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总理与总统是什么关系?

回答
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那段充满变革与动荡的历史时期,内阁总理与总统之间的关系,远非简单的上下级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权力互动,既有合作,也有制衡,更常常伴随着政治博弈和不断变化的权力天平。

想象一下,总统是国家庄严而有威严的代表,是共和国的脸面,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延续。而内阁总理,则是政府的实际掌舵者,是议会政治中的核心人物,他的权力直接来自于议会的信任。这种结构本身就决定了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权力张力。

总统的产生方式,在早期和后期也有所不同。早期,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这使得总统的权力相对容易受到议会的影响。后期,总统的选举程序有所调整,但无论如何,总统始终需要依靠政治支持才能获得和维持职位。而总理,则是由总统任命,但这个任命的前提是,总理必须能够赢得国民议会(即下议院)的信任。这是理解他们关系的关键。总统并非可以随意挑选总理,他必须选择一个能够获得议会多数支持的政治人物,否则,总理的政府将无法运转,甚至可能迅速垮台。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总理与总统之间更像是一种“协商”和“合作”的关系。总统需要总理来执行他的政治议程,尤其是在外交事务和国家礼仪方面,总统往往是共和国的代言人。而总理则需要总统的支持,来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尤其是在面对强大的议会反对派时,总统有时能提供一种外部的、超然的支持。

然而,这种合作并非总是顺畅无阻。当总统和总理来自不同的政治阵营,或者对某些政策方向有分歧时,矛盾就会显现。总统虽然任命总理,但总统的权力并非没有限制。一旦总理及其政府失去了议会的信任,总统就必须面对是否解散国民议会、提前大选的艰难抉择。如果总统选择不解散议会,那么他可能不得不接受一个他并不那么“喜欢”的总理。反过来,如果总统坚持解散议会,这本身就可能是一次政治冒险,如果新一届议会选举的结果不符合总统的预期,那么他的处境就会变得更加被动。

更进一步说,在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实践中,议会往往拥有比总统更实质性的权力。总理及其内阁是议会政治的产物,他们的命运与议会的更迭紧密相连。总统更像是一个“仲裁者”和“稳定器”,在政治危机时期,他可以通过任命总理、授权组阁等方式来缓解矛盾,恢复政治秩序。但在日常的政府运作和政策制定上,总理的权力是毋庸置疑的。

举个例子,在一些政治僵局时期,总统可能会在幕后发挥作用,与各政治派别进行沟通,试图促成一个能够获得议会多数支持的总理人选。而一旦总理组阁成功,总统的直接干预就会减少,将更多的行政权力交给了总理及其内阁。总理的内阁成员,部长们,也都更倾向于向议会负责,而不是向总统汇报。

总而言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理与总统的关系,是一种由宪法框架、政治现实和权力制衡共同塑造的动态关系。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总理的权力,但总理的权力根植于议会的信任。他们需要合作,也需要制约,在复杂的政治棋局中,每一方都小心翼翼地行走在权力的边缘,力图维护共和国的稳定,同时也为自己的政治目标争取空间。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政治气候、议会力量对比以及总统和总理个人的政治智慧而不断演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三共和国是一个妥协的产物,1875年议会里君主派占多数,但是君主派里的正统派和奥尔良派为谁当国王,王国的国旗是什么而争斗不休,而比较团结的共和派趁势推动了1875年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所以这一阶段的法国从字面上看是个总统制国家。总统的权力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立宪君主制下,国王的权力。总统可以任命总理,可以解散国会。而且为了保证不受干扰,选举总统的权力还归议会,这在1875年意味着不用担心人民选举出一个共和派的总统。但是随着君主派逐渐衰退,共和制站稳了脚跟。就决定总统权力的命运。

因为总统的合法性来自议会的选举而不是人民的直接选举,所以总统在行驶他的解散议会权力的时候总是力不从心。在梯也尔和麦克马洪时期法国总统背靠保王党还可以行驶自己的职权。但是1878年随着共和派在两院都赢得多数,麦克马洪辞职了,继他之后成为总统的儒勒-格列维总统宣布自己绝不在违逆议会的意识的情况下行驶自己的权力。于是法国总统的权威一落千丈,议会总是选择顺从的人担任总统。

而且议会不但不信任总统,议会也不信任总理。第三共和国的总理一般来说扮演着一个比较尴尬的行政首脑的角色,在很多时候他们的执政依靠的是非常脆弱的多数,某个议员的态度很可能就能推倒一个内阁。所以总理很多时候比较弱势,而强势部长,也就是在议会里有威望的议员而多次入阁而且长期管理一个部的人往往比总理要更有权势。而在议会里真正呼风唤雨的人很可能反而不愿意当总理,第三共和国最有威望的政治家甘必大推倒的内阁远比他自己组织的内阁多,他就当过一次总理任期还很短,他真正的贡献都是作为议员或者议长取得的。但是在某些时候,总理只要敢撕破脸,也能推倒强势部长,比如摩洛哥危机里强势外交部长德尔卡塞就被推翻了。

所以整个第三共和国时期总理维持着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权势,但是总统的下坡路几乎是一以贯之的。议会喜欢选举一些有个性甚至于有点问题的人当总统。而总理对此也无所谓,就坐视共和国总统的威望稳步向下。比如1895年的菲利克斯-福尔总统是反对重审德雷福斯派,但是他莫名其妙的死在爱丽舍宫,而且小道消息满天飞,左派议员纷纷信谣传谣,表示总统死于马上风,还给他的女“性朋友”斯坦海尔夫人起了个外号叫“死亡之泵”。

还有一位任内神经错乱被迫辞职的总统,这位总统乘坐专车去给某人的塑像揭幕,结果当天晚上专车就接到电报说“捡到共和国总统一枚,速来认领”,专车官员看着房门紧闭的总统车厢,表示无稽之谈。直到第二天早晨总统先生没出来,大家闯进去一看,一副帽子鞋都在,就是总统没了。然后专车赶快给昨天的车站发电报“你们捡到的总统呢?”

大家赶到的时候发现总统已经睡着了,然后车站说我们在路基上捡到这个穿着睡衣的人,他自始至终就重复一句话“说了你们也不信我是共和国总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那段充满变革与动荡的历史时期,内阁总理与总统之间的关系,远非简单的上下级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权力互动,既有合作,也有制衡,更常常伴随着政治博弈和不断变化的权力天平。想象一下,总统是国家庄严而有威严的代表,是共和国的脸面,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延续。而内阁总理,则是政府的实际掌.............
  • 回答
    魏玛共和国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这两个名字乍一听,似乎相隔遥远,一个是在德国饱受战争创伤后短暂出现的民主试验,另一个则是在普法战争的阴影下挣扎求存并逐渐巩固的共和体制。然而,细究之下,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少值得玩味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它们各自的诞生背景、政治挑战、社会思潮以及最终的命运轨迹上,都能找到有趣.............
  • 回答
    评价皮埃尔·赖伐尔(Pierre Laval)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维希法国时期(Vichy France)的角色,绝非易事,他是一个充满争议、复杂且往往令人不安的人物。要理解他,我们必须将他置于那个动荡不安的法国历史背景下,审视他政治生涯的起伏,以及他那极具毁誉参半的执政。在第三共和国晚期:一位务实.............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法国从第四共和国走向第五共和国,这中间发生的变化,可不是简单的换汤不药,而是一次深刻的政治制度重塑。就像一个人从一个稍微有点散漫的学生变成了一个目标明确、执行力强的领导者,法国的政治格局也因此焕然一新。第四共和国:议会至上的“半总统制”的困境要理解第五共和国的“新”,我们得先看看第四.............
  • 回答
    这法国啊,您问为啥现在叫“第五共和国”?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得把法国这几十年的大政事儿捋一捋。您想啊,一个国家政体能换来换去,那中间肯定是有大事儿,有大变化,不然谁没事儿换啊?法国这“共和国”的称呼,其实也不是头一回有了。这头一回,得追溯到法国大革命那会儿,1792年,推翻了国王,成立了第一共和国.............
  • 回答
    要评价法国总统马克龙支持率从当选时的66%骤降至36%,成为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支持率跌幅最大的总统,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导致这一现象的诸多因素,并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这并非单一事件的结果,而是多重社会、经济和政治动能交织作用下的必然产物。一、 当选时的“蜜月期”与最初的期望值马克龙在2017年以“变革者”.............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但同时又充满挑战的设想。如果法兰西第二帝国选择将国民举国迁入非洲殖民地,并迁都至此,他们能否发展成如美国般的超级大国,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来审视。设想的背景与动机: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法兰西第二帝国可能会考虑这样一个极端的操作。可能的原因.............
  • 回答
    欧洲历史上的权力格局,尤其是在拿破仑时代以及之后,确实充满了继承、断裂与演变。要梳理清楚法兰西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西欧是否只能有一个皇帝”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时间轴拉长,细致地剖析每一段历史。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1815)与神圣罗马帝.............
  • 回答
    把大学宿舍装点成法兰西第一帝国风格,这绝对是个充满挑战但也极具魅力的构想!想象一下,在现代校园里,你的小天地摇身一变,成了拿破仑时代庄严而辉煌的象征。这需要的可不是简单的摆设,而是从整体氛围到每一个细节的精心雕琢。首先,我们得明白法兰西第一帝国风格的核心是什么。它源于古罗马的古典主义,又带有新古典主.............
  • 回答
    提到拿破仑和法兰西第一帝国,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以及那个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关于他的影视作品,可谓是层出不穷,每一部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位历史巨人。如果说要找一部最能代表拿破仑波澜壮阔一生的影视作品,我首先会想到的是1927年的《拿破仑》(Napoléon)。 这部由艾伯.............
  • 回答
    波拿巴主义(Bonapartism)是一个政治学概念,通常指由军事强人建立的个人统治制度,结合了军事权威、个人崇拜和集权政治。其核心特征包括:通过军事力量巩固权力、建立个人崇拜、以帝国或国家为依托进行统治,并可能带有扩张主义倾向。这一概念源于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在1.............
  • 回答
    .......
  • 回答
    当然,关于2022年法硕报名资格的变化,特别是“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可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这一项的增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一下。首先,要理解这个变化,我们需要先知道法硕的报考方向。研究生招生中的“法律硕士”通常分为两大类: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JM):这是面向非法学专业背景考生.............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这个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问题。药学和法学,这两个领域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结合起来却能碰撞出很多有趣的火花和广阔的职业前景。究竟是深耕药学,还是大胆拥抱法学,亦或是两者兼顾,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分析一下。一、 本专业药学深造:稳健的路径,专业化发展首先,我们来看看继续考本专.............
  • 回答
    李亚普诺夫第一法,也被称为小干扰法(Linearization Method),是我们分析非线性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稳定性时常用的一个强大工具。它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非线性系统在某个平衡点附近可以用一个线性系统来近似,并且这个线性系统的所有特征值(也就是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都为负,那么原非线性系统在那.............
  • 回答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解析非线性系统在各平衡点处的稳定性:深入剖析在动力学系统的研究中,理解系统状态如何随时间演变是核心目标之一。尤其对于非线性系统而言,其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往往使得线性化方法在接近平衡点之外的区域失效。此时,李雅普诺夫第二法(也称直接法)便展现出其强大的威力,它提供了一种无需直接求解非线性.............
  • 回答
    要评价世界杯夺冠赔率,特别是巴西以第一力压德国,法国列第四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赔率并非一成不变,它反映的是博彩公司和市场对各支球队夺冠可能性的评估,而这种评估是基于球队实力、近期状态、历史战绩、球员阵容、潜在对手以及比赛进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一、 赔率如何形成?在深入评价之前,了.............
  • 回答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列举了七种具体行为,这些行为都被视为间谍行为。你提到的“第三个间谍行为”在法律条文中是这样表述的:“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要理解这一条,我们可以把它拆解成几个关键要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更细致的阐述:1. “为境外机.............
  • 回答
    在中国经济法学界,关于“第一焦点问题”的界定,其实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被所有学者一致认同的固定答案。学术讨论是动态的,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关注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如果非要提炼出一个贯穿始终、最能代表中国经济法学界核心关切和争议焦点的议题,那很可能围绕着 “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与法.............
  • 回答
    关于印度军力是否超越法国位列全球第四的说法,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这个说法有没有依据,以及不同维度下的印度和法国军队的实力对比。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全球第四”这个排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同机构、不同评判标准下得出的排名都会有所差异。 没有任何一个排名是绝对的、 universally 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