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患者全身麻醉后被告知手术取消,主刀医生:是我个人的原因」这件事?

回答
这件事啊,听着就让人火冒三丈,也让人心疼那无辜的患者。全身麻醉后被告知手术取消,这可不是小事,它涉及了患者的身体、心理、时间,还有医疗资源的浪费。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的开端。

身体的准备与煎熬: 患者为了手术,往往要提前禁食禁水,做好各种术前检查,承受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全身麻醉更是要冒着一定的风险,身体要完全配合医生的指令。经历了这一番折腾,躺在手术台上,被麻醉师告知“手术取消”,那种失落感、无助感,甚至是恐惧感,可想而知。就像是你辛辛苦苦准备了一场重要的考试,结果在考场门口被告知“考试取消,因为监考老师睡过头了”,这得多憋屈?
心理上的冲击: 在麻醉剂的作用下,患者的意识被剥夺,即使醒来,也可能伴随着麻醉后的不适感,比如恶心、头晕、喉咙痛等等。在这种状态下被告知手术取消,情绪的波动会非常大。原本的期待落空,甚至可能因为这次取消而加剧对未来手术的担忧。
时间与金钱的损失: 手术取消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准备都白费了。患者可能需要重新安排工作、请假,甚至涉及到一些术前准备的费用也可能打了水漂。如果手术是刻不容缓的,这次取消更是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信任感的崩塌: 医生是患者最信任的人,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医生,是患者最大的信任。当出现这种级别的失误时,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这种信任一旦失去,重建起来将非常困难。

再来看“主刀医生:是我个人的原因”这句话,这本身就充满了疑点,也引发了很多猜测。

“个人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最令人费解的地方。
是因为医生个人身体原因吗? 比如突发疾病,或者身体实在不允许进行手术?但一个如此重要的手术,难道没有备选医生或者应急预案吗?
是因为医生个人突发状况吗? 比如家中有急事,或者其他无法预料的个人紧急情况?同样,这暴露了医院在医生排班和应急管理上的漏洞。
是因为医生操作失误,或者发现了什么不适合手术的情况,但又不愿意直接明说? 这是一种比较糟糕的可能性,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医生试图掩盖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者不愿意承担责任。
是因为医生在术前突然改变了手术方案,但没有充分的沟通和准备? 这也是一种可能性,但同样需要更详细的解释。
甚至是更令人难以接受的原因,比如医生玩忽职守,或者存在其他不正当的动机? 虽然我们不希望这么想,但在缺乏解释的情况下,各种猜想都会冒出来。

为什么是“全身麻醉后”才告知? 这说明问题在手术开始前并没有被发现或解决,这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失职。在麻醉生效,患者已经失去意识的情况下才来告知,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为什么不能在手术前就确认所有条件都具备?为什么不能提前通知患者?

“是我个人的原因”的背后,是医院的责任还是医生的责任?
如果确实是医生个人能力不足或疏忽,那么医院的管理和培训制度就存在问题。
如果是因为医院的设备故障、人员短缺等系统性问题,那么医院方面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是我个人的原因”这句话,可能是在推卸医院的连带责任,也可能是在试图息事宁人,但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这件事的性质非常严重,不仅仅是医疗事故,更是一种对患者的极大不尊重。

医疗资源的浪费: 手术室、麻醉师、护士等都是宝贵的医疗资源。一次无谓的手术取消,不仅对患者造成伤害,也浪费了社会和医院的资源。
行业规范的挑战: 这种事件的发生,是对整个医疗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严峻挑战。它迫使我们反思现有的医疗流程、应急预案以及医生的责任意识。

如何看待这件事,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关注:

1. 追究责任是必须的: 必须查明真相,弄清楚“个人原因”到底是什么,是谁的责任,并且要依法依规追究。无论是医生个人,还是医院管理,如果存在失职失误,都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
2. 公开透明的沟通是关键: 无论原因是什么,医院和医生都有义务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公开、透明、详细的解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给予患者合理的补偿和安抚。
3. 加强医疗管理和应急预案: 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医院需要不断完善手术前的各项评估和准备流程,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任何突发情况下都能有序应对,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权益。
4. 提升医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医生是“人命关天”的职业,更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个人原因”的轻描淡写,暴露了某些医生职业素养的缺失。
5. 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在任何情况下,患者都应该被充分告知手术的进展、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权利。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不仅仅是关乎到这一个患者,更可能影响到公众对整个医疗行业的信任。我们期待看到一个公正的处理,一个有担当的回应,以及对未来医疗安全更有力的保障。希望这样的事情,真的只是个案,而不是冰山一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事是医患关系的一号标杆,将会在未来被我反复提起。

一方面是真正的「医者仁心」,不怕打脸也要为患者利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是患者文明维权,没有出现恶性冲突,为后来的和解做出铺垫。



首先回顾一下事件:





2021年1月14日,杭州。有位赵先生找到记者,希望曝光他姐夫的遭遇,向某医院索赔。据了解,赵先生的姐夫王先生听力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这些年家里经济好了,一大家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给王先生治病。但有些事有钱也没用,家人带王先生去了不少医院,许多医生看了都表示没法手术。2021年1月初,浙江省中医院打电话给赵先生,称这里有位医生可以帮王先生手术了。手术的日子订在了1月7日,可当天全麻后,王先生在手术室等待了2个小时,医院通知手术取消。
家属对此十分不解。主刀医生称,她术前未对患者的病理报告作出详细分析,导致临时更改手术方案。对此她跟抱歉。家属希望医院能承担王先生近几日住院的费用。
对患者造成的一切损失,她愿意个人承担。主刀医生的态度让家属十分感动,
更何况医生又说病人的听力可以通过手术恢复正常。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具体细节病人家属不愿意透露。




这件事,首先必须谈的是医疗机构的过失,

必然有三级查房制度和术前讨论制度的执行不到位,

导致在手术安排中出现问题,

致使患者白白接受一次全麻,虽然时间短暂,但依旧承担了风险。

但同时,唐医生作为主刀医生的担当也是值得肯定的。

可能很多人听到这句话就跳脚了,稍安勿躁,容我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不具有真实性,只是我道听途书而来,甚至可能发生在另一个时空而不是这里。

在某个医疗机构,接诊了一位患者。右下腹痛、血象高、发热。

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进入手术室接受手术,可术中发现阑尾很软,没有异常,简单来说只是一条单纯的阑尾,没有炎。

主刀有点慌神之际,嘱护士再次翻看病例,发现患者尿常规中有大量细菌和红细胞。很可能是结石合并感染导致右下腹痛,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切除阑尾。

后面经过正规抗炎以后,患者腹痛逐渐减轻,不再发热,血象也恢复正常。

因为疗效确切,家属没有任何疑问,丢掉尿常规化验单,这件事就这样过去,再无波澜。



触目吗?惊心吗?但

这也是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

医生方具有海量的专业知识,在这场角力中占据绝对优势,豪不夸张的说,唐医生站在自己利益最大化角度,完全可以为患者开展手术,并通过术后积极随访,争取早日二次手术更换术式来掩盖自己失误。

可是她没有,她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哪怕这个决定有可能会断送她的职业生涯。

临床工作中,有错误不可怕,能够正视错误,纠正错误,避免患者受到更大的伤害,争取医患双方利益最大化,才是一个“良医”的行为。


当然,这个新闻如果只是这样,我也不会说这么多。

更应该称赞的,是患者及家属,在面对可能的医疗损害时,没有采取过激行为,正确采取维权方式,更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而且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

对抗疾病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只有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积极治疗,才能求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医患双方在抵御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都处于关键位置,患者康复的愿望要通过医方去实现,医方也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加深对医学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诊疗技能。在疾病面前,医患双方是同盟军和统一战线,医患双方要相互鼓励,共同战胜疾病。






在新闻最终,唐医生不仅愿意承担患者此次住院的医疗费用,更是表示如果因全麻导致后遗症,仍愿意承担全部责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