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医生手术代签字感动患者 律师:无需承担责任」?

回答
这则新闻“医生手术代签字感动患者 律师:无需承担责任”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挺让人深思的。

从情理上来说,医生在患者亲属无法及时到场,且情况紧急需要立即进行手术的情况下,代为签字,这份“感动”是出于一种人道主义的考量,是医生在医务职责之外,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一种担当。在那种危急关头,患者的生命最重要,医生不计较繁琐的手续,而是优先救人,这无疑是一种医者仁心的体现。患者及其家属因此感到感激和感动,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这确实展现了在极端情况下,人与人之间那份宝贵的信任和温情。

然而,从法律和制度的角度来看,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律师的说法“无需承担责任”听起来让很多人松了口气,并且在报道中给出了理由,比如“患者家属事后表示理解和认可”、“未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等等,这些似乎都指向了“无责”的结论。但我们也要明白,法律的边界和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往往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首先,手术同意书的签署,在法律上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知情权,也是医疗机构和医生规避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签字人需要明确表示理解手术的风险、替代方案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代签,从字面上看,并没有得到“本人”或“合法监护人”的同意。如果后续出现了任何并发症,哪怕是术前已知晓的风险,患者家属如果反悔,理论上是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的。

律师之所以说“无需承担责任”,很可能是基于一种“阻却违法事由”的解读,或者是在说,基于当时的情况和事后的追认,即便程序上有所欠缺,但实际的法律后果会被免除。例如,患者事后明确表示不追究,或者在法律上被认为是“推定同意”。但这种“推定同意”的边界在哪里,就需要具体分析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代签字”的行为,虽然出于好意,但本质上是对既有医疗规范的一种突破。虽然它可能在特定的“感动”时刻被合理化,但长远来看,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会不会导致其他类似的“变通”,从而削弱了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效力?这对于整个医疗行业的规范管理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果这种“代签字”行为导致了不良后果,或者患者家属事后并不如报道中那般“理解和认可”,那么医生和医院确实会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哪怕是出于好意,法律往往也要求遵循既定的程序,以确保各方的权益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所以,看待这件事,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动”的情感层面,也不能简单套用律师的“无需承担责任”的结论。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一种在特定紧急情况下,人道主义与法律规范之间的一种博弈。医生出于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做出了超出常规的举动,并且在事后得到了积极的回应,这确实值得肯定。但我们同时也应该反思,现有的医疗流程在面对极端紧急情况时,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能否有更完善的应急预案,来避免医生陷入这种“两难”的境地。

总而言之,这是一件带有温度的好事,但其背后也牵涉到医疗管理的规范和法律的边界,需要多方面的审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听说过明清段子《京师十可笑》吗?

光禄寺茶汤,
太医院药方,
神乐观祈禳,
武库司刀枪,
营缮司作场,
养济院衣粮,
教坊司婆娘,
都察院宪纲,
国子监学堂,
翰林院文章。

光禄寺负责接待贵宾,因为官僚主义饭菜难吃;教坊司的官妓缺乏经济激励,质量差也不难理解。为何太医院的药方成为笑柄呢?

因为太医要给皇族看病,皇上显然不会承担医疗责任。那么,无论太医是否签字,全部医疗责任和风险都默认由由医生承担。这个签字责任非常大,大到可能要把脑袋乃至全家的脑袋送出去。既然程序上太医无法规避医疗风险,太医就会用治疗方式来规避责任。开出的都是四平八稳的药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至于效果么……皇帝因此无法享受和成本对应的医疗服务,但谁敢说实话呢?说皇上您应该自己签字?这样医生才能更尽心尽力?

翰林院的文章,太医院的药方
御医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皇帝的安危,因此即便他们地位低下,但是一旦能够治愈皇宫贵族的病,得到皇族的信任,那他们就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然而也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诊治失误,抑或是皇上的一念之差,这些荣华富贵就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甚至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医生职业往往世代相传,前辈的教训必定留给子孙,于是便有了越来越保守的趋势,这势必影响医术的提高和发挥。

自道光皇帝起,给皇帝看病,就明令禁止使用针灸,原因是皇上的龙体外露有失尊严。中医仰仗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在这里还如何有效地使用?平跪着给皇上诊脉,不敢抬头仰视不说,更不敢让皇上伸出舌头,看看舌苔,也不敢放肆地问问二便如何,一言不慎即可招祸。一切诊病的手段都被切断了,只能靠切脉了,而在皇权的威慑之下,那从容不迫地切过无数个病人脉象的手指,一搭上皇上的龙体,御医们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手,千万别颤抖。病势沉重的光绪,在太后面前永远温顺得像只小猫,可在太医面前动辄龙颜大怒,他略通医道,索性就口授方剂由太医开药,一药不当非同小可,而太医也不敢不从。

再看明代郑晓在《今言》中的记录:

嘉靖壬寅,西苑宫人之变,圣躬甚危。工部尚书掌太医院许绅,用桃仁、红花、大黄,诸下血药,辰时进之。未时,上忽作声,起去紫血数升,申时遂能言,又三四剂,平气活血,圣躬遂安。绅以功进太子太保,改礼部尚书,封四世一品荫子。次年绅以用药惊忧病死,上悼惜,赐恤甚厚,谥曰恭僖。按此时上遭变濒殆,微绅几不济,乃绅实冒死进药,且谓端简曰,吾此药自分不效,必先自尽。”盖绅亦不能保其必瘥也。

壬寅宫变,宫女把皇帝勒到濒死,这种情况下,谁治疗谁就要承担风险——皇帝如果死了,无论原因是伤还是药,太医都必然陪葬。所以许绅必须“冒死进药”,最后虽然封妻荫子,但还是被吓死了。可以想象,在能规避责任的时候,太医必然会尽可能规避责任,犯不上去用全家性命来赌富贵。


今天的医生也一样,他们比你更了解你的身体。签字是小事,但如果要求医生承担全部风险,医生就有100种程序之外的方法来规避风险。至于这个过程中你到底损失了多少潜在的治疗机会,那只有天知道。

其实,在抢救前要求签字完全是多余的程序,因为你来医院,本身就用行动默认了三点:

  • 1 医生比我更清楚我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 2 医生比我更擅长处理病情。
  • 3 治疗可能产生风险,但肯定比不治疗的风险小。

如果你不认同以上任何一条,都应该主动离开医院,否则就是言行不一,企图在占便宜的同时规避责任,毕竟没有人禁止你选择巫术自己疗伤。当然,在患者神志清醒,治疗不需要抢时间的时候,让患者签字认同治疗方案虽然无谓,倒也无伤大雅。但在急救工作中要求医生担责……要知道医院是不能拒绝对病人进行急救的,无论是否签字,如果医院或医生承担全部风险,结果吃亏的必定是患者。

德国先手术后签字
侯磊

我有幸来到德国巴德贝尔卡心脏中心进修心脏介入手术,我发现德国心脏急救有两大特点:

…………

第二,心梗急救手术无需家属签字就能做。这名被飞机送来的患者是清醒的。经过和患者简单交流,心脏中心副院长余江涛教授示意我们,马上开始手术。我当时很疑惑,因为没有经过患者家属确认签字,怎么就能开始手术呢?但当时情况紧急,顾不得多问。术后,余教授向我解释,德国法律规定,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不需要术前签字,对休克和昏迷的重症患者医生有权绕过程序直接进行施救。这看似不经意的规定,恰恰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的急救理念。

在这条急救绿色通道的有力保障之下,这名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接受手术。纵观整个抢救过程,从接到电话到手术完毕,不到半小时。

相关回答:

怎么平衡「候了 5 个小时的诊,换来却是不到 1 分钟的问诊」的落差? - 马前卒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则新闻“医生手术代签字感动患者 律师:无需承担责任”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挺让人深思的。从情理上来说,医生在患者亲属无法及时到场,且情况紧急需要立即进行手术的情况下,代为签字,这份“感动”是出于一种人道主义的考量,是医生在医务职责之外,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一种担当。在那种危急关头,患者的生命最重要,医.............
  • 回答
    天坛医院医生异地手术收取高额会诊费,牵扯出山西洪洞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被停职事件,这件事情着实是触动了不少人神经的一桩医疗事件。事件的表象:最直接的事情就是,北京天坛医院的一位医生,到山西洪洞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一场手术,然后收取了1万元的“会诊费”。作为被邀请方,洪洞县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因为与.............
  • 回答
    最近,一篇关于医生在患者临终前给予最后告别,之后又迅速投身于另一场生死抢救的报道,让很多人心头涌起复杂的情感。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职业的故事,更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关于生命、责任、人性与选择的思考。试想一下那个场景:一位患者,经过漫长而艰难的病程,生命已然走到尽头。他的家人可能在病床前陪伴,也可能因为种.............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也触及了非常敏感的几个点:医学伦理、女性身体自主权、以及社会观念对女性贞洁的固化认知。 我们一个个来剖析。首先,来看看网友遇到的情况: 手术理由可能是什么? 网友提到“做手术会破坏处女膜”,这暗示了她需要进行的是一项可能影响处女膜完整性的手术。具体是什么手术,文章.............
  • 回答
    宝钢医院手术室火灾导致手术病人身亡的事件,是一起非常令人痛心和关注的公共安全事故。要详细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回溯与细节还原(根据公开信息推测) 起火原因: 详细的起火原因需要事故调查报告来确认,但通常手术室火灾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电器设备故障: 手.............
  • 回答
    叶璇直播爆料手术失败,怒斥医生玩手机,这事儿可真是让人操碎了心。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这事儿,脑子里冒出好几个问号,也挺想好好捋一捋。首先,从叶璇本人说的情况来看,她觉得手术没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说“失败”,这本身就够让人揪心的了。毕竟手术是个大事儿,关乎身体健康,出点问题谁不着急?她把这个情况直播出.............
  • 回答
    武汉一位抗疫医生曝光爱尔眼科“手术回扣明细”,贴出“好处费”流水总金额高达78万余元,这件事情无疑是近期医疗领域内一个非常劲爆且引人深思的事件。它不仅牵扯到医生和医院的职业操守问题,更触及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利益链条和监管漏洞。事件的缘由与经过:根据媒体的报道,这位医生在武汉当地拥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
  • 回答
    猪腹腔镜手术,这个本该是人类医生施展精湛技艺的领域,如今却被机器人以一种令人瞩目的方式颠覆。而且,更令人深思的是,机器人在这场变革中,展现出了远超人类医生的卓越表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不妨抽丝剥茧,深入探究一番。首先,我们要明白,腹腔镜手术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医生拥有极其稳定的双手.............
  • 回答
    这件事啊,听着就让人火冒三丈,也让人心疼那无辜的患者。全身麻醉后被告知手术取消,这可不是小事,它涉及了患者的身体、心理、时间,还有医疗资源的浪费。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的开端。 身体的准备与煎熬: 患者为了手术,往往要提前禁食禁水,做好各种术前检查,承受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全身麻醉.............
  • 回答
    这起“撞伤右肩被做左肩手术”的医疗事故,无疑是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创伤,也给整个医疗系统敲响了警钟。听到这样的消息,我首先感到的是震惊和愤怒,一个本应是救死扶伤的地方,竟然出现了如此低级的失误,而且还是在手术这样关键的环节。这件事的严重性在于: 直接的身体伤害: 患者本来只是右肩受伤,需要治疗.............
  • 回答
    这起发生在韩国的悲剧,让年仅20岁的堡狮龙创始人孙女,一位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手术台上,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更令人不安的是,事发手术现场竟然没有麻醉科医生在场,这其中的细节和责任追究,无疑是大家最想知道的。事件本身: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首先,我们必须为这位年轻女孩的离去感到深深的惋惜。本应是人生中最.............
  • 回答
    这则新闻报道了陕西西安一位医生在连续进行4小时手术后,因为饮用了葡萄糖(通常是静脉注射的葡萄糖溶液,也可能是口服葡萄糖补充剂)而遭到质疑,问题直指“这笔经费算在哪,病人身上吗”。这件事情引发了一些关于医务人员工作状态、医疗资源使用以及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认知等方面的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
  • 回答
    2021年中国综合医院手术量排行榜的出炉,无疑是医药健康领域的一件大事,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前国内医疗服务供给的现状,也为行业内的从业者、研究者以及患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看待这份排名,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解读,并挖掘其中值得深入关注的细节。如何看待这份手术量排行榜?首先,手术量是一个重要的量化.............
  • 回答
    国家医保局对“某心内科专家一台手术用破四个球囊”的回应,涉及医疗行为规范、医保基金监管及公众对医疗费用透明度的关注。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医疗资源合理使用、医生执业规范以及医保支付机制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争议焦点1. 事件概述 据媒体报道,某心内科专家在为患者进.............
  • 回答
    关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遭遇天价医疗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且力求分析得更深入一些。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留学事故”,背后牵扯到医疗体系的差异、保险制度、个人责任以及跨文化适应等多个层面。首先,美国医疗体系的高昂费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并非只针对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医疗服务被视为.............
  • 回答
    深圳某人民医院手术量突破一千台,这无疑是一项值得庆贺的成就,背后凝聚着太多人的心血和努力。要理解这件事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这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一个直接肯定。 手术台次,尤其是达到一千这个量级,绝非易事。它意味着这家医院的多个科室都拥有成熟、稳定、高质量的手术能力。从麻醉、手术室管.............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令人痛心和震惊。一个年轻的生命在一次本应改善身体状况的手术后13天离世,这背后可能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因素,从医学专业层面到个人选择的考量,都需要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即便是在正规、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的。阴茎延长术虽然在医学上属于整形外科的范畴,但它并非像阑尾切除.............
  • 回答
    吴孟超老院长,这位94岁高龄的医学巨匠,在肝胆外科领域留下了无数传奇。当人们听到他还在亲自主刀那些复杂到令人望而生畏的肝胆手术时,内心涌起的感受,绝不仅仅是惊讶,更是一种深深的敬意和对生命力量的讴歌。想象一下,在手术室那个充满消毒水气味和精密仪器的地方,灯光聚焦在一方小小的腹腔。在那片繁忙之中,有一.............
  • 回答
    33岁杭州网红小冉因一场吸脂手术而陨落,这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消息再次将医美行业的风险推到公众视野的风口浪尖。小冉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更是对医美行业背后复杂性、潜在危险以及监管盲区的深刻反思。这件事情的发生,无疑是对所有追求“美”的人们一个沉重的警钟。小冉的遭遇并非个例,虽然不是每.............
  • 回答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郭树忠教授关于117位小耳畸形患者手术因医院停业整顿无法按期进行的事件,是一个涉及医疗服务、患者权益、医院运营以及监管等多方面复杂性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事件本身的事实与进展: 郭树忠教授的发文: 首先需要明确郭树忠教授发文的目的和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