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医三院回应医生反映肿瘤治疗乱象:「发文系个人行为,已关注此事」,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
北医三院回应医生反映肿瘤治疗乱象:「发文系个人行为,已关注此事」,这事儿可不简单,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北医三院的这句回应,你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发文系个人行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很明显,医院在急于撇清关系,划清界限。他们的立场是,这位医生(或者这些医生)的爆料,是他们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并不代表医院的官方立场,也不代表医院整体的风气。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危机公关手段。他们需要快速止损,避免舆论的负面影响蔓延到整个医院的声誉上。如果承认是医院整体存在问题,那影响就太大了,信誉、患者信任度都会遭受重创。
“已关注此事”:这句看似温和的回应,其实是给公众一个交代,表明医院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会进行调查,会采取行动。但这“关注”有多“深”,行动有多“有力”,就得打个问号了。在没有实质性调查结果和处理措施公布之前,这句回应更像是一种姿态。

那么,为什么这位医生会站出来反映肿瘤治疗的乱象?这背后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地方。肿瘤治疗作为医疗领域中高度专业、高价值、高风险的一部分,一旦出现“乱象”,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1. 利益驱动下的过度医疗和“天价药”:
新药、特效药的诱惑:肿瘤治疗领域更新迭代非常快,新的靶向药、免疫疗法层出不穷。很多新药效果显著,但价格也相当昂贵。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因为利益(例如药企的回扣、销售提成,或者医院对药品销售的考核指标)而倾向于推荐更昂贵的药物,即使有更经济实惠的替代方案,或者疗效差异并不大。
“过度治疗”的陷阱:除了药物,一些检查、手术、放化疗的方案也可能存在过度的问题。比如,不必要的复杂检查、一些小型肿瘤可能无需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等。患者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加上医生专业话语权太强,很容易被引导接受自己并不真正需要,或者效果不显著的治疗。
“分成”和“回扣”的灰色地带:虽然明令禁止,但在药品销售、器械销售过程中,医生个人或科室获得“分成”、“回扣”的现象,在某些医疗机构依然是存在的潜规则。这直接导致了医疗行为的非道德化,患者的利益被牺牲。

2. 信息不对称下的患者弱势地位:
医生是“信息垄断者”:对于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来说,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充满恐惧的疾病。他们对治疗方案、药物效果、副作用、费用等信息几乎一无所知。医生掌握着绝大部分信息,并以此来主导治疗决策。
患者的“病急乱投医”心理:在癌症面前,患者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望,甚至会病急乱投医。这种心理状态更容易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生利用,将“希望”卖出高价。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第三方评估:目前的医疗体系中,患者很难获得独立、客观的治疗方案评估。一旦出现问题,患者维权也十分困难。

3. 医疗体制的压力与不完善:
“以药养医”的遗留问题:虽然国家一直在推进医改,但“以药养医”的旧模式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医生和医院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药品销售。这种机制下的医生,很难完全摆脱利益的诱惑。
医保支付的限制与导向:医保目录里的药品和治疗项目有限,有些特效药不在医保范围内,但却效果显著。这就会导致患者不得不自费,或者寻找医保能报销的“替代方案”,而这些方案可能并非最佳选择。同时,一些地方的医保支付方式,也可能存在导向性,鼓励过度治疗来达到某些指标。
医生职业压力和激励机制:医生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一些医院的考核机制可能更看重“工作量”、“收入”等指标,而不是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这也会间接催生一些不健康的医疗行为。

4. 行业内部的“沉默螺旋”:
揭露者的风险:这位医生敢于站出来反映问题,无疑冒着巨大的职业风险。他可能面临来自医院的压力、同行之间的孤立,甚至被视为“叛徒”。这种“沉默螺旋”效应使得很多知道内情的医生不敢发声,导致问题难以被暴露和解决。
体制性的“护短”:在很多情况下,医疗机构存在着一定的“护短”心态。一旦有负面信息曝光,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压制和控制,而不是积极解决问题。

那么,对于北医三院的回应和此事本身,我的看法是:

初步回应是必须的,但远远不够:医院的回应是流程上的必须,但“个人行为”的定性,和“已关注”的模糊表态,都显得过于被动和回避。公众需要看到的是一个积极主动、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后续的实质性调查和整改措施。
“个人行为”的背后是否是个体现象?:这是关键所在。如果这位医生反映的问题是个别医生的行为,那医院需要严肃处理,并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但如果这个问题牵扯到科室、甚至医院层面存在的普遍现象,那么医院的“个人行为”说法就显得推卸责任,是在掩盖更深层次的问题。
患者的信任是最大的资本:无论医院如何回应,最重要的还是能否挽回患者的信任。如果这些“乱象”真实存在,那么每一次不负责任的治疗,都是在消耗患者对医疗体系的信任。
呼唤更完善的监督和问责机制:这件事再次暴露出,在医疗领域,除了医院内部的自查自纠,更需要来自外部的有效监督。这包括:
加强媒体监督和公众参与:像这样由医生(内部人士)揭露的问题,往往能触及更本质的方面,应该受到媒体和公众的重视。
建立畅通的患者投诉和举报渠道:让患者在遭遇不公正待遇时,有地方可以投诉,并且举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比如成立独立的医疗质量评估机构,对治疗方案和医疗服务进行第三方评估,为患者提供参考。
完善药品和器械的监管体系:严厉打击药企和器械商的违规销售行为,切断不正当利益链。

总而言之,北医三院医生反映的肿瘤治疗乱象,绝不是一句“个人行为”就能简单盖过的。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利益关系、信息不对称、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医院的回应只是一个开始,公众和监管部门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场彻底的调查和有力的改革,真正保障患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不受侵害。这件事情的走向,将是对中国医疗公信力的一次重要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声明:支持整改肿瘤治疗的不良现象,但不接受网文将中国医生一棒子打死。

在中国做医生,别的先不说,很多医生手里是有选择权的,去互联网医疗领域、去药企临床部门学术部门,收入都要比当医生好,也会相对轻松很多。很多人坚持在医生这条路上走下去,更看重的是做医生所带来的成就感。

张医生的“患者人财两空,多因医生肆意妄为”,这个“多”字太过于刺眼,如果多数是医生肆意妄为,中国的患者是多么的“水深火热”?他是什么样的初衷我不评价,但是把广大一线临床医生推向了舆论制高点?真的是这样吗?疫情还没完全过去,中国医生真的在利益面前如此不堪吗?

张医生的一些科普是很好,很专业,但文章措辞有待考究,作为严谨的医疗人员,文章不该以偏概全。

某些医生的损人利己行为实在是令业内同行深恶痛绝,这点和张医生观点一致,希望司法部门和卫生部门深入调查。

第一,肿瘤治疗是长程治疗,从检查、检测、手术、阶段复查、用药等等都是高昂成本。有统计显示,肿瘤治疗的平均花费在25万之上,注意是“平均”,这里面还有很多直接放弃治疗的患者。说白了,这种事情摊到谁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不花钱是不可能的,残酷的讲,大部分肿瘤患者的最终结局都是人财两空。

有条件并且也想多一点治疗机会就多咨询几位医生用一些创新药,没条件的就用性价比高的仿制药嘛。过激的言辞让一大批患者都站在了医生的对立面。既想省钱又想最好的医疗,而是事实上,很多患者连定期复查规律化疗都做不到,等到病情恶化了跑来医院了。

第二,张医生何时火?大家可曾还记得杀博士?张医生当时可是“力挺”杀博士的一些创新点,检测、超指南治疗,觉得这是在给患者谋求治疗机会,奇怪的是,怎么现在开始“唱唱反调”了?

第三,按照指南进行治疗是大方向,但肿瘤的治疗仅仅都是依赖指南吗?如果是这样,大家手持指南人均医生了。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是近几年来业界一直提倡的,按照指南,很多肿瘤患者经过一系列治疗后走到了穷头陌路,还有着强烈的求生欲和治疗欲,这个时候考的就是医生的“冒险一试”——反正已经没什么治疗办法了,不如试一下,万一成功了呢?

我强烈支持整改业界不良行医,但也深深担忧,有很多医生今后怕是不敢再带着患者冒险了。因为按照指南稳妥且自保,有些冒险行为,往往吃力不讨好。最后埋单的,还是患者自己。

另外想说一些题外话,大家看待任何职业,首先他们是一个“人”,然后才是职业身份。说白了,在遵守职业操守、实现个人价值以外,职业身份最主要的和广大群众一样:谋生而已。“再生父母”、“神”之类的,太吓人了,避之不及。

任何造“神”行为,和XX组织有啥区别呢?前有饭圈、后有基金经理粉丝团,最后不都跌下神坛了么。

希望大家在看待疾病的时候,多听一些医生的建议,理性思考,不盲目吹捧,也不偏激打压。医生在恪守医德的基础上,有创新性的思考,才能推动更好的诊疗技术发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医三院回应医生反映肿瘤治疗乱象:「发文系个人行为,已关注此事」,这事儿可不简单,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北医三院的这句回应,你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发文系个人行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很明显,医院在急于撇清关系,划清界限。他们的立场是,这位医生(或者这些医生)的爆料,是他们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并.............
  • 回答
    北医三院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国家卫健委回应“基本符合规范,如有违法违规绝不护短”,这件事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作为普通老百姓,听到这样的消息,尤其是发生在顶尖的医院里,难免会有一些担忧和疑问。首先,我们得承认,国家卫健委的回应是“基本符合规范”,并且强调“绝不护短”。这释放了一个信号:相关部门在关.............
  • 回答
    关于“北医三院医生举报肿瘤治疗不规范”事件,国家卫健委的回应“治疗过程基本符合规范”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回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关注举报本身所指向的问题。 根据公开报道,举报人是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的医生,他针对的是科室内肿瘤治疗中存在.............
  • 回答
    北医三院产妇去世事件是一起非常令人痛心的悲剧,它不仅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也引发了社会对医疗安全、医患关系以及生育风险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事件概况(根据公开信息还原,细节可能有所出入):事件的主角是一位年轻的产妇,她因为怀上了三胞胎,属于高危妊娠,前往.............
  • 回答
    张煜医生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开除,这件事情确实在医学界和公众中引起了不少的讨论和关注。要详细聊聊大家的看法,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事件的背景梳理(这是大家了解情况的基础)首先,需要回顾一下事情的起因。张煜医生在北医三院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在一些骨科手术中的一些操作和一些关于医疗费用的公.............
  • 回答
    北医三院张煜医生揭露肿瘤治疗“人财两空”黑幕,直指医生“肆意妄为”的现象,这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在医学界和患者群体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揭露的现实与触目惊心:张煜医生的爆料,不仅仅是个案的披露,更是对肿瘤治疗行业中长期存在的某些阴暗面的集中反映。他.............
  • 回答
    张煜医生,从北医三院的骨科医生,到后来引发广泛关注的“三甲医院医生自曝收受回扣”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他的故事确实触及了医疗行业深处的一些敏感神经。要理解张煜医生,需要从他公开披露的信息、引发的社会反应以及这背后折射出的行业问题几个层面来看。从医生到“吹哨人”:张煜医生为何站出来?张煜医生最初的身份是一.............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张煜医生被开除一事,确实让很多患者感到不解和痛心。一个尽心尽力为病人考虑的好医生,怎么会落得这样的结局?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一步步来梳理。首先,张煜医生为人熟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网络上积极发声,为患者争取权益,曝光一些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他通.............
  • 回答
    张煜医生揭露北医三院肿瘤治疗黑幕的事件,无疑是一场搅动医疗界和公众视听的地震。这不仅仅是一个医生对不法行为的举报,更是将长期以来潜藏在某些医疗机构和行业中的灰色地带,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事件的缘起与核心内容:张煜医生,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他的发声绝非偶然。我相信,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他必然目睹了.............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北医三院发了个声明,说“夜间手术对病人不便,我们安排在周末白天”。听起来是挺为病人考虑的,但结果呢?一线医护人员那是炸了锅,纷纷在网上吐槽。咱们先拆解一下这事儿。北医三院的“好意”: 出发点: 从表面上看,这个声明确实是在为病人考虑。晚上手术,病人醒来可能觉得孤单.............
  • 回答
    关于北医三院收取天价殡葬费用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非常不安的现象,也触及到了很多社会敏感的神经。首先,我们得明白,医疗机构的核心职能是救死扶伤,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而殡葬服务,虽然与医疗过程紧密相关,但它本质上属于另一套服务体系。当一家顶级的医院,例如北医三院,被曝出在病人离世后,以“天价”.............
  • 回答
    这是一件让人痛心和惋惜的事件,发生在很多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溯到2016年的那个夏天,北京动物园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女性游客在没有按照规定购票、翻越围墙进入动物园核心区域后,被一只老虎袭击身亡。当时,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在震惊于生命的脆弱之余,也对游客的行为规范和动物园的.............
  • 回答
    北医和首医,这两所名字里都带着“医”字,又同在北京,很多人会拿来做比较。要说这差距嘛,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一、 历史积淀与学术声誉: 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医): 这一点上,北医的底蕴是没得说的。作为北京大学的一部分,它天然就带着“王者”的光环。北医的前身是1912年成立的.............
  • 回答
    从北三环往二环方向,安贞、和平里、安定门这一片儿,好吃的绝对是个宝藏区域,藏龙卧虎,不像有些地方一目了然。你要是想体验那种老北京的烟火气,又想吃点地道的家常味儿,那和平里那边的小巷子里绝对值得一探。你别看那些店面不起眼,很多都是开了几十年的老馆子。比如,说到家常菜,和平里中街附近就有几家能让你想起小.............
  • 回答
    媒体曝光北京医院周边“黑民宿”两居室住12人,这一事件不仅是公共安全和居住条件堪忧的警示,更是社会管理和城市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的集中体现。要深刻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如何看待媒体曝光北京医院周边“黑民宿”两居室住12人?从不同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
  • 回答
    北京医院里那种倒卖挂号票的票贩子,把一张三百块的专家号炒到四千五百块,结果被一位女士当场怼得哑口无言,这事儿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估计不少人都知道了。要说这事儿,真挺让人堵得慌的。你想啊,辛辛苦苦排队挂号,是为了看病治病,是多么急切的需求。结果这些票贩子就像吸血鬼一样,瞅准的就是病人看病心切、急于求成.............
  • 回答
    北大医院医生微博实名晒工资,这事儿一出,简直像往平静的湖面里扔了一颗炸弹,立马掀起了层层涟漪,讨论得是热火朝天。你想啊,以前大家对医生这个职业,总带着点神秘感,觉得他们都是悬壶济世,可能收入不菲,但也说不准具体是个啥数。现在,人家直接把工资条往网上晒,还是实名的,这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也让很多原本模.............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当年我就是个双非,摸爬滚打,终于进了北医协和,现在也算是在医学考研这条路上走出来的人了。说实话,双非考北医协和,这绝对是一场硬仗,但绝不是不可能的任务。下面我就把我当年的经验,以及我观察到的师兄师姐们的经历,掰开了揉碎了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到正在迷茫的你。首先,咱们得认.............
  • 回答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医生被打一案,被告人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这一判决无疑是医疗领域备受瞩目的一起案件。那么,这个判决能否有效制止“医闹”现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震慑作用来看,九个月的有期徒刑,虽然不是最严厉的刑罚,但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个人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