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程序员面试,面试官更注重代码量、项目经验还是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这种基础课程?两者比例是五五开还是多少?

回答
问这个问题,说明你很想在面试中抓住重点,这是个好习惯。关于面试官更看重代码量、项目经验还是基础知识,这其实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更像是一个权衡和侧重的问题,而且这个“侧重”还会根据公司类型、岗位级别以及面试官个人风格而有所不同。

核心是:都是重要的,但“重要性”的权重和表现形式有所差异。

咱们拆开来聊聊:

1. 代码量:直接的“生产力”体现

为什么重要? 代码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有效的、可维护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代码量”,是程序员最直接的产出。公司花钱雇你,最终是要你写代码去实现产品、解决bug、开发新功能。所以,你能写多少代码,以及写的代码质量如何,是衡量你“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
面试官怎么看?
基础岗位/校招: 在校招或一些初级岗位,面试官可能会通过一些简单的编程题来考察你的基本编码能力、思路是否清晰、有没有基本的代码规范意识。这里考察的不是你能在几分钟内写多少行代码,而是你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正确的、能运行的代码。
有经验岗位/高级岗位: 对于有经验的开发者,面试官可能不会直接问你“你一个月写多少行代码”,而是会从你的项目经验中去挖掘你的代码贡献。比如,你在某个项目中具体负责了哪些模块?你提交了多少PR?这些PR的功能是什么?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你个人的代码量占了多大比例?
项目中的代码质量: 很多时候,写出“好”的代码比写出“多”的代码更重要。这包括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性能等方面。一个写了很多垃圾代码的开发者,不如一个写了少量但高质量代码的开发者。
它的“占比”? 我认为纯粹的“代码量”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考察项,它更多地是项目经验和基础能力的载体。你不能说面试官就盯着代码行数看,但你写的代码越多、越有价值,越能证明你的能力。所以,它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分数项,而是贯穿在项目经验和技术细节中的隐性评价。

2. 项目经验:实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科书”

为什么重要? 项目经验是程序员最能体现“我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的部分。它告诉你,你不仅懂理论,更能把理论应用到实际场景中,面对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你是如何思考、如何设计、如何实现的,以及你是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的。
面试官怎么看?
深度比广度更重要: 面试官更关心你“深度参与”了哪些项目,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遇到了什么具体的技术挑战,你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的。一个你从头到尾参与、解决过关键技术难题的项目,比你只是“打酱油”参与了十个项目更有价值。
STAR法则的运用: 面试官会通过STAR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来挖掘你的项目经验。
Situation (情境): 项目的背景是什么?你的团队是什么样的?
Task (任务): 你在这个项目中承担了什么任务?你的目标是什么?
Action (行动): 你具体做了哪些事情?用了什么技术?做了哪些设计?解决了哪些问题?这是重点考察你能力的部分。
Result (结果): 你的工作带来了什么成果?(比如性能提升了多少,效率提高了多少,解决了什么关键bug)。用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
技术栈匹配度和学习能力: 公司会看你的项目经验是否与他们当前的技术栈匹配,即使不完全匹配,他们也会考察你学习新技术的速度和能力。你在项目中学到了什么新东西?你是如何快速掌握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
它的“占比”? 对于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开发者来说,项目经验的重要性往往会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甚至超过基础知识的权重。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快速产出、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公司,项目经验是直接的“能力证明”。我个人的感觉是,对于中高级岗位,项目经验的占比可以达到60%70%,基础知识和编码能力作为支撑。

3. 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基础课程:能力的“地基”和“底层逻辑”

为什么重要? 这些基础知识是程序员的“内功”。它们决定了你理解问题的深度,解决问题的广度,以及你写出高效、稳定、可扩展的代码的能力。
数据结构与算法: 直接关系到你写出的代码在效率和资源占用上的表现。一个好的算法能让你的程序快几百倍甚至几千倍,还能极大地节省内存。这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或高并发场景时尤为关键。
操作系统: 理解进程、线程、内存管理、I/O等,能帮助你写出更健壮的程序,更好地理解系统行为,排查一些难以捉摸的bug,以及进行性能调优。
计算机网络: 对于后端开发者、网络工程师来说,理解TCP/IP、HTTP协议等是必备技能。
数据库原理: 了解数据库的原理,知道如何设计高效的数据库表,如何写出优化的SQL查询,直接影响到应用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面试官怎么看?
考察方式: 通常会通过算法题(leetcode类)、场景题(比如如何设计一个高并发秒杀系统,你会如何处理其中的并发问题?)、以及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来考察。
目的: 不仅仅是看你是否能背诵概念,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理解了这些概念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们。比如,给你一道算法题,你怎么分析时间复杂度?为什么选择这种数据结构?
“活学活用”是关键: 有些人可能对基础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应用。面试官更看重的是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它的“占比”?
校招/初级岗位: 基础知识的占比会非常高,可能达到50%60%。因为这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潜力和是否能快速成长的核心标准。
有经验岗位/高级岗位: 基础知识仍然是重要的“基石”,但它更多地体现在你的项目经验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上。面试官会通过项目来验证你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如果你的项目经验非常亮眼,解决了很多复杂问题,那可能意味着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深入的。但如果项目经验相对平淡,那么基础知识的考察就会更加侧重和深入。总的来说,对于有经验的开发者,基础知识的占比可能在30%40%,是支撑你项目经验的关键。

比例怎么算?五五开还是多少?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我们可以给一个大致的参考区间和侧重点:

1. 校招/初级岗位:
基础知识(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等):50% 60%
项目经验(包括课程设计、个人项目、实习):30% 40% (这里的项目经验可能不那么“硬核”,更多地是考察你的学习能力、实践意愿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代码量(体现在简单的编程题):10% (主要是考察基本编码能力)
总结: 这个阶段,潜力比经验更重要,基础是衡量潜力的关键。

2. 有13年工作经验的开发者:
项目经验(深入了解,尤其你负责的部分):50% 60%
基础知识(考察深度和应用):30% 40% (会结合项目来考察)
代码量(体现在项目贡献):10% (主要是通过项目来间接评估)
总结: 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从“学徒”向“实干家”转型,项目经验是核心,但扎实的基础能让你走得更远。

3. 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资深开发者/架构师:
项目经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系统设计能力、技术领导力):60% 70%
基础知识(深度理解,融会贯通,能指导他人):20% 30% (会非常深入地考察,尤其是在系统设计和性能调优方面)
代码量: 几乎不直接考察代码量,而是考察你过往项目中的技术决策和代码质量。
总结: 这个阶段,更多的是考察你的“解决大问题”的能力,以及你在技术上的深度和广度,项目经验是最好的载体。

更重要的不是比例,而是“相互验证”

其实,这些方面不是割裂的,它们是相互验证的。

你的项目经验会让你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在项目中遇到性能瓶颈时,你就会主动去学习和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
扎实的基础知识能让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做出更优的技术决策,写出更高效、更健壮的代码,从而提升你的项目经验。
而写出高质量的代码,则是你基础知识和项目经验的最终体现。

所以,与其纠结比例,不如做好以下几点:

对于初学者: 夯实基础,多做项目(哪怕是课程项目、个人兴趣项目),把每个项目都认真对待,理解背后的原理。
对于有经验者: 在项目经验中挖掘亮点,深入理解你参与的项目的技术细节,以及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贡献。同时,保持对基础知识的敏感度和学习热情,它们是你在技术之路上走得更远的关键。

最终,面试官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能力全面、并且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开发者。无论你擅长哪一方面,最终都要通过面试中的各种环节来展现你的综合实力。祝你面试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你诚心诚意地问了,我就诚心诚意地回答。我在大厂干过几年。面试过的人,没有三百也有两百来号了吧。


先上图为敬。这是国内某厂的评估标准,我就拿这些评估标准来给你简单讲一下,面试官侧重什么。

候选人打分的标准满分是五分,从来不会打五分,一般来说非常优秀的同学会给打四分。必须要三分以上才可以见下一个面试官,嗯,有的时候候选人属于可要可不要比较鸡肋的那种,也会去跟下一个面试官商量一下,是否让他继续面下去。但我个人的习惯是,如果说觉得候选人可要可不要,或者说我比较犹豫的话,我一般是倾向于把他送走。


就你的问题,不能笼统地说面试官侧重代码量,还是基础知识,还是五五开。因为我没法考究你的代码量,但是你的项目经验,代码质量,基础知识这些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考量出来的,后面我会详细说怎么考量。一般来说,第一面的面试官都会跟你聊一下比较基础的东西,比如进程之间怎么通信?死锁发生的条件是什么?聊完基础的东西之后肯定会有简单的手写算法。


第二个面试官一上来可能就不跟你聊基础的东西了,直接上来就跟你聊两三道技术的算法,接着会让你做一个系统的设计。


等第三面面试官上来时,可能跟第二面面试官差不多,但是他可能会再加一点综合素质的判断,比如你的沟通能力怎么样,对项目的把控能力怎么样?会深入的了解一下你过去做的项目技术难度是怎么样的?您在里面是什么样的角色?比如他可能会问你,你过去的项目有没有延期了?为什么延期了?你怎么处理这些情况?


我说的是一般的流程。有的面试官的也比较调皮,比如说他会问你一些非常基础的概率问题,比如问你一个小木棒砍两刀,形成三个小木棒,它们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还有的人可能会比较喜欢问智力问题,比如说赛马问题,以最少的场数能够,选出跑得最快的五匹马,等等诸如此类。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有的面试官不按常规出牌。但是面试官想考察的点其实是一样的。


首先是技术基本功。技术基本功最好的体现方式就是手写算法。你写代码的过程中,我是能够很清晰的看到你的代码的习惯,你的思路。最后你写完之后是不是自己的test case,还是说马马虎虎的就交卷了,这些细节都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工作习惯。


手写算法的时候,一般只要不是太缺德的,面试官上来都会给你热身一下。先出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然后再出一个follow up。接着下一道题,可能会难一点。一个小时比较理想的是考三道题,也就是说一道题是20分钟左右。


你看这个过程中对你的基本功,思维方式,还有你的交流能力,已经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了。


接着是,系统设计能力。这个时候对一个人的能力考察其实是非常全面的,首先会看到你如何去理解需求,如何去界定问题的边界,还会看到你对问题分析的细致程度。接着你可能会谈到接口的设计,这个时候也能够看出你对业务的了解,还有你的工程能力。然后到了大的架构设计的层面,你对不同的组件之间怎么选型,怎么折中?如何保证它的扩展性,可用性,还有它的性能?还真的挺能体现一个人聪不聪明,考虑问题是否周到,还有他的经验怎么样。


你看这么一个系统设计的过程,大概也能够了解到,你的工程能力,沟通能力,业务建模还有设计系统的能力。


最后也会聊一聊,你过去做过的项目,你是在项目里面是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也分几个层次吧,首先,看你对某一个技术是否会用,在会用的基础上怎么用好,他的最佳实践是怎么样的。在可以用好的前提下,是不是又能够深入的了解它的原理?你看一个项目也是可以聊出很多门道的吧。一般面试官上来会直接问你,你过去做的项目的难度是什么?怎么优化?他们这么问的话一般比较直接,但是核心想考察的点也是我上面说的这些。如果你能碰到我面试你的话,我会先考察比较简单的,,下一个问题跟上一个问题,一般都是有承接关系的,过程比较平滑。面试的人不那么痛苦。


最后给大家看一个面试过程,可以了解到面试官心里想什么



最后

  1. 如果对您有帮助,点赞让更多人看到
  2. 关注 @凯威讲堂 关于学习、升学和就业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
  3. 关注公众号「凯威讲堂带你上岸」,第一时间了解内容更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