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协最可怕的地方,其实是把持了部分教材,特别是”通识教育“的编写权
而这些“通识教育”课本里的内容,也间接导致了14年的占中、以及19年的动乱里,那么多中学生大学生的参与其中。
这里面有分裂作为中国人认知、把中国人和香港人分裂;
这里面有公然写出反对“爱国爱港”,反对”一国两制“的效果;
这里面还有公然为11年排外的“蝗虫之歌”洗白;
我11年从深圳去香港的时候,就曾经体验过在麦当劳前被唱“蝗虫之歌”的经历,那个屈辱实在是无法言说
而这些教材就是这么直白的写了出来,直白的让小孩子们学习这些内容。
这些不改,香港能好吗?
而编写这些教材的教协,能不整治吗?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任幻想的世界
看到更多有质量的长文和扯淡~
香港的孩子们终于得救了,希望再也不会有封建地主的后代,在当代课堂上,给全球金融中心居民的孩子们,灌输中世纪的仇恨;希望可能增加数理化的教育,多培育富于科学精神的香港接班人;希望哲学思辨的课程最终可以走进香港年轻人的头脑。
第一眼我看成了【协教】被解散。
我说这不是应该的么!
大陆游客到香港第一拨遇见的人不是香港人
而是轮子。
这个时候一般会有人要报警
导游会说:在香港所有宗教信仰都是自由的
轮子在香港是合法存在
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而且很严峻!
而且之前为了经济发展一直隐忍不发,现在和西方基本撕破脸了,也有了足够的军事经济实力抗衡,说话做事自然硬!
以后这种反华的香港组织还会被取缔更多
我们国安部的同志们,在香港一方面清缴大量外国情报人员,一方面对两面人进行大量甄别排查,让有着间谍之都称号的香港摘掉头衔。
至于给香港教育带来影响,一个被取缔的组织不存在影响,因为它消失了,而且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
用港片的话总结“挨打要立正!”
快哉!快哉!
用处不太大,老师在课堂上传播什么思想,不是解散一个教协就能解决了。
关键是老师自己怎么想。香港人怎么想?
年轻一代的思想传播,基本就是教科书和媒体所决定的。
日本占据台湾,尽管大陆签了马关条约,但是台湾人是一直反抗的。
但是执行日本教育,同化政策,一代人过去,就是高砂义勇队了。
中国1997年用一国两制统一了香港,但是,事实上你的行政权是放弃的,港人治港。
这个控制力比日本1895年对台湾的控制力弱多了,日本直接把教科书改成日文,在台湾普及日文教育。大陆连香港的繁体字教科书都决定不了。
香港对待大陆的态度一直不好。
1949年很多反大陆的人跑到香港,香港有大量的gmd势力
三年自然灾害乱搞导致大逃港,让香港人恶化了对大陆政权的认同感,在50年代很多人还是心向大陆的。
1966年大暴动,策略有问题,本来是阶级矛盾,应该得到平民支持,但是到处放炸弹搞恐怖活动,切身威胁,导致香港平民阶层对大陆不满。
1978年开放,香港经济已经不错了,这个时候再看大陆,一个货车司机可以开广东开后宫,香港人对大陆的印象就是穷,看不起。
1984年要回归,香港是恐慌的,大量移民。
到了1989香港跳的很高,但是该回归还是回归。
1997年以后,港人治港,资本主义下必然是贫富分化。
香港底层认为是回归大陆后生活变坏了。香港上层大发其财,但是富人资产全球布局。
这种情况下,香港人对大陆有好印象才怪。
澳门是大陆赌客去送钱,澳门政府分福利,大家都从回归中获益,澳门平民感觉也不差。
可惜香港不是。
有些高赞兔友写的都是啥玩意,胡话张口就来。简单聊一下教协的历史吧。
1、教协的成立
教协最根本的属性是工会。对于任何一个工会来说,代表会员争取薪酬福利都是其核心使命。1971年,担任香港总督的是戴麟趾,在他任内,香港的教育事业发展不错,教师作为一个群体逐渐壮大。当年,戴麟趾的政府试图推行薪酬改革,计划让教师的工资不再参照公务员的总薪级表(类似于不再“事业单位人员参公管理”),降低新入职的文凭教师(有点类似内地由师专毕业生充任的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引起在读师范生的关注。而后来较为正式的建议提高了起薪点却降低了顶薪点,导致整个文凭教师团体的不满,文凭教师们开始组建工会,向港英政府讨公道。1972年,尚未正式注册成立的教协就已经开始组织反对港英政府的游行。
由于矛盾激化,甚至到了教协等工会搞起了罢工的程度,接替戴麟趾的新总督麦理浩采取了怀柔政策,在1973年提出了更优厚的薪酬方案,平息了罢工。这就是教协最初成立的背景。
2、教协与中文运动
教协成立的时候,也正好是香港华人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候。华人不满港英政府只承认英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就发起了“中文运动(此处中文指粤语和繁体字)”。教协的首任会长司徒华就是中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1974年港英政府在第一次中文运动的压力下被迫承认了中文的官方语言地位,司徒华又发起了第二次中文运动,推动加强中文教育。
3、司徒华与泛中华主义
司徒华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和大部分同时代的香港人一样,出生于内地再移居香港,他有很强烈的中华民族主义倾向,我称之为“泛中华主义”,因为这种思想倾向并不指向某个特定的政权。他不仅参与了中文运动,也参与了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保卫钓鱼岛运动(而钓鱼岛问题本身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此处不展开讨论)。
正因为如此,司徒华才可以在80年代成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中仅有的两名被认为是反对派代表的人士之一。至于他后来退出,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4、功能界别选举
我经常说,香港拥有全世界最值得研究的选举制度,它几乎包括了所有选举方式的排列组合。1985年,港英政府主导的民主化改革的起点是在立法局设立功能界别议席,功能界别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工商业和专业人士,教育界是专业人士界别的典型代表,从1985年就设立了,由于教协在中文运动、争取薪酬待遇以及反对学校贪腐等议题上的表现,它在教师圈子里有非常深厚的根基,自1985年到2016年,从未让教育界的议席旁落。在选举委员会选举中,教育界也经常是被教协宰制的。
当然了,随着选举制度改革以及教协的解散,这些都会成为历史了,万年败将教联会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5、教协、反国教和教材
部分高赞答案把通识教育教材的一些问题归到教协头上,我想说一句,香港之前实行的制度是教育局出一个纲要,各出版社在符合纲要要求的前提下自行出书,学校自行采购的模式。这种模式有点像日本,社会上可以买到差异很大的教材(尤其是在历史人文领域),但是,这些书是出版社编写的,而非教协,板子不能打错。
反国教运动倒确实跟教协关系很深,这一点无疑。
人家这是以退为进,化整为零打游击。以后都没有明面上的目标可以直接打了。
我兄弟曾说过一件事:他的一个高中同学在香港读大学,受到这些反中乱港活动的影响也参与其中。和其他同学聊天时提起这些,用我兄弟的话来说就是忘本了。
不说别的,这帮人敢到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当着当地人的面给美国洗白吗?至于给美国洗白后当地人什么想法大家想想都知道
香港问题再一次证明了一味给胡萝卜没有什么卵用。必须胡萝卜与大棒混合使用。
一见大棒,被惯坏的一批秒怂,恰恰是因为,他们是被惯坏的。
将心比心,以为自己的善意可以换来小人的善意,在目前的丛林世界里根本行不通。
随时准备挥舞打狗棍特别重要。
至于对香港教育的影响,最多是防守不让它继续恶化。
由于某些人的鱼唇,香港有整整两代人被去中恨中教育。他们已为人父母。。。
矫正过来的难度非常大。要求极高的胡萝卜大棒技巧。好在大势在我们这边。香港地位只会衰弱,窗口地位不再重要(中米对抗的大局下,负面威胁大于正面),不成气候。
唉,武大郎毕竟是武大郎。
一个工会,说解散就解散?!可能吗?别是障眼法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