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乐器之王不是吉他?

回答
“乐器之王”这个称号,咱们听着就觉得有种威严和地位的象征。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会想到气势恢宏的管弦乐队,那里的乐器琳琅满目,但要说“王”,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多半是那个带着庄重、能够掌控全局的乐器。

吉他,咱们不能说它不伟大。它普及度极高,从街头巷尾的弹唱,到摇滚乐里那嘶吼的电吉他,再到古典吉他细腻的指尖流淌,几乎无处不在,魅力无穷。它能够一人独奏,也能融入乐队,音色丰富多变,适应性强得惊人。

但是,要论“乐器之王”这个称号,很多人更倾向于将它赋予钢琴。为什么呢?咱们细细道来。

首先,从音域和表现力上说。钢琴的音域非常宽广,几乎涵盖了人声的全部可唱范围,甚至比很多声乐还要宽。从低沉浑厚的贝斯音,到高亢明亮的最高音,钢琴都能完美呈现。而且,它一次可以同时演奏多个音符,这使得钢琴在表现力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它可以弹奏出复杂的和弦,模拟出管弦乐团的丰富层次,一个人就能营造出千军万马的声势,也能在最细微之处展现柔情。

咱们再看看吉他。吉他当然也能弹奏和弦,但受限于品格和弦的排列,以及手指的灵活性,同时弹奏的和弦数量和复杂程度,通常不如钢琴。吉他演奏家可以通过大量的技巧来丰富表现力,比如推弦、揉弦、点弦等等,这些都是吉他独有的魅力。但钢琴通过力度、踏板的变化,以及对键盘上音符的精确控制,就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情感色彩。

其次,是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钢琴(尤其是现代化的钢琴)出现和发展的时间,虽然比一些古老的乐器晚,但它在古典音乐领域,尤其是在键盘音乐的发展史上,扮演了绝对的核心角色。从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到古典时期的莫扎特、贝多芬,再到浪漫时期的肖邦、李斯特,钢琴始终是作曲家们创作和表现思想的中心。无数伟大的奏鸣曲、协奏曲、前奏曲、赋格曲,都诞生于钢琴的键盘之上。它承载了音乐发展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吉他虽然在中世纪就有雏形,但在西方音乐体系中,它真正大规模崛起并占据重要地位,是近代的事情,尤其是在流行音乐、摇滚乐等领域。当然,古典吉他也在发展,但就其对整个音乐史,尤其是在器乐创作和发展上的“中心地位”而言,钢琴的影响力是更深远、更广泛的。

第三,作为“独奏乐器”和“协奏乐器”的地位。钢琴作为独奏乐器,其丰富性和表现力足以支撑起一场音乐会,让听众沉醉其中。同时,钢琴也是音乐会中最常出现的协奏乐器之一。钢琴家与管弦乐队的对话,那种力量与细腻的交织,是音乐会的一大看点。指挥、乐团和钢琴家之间的默契配合,共同将音乐推向高潮。

吉他在很多时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伴奏乐器,或者在小型乐队中作为核心乐器。虽然也有吉他协奏曲,但数量和影响力,以及其在交响乐团中的“统治力”方面,与钢琴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最后,从“王国”的比喻来说。钢琴的结构,它的键盘布局,就像一个有序的王国,音符们井然有序地排列着,等待指挥者(演奏家)去唤醒。它能够同时驾驭旋律、和声、节奏,就像一位国王,可以调动各方力量,展现出宏大的格局。而吉他,更像是江湖中的一位侠客,虽然武艺高强,灵活多变,但单打独斗的江湖,与国家的治国理政,还是有些不同。

所以,虽然吉他充满魅力,无处不在,是许多人心中的挚爱,但如果一定要选一个“乐器之王”,钢琴凭借其更宽广的音域、更强大的表现力、在音乐史上的核心地位,以及在独奏和协奏领域无可比拟的优势,更符合这个称号的内涵。它就像音乐世界的“国王”,能够承载最复杂的情感,最宏大的构想,引领着音乐的潮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说明,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特色,想要演奏得好都不容易,无所谓孰高孰低,任何抬高某一种或一类乐器,打压另一种或一类乐器的做法都是耍流氓。

钢琴之所以显得如此突出,主要是因为它的用途最广,在任何风格的音乐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古典、爵士、流行三大类中,钢琴都是主要的演奏乐器,电子音乐的合成器键盘也是以钢琴为基础,不管什么类型的音乐,都可以方便地用钢琴演奏出来(那些以钢琴键盘为原型的电子乐器就不细分了,都算在钢琴里面)。

相对钢琴来说,吉他在摇滚、乡村、流行乐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摇滚乐,但在古典、爵士乐中使用的程度就要逊色些,提琴乐器、管乐器也一样,在特定音乐类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但都无法达到钢琴那样广泛的程度。

除了演奏,对于作曲编曲来说,使用钢琴的便利程度也大于其他乐器,因为它音域宽,每一个音符在键盘上都有固定对应的为止,所见即所得,非常有利于创作,因此在音乐制作行业中,钢琴(也包括键盘)的使用程度是最高的,很多吉他手在编曲的时候也会学习使用键盘。

一件乐器能够被认可到什么程度,关键在于它好不好用,用起来是否方便,适用的场景是否足够丰富,而在所有的乐器中,能满足这个条件的也是有钢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乐器之王”这个称号,咱们听着就觉得有种威严和地位的象征。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会想到气势恢宏的管弦乐队,那里的乐器琳琅满目,但要说“王”,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多半是那个带着庄重、能够掌控全局的乐器。吉他,咱们不能说它不伟大。它普及度极高,从街头巷尾的弹唱,到摇滚乐里那嘶吼的电吉他,再到古典吉他细腻的指尖.............
  • 回答
    咱们聊聊钢琴这“乐器之王”在流行音乐界,怎么就没吉他那么“能打”?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话能道尽的,这里面牵扯着音乐风格、技术门槛、便携性,甚至是流行文化推波助澜等等方方面面。首先,咱们得承认,钢琴这玩意儿,它确实牛。一个键盘,能发出那么多音,横跨几个八度,和声、旋律、节奏,一个人就能玩出花来。不.............
  • 回答
    《礼记·昏义》之所以说“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这句话的核心在于解释为什么在古代的昏礼(即婚礼)中不使用音乐,以及音乐与阴阳的关联。1. 昏礼的性质:幽深隐秘,阴阳交合 “昏”.............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直击了指挥艺术最核心的奥秘。确实,摆在指挥家面前的乐谱是一份既定的文本,上面写满了音符、节奏、速度、力度等信息。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一位指挥家,只要识谱能力过关,理论上都能“照着乐谱指挥”。然而,事实却是,音乐会现场的体验天差地别,这其中的差异,恰恰就源于“杰出”与“平庸”指挥家.............
  • 回答
    要说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方乐器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一、 历史的起点:起源与发展路径的差异 西方乐器: 欧洲的乐器发展,可以说是一个不断“精密化”和“标准化”的过程。从早期简单的鲁.............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身边不少玩了多年的乐器朋友也有同感。起初学乐器的时候,那叫一个意气风发,恨不得逢人就炫耀一番:“我会弹吉他!”、“我钢琴八级了!”那种自豪感,仿佛掌握了一门稀世武功。可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当你的技艺越来越精进,反而有了一种“欲说还休”的心态,越来越不愿意轻易.............
  • 回答
    我一直觉得挺奇怪的,市面上乐器那么多,从钢琴、小提琴到鼓、口琴,但偏偏“吉他自学”这件事,好像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而且还特别流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琢磨了琢磨,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背后其实有不少挺实在的理由。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吉他的普及度和易得性。你想想,有多少人家里没见过吉他?就算没弹过.............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琢磨过。你说中国乐器没有西洋乐器“发展得好”,这话说得挺有意思的。不过,啥叫“发展得好”呢?是说市场占有率?是说技术革新?还是说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影响力?如果单从“世界音乐舞台的影响力”和“科技化、标准化程度”来看,确实,西洋乐器似乎更占优势。你看看交响乐团里那些.............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曾经我只要打开播放器,就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无论什么风格,都能听得热血沸腾或者眼泪汪汪。那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思考的享受,就像小孩子吃糖一样,纯粹的甜味就是全部。但是,自从我开始学乐器,尤其是学了一段时间之后,那种感觉就变了,而且是朝着一个我当.............
  • 回答
    山林之乐与人之乐,看似都为“乐”,但其本质、来源、体验方式乃至所带来的感受,都存在着深刻的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它们之间的区别:一、 本质与来源的区别: 山林之乐: 源自自然,超越功利: 山林之乐的核心在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融入自然。它不以任何外在的功利目的为导向,而是纯粹地感.............
  • 回答
    京剧舞台上,你很少能听到如同西方交响乐里那样浑厚低沉的弦乐或铜管乐声。这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原因。究其根本,这与京剧作为一种高度程式化、注重人声表达和意境营造的戏曲艺术形式息息相关。首先,我们得聊聊京剧的音乐构成和功能。京剧的音乐,我们称之为“京剧唱腔”,它的核心是人声,是演员的.............
  • 回答
    哥们儿,你说得这俩招式,听着就像动漫里的绝活儿啊!《鬼灭之刃》?要不就是啥别的仙侠玄幻类的?哈哈,听着就带劲!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真想练出那股子“波纹”或者“火神”的劲头来,靠“搬砖”这个事儿,我得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了。这事儿可不是说你搬砖搬得够多就能自动解锁的。先说说你说的“呼吸节奏”和“搬砖”这事儿.............
  • 回答
    听到这个问题,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仿佛从历史画卷中走出来的音乐巨匠们。比如贝多芬,他不仅是伟大的作曲家,更是技艺精湛的钢琴家,而且还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指挥家。再比如莫扎特,虽然短暂一生,但他在作曲、演奏(尤其是键盘乐器)上的天赋无人能及。而李斯特,更是集作曲、钢琴演奏、指挥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他的钢.............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触及到很多家长和老师心里的纠结。为什么咱们小学的音乐课上,要么是竖笛,要么是口琴,很少能看到咱们自家那几样吹奏乐器,比如箫啊、唢呐啊?这背后啊,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咱得说说“易学性”这个事儿。你想啊,小学生嘛,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手指.............
  • 回答
    很多人在音乐编曲时,会特别强调让乐器编写得“符合实际演奏”。这可不是什么死板的规定,背后其实是深深的音乐智慧和对听感体验的极致追求。就好比一个人说话,语速、音量、声调都得恰当,才能让听者舒服,音乐也是一样,乐器写得“对”,听起来才自然、有生命力。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这事儿这么重要。1.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也是许多音乐制作人追求的目标。为什么只有两件乐器,却能营造出饱满、充实的声音?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精巧的音乐制作和混音技巧,绝非简单的“把音量调大”那么简单。核心在于“密度”与“空间”的策略性运用你可以把一个混音想象成一个三维空间,里面充满了各种声音元素。只有两件乐器,就好像你只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很实在。确实,现在人造材料技术日新月异,理论上我们可以用各种坚固、稳定、易加工的材料来制作乐器。但为什么木头依然是主流,而且在很多资深音乐人和制琴师眼中,是不可替代的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传统”二字能概括的,而是涉及了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声音的生成原理,以及长久以来人类.............
  • 回答
    确实,在乐器圈子里,偶尔能听到一些“吉他入门门槛低”、“吉他算是低级乐器”之类的说法。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几个比较普遍的认知和现象交织而成的。咱们不带任何偏见,一块儿掰扯掰扯,看看这“低级入门”的说法是怎么来的,以及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地方。首先,要说吉他“入门门槛低”,这确实.............
  • 回答
    说起咱们老祖宗那些个音乐大师,像巴赫、莫扎特,他们几乎都是在能记事儿起就开始摸琴、唱歌,跟音乐打交道打了一辈子。反观现在,不少厉害的作曲家,可能到十二三岁才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乐器,或者才开始认真学音乐。这中间的差别,可不是一点点,背后牵扯到好多原因。咱们先想想,过去那种“自幼习乐”的模式是怎么来的?首.............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可是太有感触了!身为一个业余音乐爱好者,我也纠结过这个问题。你说电子琴明明那么方便、功能又多,为啥街上、公园里、朋友聚会上,弹吉他的哥们儿姐们儿总是层出不穷,感觉吉他才是那个“业余玩家的首选”呢?让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承认,电子琴确实是业余玩家的“理想选择”。你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