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业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尤其是社会底层群众的就业问题
2、在阶级矛盾面前,民族矛盾是不值一提的,阶级固化以及由此产生的阶级压迫正当化是可以毁掉一个国家的。
3、当权者习惯于饮鸩止渴,甚至是喜欢上饮鸩。这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
4、禁言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制造出新的问题。
红脖子不与知识分子相结合,再怎么气势汹汹也白搭,特朗普,人要有脑子。
意识形态工作要做扎实。一张蓝图画到底,实事求是讲落实。
太平天国的崛起,足可以证明“得道者多助”这一道理。
金田起义爆发之时,太平天国连一个县的地盘都没有,可谓没有立锥之地;士兵也仅有万余人,其中能战者仅有数千,可谓势单力孤。即使这样,洪杨等人也可以在各地民众的支持之下干出一番伟业,为大清王朝敲响丧钟。
太平军如何纵横十八省,如何把大清朝打得狼狈不堪乃至靠认洋祖宗来“戡乱”洒家就不多说了。在这里强调的,只是其重大的影响。
即使在“天京事变”之后,在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以后,天王洪秀全也依然被各路革命者尊为共主,堪称当时国内的最高革命领袖。捻军的领袖张乐行被封为沃王,李蓝起义军的领袖蓝朝柱被封为文王,云南回民义军领袖杜文秀也宣布“遥奉太平天国南京之号召,革命满清,改正朔,蓄全发,易衣冠,以恢复中华”。至于云南彝族起义军的重要将领王泰阶和李学东,本身就是太平军老战士。
颇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很多支义军仍然坚持打“太平天国”的旗号。最著名的如捻军,一直坚持战斗到1868年。此外,陕北的袁大魁部坚持战斗到1869年,贵州的李文彩部坚持战斗到1872年。
更为世人所知的是,清末革命党人继承了太平天国革命者的遗志,完成了洪杨等革命先辈的未竟事业。
一九一一年清朝终于覆灭时,中国将落入新一代反满革命人士之手。这些人非常清楚他们的反清前辈的作为,其中有些人剪掉辫子,留起长发,看起来就像典型的太平天国分子。还有些人写宣传小册,痛斥曾国藩是古往今来最大的汉奸,为了保住满清异族王朝杀了不计其数的汉人同胞。这批新一代革命分子最著名的领袖是广东人孙逸仙。他从小听人讲述太平天国英雄的故事,朋友还替他取了绰号“洪秀全”。(裴士锋《天国之秋》)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是那个大清王朝。当大清朝轰然倒塌之后,张勋即使扶宣统帝复位,也只敢打出“调停府院之争”的幌子,绝对不敢声言要“恢复大清”。即使这样,这场闹剧也仅上演12天就匆匆落幕了。“九一八事变”之后,康德大帝在东北建立一个伪“满洲国”,在日本侵略者的卵翼下坚持了13年。可是,当日本宣布投降之后,伪满连3天都没挺过就垮台了。话说如果有“座山雕”之类的土匪乐于支持康德大帝,伪满再坚持几个月都不成问题。
太平天国的失败,则证明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战胜对手。
吴三桂起兵时掌握的人力物力财力,至少是太平天国发动金田起义时的几十倍。但其战绩呢,还真的就不如太平军(可能还要差不少)。三藩的年代稍微远点,可以把太平天国和同期的美利坚联盟国作比较(事实上南方军起兵比金田起义还晚十年)。
太平军的起点要比南方军低很多,而战绩则比南方军好很多。
太平军起兵时连一个县城都没有,而南方军占有11个州;金田起义时太平军只有一两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家属),而南北战争开始时南方兵力至少有五十万;金田起义时太平军所能控制的人口也就二三万,而南北战争开始时南方11 州人口可达900万(除去黑人也有500万)。
太平军在各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打击下坚持了14年(以天京陷落为结束标志),而南方军队在北方的打击下只坚持了4年;天京陷落以后各路太平军还在继续战斗(有的坚持2年,有的坚持4年,有的坚持8年),里士满被攻陷以后南军几乎立刻投降再无反抗北军活动;太平军的势力发展到中国本部十八省(几乎覆盖当时所有设立府县的省份),而南北战争只覆盖十七八个州(美国50个州);至于歼敌数量,肯定也是太平军更多(南北战争造成共75万士兵死亡、40万士兵伤残;湘军从建军开始到攻克天京,阵亡和伤残者约有八九十万人,清军的总体损失可想而知,至少五倍于此数据)。
如果实力强很多的美利坚联盟国面对一个对手都打不赢,那么实力弱很多的太平天国在被群殴的情况下(同时与八旗、绿营、湘军、淮军、洋枪队、英法侵略军和各地的团练作战)走向失败就再正常不过了。
在评价太平军的敌人时,我们尤其不能忽略外来侵略势力的作用。
曾国藩是屠杀同胞的内战能手,一切思想行动都以反革命的内战为中心。他反对太平天国获胜的原因,一方面是他利用了太平军自身的错误,一方面是他取得了外国反革命的助力。在湖南练长江水师,洋炮不到决不出战,“湘潭、岳州两次大胜,实赖洋炮之力”,因此得出“尤需有洋炮陆续接济,乃能收愈战愈精之效”的结论(《请催广东续解洋炮片》)。驻军江西、安徽逐步进逼南京,军饷来源多数是上海关卡的税银,主要是鸦片捐税。保卫上海,攻陷江浙,得力在洋兵直接参战。没有外国的反革命援助,就不能战胜太平天国。(范文澜《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
最后再谈一个问题:为什么朱元璋成功了而洪秀全功亏一篑?
答:二人所面对的局势完全不一样。当朱元璋崛起时,元朝已被各路农民起义军打残(刘福通的中原红巾军贡献最大),而当他与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争天下时,元朝内部还在大打出手。可以说,当朱元璋要干一番大业时,他最大的敌人已经废了。而当洪秀全起义时,他一直要面对清廷的全面围剿,后来更要对付远比清军有战斗力的洋鬼子,其运气一直很差,敌人的力量一直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朱元璋能把蒙古人打回大草原,主要也是因为中原红巾军打残了大元(主力是刘福通)和元廷内讧不已经常大打出手(北伐前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貊高、关保早已打成一团)。与1350年相比,1367年的元朝实力至少折损百分之九十,即便如此朱元璋也不能彻底消灭元军。而与1835年相比,1853年的大清朝实力至多折损百分之九。同为民族英雄,如果朱元璋都不能拿下仅剩百分之十实力的蒙元王朝,我们为什么要奢望洪秀全能打垮保存了百分之九十几实力的清王朝呢?更何况,清朝还有个洋father在背后撑腰呢。
想让太平天国北伐成功一举消灭清军一统全国,显然有些不够现实。如果那样的话,洪秀全既要扮演陈胜的角色,也要扮演项羽的角色,同时还要扮演刘邦的角色 。或者说,如果那样的话,洪秀全既要扮演韩山童的角色,也要扮演刘福通的角色,同时还要扮演朱元璋的角色 。平心而论,这挑子实在太重了,几乎任何人都承担不了。
再强调一次:如果朱元璋都不能彻底拿下仅剩百分之十实力的蒙元王朝,我们为什么要奢望洪秀全打垮至少保存了百分之九十实力的清王朝呢?更何况,清朝还有个洋father在背后撑腰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