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东「广式肠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吃?有什么特色?

回答
广东的广式肠粉,要说起来,那可是大有讲究,绝不是简单蒸几张米皮裹点肉那么回事。它藏着老广们对美食最朴素也最深沉的爱。

广式肠粉,说白了,就是用米浆蒸出来的一张张柔软细腻的皮,然后卷上各种馅料,淋上特制的酱油,再配上葱花、芝麻等,口感丰富,风味独特。 但这“蒸出来一张皮”背后,蕴含的功夫可一点不比制作什么精雕细琢的点心少。

那它的特色,得从头说起:

皮的讲究: 广式肠粉的灵魂,绝对在那张“肠粉皮”。好吃的肠粉皮,要做到“薄”、“韧”、“滑”、“透”。
薄: 够薄,才能入口即化,轻盈无负担。这需要师傅对米浆的浓度、蒸炉的火候、以及蒸布(或者特制的蒸盘)的平整度有极高的掌控力。太厚则腻,太薄则易碎。
韧: 蒸好的粉皮,不能一夹就破,得有那么一点点弹性,可以轻松地被筷子卷起,这叫“韧”。这种韧性,来自于对大米的选择和处理。通常会用粘米粉(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米粉)混合少量澄粉(淀粉)来制作,比例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想要的口感。
滑: 放在盘子里,粉皮本身就带着一种油润的光泽,吃起来更是滑不留口,仿佛在舌尖上游走。这跟米浆的调配和蒸的火候也有很大关系,蒸得太干会失去那份水润感。
透: 有些高水平的肠粉,能隐约透出里面的馅料,这便是“透”了。它代表着粉皮的极薄和制作的精湛。

馅料的丰富: 肠粉的馅料,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满足各种口味。
经典款: 最常见的莫过于“猪肉肠”和“牛肉肠”。新鲜的猪肉或牛肉,经过腌制,通常会加入马蹄碎(增加脆感)、姜末、葱末等,味道鲜美。
虾仁肠: 鲜虾剥壳去虾线,包裹在粉皮里,蒸熟后虾仁的鲜甜和粉皮的嫩滑完美结合,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蔬菜类: 像“韭黄肠”、“猪肝肠”、“鸡肉肠”、“叉烧肠”等等,应有尽有。就连纯素的“斋肠”,也能做出独特的风味。
马鲛鱼肠: 这个稍微高级一些,用马鲛鱼肉打成泥,蒸出来鱼的鲜味浓郁,口感也特别嫩滑。
艇仔肠: 里面会包上鱿鱼、瘦肉、花生等多种食材,口感层次非常丰富。

灵魂的酱油: 别小看那碗酱油,它可是肠粉的点睛之笔!
基础款: 最常见的,是用生抽、老抽、糖、水、鸡精等按照一定比例调制而成,味道咸中带甜,酱香浓郁。
升级款: 有些店家会加入香菇、虾米、葱头等熬制成“头抽”,味道更加醇厚。
特色酱料: 有些地方还会配上麻酱、辣椒酱、蒜蓉酱等,让肠粉的口味更加多元。

提鲜的点缀: 葱花是必不可少的,撒上翠绿的葱花,不仅提香,也让整碗肠粉看起来更加诱人。芝麻也是常常会撒上的,增添一丝坚果的香气。

制作过程的仪式感: 现做现吃是广式肠粉最大的魅力之一。你可以看着师傅在“拉肠机”(一种专门的蒸盘)上,均匀地舀入米浆,盖上盖子,几秒钟后,一张半透明的粉皮就蒸好了。接着,麻利地将馅料放在粉皮上,卷起,划成几段,装盘,淋上酱油,撒上葱花……整个过程,就像一场精密的表演。

总的来说,广式肠粉是一种非常接地气但又不失精致的小吃。 它不像精致点心那样需要繁复的造型,但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匠心。你可以说它简单,但也可以说它极度考验基本功。

无论是在早餐的早茶摊,还是在街头巷尾的小店,或是在高级茶楼,你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承载着广东人对食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是一种能让你瞬间感到温暖和满足的美食。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肠粉,再配上一碗豆浆或者一壶茶,那滋味,简直妙不可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肠粉,是一种可以在早餐、早茶、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时段享用的早餐食品。

说起肠粉,大部分人想到的可能是拉肠。拉肠,无非就是将米浆摊在平板器具上入屉蒸熟,然后卷上各类肉菜(也有仅仅在米浆中打上鸡蛋一同蒸熟的蛋肠)、淋上豉油和熟油食用。

最早,用来承载米浆的是竹篾编成、形如簸箩的窝篮。可能由于工艺繁复,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人用布来代替窝篮,称为「布拉肠」。我小时候的确吃过这种布拉肠,到后来,用方形铁盘盛米浆,插入形如抽屉的蒸箱渐渐成为主流,布拉肠这个说法也渐渐少有耳闻了。

这是米皮的部分,至于用料,每名老广可能都能说出自己心水的搭配:猪肉片、牛肉片、猪牛混合的「鸳鸯」(并不是真的要吃掉这种象征爱情的水禽)、鲜虾、叉烧、猪肝、猪腰、鱼片、香菇滑鸡等等,不一而足。除了肉类之外,肠粉里面也往往会有生菜 - 要想生活过得去,盘中总得添点绿,广式拉肠早就意识到了这点。

广东经营粥粉面饭的档口,往往极尽排列组合所能。预先处理调制好的肉类,可以用来制作肠粉,也可以用来滚粥、蒸饭、混迹粉面之中。但这种跨界并不总是成功:尝试过一次牛腩拉肠,筋肉堆成一座小山的大块牛肉横亘在绵软的米皮上,像是江南水乡中大马金刀闯进来一位关外武夫,有失绵长顺滑的口感。

肠粉上淋的豉油,考究一点的店家会特别调制;至于植物油则必须是熟的,否则会有涩味。虽然作用是为了增添香气、润滑口感,但我没见过哪家用香油的,可能是怕香油的味道喧宾夺主。潮汕地区有用芝麻酱或花生酱加上沙茶酱调成的肠粉酱汁,与牛肉同嚼,有火锅味。随着不同菜系的交融,这十几年来广州人对辣味的接受度也在提高。九十年代末的时候,一些早餐档还会挂出警示:「椒酱劲辣,请勿浪费」,而现在对于不少人来说,辣椒酱已经成为肠粉的标配了。

肠粉是属于市井的美食,不少菜系喜欢玩的「粗菜精做」在肠粉上玩不出什么花样,茶楼里的「顶点」、「特点」段位似乎已经是肠粉的上限。到了 2019 年,在老城区还可以用 10 块钱左右吃到肠粉 + 粥的经典广州早餐搭配。

然而这种广式早餐不是每个人都有福气享用的。拉肠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必须坐下来吃,不适合单手持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完成进食。

最后,广义的「肠粉」不限于以上介绍的拉肠。还有将米浆蒸熟后卷成大号果丹皮、浇上酱料食用的「猪肠粉」。将米浆蒸熟后加上配菜的沙河粉、陈村粉等,似乎也和肠粉沾亲带故。但大多数人在听到「肠粉」一词时(注意不是「粉肠」),还是会想起拉肠:

一种可以在早餐、早茶、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时段享用的早餐食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