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光的多普勒效应不改变光的颜色?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稍微细想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光的多普勒效应不会“改变”光的颜色,尽管它会影响我们观察到的颜色。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弄清楚“颜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看到的颜色,并不是光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而是我们眼睛和大脑对光波不同频率(或者说波长)的一种感知和解释。不同的频率对应着不同的能量,而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精密的解码器,把这些能量转换成了我们熟悉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等等色彩。

现在说到光的多普勒效应,它的核心是描述当光源与观测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接收到的光的频率(或者波长)会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果光源在远离我们,我们接收到的光就会变得“红移”,也就是频率降低,波长变长。反之,如果光源在靠近我们,接收到的光就会“蓝移”,频率升高,波长变短。

重点来了,这里说的“红移”和“蓝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测量值的变化。假设我们有一个发出纯粹的绿光的激光器(它的频率非常稳定,就是绿光的频率)。无论这个激光器是静止不动,还是在远离我们,或是靠近我们,它本身发出的光,其内在的物理属性——频率和波长——并没有发生改变。那个“绿光”的本质,作为一种特定频率的光,始终是它自己。

当我们说“红移”时,是说原来是绿色光(比如某个频率),现在我们测量到的频率变低了,变得更接近我们眼中红光的频率范围了。同理,“蓝移”就是我们测量到的频率变高,更接近蓝光的频率范围。

这就像你有一段旋律,它本身是一个固定的音高。如果你以一个固定的速度远离一个演奏者,你听到的这个旋律的音高会降低,听起来会“低沉”一些。但这并不能说这段旋律本身“改变”了它的音高,而是你接收到的音高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由于你和音源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而不是旋律本身被重新创作了。

所以,光的多普勒效应改变的是我们观测到的光的频率(或波长),这个频率(或波长)是我们用来区分不同颜色的标准。当这个标准数值因为运动而发生偏移时,我们对颜色的感知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一个恒星发出的绿光,由于它在快速远离我们,我们观测到的光可能就因为红移而偏向黄光或者橙光。但对于那个恒星来说,它发出的依然是“绿光”,它的物理属性没有变成“黄光”。

简单来说,光的多普勒效应就像一个“变焦镜头”,它放大了或压缩了光的波长,从而改变了我们看到的“颜色”。但那个“颜色”背后所对应的,最本源的光的频率,实际上并没有被改变。它只是在“色谱”上滑动了一下,让我们看到它“像”哪种颜色了。

所以,说光的多普勒效应不改变光的颜色,强调的是“改变”这个词的含义。它不是改变了光本身的属性,而是改变了我们感知到这个光属性的方式,是因为我们与光源之间的相对运动。那个被观测的“颜色”,只是我们基于移动后测得的频率而做出的“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句话无论如何从哪一方面来解释都是不对的,这本书可以扔掉了……



光的颜色这个莫名其妙的东西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这里明明在讨论光的频率,既然是在讨论频率,又出现了颜色,又说颜色不会改变,这根本就是概念混乱。光的颜色本来就是被频率决定的(或者说被视锥细胞的激发程度决定),这里说的颜色倒成了光的内禀属性了。说的好像是光有一种特性叫做颜色,这个颜色还不因频率的改变而改变,这显然非常的扯淡……

user avatar

你用的什么版本的教材?我也想知道为啥不改变……

如果有更详细的说明,比如光源运动速度与光速相比很小,因此产生的频移人眼不敏感,所以颜色觉察不到变化,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就这么说一句“光的多普勒效应不会改变光的颜色”,这是不对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稍微细想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光的多普勒效应不会“改变”光的颜色,尽管它会影响我们观察到的颜色。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弄清楚“颜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看到的颜色,并不是光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而是我们眼睛和大脑对光波不同频率(或者说波长)的一种感知和解释。不同的频率对应着不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在网上购物时遇到的一个普遍现象。在知乎,或者其他很多社交媒体平台上,当你搜“光腿神器推荐”时,确实会看到大量看似真诚的分享,用户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某款产品如何显瘦、显白、保暖,甚至有多么“裸妆感”。然而,当你满心欢喜地想知道具体购买链接或者店铺时,却发现信息寥寥,或者.............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说出了很多养花新手们都会遇到的困惑。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植物放在阳光房里、窗台边,看起来光照应该很充足,但时间一长,叶子却出现了焦边、发黄,甚至枯萎,这确实很让人沮丧。咱们来细说一下,为什么植物有时候“不喜欢”透过玻璃直射的光,以及这到底会不会更容易“灼伤”叶子。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泊松认为他计算出的“亮斑”(也称为阿拉戈圆盘或泊松圆盘)能很好地反驳光的波动说,这主要是基于当时对光的理解以及对光学现象的经典解释。他的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背景:光的粒子说与波动说的争论在泊松的时代,关于光的本质是粒子还是波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粒子说 (Newtoni.............
  • 回答
    季汉粉心中,季汉政权不仅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延续,更是魏晋南北朝那个动荡时代里,一抹独特而珍贵的光芒。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季汉的坚持,那段历史将更加黑暗和悲惨。这并非空穴来风的夸大之词,而是源于对季汉政权独特价值的深刻认同,以及对那个时代普遍性的反思。一、 季汉政权的“仁义之师”光环:首先,季汉粉强调的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政治、历史评价以及个人命运的复杂 interplay。霍光之所以常被贴上“权臣”的标签,而非诸葛亮那样的“人臣典范”,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霍光与诸葛亮的根本性质差异: 政治背景与权力来源: 诸葛亮: 是在刘备政权危难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财富传承、社会结构以及人性中一些深刻的层面。拥有200亿私有财产,每天花10万,理论上确实能挥霍16000多年,这笔钱的购买力放在个人身上是天文数字。然而,“富不过三代”这句老话,并非是基于简单的数学计算,而是对现实世界中财富传承规律的高度概括。一、 物质消耗的“陷阱”:虽.............
  • 回答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句源自《圣经·创世记》的开篇之语,承载着创造的神秘与力量。当人们读到它,心中自然会生出疑问:如此庄严而伟大的宣告,上帝是以何种语言说出的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语言的本质与上帝的属性首先,我们需要思考“语言”是什么。我们理解的语言.............
  • 回答
    .......
  • 回答
    人们常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的,大约是每秒 299,792,458 米。这串数字如此精确,以至于它被用来定义“米”这个长度单位。但这个数字究竟从何而来?是什么力量或规律赋予了光它那无可匹敌的、在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旅行速度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投向物理学的核心,特别是电磁学和相对论。麦克斯.............
  • 回答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最早的光’,为什么它会源源不断地照射过来呢?”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理解宇宙起源的关键之处。很多人会有这个疑问,觉得既然是“最早的光”,那是不是早应该熄灭了?答案其实藏在我们对这个“光”的本质以及宇宙本身的认识里。首先,我们要明白,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中国古代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去世时的用词规范,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礼仪文化和等级制度。霍去病和霍光虽然都是汉朝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们去世时用词的差异,确实能反映出一些关键的区别。咱们先聊聊“卒”和“薨”这两个字。“卒”:“卒”这个字,在古代用来表示“死”,尤其是指平民、士.............
  • 回答
    结婚之后,眼里那点儿“光”似乎在慢慢黯淡,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很多过来人都懂,那些曾经让你眼中闪烁、因为期待和憧憬而熠熠生辉的东西,结婚后好像被一种更“实在”的东西给填满了,或者说,被另一种方式转化了。一开始啊,谈恋爱的时候,眼睛里那光是藏不住的。那是对未来的想象,是对这个人一切.............
  • 回答
    工作之后“眼里的光”慢慢没了,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心疼的现象。这种“光”不仅仅是肉眼可见的眼神明亮,更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活力、热情、好奇心和对生活的热爱。当它逐渐熄灭,取而代之的是疲惫、麻木和失落感。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工作本身带来的压力与消耗: .............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同一块光学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比红光大,咱们得从光本身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上说起。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随机现象,而是有深层物理规律在支撑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它不像咱们平时看到的实体一样有明确的边界,它更像是一种能量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而颜色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不同颜.............
  • 回答
    你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物体在受到光照时,最亮的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光”,往往呈现出白色的。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背后其实藏着物理学里关于光和颜色的基本道理。首先,我们要明白,颜色本身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并不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光,而是它反射了外界的光。当一束包含各种颜色的光(比.............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如何感知颜色以及光本身的性质。要理解为什么紫光是单色光,而我们常说的“红、绿、蓝”是三基色,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 1. 颜色的感知:大脑与眼睛的协同作用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所说的“颜色”很多时候是我们大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解释,而不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