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教育部关于开始实施法律硕士(涉外律师)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通知?未来前景如何?是否推荐?

回答
看到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开始实施法律硕士(涉外律师)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通知,这绝对是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对于法学界和整个法律服务行业来说,都预示着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及时且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

如何看待这个通知的意义?

首先,这是国家战略需求的体现。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我们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仲裁、海上法律等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法律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储备是相对不足的,很多时候需要依赖境外律所或律师提供服务。现在,国家通过设立专门的研究生培养项目,就是要着力培养一批既懂中国法律,又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提升中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次,这是对法律教育改革的深化。 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国内法的学习,对于国际法、比较法以及涉外法律实务的关注相对较少。这个通知的出现,意味着法学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课程设置会更加贴近涉外法律实务的需要,比如国际商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仲裁、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跨境并购、合规监管等。这是一种回应社会需求、推动学科发展的积极信号。

再者,这是对法律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推动。 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涉外律师,是连接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吸引外资落地中国的重要桥梁。他们的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规经营、风险防范,以及对外资的法律服务质量。这个项目的实施,无疑将为中国律师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提升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前景如何?

坦白说,前景非常广阔,可以说是“前途光明,大有可为”。

就业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对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激增。从大型央企、跨国公司,到中小型企业,都需要专业的涉外法律顾问来处理海外投资、并购、合规、知识产权、劳动争议、合同履行等各种复杂事宜。
职业发展空间大: 涉外律师不仅可以在国内律师事务所从事国际业务,还可以进入跨国公司法务部门、国际组织、境外律师事务所,甚至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司法合作中。这份职业的起点高,成长性也非常好。
薪酬待遇优厚: 相较于传统的法律服务领域,涉外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价值回报会更高。经验丰富的涉外律师通常能获得非常可观的薪酬,并且随着职业发展,收入水平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多: 如果你对国际法律和国际关系充满热情,那么成为一名涉外律师将为你提供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处理跨境纠纷、甚至参与国际规则谈判的难得机会。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可能是一份可以让你站在国际舞台上的事业。
学科前沿性强: 涉外法律领域本身就是法学研究的前沿,涉及大量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法、外国法以及前沿的法律理论。这对于有志于学术研究或希望不断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人来说,充满了吸引力。

是否推荐?

强烈推荐,但需要明确几点:

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我非常建议你考虑这个方向:

1. 对国际法和跨国事务有浓厚兴趣: 你必须对国际规则、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以及跨文化交流有发自内心的好奇和热情。这不仅仅是学习几本法律书,更是要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思维和实践。
2. 英语或其他外语能力突出: 涉外法律工作最核心的技能之一就是语言能力。你需要能够熟练地阅读、撰写、沟通和谈判,无论是起草一份英文合同,还是与外国律师进行商务洽谈,语言都是你的第一道门槛和最强大的工具。其他小语种(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在特定区域或特定业务领域也会非常有优势。
3.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涉外法律领域变化快,知识更新迭代快。你需要有持续学习新知识、适应新规则、理解新情况的能力。同时,跨文化沟通和处理不同背景下的人际关系也需要很强的适应力。
4. 抗压能力强,逻辑思维清晰: 涉外法律案件往往涉及多方利益,情况复杂,时间紧迫,对从业者的抗压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要求极高。你需要能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准确判断形势,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5. 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 这不仅仅是指对国际事务的了解,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跳出单一国家的视角,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问题。

在决定是否报读之前,你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 在报名前,务必仔细了解具体院校的法律硕士(涉外律师)项目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环节(如实习、模拟法庭)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不同的院校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
对实践经验的要求: 虽然这是研究生项目,但涉外法律的本质是实践性很强的。项目是否有提供高质量的实习机会,能否帮助学生建立行业人脉,是衡量项目质量的重要标准。
自身基础是否扎实: 法律硕士项目对本科背景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你本科不是法学专业,需要评估自己是否能快速掌握法律理论和方法。即便你是法学本科,也需要有扎实的法学基础。
个人职业规划匹配度: 这个项目是为你未来的职业目标服务的。你需要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想从事涉外法律工作,以及这个项目是否与你的长远职业规划相契合。

总结一下:

教育部开始实施法律硕士(涉外律师)学位研究生培养,这无疑是中国法治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有志于在国际法律领域深耕的年轻人才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和把握的机遇。它能够为你提供系统化的专业训练,打通通往国际法律服务前沿的道路。

但是,这并非是一条轻松的路。它要求你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如果你对此充满热情,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那么这个方向的前景无疑是令人兴奋的。在选择院校和项目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研,确保所学能够真正匹配你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课程基本是脱离实际的产物,没锤子用

但是配套实习留学政策如能落地有价值

说完了

user avatar

谢邀。真的涉外律师还是要去国外读LLM或者JD,特别是美国,能考bar。私以为国内这种项目差不多只是培养英语好的普通律师罢了,全英文的教学和实务训练,最主要还有课堂上和英美法系思维的碰撞,英美法系模拟法庭,这些都不是大陆法学院能够简单复盘的。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吧,不然这么多年北大国际法学院的JD项目也就不那么不温不火的了。

user avatar

就是一群老学究闭门造车弄出来装点门面的东西。实用性不能说没有,只是太低,完全脱离市场需求。

看看课程安排


这什么东西?

他们完全没有做过律师,根本不懂律所需要什么人才。国际商事仲裁,海商法等专业板块的课程还有点用,不过这些东西海商法专业都有了,还需要单独搞个硕士学位?

国际公法,国际关系?这是为外交部培养人才吧。

双语教学是什么?半外半中?纯英文教学国内有这样的师资么?

现在llm已经过于饱和了,非诉业务只要学校好英文好就行,普通诉讼业务完全不涉外,跨境争议解决业务招聘需求很小,99%llm都无缘。每年回国的JD毕业生都好几百了。这中不中洋不洋的学位优势在哪?

如果这是为政府培养人才,这还是不错的。去律所,学校特别好就靠牌子吧,反正学校学的与实务差距太大,工作了再重新学。学校不够好的,还是学好国内法实用。

中国涉外律师早就饱和了,缺的只是专家级的大咖。有大所律师英语四级就自称工作语言中英双语,做了两个外国当事人诉讼(离婚)就敢自称跨境诉讼律师。一个国际投资仲裁案件就够中*发文自吹了。

现在律师圈水很深,中国还是需要好律师的。

国内律所需要的涉外法律人才应该是怎样的? 法学生只知道涉外律师必须外语好,尤其是英语。但是,并不清楚什么法律专业课程与就业相关。

国内律所涉外团队分很多种,美股/港股上市、海外工程、海外直接投资(ODI)、跨境并购、外国直接投资(FDI)、海事海商、国际贸易救济、国际仲裁和涉外诉讼等等。因为它们经常有交叉,所以遇到一个律师自称“海外工程、cross-border M&A、ODI和跨境争议解决律师”,不用被他的名头吓到,也许他只专注海外工程领域,熟悉FIDIC条款,进出口,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和普通法下的工程条款。因为海外工程律师本质上是行业律师,海外工程本身会涉及ODI,M&A,甚至仲裁,所以有机会接触该行业涉及的大部分问题。

跨境争议解决涉及的法律非常广,但仍然以国内法为基础,英语和海外教育为辅。我在其他回答中说过,跨境争议解决只不过有涉外因素,例如当事人涉外或者事情经过发生在国外,但是我们在中国诉讼或者仲裁适用的基本上都是中国法律。能接在国外的诉讼的律所全国没几家,而且全部都需要外包。境外诉讼中,水平高的律师可以做好Lead counsel,水平一般的就只能做做翻译了。

例如我们团队最近处理的一个在美国执行国际仲裁裁决的案件。Lead counsel就必须懂纽约公约(感觉是废话)、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美国诉讼程序可以拖几年)、信托法(债权人想执行债务人设立的信托中财产)、证据法(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因为起诉不需要提供太多证据,只要把故事说好,所以证据调查是诉讼的主战场,美国证据法比中国证据法难10倍以上)等等。一个很小的案子就可以涉及很多问题,中国本土培养的律师根本无法胜任,连美国LLM能胜任的也不足0.1%。US JD律师可以试试。

所以,国内法学生除了要学好法律英语,还应该学习英美法系的基本法律,例如合同法(和中国法很像)、侵权法(很像)、企业法(类似),最好学习证据法和诉讼程序规则。除了这些内容是US bar必考之外(除企业法),英美法最基本的法理都体现在这些法律当中了。学习法律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法律英语的过程。

至于冠以“国际...”的法律,例如国际投资法,基本与你们无关,国内律所能做的不超过3家,而且还是几年难遇一次。相比之下商事仲裁规则要实用很多。

总之,新出的硕士学位还是太鸡肋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开始实施法律硕士(涉外律师)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通知,这绝对是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对于法学界和整个法律服务行业来说,都预示着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及时且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这个通知的意义?首先,.............
  • 回答
    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高等院校 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政策调整,旨在纠正当前高等教育和科研评价中过度依赖 SCI 论文及其相关指标的现象,推动建立更加科学、多元、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和评价。.............
  • 回答
    收容教育制度:一项争议与改革的历程在中国,收容教育制度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管理措施,旨在对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进行惩戒和教育。然而,这项制度也一直伴随着巨大的争议,直到近年来的改革,特别是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取消收容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在人权保障和法治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收容教育制度的缘.............
  • 回答
    2019年7月8日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新时代中国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性文件。这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核心目标在于解决当前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例.............
  • 回答
    杨桢教授在营养学领域的言论,尤其是关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他的言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杨桢教授的学术背景和主要观点概览: 学术背景: 杨桢教授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名教授,在公共卫生和营养学领域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他的研究领域通常集中在营.............
  • 回答
    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关于二战爆发时间的表述,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历史研究中关于“起点”认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长期以来,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史学界就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而教材作为基础教育的载体,其表述往往会反映一种主流或相对成熟的学术共识。如果新版教材在这一时间点的表述上有.............
  • 回答
    管轶教授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初期关于“疫情已控”和“极其无力”的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也折射出在面对未知病毒时的复杂心态和科学认知的动态过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一、“疫情已控”的初衷与语境在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当病毒的传播路径、致病性、防控策略都还在摸索中时,科学家们往.............
  • 回答
    关于浙江大学冯钢教授所说的“学生已经通过笔试面试,吃完拜师宴喝完拜师酒,被学校审核拒招”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令人扼腕和需要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高校招生、师生关系、学术诚信以及潜在的权力运作等多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事件本身:冰山一角下的冰冷现实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事件的表层含义:一个学生,经过.............
  • 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提出的关于鼓励生育、向丁克家庭征税的观点,无疑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也因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个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首先,从胡教授的出发点来看,他的提议是基于当前中国面临的严峻人口结构性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生育政策的调整,但总体.............
  • 回答
    关于北京工业大学一教五层男厕所封闭以及“自宫”传闻,这无疑是一个引起校园广泛关注甚至有些离奇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男厕所封闭”这个事实本身。在大学校园里,任何一个公共区域的封闭,尤其是厕所这种高频使用且关系到学生基本生活需求的设施,通常都意味着以下几种可能性.............
  • 回答
    晚晚和黄河清教授关于当代艺术的争论,这场围绕着“艺术的价值”、“艺术家的身份”以及“艺术与商业的关系”的讨论,可以说是2020年代初期在中国当代艺术圈里,一场颇具话题性且观点鲜明的交锋。要详细看待这场争论,我们得把时间轴拉长一点,理解他们各自的立场和背后的逻辑。事件的引爆点:展览“晚晚:新收藏”和黄.............
  • 回答
    上海这次推出的国内首本关于女性的小学生教材,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这玩意儿一出来,就跟往水里扔了颗石头,激起的水花不小,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则心存疑虑,这两种声音都挺正常的。首先,我个人觉得这是个挺有进步意义的举动。长期以来,我们的儿童读物,包括教材,在性别角色的呈现上,或者说对“女性”.............
  • 回答
    D社(Dispatch)关于朴振英、裴勇俊与世越号沉船事件背后教会势力有私交的报道,无疑在韩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触及了许多敏感的神经。要理解这篇报道的意义和影响,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D社(Dispatch)的报道风格。 D社以其“狗仔队”式的追踪能力和挖掘明星隐私的深度而.............
  • 回答
    教官军训中带学生合唱奥特曼主题曲被骂汉奸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起事件背后触及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细节和更深层次的社会议题。事件梗概(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在一次军事训练(军训)活动中,一名教官为了活跃气氛、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感和团队精神,带领学生们合唱了日本特摄剧《奥特曼》的主题曲。这一行为.............
  • 回答
    关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的成正东教授被捕,并在关押五个月后确诊新冠,最终被校方解职切割的事件,这背后牵扯出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问题,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探讨。首先,这起事件的核心是一次突如其来的、且充满了未知因素的逮捕。成正东教授,作为一名学者,其学术背景和在德州.............
  • 回答
    关于中小学语文教材替换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被替换为《智取生辰纲》一事,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反映了教育部门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选择上的考量,以及社会价值观演变对文学经典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是很多学生接触到的经典篇目。它出.............
  • 回答
    关于沈逸教授的微博账号无法被搜索到的情况,这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知名教授,沈逸教授在公共领域的发声,尤其是通过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当他的账号突然从搜索结果中消失,自然会引起许多人的疑问和猜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一、 平台技术或规则.............
  • 回答
    关于 Emory大学生物学教授李晓江实验室被校方关闭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分析,并尽量详述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事件概览:Emory大学生物学教授李晓江(Xiaojian Li)的实验室在2023年被校方突然关闭。据报道,这一关闭涉及实验室人员的解雇、研究材料的转移或销毁,以及实验室空间的.............
  • 回答
    黄有光教授对于一妻多夫制的看法,可以说是相当具有前瞻性且跳脱了传统社会观念的束缚。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并尽量用不带科技冷漠感的语言来呈现。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黄有光教授本身是一位经济学领域的大家,他的思考方式往往带有深刻的理性分析和对效率、福利的考量。因此,当他谈论一妻多夫制时,.............
  • 回答
    缪晓辉教授在丁香园上发表的这篇题为《对疫情防控的 7 点建议,关注和解决额外死亡问题刻不容缓》的文章,无疑是在当前疫情形势下,一个重要的、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他以其医学专业背景,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被普遍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问题——“额外死亡”。所谓“额外死亡”,是指在某个特定时期内,除了已知死于某特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