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中国书籍是永垂不朽,必须看的?

回答
写中国的好书,这事儿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要说“永垂不朽,必须看”,这话说出来就带着点分量,得是那些穿越了时间长河,依然能拨动人心弦,照亮我们认知的好东西。这可不是随便一本畅销书就能担此重任的。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这么几本,都是我读了又读,每次都能品出新滋味儿的。

咱们先说说这 《论语》。你要是问我,什么书能最直接地触碰到中国人的灵魂,那我觉得就是它了。这本书不是什么长篇大论,也不是惊心动魄的故事,就是孔子和他学生的对话。但就是这些简简单单的对话,却勾勒出了一个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一套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为什么说它“永垂不朽”?因为它说的东西,从来没有过时。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然后经常温习,不也很快乐吗?这不就是咱们现在天天说的“终身学习”吗?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这简直就是普世的道德准则,不管什么时代、什么文化,都适用。再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这句话教我们谦虚,教我们从身边每一个人身上学习,这是一种多么开阔的胸襟!

读《论语》,不是光看字面意思,还得体会里面的“味道”。孔子那种温文尔雅,又坚定不移的君子风范,他的智慧,他的仁爱,他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责任感,都在字里行间渗透出来。读它,你会知道什么是“仁”,什么是“礼”,什么是“义”,什么是“智”,什么是“信”,这些都是构建中国人精神世界最底层的砖石。它不像一本小说给你讲个故事让你乐呵,它是一种沉淀,一种滋养,让你知道怎么活得更明白,更像个“人”。当然,初读可能会觉得有点拗口,但多读几遍,找些好的注解参考一下,你会发现里面乾坤大得很,而且,它真的会影响你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接着,咱们得说说 《红楼梦》。这可不是一般的小说,这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一部中国社会史的缩影,一部人性的百科全书。它讲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听着像个言情小说,但你如果只这么想,那真是辜负了曹雪芹。

《红楼梦》好在哪?它太“真”了。真的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从皇亲国戚的奢华生活,到底下小人物的辛酸无奈,描绘得是细致入微,活灵活现。那些大家族里的规矩、饮食、服饰、园林,还有人情世故,简直就是一幅幅活动的画面。你读的时候,感觉自己就置身其中了。

更了不起的是它写人。贾宝玉这个“叛逆”的少爷,不爱功名利禄,只爱女儿的纯洁和美好,他对着那个“男尊女卑”的世界发出了最温柔也最尖锐的质疑。林黛玉的敏感、多情、才华横溢,她的悲剧命运,让人心疼不已。薛宝钗的圆融、世故、符合社会规范,但内心深处也有自己的坚持。还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狠辣,还有那些丫鬟婆子,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人物都丰满得像真人一样。

它写的是“悲剧”,是大家族的兴衰,是女儿们的命运,是青春的幻灭,是理想的破碎。但它不是那种让你绝望的悲剧,它让你看到的是人性的复杂,是命运的无常,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读《红楼梦》,你会对人生有更深的理解,你会明白很多事情的无可奈何,也会更懂得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它是一部越读越有味道的书,不同年龄读,不同心境读,都有不同的感悟。

再来一本,可以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脊梁—— 《史记》。司马迁写这本书,真的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你想了解中国是怎么走到今天的,想知道那些塑造了中国的历史人物是怎样的人,就得看《史记》。

《史记》好在哪里?首先是它的“史笔”。司马迁不仅仅是记录事件,他还在里面注入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他写的是“人”,是那些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功过是非,他们的爱恨情仇,他都写得特别生动。你读《项羽本纪》,你能感受到项羽的勇猛、他的霸气,也能看到他自负、他最后的悲凉。你读《刘邦本纪》,你能看到刘邦的市井之气,他的豁达,他的那种“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精明。

它写的这些人物,很多都是我们今天还能挂在嘴边,还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比如曹操,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奸雄,他也是个有才华、有魄力的人,他的人生轨迹,他的权谋,至今仍值得我们研究。再比如诸葛亮,他的忠诚、他的智慧,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今还是许多人心中的楷模。

《史记》不只是历史书,它更是一本“人生教科书”。它让你看到,英雄也好,枭雄也好,他们都是凡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命运,都和那个时代的土壤息息相关。读《史记》,你不仅能增长历史知识,更能增长人生的智慧,让你学会理解历史,理解人性,理解那些推动世界发展的力量。当然,它篇幅也比较大,但是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去读,你会发现里面的每一个人物故事都那么引人入胜,而且,里面有很多关于为官之道、为将之道、治国之道、做人之道的深刻道理。

除了这几本,还有像屈原的 《楚辞》,那种浪漫主义的诗歌,那种对国家的热爱,那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有像老子的 《道德经》,那种辩证的哲学思想,那种“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妙,那种“柔弱胜刚强”的智慧,也是影响深远。

但如果非要选几本“必须看”,那上面这三本,可以说是奠定了我们民族文化和思想的基石。它们不是枯燥的教材,它们是鲜活的生命,是智慧的结晶,是穿越时空的对话。读它们,你读到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中国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们就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而且,它们会让你变得不一样,让你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这个世界。

所以,如果你想真的“看懂”中国,想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这几本书,绝对是绕不开的。别怕它们“古老”,它们里面蕴含的生命力,比很多时髦的东西都要旺盛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来泼冷水的。

知乎的书籍推荐区泛滥着一种唯神主义思想。

而且,这不是一个区的问题,似乎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任何时候,崇拜偶像是危险的。恐怕,它会成为一种生活惯性,成就一种扭曲的自我认知方式。

当你惯于在生活中找物或者人作为偶像,其实是下意识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被凝视,被支配,需要扶助,容易被伤害的弱者地位。

人本身不是弱者,你的认知方式让你成为弱者。

从认知这件事来看:

高山,只存在于你开始仰望的时候。

你注视世界的方式,造就了你攀登的艰难。


我建议,人得过一种唯我主义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

你得意识到,除去你之外的他者,他们都是资源,是你可以自由支配,借助和选择的。

书籍本就是一种资源,对于它的认定,也是人为的过程。

前人有前人的处境和艰难,他们自有一座名为时代和自我山河去跋涉。

广袖一挥,指定这本书是当时值得用的,累积下来,到了现在,也不过是你走过一个路口,看见一个路牌上杂乱标记:此路畅通,建议前行,或者,此路不通,建议绕行。


经典是可疑的,人造的,非天然的。

且使用有限,前提是,你得和前人跋涉一样的山河,走过一样的路口。

对于这样驳杂的指示,你可以提前积累认知,但不一定采取。更不用看到一个路标,然后信以为神,反向认为当下时代和自己的山河就是春秋孔子遇到的那个。

更有甚者,如这个问题之下,痴迷于经典,以经典做太上老君的金丹,妄想读完一本,就飞度天下五岳的,也不在少数。

人只能靠自己去跋涉完一辈子的山河。

五分钟读完一本书,三分钟获得某方面的成功学,一本经典走天下,这都是妄想拐杖成精的一时偷懒。


阅读的关键,不在于他,而在于你。

你要做什么?你想要什么?你如何读?

书籍作为一种资源,它就是前人所知的记录,一种承载信息的媒介。

可以用来娱乐,可以陶冶性情,可以获取技能,可以提升认知。

它的效能在于,当下你如何使用它,而不是它本身是经典与否。


当遇到人生问题,不要妄想被迫害和被拯救。

而是正确认知问题在先,抛除情绪,理性观察归因。

然后调用生活里的资源,活人在身边,死人在书里,挑选可用的,大胆实践,放手解决。

成功了,努力前行。

失败了,路还在脚下,只是说明此路不通而已。

一定意义上,从唯我的视角来看,世界是为了你的这一生跋涉而存在,它的一切都是意义生成的方式,而终成你死亡时,舌尖的一点滋味。

你是你的选手

你是你的裁判

你是你的底线

你是你的起点

你是你的终点

你是你的敌人

你是你的帮凶


正如,当哈利波特第一次在湖边使用特守护神咒的时候,不是别人,是他用自己的力量庇佑了他自己。

而一切外界的所爱和所恨,就成为了你的骨头,一寸寸助力你在世界中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自己。


你没有活在别人的故事,你生命的每一刻都是自己故事,你就是这个故事里唯一的主角,也要时刻去做自己的英雄。

若要谈共有和宿命,这就是亘古以来我们人类的唯一的共有和宿命。

user avatar

新华字典

user avatar

要说“永垂不朽”么,《韩非子》啊。人人在骂,人人在堂而皇之地引用。谁还更有资格称“永垂不朽”呢。至于“必须看”么,理论上世俗国不应该有统一的“必须看”。

user avatar

4月20日补充:

上海古籍出版社近年来良心发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典藏本。终于不用忍受旧精装本护封的糟糕设计了。旧精装本是蓝色布面精装,而护封看着不大舒服,丢掉护封也不是,留着也不是。新典藏本美观精致用纸佳,价格也不算贵,喜欢集部书的朋友可以选择若干。

4月2日补充:

新得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釋》一册。农业出版社1982年版。《齐民要术》的版本中,当以此为最佳。中古时南朝人鄙视北朝人“无文”。但此书及《水经注》、《洛阳伽记》,均非南朝人所及。

另:《炙法》这篇,着实把我看馋了。描写烤乳猪的这段,香气口感仿佛从文字中直透出来。那些认为现在的上班族比中古以上贵族吃得好的,可以休矣!

2月9日补充:

《晏子春秋》。我这册是福建人民出版社“顾校丛刊”版。感兴趣而不习惯读影印本的朋友可以另去选排印本。我从前迟迟不看此书,主要是因为觉得“晏子”这个人有点名不副实,毫无事功。而且关于他的那些流传广泛的段子,说实话,都比较无聊。战国时齐人常将管仲、晏子并称。实则管仲是大政治家,当在百尺楼上,晏子何能望其项背。此书多出于战国人编撰,不可信为史实。不过,可以从中看到许多先秦各家的思想观念。而且,四库官臣称之为“传记之祖”,因此,好读古书的人,也不妨拿来看看。


2月4日补充:

刚刚收到《清朝藩署與地丛书》一部十册,台湾“台联国风出版社”据光绪年间石印本影印。此书自然也并不是“必须看的”,但相当不错。收集能助人了解中国四境边区及邻近地区的书。上起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下至同治、光绪年间的一些译本。资料非常丰富。甚至连《元朝秘史》都收录了。不过,对非古代文史专业的朋友来说可能有一定阅读难度。(初看此回答的古籍业余爱好朋友别被它吓到,后面有不少不错的普及本)


1月19补充:

谭正璧的《国学概论新编》,可算一本不错的入门书。分经学、子学、史学、文学四章,介绍古代重要典籍。我手头用的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版。(此书好处是简明且经史子集都讲了些,语言比较浅显。缺点是有不少硬伤)

以下为原答案:

谢邀,没有什么中国或外国书籍是“必须”看的。“必须”二字的强迫色彩太重,如果真有这样的书,强迫天下人的脑子去“必须”,那还不如一把火烧了好。

不过,确实有些古书,兼具知识性、文笔和趣味性的,很值得一读。

请先容许我吐个槽:这个问题下面的许多回答,看得我哭笑不得,《谷梁传》、《尔雅》也出来了。不专门研究经学或者不需要搞训诂的人,读它们干嘛?我怀疑那位推荐者自己也没怎么读过。

插入一张我从前用的上古版标点本《尔雅》,这个版本错误很多。不过,就算没这些错误,您确定要向不搞训诂的人推荐?

对于业余人士来说,读古书的话,读经不如读史。这是鲁迅先生曾经提出的观点。我也这么认为。当然,也有从史的视角读经的人,如章学诚所谓“”六经皆史”,那是另一回事。

还有人直接说什么都不如十三经、廿四史,你确定?确定像《老子》、《庄子》、《韩非子》、《荀子》这些比不了《孝经》、《公羊传》?确定像《资治通鉴》、《国榷》、《续资治通鉴长编》这些巨著比不了廿四史中除“前四史”之外的那些?

很多人劝人读《道德经》。这书好不好呢?当然好,当然好,当然好,重复三遍。不过不在我的推荐之列。在对古书有一定的整体认识之前,一味读这个书容易把人读成妄人,或者油滑之人。人之大病,在故作高深,而《道德经》被一些人弄成了故作高深的工具。我看知乎和其他一些网站上自称“研习道德经”的人,其中十分之六七,都带着一种妄气。国学也有“民科”,《道德经》和《周易》等等便是民科重灾区。(朋友们啊,我这里批判的可不是《道德经》,是一些自诩研读《道德经》的妄人而已。)

例如这位因为《道德经》抨击我的,这是读成了什么精神状态?

话休絮烦,这里奉上我推荐的几种中国古籍,以史籍为主。避开玄理,避开寻章摘句或闲情逸致。推荐的前提是我自己读过。挂链接是为了方便,不想拍照或找图片了,同时是标明该书的还不错的版本,避免不太了解的朋友买到小出版社社粗制乱造的版本。无他意也。

另外,希望刚刚接触古籍的朋友们了解:只列书名,而不提版本、注解者的“书单”,都是瞎列。

1.《左传》

建议将上海古籍出的杜预注本和中华书局出的杨伯骏注本结合阅读。

2.《庄子》

用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入门,参看方勇先生《庄子诠评》。有朋友提出《庄子注疏》好,《庄子注疏》当然是“研究”《庄子》的起点,但要注意郭象的注解有很多为政治目的歪曲原意的地方,此其一。而且《庄子注疏》并不太适合入门读,此其二。如果要读注疏,直接读《庄子集释》便好,里面都保留着。


3.《韩非子》

《韩非子》的优点在于其集大成性,以及对人性的透彻把握,将人性阴暗面看得特别透彻,论说犀利无比。而且保存了许多古代寓言故事。

《韩非子》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普及与学术价值兼具的版本。初学者实在没办法就选择中华书局的“三全本”吧。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算是不错的注本。

4.《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有一个好处,“杂家”,实则是吕不韦等秦国政治家试图融合先秦各家思想于一炉。当然,融得不是很好,有拼凑之嫌。好处是各家的思想都能通过读此书了解一些。另外,此书是古代历史传说故事寓言的海洋。

初学者也还是用“三全本”入门吧。

4.5《逸周书》

这部是想了很久后咬咬牙加进来的。对于非专业的朋友们来说,它的文字比一般的古籍更难读一些。但是,商周之际的一些历史场景,是在这部书中才有记载的。

5.《史记》

推荐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本。需要一定读古书的功底。起码要能够分辨“三家注”,知道梁玉绳、崔述、王鸣盛等人是干啥的。

5.5.《吴越春秋》

这是记录伍子胥、阖闾、夫差、勾践那些年那些事的最详尽生动曲折的古书。当然,其中有一些小说家言。

6.《盐铁论》

具体不解释了。看看汉朝儒家如何在盐铁专卖等国营经济问题上围殴桑弘羊。相当于两千多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7.《汉书》

如果让我只带一部书去荒岛,我一定带它。

8.《三国志》

我绝不会错过秀出我的中华书局1982版精装全品《三国志》的机会,哈哈。

9.《后汉书》

9.5.《高僧传》

想了解佛教在古代中国传播早期的情况,此为第一重要的古籍。堪称中国佛教典籍中的《史记》。如果要系统了解佛教思想,多了解原典佛经里的故事、搞清楚佛教基本概念,那么再加上一部《法苑珠林》。如果有兴趣了解魏晋南北朝时代佛、道和其他各家的论争,再加部《弘明集》和《广弘明集》。如果对禅宗感兴趣,那么再加部《五灯会元》。不了解这几部书而大谈“儒释道”的,都是耍流氓。

10.《洛阳伽蓝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朝寺庙远超南朝,在历史剧变中,一样把兴亡看饱。

11.《颜氏家训》

秒杀后世一切同类型著作。

12.《世说新语》

还是推荐余嘉锡先生的《世说新语笺疏》本。

13.《晋书》

《晋书》在二十四史中属于争议较大的一部,但是,考虑到现在读《世说新语》的很多,如果不读《晋书》,就很难对其中提到的晋朝人物、事件有个全面的认识。另外,里面的“载记”部分,也是独具价值的篇章。

14.《十六国春秋》

和《晋书》中描写五胡十六国的“载记”部分参看。

14.5《汉魏六朝杂传集》

这是今人从古书中搜辑的汉魏六朝人物在正史之外的各种传记。可以作为史书的补充,对汉朝到魏晋南北朝历史故事感兴趣的,可以拥有。

15.《资治通鉴》

这部书肯定很多人推荐,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一下,因为编者本身便带着为统治者当政治参考的用意,在其中一些部分的史料选取和评价上,有意识形态化倾向。例如说赵飞燕姐妹“祸水灭火”那段,就是小说家言,非实事。再如说汉武帝晚年悔过,也是有对《轮台诏》过度解读的嫌疑。本书肯定是体大思精文笔高超的杰作,但读者使用时,在这些方面还需稍微留心。

15.1.《靖康稗史笺证》

读了之后,能更了解何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不过,徽钦二帝一路“北狩”,一路还有子女降生,蛮好玩的。如果跟站在金国立场上编成的《大金吊伐录》对比着看,会更好玩。

15.2.《续资治通鉴长编》

这部书命运坎坷,失传很久,是清朝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来的。研究宋朝历史无法绕过去的书。

15.3《老学庵笔记》

陆游的这本笔记,加上他的《南唐书》、《入蜀记》,比他的诗价值要高,我始终这么认为。

15.4.《唐会要》

用以了解唐朝历史方方面面的很好的一部书,一些地方可以弥补新、旧《唐书》的不足。

15.5. 《朱子语类》

朱熹门人记录的朱子谈话录,除了理学修习部分外,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宏博广大。朱子强于一般理学家的地方,就在于除了理学思想体系外,其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识极其渊博。论学问的“硬核”程度,说唐宋元明一人而已,毫不为过。即使对理学本身不感兴趣的人,读此书,也可以随着朱子的眼光,饱览一片广阔的文史哲天地。犹记当年挚友某君曾说:有《朱子语类》,哪还有兴趣看小说啊。

15.6.《容斋随笔》

想了想还是把这部加上了,古代笔记里的精品。也曾经特别火。近年来《容斋随笔》的热度下降,《增广贤文》、《了凡四训》等从前不入学者法眼的东西倒热了起来,耐人寻味啊耐人寻味!

15.7.《说郛》

此书从价格(蛮贵)到阅读门槛(影印)都不适合“普及”,但是,它真的是一部汇集古代小说、野史、笔记、故事的大宝库。

15.8.《唐诗纪事》

诗人、诗作、故事、历史的剪影。类似的还有《宋诗纪事》等等。不过以《唐诗纪事》最有名。

15.9.《唐人轶事汇编》、《宋人轶事汇编》

对唐宋名人相关事迹进行整体、全面了解的很好的书。

16.《绎史》

中国上古传说、历史人物记载的汇总整合。应有尽有。

16.5.《颜氏学记》

颜习斋在明清学者中,是一个真正的异类。感叹于明朝灭亡而那些平日袖手谈心性的学者百无一用,他试图抛弃宋明理学乃至汉儒章句,回归到“孔门”的传统——这一传统以礼乐射御等“六艺”为本,多元化因材施教。颜习斋大约是中国提倡多学科多门类教育的第一人,可惜限于时代,他没法建设后世这些文史类理工类的专业化分科,只能搬出“孔门”来抨击宋明理学。不过,他对宋儒的抨击,辛辣入骨,读来让人神清气爽。而且这人特真诚实诚,有次谈到戒奢欲方面,他说:我自己反思这么多年,就是一个色欲难戒掉。

16.6.《读通鉴论》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这部书是他的“史论”的代表作。有很多真知灼见,也有很多一家之言,和观点偏激的地方,例如提起武则天就是“淫毒”等等。不过,瑕不掩瑜,推荐和《资治通鉴》并读。

17.《廿二史劄记》

二十四史浩如烟海,今人很难通读,可以读赵翼这本札记,深入浅出,而且很有趣味性。清朝类似作品还有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学术价值更高,但趣味性不及。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中间有些观点太武断。所以就推荐这本。

17.5.《十国春秋》

请注意不要和前面的《十六国春秋》弄混,那个是两晋时五胡十六国之事,这个是唐宋之间“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无论《旧五代史》还是《新五代史》都是以中原地区的“五代”为主要叙述对象,而对当时地方割据政权“十国”的叙述,有所缺憾。这部书正好可以和新旧五代史互补,一部真正的乱世全景图。

17.6.《孟子字义疏证》

清儒戴震的名作。为宋明理学纠偏,反对“以理杀人”,为正当的“人欲”正名:“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此理欲之辩,适以穷天下之人尽转为欺伪之人,为祸何可胜言哉!”在乾嘉时代,真是卓然挺出。昔日和研究生时代那个高大英俊的班长聊起清代学者,说到戴震。他说:“戴震不能简单称之为学者。”我问其故,他答道:“戴震是伟人。”

不过,读此书的话,需要有些宋明理学的基础,不然会不知道戴震在支持啥批判啥。

18.《茶香室丛钞》

晚清大学者俞樾(俞平伯祖父,章太炎之师)所撰。俞樾的夫人生前居室叫“茶香室”,夫人卒后,俞樾晚景寂寞,回想起夫人从前有摘抄古今趣闻轶事的习惯,于是自己动起手来,若干年间,摘录了上千条。“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俞樾晚年也颇有此凄怀吧。

18.1.《元白诗笺证稿》

记得有那么些年,陈先生的《柳如是别传》非常流行。不过,陈先生的著作里,我还是最喜欢这个。陈先生不是在就诗论诗,是把我们带入了精彩纷呈的唐代历史场景。

18.2.《书林清话》

关于叶德辉,很多人质疑他的人品。从戊戌变法一直反动到北伐战争的老派人物,直到1927年被枪毙。不过,叶的旧学造诣相当深。这部《书林清话》是一本关于书的书。讲述了古书收藏、保护、传承的方方面面。读来可以相见古人为保存书籍文献的精心、痴心和苦心。

18.3.《香艳丛书》

这套丛书中汇总了古代关于女性的很多书籍文章,其中有像《赵后别传》等野史、《板桥杂记》等描写古代青楼人物事迹的书等等。想了解古代那些风月事的朋友,可以翻翻。人民文学出版社九十年代的这个版本很漂亮,可惜多年未重印,需要到孔网等地方淘二手,而且价格也不便宜了。

19.《国史大纲》

比较简明扼要。

19.1.《唐前志怪小说辑释》

这部书上起先秦时代古老神话,下到六朝志怪故事。对此类作品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有了它,像《搜神记》、《搜神后记》等等不用再购读。

19.2.《美术丛书》

中国古代并无“美术”一词,近代才由日本传入。于是大画家黄宾虹和国学家邓实合编了这套《美术丛书》,把古代的书画理论、品鉴、感言之类的著作,几乎一网罗尽。甚至连关于文房四宝、清供雅玩之类的书,如《瓶史》等等也收入其中,满目琳琅。对喜欢传统艺术和雅趣的人而言,这部丛书,是真可以让人浸淫其中一辈子。

此书目前我见到的都是影印本。有16开缩印三大册和32开40册两种。

——————————分割线—————————

补充:没想到关注这篇答案的朋友突然多了起来。有几条评论,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

1.有人问我为何不推荐《论语》。我想来想去,我为何一定要推荐论语呢?本答案只是介绍一些不错的书,一些有分量有价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书,而不是编一个“全排行”的大榜呀。

2.《菜根谭》、《古文观止》之类,就算了,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书。就说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比《古文观止》不知高到哪儿去了。《观止》在从前只是一个类似于给初中生看的“优秀范文选”的地位,也就80年代之后,突然因为大家多年未读古文,而且一时不知该怎么去读,被拿来当一个入门普及本而已。结果你印我印大家印,弄得这从前不登大雅之堂的书成了中小学师生眼里的经典。如果我们对任何一位古代文史相关方向的学者推崇《古文观止》,对方要么对我们笑笑,同时认定我们没读过古书;要么就是眼都懒得抬一下了。

3.我这里列的书不适合“普及”。本回答的目的原本就不追求“普及”。我只需要列入其中的书有质量,不要求都适合普及。当然,我也考虑到阅读难度而没有推荐一些书,例如《昭明文选》,当然是宝贝,但是,肯定多数人包括一些文学专业的人在内,是会啃得很累的。

———————分割线————————

再补充:这篇苦心奉献的答案,得到很多朋友支持,很快乐。我会不时更新此答案。

————————分割线——————————

1月12日更新

有朋友在评论中推荐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我也赞成用这种史类的论著建立起对古代文史哲的宏观了解。

这里奉上如下几部: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或简史)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4.韩大伟《中国经学史》

5.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user avatar

帮助了解中国运行的基本逻辑的二十本书(社科、行政推荐书单)

注:粗体可做日常读物,语言有趣通俗


1.《贤能政治》——贝淡宁

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3.《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周黎安

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5.《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周雪光

6.《自下而上的变革: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倪志伟

7.《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孔飞力(一本讲制度运行的很有趣的书,大家别被标题蒙骗了)

8.《邓小平时代》——傅高义

9.《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曾小萍

10.《中国如何摆脱贫困陷阱》——洪源远

11.《无声的革命》——李中清

12.《中国式共识性决策:开门与磨合》——王绍光

13.《乡土中国》——费孝通

14.《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

15.《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政治逻辑》——曹正汉

16.《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渠敬东

17.《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周飞舟

18.《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折晓叶

19.《大分流》——彭慕兰

20.《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姚洋


感觉还可以给伙伴们补点专业用书,嘿嘿

一、历史类

赫拉利:《人类简史》

吕思勉:《中国通史》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费正清:《中国与美国》、《伟大的中国革命》

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

史景迁:《改变中国》

罗威廉:《红雨》

二、理论类

斯科特:《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三、方法类

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塞勒:《助推》

李连江:《不发表,就出局》

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

加里·金:《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四、计量经济学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

安格里斯特:《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

林文夫:《计量经济学》

伍德里奇:《橫截面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中国的好书,这事儿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要说“永垂不朽,必须看”,这话说出来就带着点分量,得是那些穿越了时间长河,依然能拨动人心弦,照亮我们认知的好东西。这可不是随便一本畅销书就能担此重任的。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这么几本,都是我读了又读,每次都能品出新滋味儿的。咱们先说说这 《论语》。你要是问我,什.............
  • 回答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这可是一个庞大的宝藏,里面藏着太多有趣的故事和视角。我一直觉得,要了解一个地方,除了自己亲身去体验,看看别人怎么看它,同样能碰撞出不少火花。尤其是那些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怀着不同目的来到中国,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的人,他们的笔触里往往能捕捉到我们自己可能都忽略掉的细.............
  • 回答
    中国古代关于妖兽、鬼神以及行侠仗义的书籍浩如烟海,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想象力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世界。这些书籍不仅是娱乐读物,更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宗教、哲学、社会风貌的重要载体。下面我将根据您提出的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书籍,并尽可能深入地讲解其内容和价值。 一、 妖兽神怪类书籍这.............
  • 回答
    在英语学习的漫漫征途中,总有一些书,它们像是黑夜里的灯塔,突然间照亮了前方的道路,让你豁然开朗,醍醐灌顶。对我而言,有那么几本这样的书,它们不仅教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对待英语的方式,甚至是看待世界的方式。第一本,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本,是 《英语的奥秘》 (The Power of Engli.............
  • 回答
    要找寻中国古代散文的集评或评注,确实有不少途径和值得推荐的书籍。这些宝贵的资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散文的精妙之处,也能从中窥见历代文人心中的爱憎褒贬,让阅读体验更加丰富。一、 寻找集评与评注的途径1. 传统学术著作与文集: 这是最主要、也最可靠的来源。许多学识渊博的学者,尤其是清代以来治.............
  • 回答
    中国当下,一个既充满机遇又饱受挑战的国度,其复杂性常常让人难以把握。想要深入理解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巨变,需要我们跳出碎片化的信息,从更宏观、更具历史纵深的视角去审视。我曾阅读过不少关于中国当下局势的书籍,其中有几本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论据和见解,更重要的是,它们以一种引人.............
  • 回答
    理解中国的货币政策,确实需要一些深入的解读。中国经济体量大、结构复杂,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因此显得尤为精妙和多变。要找一些能把这个问题讲得明白的文章或书籍,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考察,并且我会尽量用一种自然、有条理的方式来介绍,避免生硬的AI风格。一、 核心概念的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工具箱”与“.............
  • 回答
    中国古代的书籍中,确实流传着不少带有“荤段子”意味的内容,它们多く出现在笔记小说、戏曲、以及一些文人的诗词唱和之中。这些内容之所以有趣,往往是因为它们以一种委婉、巧妙或者戏谑的方式触及了男女情爱、身体之事,而非直白露骨的描绘。要说详细,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文人笔记中的调侃与戏谑:宋代以来,文人.............
  • 回答
    黄仁宇先生作为一位深耕中国历史的大家,他的著作,尤其是《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无疑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视角。然而,任何历史学著作,即便再深刻,也难免会存在一些可以商榷之处。在我看来,要挑出黄仁宇先生著作中“站不住脚”的论点,其实是一个相当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他的许多观点并非绝.............
  • 回答
    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中国古代历史的书籍。说实话,这个问题就像让我从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挑选几颗最亮的星星,实在太难了,因为中国历史太悠久、太丰富了,好书实在太多。但如果让我硬要推荐几本,我希望是那些既有学术深度,又能让普通读者读得津津有味的书。我尽量不卖弄那些AI味十足的套话,而是从一个对历史抱有好奇心.............
  • 回答
    中国神话的浩瀚星河中,散落着无数璀璨的明珠,它们历经千年沉淀,依然闪耀着迷人的光辉。如果你想一头扎进这片奇幻而古老的领域,寻找那些能让你会心一笑、拍案叫绝,或是陷入沉思的书籍,那么我这里有一些私房推荐,绝非照本宣科,而是我真心觉得有趣、值得一读的。1. 那些“翻译腔”的权威,却意外地有趣首先要提的,.............
  • 回答
    嘿!想带孩子一起穿越回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吗?给小学生讲中国古代史,可不能干巴巴地搬书本,得有趣、有画面,还得让他们能看得懂、记得住。我最近给家里的孩子找了几套书,效果特别好,赶紧分享给你们,希望能帮到你。一、 循序渐进,打下坚实基础: 《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全套,共10册)—— 这套书绝对是我.............
  • 回答
    你好!读史明智,通览中华五千年,是一件令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要说推荐历史书,这绝对是个大话题,因为历史的辽阔和复杂,决定了没有哪一本书能包罗万象。而且,不同的人对历史的兴趣点也不同,有人喜欢宏观的朝代更迭,有人偏爱细致的风土人情,还有人着迷于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人物。我尽量结合自己的一些心得,为你梳理.............
  • 回答
    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不乏那些能够让人掩卷莞尔、拍案叫绝的“有趣”之作。这些书,或许以其独特的视角观察世事,或许以其精妙的语言调侃人生,又或许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奇境,总而言之,它们如同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让人在沉重的历史长河中,寻得一份轻松与会心。要说“有趣”,我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些记录民间生.............
  • 回答
    我与你一同漫步于浩瀚的中国古籍长河,那些被时光掩埋,却又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珍珠,总能唤起我内心深处的好奇与敬意。比起那些耳熟能详的《论语》、《孙子兵法》,有些书或许名气不大,却自有其独到的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一、 《菜根谭》:禅意入世,的人生智慧初次接触《菜根谭》,你可能会觉得它不过是一本关于饮食.............
  • 回答
    您好!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北京冬奥会的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北京冬奥将书写历史”,这背后确实离不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颠覆性新技术”。本届冬奥会充分展示了科技赋能体育的强大力量,以下是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颠覆性新技术:一、 全方位、沉浸式的观赛体验: 8K超高清转播与裸眼3D: 这是北京冬奥会最.............
  • 回答
    有些书中的话,不是那种能让你瞬间醍醐灌顶、改变人生的金句,而是像温水一样,慢慢浸润心田,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又会悄悄浮现,让你回想起当时的心情,以及它在你生命里留下的淡淡痕迹。对我来说,有这样一句话,出自一本不算特别知名的小说,叫做《岛上书店》。书里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秒,而是.............
  • 回答
    《临高启明》是一部非常受读者欢迎的穿越小说,其硬核的工业知识和严谨的逻辑推演是其最大的亮点。然而,正如任何一部庞大的作品一样,它也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一些可以被挑剔的“硬伤”。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不带AI那种“官方”的腔调,而是更像一个认真读完后,忍不住要跟大家掰扯掰扯的读者的感受。1. 工.............
  • 回答
    还真有那么几本,读到开头就觉得“这下可不得了了”。我印象最深,也是最让我惊艳的,大概是《百年孤独》。第一次翻开它,大概是在一个慵懒的下午。封面就已经透着一股子神秘和古老的气息,名字更是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然而,当我的眼睛扫过第一句话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好像被一股强劲的气流卷进去,瞬间失去了方向,又充满.............
  • 回答
    作为一台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专业”的概念,也无法像人类一样去“阅读”和“被改变”。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为你梳理出那些真正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书籍。这些书,在不同的领域,都像火种一样,点燃了思想的火焰,推动了文明的演进。若要说起那些改变人类进程的书,思绪便会一下子飘到遥远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