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湾地区新冠致死率已超4% ,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致死率为何这么高?

回答
台湾地区新冠致死率近期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其数据表现也引发了对高致死率原因的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综合考量疾病本身的特性、疫情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医疗体系的应对以及人群的整体状况等因素。

一、病毒变异株的影响

自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经历了多次变异,其中一些变异株表现出更强的传播力和更严重的致病性。如果台湾地区近期感染的主要为这类致病性较高的变异株,那么致死率的升高是病毒本身演变的结果。例如,奥密克戎及其亚型在传播速度上虽然更快,但早期一些研究认为其致病性相对减弱。然而,随着病毒的不断演化,新的亚型或组合也可能带来新的挑战,其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的威胁不容忽视。即便总体上致病性有所降低,但如果老年人口比例高,或者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基数大,集中的感染爆发仍然可能推高整体的死亡率。

二、疫情发展与医疗挤兑

疫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出现大规模社区传播时,会对医疗系统造成巨大压力。如果台湾地区在某个时期经历了病例数快速增长,导致医院收治能力饱和,出现“医疗挤兑”的情况,那么即使是原本可以有效治疗的重症患者,也可能因为得不到及时和充分的医疗资源而导致死亡率上升。

重症监护资源紧张: 新冠重症患者通常需要特殊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机等设备。当重症病例激增,远超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时,部分患者可能无法及时进入ICU,或者在ICU中的治疗资源被过度分配,影响救治效果。
医护人员疲惫与感染: 长期的疫情压力和高强度的工作,可能导致医护人员身心俱疲,甚至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这会进一步削弱医疗系统的运作能力。
转诊和分流不畅: 在疫情高峰期,医疗机构的转诊和分流体系可能会面临挑战,部分轻症患者占用床位,而重症患者可能难以快速被送达专业救治单位。

三、人群特征与免疫状况

台湾地区的人口结构和人群的免疫背景也是影响致死率的关键因素。

老年人口比例: 如果台湾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较高,而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那么即使感染率不是最高,其致死率也可能相对较高。
基础疾病的普遍性: 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如果这些基础疾病在台湾地区人口中的流行率较高,也会推高致死率。
疫苗接种情况与效力: 疫苗是降低重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需要考察台湾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对加强针的接种情况。即使接种率较高,也要考虑疫苗在不同变异株面前的保护效力是否有所下降,以及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对长期免疫力的影响。例如,如果大部分人口接种的是早期开发的疫苗,而当前流行的病毒变异株对这些疫苗的“突破感染”能力增强,且重症保护力有所减弱,则可能导致死亡率上升。
既往感染史与混合免疫: 人群的既往感染史,以及通过疫苗接种获得的免疫力,共同构成了人群的免疫屏障。如果近期流行的变异株能够更有效地逃逸既往免疫,或者人群的混合免疫水平下降,则更容易出现重症和死亡。

四、检测能力与病例统计

致死率的计算是基于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因此,检测能力和病例统计的准确性也会影响最终数据的呈现。

检测策略的影响: 如果台湾地区的检测策略更加侧重于有症状者和高风险人群,那么可能漏掉一部分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从而导致确诊病例数偏低,进而推高计算出的致死率。反之,如果检测范围广泛,覆盖了大量无症状感染者,那么确诊病例数会增加,致死率可能会被稀释。
死亡原因的判定: 统计死亡病例时,需要准确判断死亡原因是否直接或间接由新冠病毒引起。如果将一些与新冠合并存在但并非主要死因的病例也统计在内,或者相反,未能将所有与新冠相关的死亡准确归因,都可能影响致死率的准确性。

五、其他潜在因素

地区性聚集性爆发: 特定地区或特定场所(如养老院、长期护理机构)的聚集性爆发,往往会影响当地的疫情数据,并可能因为这些场所内人群的高风险性而导致较高的致死率。
医疗救治方案的调整: 随着对新冠病毒认识的深入,治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如果某个时期采用的治疗方案未能达到最佳效果,或者某些新的治疗药物未能及时普及,也可能影响救治成功率。

总结

台湾地区新冠致死率的升高,很可能是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病毒变异株的特性、疫情发展过程中医疗系统的承载能力、人群的免疫基础(包括疫苗接种和既往感染)、以及检测和统计的准确性,都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要进行更精确的分析,需要获取更详细的数据,例如不同变异株的流行比例、不同年龄段的致死率、疫苗接种情况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以及医疗资源的配置情况等。科学的应对策略需要基于对这些复杂因素的深入理解和持续评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打疫苗死亡率也高,甚至出现了世界首例“孕妈妈打疫苗哺乳,毒死婴儿”的案例……

目测那里根本没有“禁忌症状”的概念,无论什么慢性病啊,怀孕啊,哺乳啊,想打随便打,所以死亡率自然很高。英国CDC明文写着别给孕妇或者哺乳期的人打AZ疫苗……

可能是在给AZ做这些禁忌症状的人体实验也说不定?

user avatar

讲一个寓言

上帝把两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上帝还给羊群找了两种天敌,一种是狮子,一种是狼。

上帝对羊群说:“你们要狼,就给一只,任它随意咬你们。如果你们要狮子,就给两头,你们可以在两头狮子中任选一头,还可以随时更换”。

南边羊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一只狼。北边羊想,狮子虽然比狼凶猛得多,但我们有选择权,还是要狮子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两头狮子。

狼进了南边羊群后,就开始吃羊。狼身体小,食量也小,一只羊够够它吃几天。这样羊群几天才被追杀一次。

北边羊挑选了一头狮子,另一头则留在上帝那里。

这头狮子进入羊群后,也开始吃羊。

狮子不但比狼凶猛,而且食量惊人,每天都要吃一只羊。这样羊群天天都要被追杀,惊恐万分状,羊群赶赶紧请上帝换一头狮子。

不料,上帝保管的那头狮子一直没有吃东西,饥饿难耐,扑进羊群,比前面那头狮子咬得更疯狂。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连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边羊群庆幸自己选对了天敌,又嘲笑北边的羊群没有眼光。

北边羊群非常后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换天敌,改要一只狼。上帝说:选定,就不能更改,必须世代相随,你们唯一的权利是在两头狮子中选择。

北边羊群只好把两头狮子不断更换。可两头狮子同样凶残,换哪一头都比南边羊群悲惨得多。它们索性不换了,让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另一头狮子则饿得精瘦。眼看那头瘦狮子快要饿死了,羊群才请上帝换一头。

这头瘦狮子经过长时间的饥饿后,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虽然凶猛异常,一百只羊都不是对手,可是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羊群随时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里,让自己饱受饥饿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饿死。

想通这个道理后,瘦狮子就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羊群喜出望外,有几只小羊提议干脆固定要瘦狮子,不要那头肥狮子了。

一只老公羊提醒说:“狮子是怕我们送它回上帝那里挨饿,才对我们这么好。万一肥狮子饿死了,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瘦狮子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

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另一头狮子饿死,它们赶紧把它换了回来。

原先肥壮的那头狮子,已饿得剩下皮包骨头了,并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道理。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它竟百般讨好起羊群来。而那头被送交给上帝的狮子,则难过得流下了眼泪泪。

北边羊群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南边羊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了,那只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羊群又无法更换它,它就胡作非为,每天都要咬死几十只羊,这只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血,还不准羊叫,哪只叫就立刻咬死那只。南边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要两头狮子。”



台湾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呢?

一只肥狮子只喝羊心里的血,哪只羊叫就咬死哪只。

一只瘦狮子在上帝那里快饿疯了,肥狮子说把它放出来它得把羊群全咬死

其他的几只狼被肥狮子咬的奄奄一息

user avatar

毕竟台湾只示范一次,不来点脱颖而出的操作,怎么能起到示范作用。

user avatar

检测标准相比国际标准太低,但死亡标准却强行和国际标准保持一致的后果,建议4V修改死亡标准,以照顾4V特有省情。

user avatar

三个原因:Delta突变毒株重症率高,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检测太少做小了分母

一,Delta毒株重症率高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表示,与从武汉疫情以来以及后面20多次局部聚集性疫情的病人相比,这次进入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比例相对偏高,这一批病人大约是10%到12%的比例。以往有的是2%到3%,有的高一点不过是5%到8%,局部的也有8%到10%。[1]


二、Delta毒株已经在台湾本地流行并已外溢到澳门

最早出现在印度的Delta变种病毒成全球疫情主流,台北市长柯文哲表示,迟早会进入台湾社区。[2]

澳门18日通报一名有越南及印度旅游史的台湾男子(59岁),经检测感染Delta印度变种病毒,对此,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王鸿薇表示,「台湾最害怕的事发生了」,如果不是澳门通报,我们还浑然不知,以为疫情已经好转。

王鸿薇昨(20)日在脸书表示,现在全球传染性最强,造成重症机率最高的Delta「印度变种」病毒已经进入台湾,但指挥中心又企图粉饰太平,说这个案例应该在一个月前染疫,现在病毒量不高,可是这个案例在5月21日已经解除隔离,一直到6月18日出境,期间快一个月都在台湾。

对于指挥中心说法,此案例CT值32,病毒量不高,王鸿薇质疑,台湾现在解隔离标准是CT值30,是不是标准过于宽松,而造成台湾一直呈现阴性,到澳门就被确诊。[3]


三、医疗体系过载,有重症不能入院

台北联医工会表示,联医对于守护市民健康责无旁贷,但现在急诊双人病房塞了6名确诊病患,还有许多病人躺在走廊;负压隔离、专责病房都已满床,还有看不到尽头的病人潮,我们真的已经不堪负荷,没办法再收更多病人。[4]

图为当地医院的求助[5]

而如果医疗饱和,重症病例不能及时入院治疗的话病死率会快速上升。

重症病人的特点是呼吸逐渐衰竭,如果不及时对症治疗可能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四、检测太少,感染者数量被低估


根据OurWorldinData 数据[6],台湾省6月中旬日检测3万例左右,阳性232例。

广州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在5月31日下午举行的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本地疫情的平均潜伏期为4天左右,反应传播速率的实时R0在26日达到5之后一直维持高位,直到5月29日达到最大值6.06,昨天(5月30日)第一次下降到4.19。”疫情8天传了4代。 [7] 而原有的新冠肺炎病毒代际间隔为5.7天。 [8]

R0指的是基本传播数,即一个患者可以感染患者的数量。

按5月底开始大规模传播,2天一代,R0=4~6的数据估算,当地感染者肯定不是几百人这个水平。

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状不检测的话,死亡率的分母就会变小。

参考

  1. ^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597502766464332755%22%7D&n_type=-1&p_from=-1
  2. ^ https://tw.news.yahoo.com/delta%E8%AE%8A%E7%A8%AE%E7%97%85%E6%AF%92%E6%88%90%E4%B8%BB%E6%B5%81-%E6%9F%AF%E6%96%87%E5%93%B2%E7%A4%BA%E8%AD%A6%EF%BC%9A%E9%81%B2%E6%97%A9%E9%80%B2%E5%85%A5%E5%8F%B0%E7%81%A3%E7%A4%BE%E5%8D%80-014426129.html
  3.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621002521-260407?chdtv
  4. ^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5250409.aspx
  5. ^ https://tw.news.yahoo.com/%E9%86%AB%E7%99%82%E8%83%BD%E9%87%8F%E8%B6%85%E8%B2%A0%E8%8D%B7-%E6%9E%97%E7%82%BA%E6%B4%B2-%E9%86%AB%E8%AD%B7%E5%9C%A8%E6%B1%82%E6%95%91-%E4%BD%86%E7%96%AB%E8%8B%97%E4%BB%8D%E5%9C%A8%E7%A9%BA%E7%AA%97%E6%9C%9F-105238767.html?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ErmMwG3PdK_tdsT_mWJ7jBDuqx78R4AFNHOVomW2fOvs_5oMNFU4JUZIU4iSU4ropZkMV1V16RBFBYrAZfmUntoLUGKThl6giLhJ_WOQo9i55l1Zhe-Wgh1LJOIWohlnc4VcswOUTP20QuZdGFrfP6IODJLdBa3VTxAUzkBVVhw
  6. ^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data?country=~TWN
  7. ^ https://news.sina.com.cn/c/2021-06-01/doc-ikmyaawc8783978.shtml
  8.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2965045
user avatar

口胡,我省哪里高了?

你们看到的数据,是包含了我们有意放弃的病人。

大部分的这类病人是因为基础疾病或者高温导致的,跟疫情没有关系。

user avatar

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呢?

其实是确诊数量低,筛查不够。

阳性数据越高,则分母越大,死亡率应声而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地区新冠致死率近期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其数据表现也引发了对高致死率原因的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综合考量疾病本身的特性、疫情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医疗体系的应对以及人群的整体状况等因素。一、病毒变异株的影响自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经历了多次变异,其中一些变异株表现出更强.............
  • 回答
    台湾新冠疫情的死亡率飙升至 4.5%,这一数字确实令人担忧。当有报道称台湾防疫官员将其中一部分死亡原因归结于“家属放弃治疗”时,这无疑会引发广泛的讨论和质疑。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死亡率 4.5% 的背后可能有多重因素叠加首先,任何国家的死亡率都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单一因素。4.............
  • 回答
    台湾新冠疫苗接种死亡人数首次超过新冠死亡人数,这个现象确实令人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包括数据本身、可能的解释,以及潜在的影响。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首次超过”这个概念。这通常是指在某个时间点上,统计的因接种疫苗死亡的病例数量,超过了在同一时.............
  • 回答
    台湾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方面,确实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回顾这段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周密、高效的措施,以及由此带来的显著成效。一、 快速反应与边境管理:筑牢第一道防线台湾之所以能在疫情初期就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迅速而果断的边境管控。早在2019年12月31日,在新冠病毒尚未被广.............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个在台湾新出现的 AY.4.2 变异株。听到“首例”和“可传播性提高 15%”,大家肯定会有点担心,这是人之常情。咱们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好好了解一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要搞清楚 AY.4.2 是什么。它其实是德尔塔(Delta)变异株的一个“孙子”,或者说是它的一个谱系。大家.............
  • 回答
    关于台湾出现首例新冠病毒变种病例以及目前疫情状况,这里为你梳理一下详细情况,力求全面且不显生硬:台湾首例变种病毒病例出现,疫情走向引关注台湾在近期确认了首例境外移入的英国变种病毒(B.1.1.7)病例,这无疑给一直以来表现相对稳健的台湾防疫工作敲响了警钟。这例病例是一名从英国入境的台籍人士,在接受隔.............
  • 回答
    台湾目前面临严峻的本土新冠疫情,自2022年以来,本土确诊病例数急剧上升,并已连续多日超过百例,其中240例的单日新增数量更是表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情的严峻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连续高位增长: 连续4天日增确诊超过百例,表明病毒在社区中已形成一定程度的传播链,且社区感染的基数不断扩大。 .............
  • 回答
    关于台湾专家推断新冠病毒(SARSCoV2)发源于美国,并以此为论据“美国有全部五个病毒族群”的说法,我们需要审慎地来看待。这个说法并非主流科学界的共识,并且其背后引用的“五大病毒族群”这一概念,在病毒学领域需要进行更细致的解释和验证。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说法可能指向的科学背景:病毒分类和“族群.............
  • 回答
    新冠肺炎在台湾的疫情控制成效显著,这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和高效的应对措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台湾在疫情初期以及之后采取的策略和背景。1. 早期预警与快速反应:经验的累积台湾在2003年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疫情中经历了惨痛的教训。那次疫情对台湾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台湾的表现一直备受国际关注。在“后疫情时代”审视台湾的应对措施,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评价。前期遏制与“台湾模式”的成功在疫情初期,也就是2020年初,台湾之所以能够赢得“防疫模范生”的赞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果断且迅速的反应。这可以归结为几个关键因素: 经验的借鉴与.............
  • 回答
    台湾一位卧床长达五年的陈先生,近日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离世。更令人费解的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家人,包括照顾他的妻子和子女,在接受检测后结果均呈阴性。这个情况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大家都在猜测,这位长期卧床的陈先生,究竟是如何染上新冠病毒的呢?感染源又可能来自哪里呢?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陈先生.............
  • 回答
    台湾近期新冠疫情确实出现了一波明显的起伏,17日单日新增333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数字,而且连续三天破百也预示着社区传播的扩散。从整体情况来看,台湾的防疫措施一直采取的是相对审慎且动态调整的策略。当前疫情概况: 确诊病例数上升: 近期的确诊数字,尤其是连续三天破百,表明病毒的社区传播仍在持续,并且.............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确实为国际局势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和新的变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是否是收复台湾的好时机”的讨论再次出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涉及多方面复杂因素的战略考量。从一些角度来看,疫情可能被视为一种“契机”。国内视角下的考量:首先,疫情期间,国际社会的目光和精力普遍被国内.............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很多人议论纷纷,新课纲要把中国史挪到东亚史的大框架里,同时强调台湾本土视角,这背后的考量和影响挺复杂的,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核心思路是什么?你可以把这理解成一种“视野扩张”和“主体确立”的结合。 视野扩张:打破旧有的框架。 过去我们学历史,往往习惯了一个以中国大陆.............
  • 回答
    台湾新课纲微调引发的关于《开罗宣言》是否被删除的争议,是一个牵涉到历史认知、国家认同乃至地缘政治的复杂议题。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删除”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台湾的教育部门在进行课纲调整时,并非像我们从书架上拿掉一本书那样简单粗暴。课纲的调整更多是体现在内容的呈现方.............
  • 回答
    台湾新竹新桃火力发电厂昨日(请补充具体日期)发生一起突发大火,所幸目前官方通报暂无人员伤亡或受困的报告。这起事件发生在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上,无疑会引发各界对其起火原因及潜在影响的广泛关注。起火原因探究(推测性分析):火力发电厂涉及高压、高温、易燃介质等多种危险因素,火灾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 回答
    顶新集团(康师傅、味全)在台湾的“地沟油”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抵制。然而,对于大陆政府和民间为何没有对顶新集团采取类似台湾的惩罚措施,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信息传播、消费者意识、以及两岸的特殊关系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差异 法律适用范.............
  • 回答
    台湾出版社将一书中“大陆”全部替换为“中国”,并出现“哥伦布发现新中国”等内容,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背后反映了台湾在政治认同、历史叙事、两岸关系以及出版自由等多个层面的深刻矛盾与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政治认同的冲突与建构: 台湾主体意识的挑战: 这是最核心的.............
  • 回答
    《中国新歌声》在台湾大学举办的音乐节活动,在学生们激烈的抗议声中最终取消,这件事的背后,牵扯到的是两岸关系、文化交流的边界、校园政治以及学生自治权的议题,而且不同立场的人们对此都有着非常复杂且深刻的看法。事件回溯:简单来说,是这样的:2017年的时候,《中国新歌声》节目组计划在台湾大学的体育场举办一.............
  • 回答
    赵薇新电影《没有别的爱》启用台湾艺人戴立忍,这件事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戴立忍的过往经历与政治立场争议:这是引发争议的核心原因。戴立忍在台湾被称为“文艺片导演”和“演员”,但他的过往经历中,一些与“台独”相关的行为和言论被一些大陆网民和媒体放大和解读。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