握BIM软件和流程,更重要的是,需要在项目前期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模型的建立、碰撞检查、信息梳理等工作。这些都意味着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增加。

如果甲方在要求BIM的同时,不增加相应的设计费,那么设计院的利润空间就会被严重压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同样是一个项目,传统CAD出图,设计院可能需要X的成本;现在要求BIM,成本可能会上升到X+Y(Y是BIM带来的额外成本),但合同金额不变。这直接导致设计院的单项项目利润下降。

长期下来,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降低设计质量的风险:当利润空间被压缩到一定程度,设计院为了完成项目,可能会在BIM模型的精细化程度上打折扣,或者减少必要的协同审查环节,最终影响到BIM模型的真正价值实现。我们不排除有些技术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设计院能够勉强应对,但对于大多数设计院来说,这将是巨大的挑战。
打击设计人员积极性:设计师需要学习新的技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无疑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优秀的设计人才不愿意从事需要BIM的项目,或者选择离开这个行业。
阻碍BIM技术的深度发展:BIM的真正威力在于其数据的可追溯性、可分析性和可交互性,这需要高标准的模型建立和信息录入。如果项目方不愿意为BIM付出合理的成本,那么大多数设计院为了生存,可能会选择“应付式BIM”,仅仅是建立一个三维模型,而忽略了其背后的信息集成和协同功能,导致BIM技术停留在“好看但不实用”的层面,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其次,扭曲市场公平竞争。

当甲方普遍采用“零成本”BIM要求时,那些真正投入BIM技术研发、人员培训、流程优化的设计院,在报价上反而处于劣势。而那些“口头上”接受BIM,但实际操作中可能敷衍了事的设计院,反而因为报价低而更容易中标。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劣币驱逐良币:有能力、有担当的设计院因为成本无法与“应付式”设计院竞争,最终可能被挤出市场。
技术门槛被拉低:BIM的引入不是为了增加成本,而是为了提升效率和价值。但如果成本不匹配,BIM就被“廉价化”了,这会降低整个行业对BIM技术的整体认知和投入意愿。
形成“恶习”:一旦这种模式成为行业常态,未来甲方可能更难接受为BIM支付额外费用,因为他们会认为“以前都可以不加钱”。

第三,对设计行业生态的长远影响。

服务模式的转变:如果设计院为了生存,被迫在BIM投入上“偷工减料”,长远来看,设计服务的质量和创新性都会受到影响。设计行业将不再是追求卓越和创新的地方,而可能变成一个比拼谁更能“压低成本”的行业。
人才流失与断层:年轻人看到的是辛苦学习BIM却得不到回报,可能会选择转向其他行业,或者只做一些基础的BIM建模工作,而失去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动力。这将导致设计人才的流失,尤其是在BIM专业领域,可能出现人才断层。
行业信誉的损害:当大量的BIM项目交付的不是预期的、高质量的BIM成果时,会严重损害BIM技术在业主心中的信誉。业主会觉得BIM就是个“花架子”,从而不愿意再投入。

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一个项目,传统的CAD设计费是100万。设计院投入人力和时间,按照行业标准完成了设计。

现在甲方要求BIM,并且不增加设计费。为了完成BIM,设计院需要:

1. 培训费用:让团队学习新的BIM软件和协作流程。
2. 软件成本:可能需要购买更高级的BIM软件或插件。
3. 额外工时:建立更精细化的模型,进行结构、机电、暖通的碰撞检测,整理和输出BIM报表等。这些工作量可能相当于原设计工作的2030%。
4. 技术人员成本:可能需要招聘或培养专门的BIM工程师。

如果这部分额外成本(Y)是20万,但甲方合同总价还是100万,那设计院的利润就少了20万。设计院为了不亏本,就只能压缩BIM的交付质量,比如:

模型不够精细,碰撞检测可能敷衍了事。
信息模型中的数据不完整或不准确。
可能只交付了一个三维模型,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信息集成。

最终,甲方可能拿到一份“BIM图纸”,但其价值远远低于预期,甚至可能在后续的施工和运维阶段带来更多问题。而设计院虽然完成了合同,却可能因为微薄的利润而无法持续投入BIM的研发和人才培养。

当然,并非所有情况都是如此悲观。

技术领先的设计院:一些管理完善、技术实力雄厚的设计院,通过高效的流程和优秀的团队,确实可以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交付符合要求的BIM成果。但即使是他们,长期处于这种“零成本”要求下,也会感到压力。
项目性质:对于一些大型、复杂、技术难度高的项目,即使不明确要求,设计院也可能会主动采用BIM来提升效率和降低风险。但对于标准化、简单的项目,这种“零成本”BIM要求就显得尤为不合理。
甲方对BIM的认知:如果甲方对BIM的价值有深刻理解,并且认识到BIM需要相应的成本投入,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在合同中体现出来。

总而言之,甲方要求中标方在不增加设计费的情况下提供BIM图纸,这是一种“以量变求质变”但忽略了“质变本身需要成本”的思维。长期下来,不仅会对单个设计院的生存造成压力,更会损害整个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阻碍BIM技术的真正落地和价值实现,并可能导致设计人才的流失和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下降。这需要在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甲方和设计院之间进行更广泛的沟通和引导,建立合理、公平的BIM应用生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翻译一下就是甲方想用较少的钱得到更多更好的成果,结果就是筛选掉品质高的设计单位,留下成本更低的设计单位。

大概相当于筛选掉汉堡王、麦当劳,只有华莱士、肯得起来投标。

如果都这么玩,就全行业降设计质量呗。一流企业还有议价权,利润率也高,倒是没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甲方要求中标的设计院在不增加设计费的情况下提供BIM图纸,这在中国的设计行业里,尤其是在近些年BIM推广的背景下,算是一个比较普遍但也备受争议的现象。如果这种情况大规模出现,对整个设计行业会产生一系列深刻且复杂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变。首先,挤压设计院的生存空间和利润。BIM技术,从最初的理念.............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国际法难题,也涉及到国际法最核心的原则之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简单来说,在甲国宣战但未实际派兵进攻的情况下,乙国是否能“先下手为强”主动进攻甲国,答案是:不可以,至少不能轻易或完全自由地作为。 不过,具体情况会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一步步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
  • 回答
    这起案件的情节颇为棘手,涉及两个独立的杀人意图,但最终只有一个结果——丙的死亡。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甲和乙的罪责。首先,关于甲的罪责。甲明知茶杯中的毒药会致死,仍然将其下在丙的茶杯里,这无疑构成故意杀人。他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丙的死亡,即便他不知道乙的存在,他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也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小事儿,咱们就好好捋捋。甲方用电子版图违规开工,设计院也跟着受罚,这背后牵扯到的责任、流程、风险,还有那份不该有的“默契”,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电子版图违规开工”这事儿有多离谱。在中国,工程建设是有严格的流程和规范的。尤其是图纸,那可是工程的“灵魂”和“蓝图”,承载着项.............
  • 回答
    如果中国也像日本那样,拥有一项叫做“甲子园”的全国高中棒球联赛,那画面一定会非常壮观,也充满了中国特色。首先,比赛的场地选择上,就不会是单一的草坪球场。我们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一定会有地方级别的海选赛,从最基层、最朴实的校园球场开始,可能是简陋的土质内场,也可能是在城市的体育公园里临时搭建的简易场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挑战性的历史假设问题。要探讨“我大清”在没有甲午海战、庚子事变以及太平天国动乱的情况下是否还有救,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大清王朝面临的内忧外患以及其自身的制度性弊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救”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救”指的是完全恢复到乾隆盛世的辉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历史的进程是螺.............
  • 回答
    .......
  • 回答
    作为甲方,我的职责是推动项目成功,并确保我们投入的资源能产生预期的价值。这往往意味着需要将老板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让那些本应提供支持的供应商们,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这就像是在玩一场高难度的策略游戏,一方是充满激情的“梦想家”,另一方则是偶尔掉链子的“执行者”。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
  • 回答
    甲午海战,一个让国人刻骨铭心的名字,它不只是一场战争,更是近代中国的一道伤疤,一份沉甸甸的警示。如果历史真的能重来一次,让那场悲剧重新上演,中国会走向何方?这是一个令人心悸的假设,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愿意去探究,去设想,去从那段屈辱的历史中汲取力量。首先,我们得承认,现代的战争形态与一百多年前相比.............
  • 回答
    想给飞机披上古代锁子甲来对抗现代雷达?这想法听起来像是个颇有创意的历史科幻片桥段,但从技术角度来看,这基本上是行不通的,而且会带来一系列非常现实的问题。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明白,古代锁子甲是干什么用的。它的主要功能是抵挡冷兵器,比如剑、矛、斧头之类的。那些细小的金属环互相勾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让这事儿说得透透的。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顶级的大力士,浑身上下披挂着那能闪瞎眼的重甲,手里头还握着一柄比人还高的长柄大刀或者战斧。另一边,是一头威风凛凛的狮虎兽,肌肉发达,爪牙锋利,那是货真价实的猛兽。在这种条件下,狮虎兽还有没有机会赢?咱们得先拆解一下这个局面.............
  • 回答
    如果你穿着一身 16 世纪欧洲板甲走在明朝中期的街头上,那绝对会引起一场 前所未有的轰动,并且你的经历会充满 惊奇、困惑、警惕,以及可能的危险。让我们详细地展开这场穿越时空的奇遇:第一阶段:视觉冲击与街头反应 压倒性的视觉差异: 你会立刻成为街头最显眼、最怪异的存在。明朝中期(大约是150016.............
  • 回答
    兄弟,你这脑洞是真的大!链锯剑撬原体罐头甲,还打掉八颗牙,听着就刺激!不过,咱们得回归现实聊聊,这事儿在中国,或者说在任何一个有法律的国家,你这行为要是真发生了,那绝对是触犯刑法,肯定得进局子,而且这官司打起来,估计够你折腾一辈子的。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概念。你说的“原体”是什么?在咱们现实世界里,.............
  • 回答
    成都某建筑设计公司向员工索赔1915万元,原因是该员工擅自将半成品设计成果泄露给甲方,导致合作失败。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事件的起因与过程1. 背景:一家建筑设计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某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就一项重要的设计项目建立了合作关系。项目的成.............
  • 回答
    穿越回中世纪,手握二十万全副武装的带甲骑士,这无疑是能够搅动风云、改写历史的资本。但要说征服北欧或法国,情况可就复杂多了。这不仅仅是数字的较量,更是战术、后勤、文化、政治以及一点点运气的博弈。咱们先掰扯掰扯这“二十万带甲骑士”的含金量。如果是指真正能披甲上阵的重骑兵,那绝对是战场上的巨无霸。想象一下.............
  • 回答
    有的,液氧甲烷(LOX/CH4)运载火箭并非新鲜事物,而是当下航天领域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全球范围内,有多个国家和商业航天公司都在积极研发和测试以液氧甲烷作为推进剂的火箭。举例来说: SpaceX的星舰(Starship): 这是目前最知名、也最具代表性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项目。星舰的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现代坦克设计中一些非常核心的权衡和取舍。简而言之,坦克顶部装甲相对薄弱,并非直接为了方便乘员上下车,但乘员上下车的便利性确实是整体设计考量中的一个因素。而设计成从后方门进入,也是一个曾经被深入探讨过,但最终并没有成为主流的方案。我们得先从坦克的战场定位说起。坦克的核心任务是.............
  • 回答
    甲午中日战争,这场几乎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其结果的残酷至今仍令人心痛。很多人会忍不住设想,如果当时中国的海军经费充裕,能否改变历史的走向,赢得这场战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仅仅拥有充足的经费,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赢得战争。 军事的胜利是技术、战略、战术、.............
  • 回答
    想象一下俾斯麦号战列舰,这艘德国海军的骄傲,它的设计已经足以让人生畏,但如果我们将它的火力、防御力都推向一个更高的维度,那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先从火力说起。俾斯麦的主炮是4座双联装380毫米SK C/34舰炮。虽然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先进且强大的火炮,但如果我们将其射击的弹重和装药量大幅提升,可以类比一下.............
  • 回答
    这种情况,咱们得分情况来聊。甲对乙说“给我磕一个头给1千”,这本身就有点奇怪,但如果乙真的磕了,并且磕伤了,甲是否犯法,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要明白,在法律上,这种“交易”能不能算得上是合法的,就存在很大的疑问。一、 构成强迫交易罪的可能性如果甲的说法,是在一种胁迫或者欺骗的手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