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太平天国初期是怎么壮大的?

回答
太平天国初期,这股起义的洪流能迅速席卷南方,并一度动摇清王朝的根基,其壮大之路可不是一朝一夕,也并非偶然。它像是一场被压抑已久的火山喷发,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一系列精准的策略。

一、 思想的火种:拜上帝会这股“邪”劲儿

首先,得说说洪秀全的“拜上帝会”。这可不是什么温文尔雅的士大夫俱乐部,而是一群在底层挣扎的普通人,他们渴望改变命运,寻求精神寄托。洪秀全在接触基督教教义后,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大同”理想,还有他自己那点“天命所归”的幻想,创立了拜上帝会。

宗教的吸引力: 在那个民不聊生、社会不公的时代,拜上帝会提供的“人人平等”、“上帝面前无贵贱”的观念,对那些饱受压迫的农民、矿工、码头工人来说,无疑是振聋发聩的福音。他们相信有一个超越世俗的、仁慈的上帝在看着他们,这给了他们希望,也给了他们反抗的勇气。
洪秀全的个人魅力: 洪秀全虽然科举屡试不第,但他能言善辩,善于利用基督教的术语和故事,将其解读成适合底层民众理解的语言。他的“天兄下凡”、“兄弟姐妹”的说法,拉近了与信徒的距离,建立了强烈的归属感。他自己更是扮演了一个“天父”、“天兄”的化身,让信徒们觉得他们在追随的是神明。
组织形式的精巧: 拜上帝会模仿了教会的组织结构,设立了“拜上帝会”、“起义堂”、“拜上帝会会众”等层级,并制定了相对严密的规章制度。这种有组织的活动,比散兵游勇更容易凝聚力量,也便于信息的传递和动员。

二、 社会的土壤:清末的满目疮痍

拜上帝会能生根发芽,离不开当时黑暗腐朽的清朝统治。

官逼民反: 到了19世纪中叶,清朝早已不是昔日的盛世。腐败的官僚体系、沉重的赋税、土地兼并严重,这些都让底层民众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南方,战争频仍,经济凋敝,灾荒年岁更是家常便饭,老百姓活得比猪狗还不如。
民族矛盾的加剧: 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天朝上国”的面子丢尽,国门被打开,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让汉族人民倍感屈辱。虽然太平天国早期没有明确提出反满的口号,但其“驱逐鞑虏,建立明教”的宗旨,迎合了部分汉族官僚和士绅对满清统治的不满。
秘密结社的活跃: 在底层社会,各种秘密会社由来已久,他们是民众互助和反抗的传统载体。拜上帝会借用了这些秘密结社的组织方式和成员基础,能够快速地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

三、 军事上的锐进:势如破竹的开端

有了思想和土壤,还得有军事上的推动,太平天国初期就展现了惊人的军事能力。

金田起义的信号: 1851年,金田村一声炮响,太平军正式起义。虽然兵力有限,但他们的行动却异常坚决。在当时的条件下,一支有明确目标、有严密组织、有精神支撑的武装力量,是极具震撼力的。
以“道”服人: 太平军在军事上,除了传统的军事技能,更强调“道”的感召。他们作战勇猛,不怕牺牲,很多人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这种精神力量,有时比武器装备更重要。
灵活的战略: 太平军早期并没有死守某个地方,而是选择了机动灵活的战略。他们一路向北,经过广西、湖南、湖北,再到长江流域,不断积蓄力量,吸引各地受压迫的民众加入。沿途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当地的贫苦民众响应,队伍迅速壮大。
对清军的心理优势: 早期清军装备了不少洋枪洋炮,但战斗意志并不高,很多士兵是被征来的,并没有太大的战斗决心。而太平军则是一支由信仰驱动的军队,他们对清军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四、 政治上的策略:巩固统治与吸引人才

壮大不仅仅是人数和军事上的,还包括政治上的稳固和资源的整合。

定都天京: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并定都于此,改名为天京。这标志着太平天国从一个起义队伍,变成了一个拥有稳固统治中心的政权。天京的战略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为太平天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和人力支持。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这部制度虽然在实践中未能完全实现,但它所描绘的“耕者有其田”、“按劳分配”的理想社会蓝图,对广大农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表达了太平天国“均贫富”的政治理想,从而能够争取到更多农民的支持。
招揽人才: 尽管洪秀全的政治头脑并不算顶尖,但他身边聚集了一批有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人,如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杨秀清等等。这些人是太平天国初期能够迅速壮大的重要推手。

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初期壮大,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洪秀全的宗教思想为起义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组织基础;清末的社会矛盾为起义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金田起义后的军事行动和政治策略,则让这股力量迅速发展壮大,一度成为清王朝难以撼动的强大对手。这股力量的兴起,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对改变命运的渴望,以及封建王朝内部的深刻危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平天国政权曾经多次发布命令降低赋税(洪秀全就有过相关诏旨,被那些

黑太平天国的喷子华丽丽地无视了),很多目击者都能证实太平天国的赋税比清

朝低很多(有些地方商业税相当于清朝的十分之一)。
太平天国采取很多措施,保障农业生产,鼓励居民发展工商业,且积极发展

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曾国藩说:自岳州以下直至金陵数千里,小民蓄发纳贡,习为固然,虽经谕

令薙发,而乡民狐疑观望。官军稍有挫纽,则四面皆贼,饷道易断(《水师搜剿

襄河续获大胜折》)。
曾国藩又说:官兵有骚扰之名,贼匪有要结之术,百姓不甚怨贼,不甚惧贼,

且有甘心从逆者;官兵过境,无物可供买办,无人可为向导。(《水师小胜并陈

近日剿办情形摺》)。
曾国藩的话,足可以印证太平天国诸多政策产生的效果。

不可忽略的是,太平天国善于招揽人才。

当今,与太平天国有关的谣言太多,很多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但是,谣言说过千遍就俨然成为了真理,于是太平天国就被严重抹黑了。
在众多关于太平天国的谣言里,“太平天国不重视知识分子”就是流传最广的之一。吊诡的是,那些一口咬定"太平天国愚昧落后“的文章根本就不分辨青红皂白,必然会对此大书特书。
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只是时人及后人的一种污蔑。

据《华北先驱报》和《贼情汇纂》的记载,太平天国为了延揽人才,对读书人的出身不做任何限制,甚至会逼迫他们参加科举考试。

在出自《诗舫存钞》的一首诗中,刘文藻描绘了湖口籍某洪姓秀才的事迹。这位读书人被太平天国征召为官,不但拒不服从,还口出厥词,蔑视天朝。可是,翼王并没有杀他(众人请杀之,贼笑曰勿翦,彼固愿死耳,出禁久或转,吾方收士心,否则礼以遣。)再看那大清王朝”,说句“清风不识字”就掉脑袋,写句诗“一把心肠论浊清”就全家被杀,

就张继庚案而言,他之所以能兴风作浪就是因其知识分子的身份。如果太平天国仇视知识分子,则张继庚只会活跃于阴暗角落,根本就不会有任何作为。

为曾国藩搜集情报的的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记录,太平军掳人常常要“看手相”:如果掌心红润,手指上没有老茧,“恒指为妖”。反之,“挖煤开矿人、沿江纤夫、船户、码头挑脚、轿夫、铁木匠作、艰苦手艺,皆终岁勤劳,未尝温饱,被掳服役,贼必善遇之。”
“挖煤开矿人、沿江纤夫、船户、码头挑脚、轿夫、铁木匠作、艰苦手艺,皆终岁勤劳,未尝温饱,被掳服役,贼必善遇之。”可见太平军确实善待了百姓。至于说掌心红润、手指上没有老茧的人经常被指认为妖孽,则纯系胡说八道。如果是真的,张德坚本人不但无法进行情报搜集工作,甚至会因为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被干掉。事实上,张德坚能顺利混入太平天国内部情报搜集,就是因为其知识分子的身份。


初发布于2019年7月30日 10:5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太平天国初期,这股起义的洪流能迅速席卷南方,并一度动摇清王朝的根基,其壮大之路可不是一朝一夕,也并非偶然。它像是一场被压抑已久的火山喷发,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一系列精准的策略。一、 思想的火种:拜上帝会这股“邪”劲儿首先,得说说洪秀全的“拜上帝会”。这可不是什么温文尔雅的士大夫俱乐部,而是一群在底.............
  • 回答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一笔,其初期对旗人的搜捕,以及事败后义军遭受的残酷报复,都是这段历史中令人触目惊心,也极具争议的篇章。评价这两件事,需要我们剥离仇恨与情绪,冷静地审视其历史背景、动机以及造成的后果。太平天国初期义军搜捕旗人:起义的愤怒与复杂性太平天国的兴起,绝非空中楼阁,而是根.............
  • 回答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其核心人物包括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陈玉成、石达开,以及清政府的湘军、淮军统帅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这六位人物在军事、政治、战略等方面各有特色,其能力与历史地位的比较需结合历史背景、个人特质和时代需求综合分析。 一、太平天国将领:李秀.............
  • 回答
    太平天国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从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一直持续到1864年南京城破,整整十四载光阴。在那个封建王朝根基深厚的年代,一支由贫苦农民组成的军队,能够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大清帝国正面抗衡十四年,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了不起的事情,也绝对不是偶然。要探究其原因,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
  • 回答
    太平天国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起义,名义上是汉人反抗满清统治,追求民族复兴。然而,其最终被清朝的汉族臣僚所镇压,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太平天国的性质与局限性: 并非纯粹的民族主义革命: 尽管有“驱除鞑虏”的口号,太平天国的本质更偏向于.............
  • 回答
    太平天国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内战之一,其造成的死亡人数是一个极为庞大且难以精确统计的数字。学者们的研究和估计差异较大,但普遍认为死亡人数高达 2000万至3000万之间,甚至有更高的估计。以下是对太平天国战争死亡人数的详细阐述:一、 难以精确统计的原因: 战乱的.............
  • 回答
    太平天国为何未攻打广州,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细细揣摩。虽然太平天国在鼎盛时期席卷半壁江山,但广州这座富饶且战略地位重要的城市,却始终未被其攻占。这其中缘由错综复杂,并非单单军事上的考量,而是综合了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外部因素等多方面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太平天国在军事策略上的基本盘。 太平天国早期的军事.............
  • 回答
    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作为清廷在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平定太平天国的重要军事部署,其存在方式和作用可谓是跌宕起伏,极具戏剧性。它们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军团,而是在战局的演变中不断形成、调整甚至覆灭。江南大营:围困金陵的“铜墙铁壁”江南大营最初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天京)之后.............
  • 回答
    “太平天国基本没有正面意义”的观点是一个比较片面且带有一定争议的看法。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目标、政策及其影响,并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复杂性和历史局限性。 它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其诞生和发展深深植根于19世纪中叶中国社.............
  • 回答
    太平天国洪秀全滥封王爵,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原因交织的现象,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洪秀全的个人特质、军事战略以及社会背景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以下将详细阐述洪秀全滥封王爵的几个主要原因:一、 制度设计的内在缺陷与权力巩固的需求: 早期“兄弟会”模式的延续与变形:.............
  • 回答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它轰轰烈烈地存在了十四年,最终却走向了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战略失误和领导层问题,也有外部强大的清朝反扑以及西方列强的干涉。下面我将详细地讲述这些原因:一、 内部原因:领导层腐败与政策失误1. 洪秀全的个人膨胀与独裁:.............
  • 回答
    您提到的“太平天国湖北刘长毛”,这其实是一个不太准确的说法,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指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在湖北地区活动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叫做陈玉成。陈玉成虽然不是湖北人,但他作为太平天国重要的军事统帅,在湖北地区进行了大量军事活动,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什么会产生“湖北刘长毛”的误解?这可能是源于几个方.............
  • 回答
    太平天国,这股席卷半个中国的洪流,其兴盛绝非偶然,背后是那个时代无数渴求改变的人们,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么多人投身其中,他们又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这背后,是一幅复杂而生动的社会图景。首先,我们得说说当时的社会背景。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对外割地赔款,对内.............
  • 回答
    太平天国,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农民起义,其崛起与衰败,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政治腐败,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而多维度的启示。探究这段历史,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次失败的叛乱,而应从其发生的土壤、运动的特质、以及最终的走向中,汲取经验与教训,理解其对中国历史进程.............
  • 回答
    太平天国在清朝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选择继续东征,这一举动对清朝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将太平天国的行为直接定性为“汉奸行为”,需要非常谨慎,因为它涉及到对历史事件和政治派别的复杂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汉奸”的定义。传统意义上的汉奸,通常指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时,为了个人利益或投靠外国势力,出卖国家.............
  • 回答
    太平天国封王之风盛行,其背后既有政治制度的考量,也有实际战争的需求。要准确统计太平天国前后一共封了多少王爵,需要梳理不同时期封王的特点和数量,并避免一些普遍存在的误解。太平天国封王的几个关键时期与特点:一、 天王之下,众王初设(前期:1851年金田起义至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洪秀全以.............
  • 回答
    太平天国这艘巨轮,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轰然驶过,留下了无数壮丽的篇章。然而,正如历史的长河中不乏璀璨的明珠被泥沙掩埋,太平天国也并非只有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秦日纲、林凤祥、李秀成、忠王李秀成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在那些光环之下,还有许多将领,他们的名字或许不那么响亮,但他们的贡献却同样不容.............
  • 回答
    太平天国和ISIS,一个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农民起义,另一个是当今国际社会谈之色变的极端组织。单从名称和历史时期来看,二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深入剖析其核心理念、组织结构、军事行动、统治方式以及历史影响,我们惊奇地发现,在某些方面,它们之间竟然存在着令人不安的相似之处。当然,这种相似更多的是一种功.............
  • 回答
    太平天国,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农民起义,在其近十四年的统治中,确实发生了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甚至可以说是荒唐离谱的事件。这些事件,与其说是出于什么高瞻远瞩的政治考量,不如说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一群朴素农民在权力面前,以及对理想社会过激理解下所产生的怪诞表现。这些荒唐事,不仅让政权本身变得.............
  • 回答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对待洋人之所以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并且未能与他们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来共同对抗清廷,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洪秀全个人的认知局限,也有时代背景的制约,更涉及太平天国自身的发展逻辑。一、 洪秀全的“天命”观与“拜上帝会”的特殊性质:首先,要理解洪秀全的思维方式,就必须深入他所创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