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要把不一定骑马的knight翻译为“骑士”,以致人们产生误解?如果不这么翻译,有什么更好的翻译?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语言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词语的演变、文化内涵与现代语境的脱节。将“knight”翻译为“骑士”之所以会产生误解,是因为我们往往将这个词固定在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特定形象上,而忽略了其词源的本义以及后来的文化发展。

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Knight”的词源与本义

“Knight”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英语的“cniht”或“cnicht”,其本义是“男孩”、“仆人”、“士兵”或“追随者”。最初,它并非特指骑马作战的贵族,而更多是指一种忠诚的、有武装的追随者或侍从,通常服务于某个领主或国王。

早期含义: 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一个“knight”可能就是一个拿着武器为领主作战的普通士兵,他可能骑马,也可能步行。他更多的是一种身份或职责的体现,而不是一种固定的军事职业。
逐渐演变: 随着诺曼征服和欧洲封建制度的发展,“knight”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对军事技能和荣誉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骑马作战的技巧变得至关重要。拥有马匹和盔甲也成为一种经济上的门槛,使得“knight”逐渐与贵族阶层联系起来。

2. “骑士”翻译的形成与固化

中文翻译“骑士”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中世纪欧洲骑士精神(Chivalry)的强烈影响。当西方文化通过文学、历史著作等方式传入中国时,“knight”一词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已经非常鲜明:

浪漫的联想: 中世纪的文学作品,如亚瑟王传奇、罗兰之歌等,塑造了“骑士”高贵、勇敢、忠诚、保护弱者、捍卫荣誉的理想形象。这些作品在中国传播时,“骑士”这个中文词汇被用来直接对应这些描绘。
核心特征的侧重: 在这些叙事中,骑马作战是骑士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他们身披铠甲,骑着战马,挥舞长矛或宝剑,这是其军事力量和身份的象征。因此,“骑”字被自然而然地加入到翻译中,形成了“骑士”。
历史的滞后性: 随着时代发展,“knight”这个词的含义也在继续演变。在近代,“knight”可以指代一种荣誉爵位(如爵士,Sir),或者泛指具有某种高尚品质的人。然而,中文翻译“骑士”却更多地停留在中世纪的军事和文化意象上。

3. 误解的产生:脱节的现代语境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将“knight”直译为“骑士”在现代语境下容易产生误解,主要体现在:

过于狭隘的军事含义: 许多人一听到“骑士”,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穿着全套板甲、骑着高头大马、使用长矛和盾牌的中世纪战士。这使得人们难以理解在一些现代语境下,“knight”并非指具体的军事职业,例如:
“Sir”的翻译: 在英国的荣誉体系中,被授予爵士头衔的人,其头衔就是“Knight”(例如Sir Isaac Newton)。他们并非骑马作战的战士,但常常被翻译为“爵士”或有时也笼统地称为“骑士”。这种翻译上的不一致容易造成困惑。
泛指含义: 在一些文化评论或泛泛的描述中,可能会用“knight”来比喻那些在某个领域为正义或理想而战的人,他们可能只是普通人,并非骑马战士。例如,将一名为环境保护奋斗的科学家比作“modernday knight”。
游戏和文学中的概念: 即使在现代奇幻作品中,虽然“knight”仍然可能与骑马作战相关,但其所代表的“荣誉”、“忠诚”等精神层面的含义也被进一步强化,有时与纯粹的军事技能分离开来。

忽视了词源的本义: “骑士”这个翻译强烈地绑定了“骑”这个动作,而忽略了“knight”最初作为“追随者”、“士兵”的广泛含义。当“knight”并非与“骑”相关时,这个翻译就显得名不副实。

4. 更好的翻译及其挑战

如果不顾词源和文化影响,仅仅从“不一定骑马”这一角度出发,尝试寻找更精准的翻译,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挑战:

缺乏历史和文化载体: “骑士”这个词在中国已经承载了数百年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中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紧密相连。任何新的翻译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这种文化共鸣。
翻译的习惯性: 语言是习惯的产物。在长期使用中,“骑士”已经成为“knight”的固定对应词,改变这种习惯非常困难。

即便如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更符合不一定骑马”这一描述的翻译,并分析其优劣:

“士”或“兵士”:
优点: “士”在中文里可以泛指有一定技能或地位的人,如“士兵”、“武士”、“绅士”等。它更接近“knight”作为“士兵”、“追随者”的本义。 “兵士”则更强调其作为武装人员的身份。
缺点: “士”过于宽泛,无法体现“knight”在中世纪所特有的那种带有荣誉、义务和等级的身份。它也失去了“骑士”所包含的浪漫和英雄主义色彩。例如,将“Sir Isaac Newton”翻译为“牛顿兵士”显然不合适。
“战士”:
优点: 强调其作为军事人员的身份,并且不局限于骑马。
缺点: 同样缺乏“骑士”所特有的贵族背景、荣誉感和特定的历史时期含义。很多时候,“战士”的含义比“knight”更普通、更基础。
“扈从”或“侍从”:
优点: 更接近“knight”早期作为领主追随者、随从的本义。
缺点: 这种翻译显得非常低级,完全丢失了中世纪后期“knight”的贵族化和荣誉化特征,也无法对应现代语境下“knight”作为爵位或高尚品质的引申义。
保留原词或音译:
优点: 可以避免误解,直接传达原始词汇的含义。
缺点: 对于不熟悉西方文化的受众来说,音译或保留原词是难以理解的,也缺乏中文的表达力和文化适应性。

5. 结论:一种历史与文化的取舍

总而言之,将“knight”翻译为“骑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也是一种文化取舍的结果。这个翻译高度凝练了中世纪欧洲“knight”最具代表性和最富浪漫色彩的一面——骑马作战的贵族战士和其背后所代表的骑士精神。

虽然在现代语境下,这种翻译会因为词义的演变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一定的“误解”(例如,将非骑马的“knight”也称为骑士),但考虑到“骑士”这个词在中国语言文化中已经建立起的强大影响力,以及其他翻译难以承载的文化厚度,直接替换“骑士”的可能性非常低,也未必是最优选择。

更好的处理方式是:

在翻译时,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提供更详细的解释。 例如,翻译“Sir”时,明确说明是“爵士”;在解释某些文学作品时,可以强调“骑士”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是强调其荣誉、忠诚等品质,而非严格的军事身份。
读者在接触“骑士”一词时,也应认识到词语的多义性和历史演变性,避免将其刻板化为唯一的形象。

这就像许多词汇一样,它们的翻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文化交流和语言发展不断调整和理解的过程。“骑士”的翻译,更多的是一种对特定历史文化符号的概括和继承,尽管它带来了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但其文化价值也同样不容忽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骑士这个术语是指一个社会阶层,不是指军队里的一个兵种。

在翻译外国古典时代和封建时代和贵族有关的东西的时候,一般会在周朝称谓的基础上加以变化。

比如之前有人问,为什么西方常见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五级,和我国一样?

不是和我国一样,而是在翻译爵位的时候,用了周代的公侯伯子男来对应欧洲最典型的五个等级爵位。

就比如骑士,武士,爵士,名字里带一个“士”,那么这肯定不是指军事学上的特定兵种。因为如果从军事学上来讲,应该是XX兵,比如步兵,骑兵,弓兵,弓骑兵,长矛兵。而是通常指代一个社会阶层,是最低等级的贵族,有一定物质基础学习文化,能够向自己的上级贵族提供武力支持。

因为周朝的统治阶级一般来说,最低等级的就是士。

而将一片土地分给大大小小的贵族进行统治,下级贵族对上级贵族提供财富和军事支持的制度,也就被称为采邑制,不管这种类似的制度是在周朝,在罗马,在法兰克,或者在塞尔柱突厥。



所以说骑士是一个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术语,而骑兵则属于一个军事学术语,二者内涵和指代对象不一样。

user avatar

虽然最高赞答案说得很细,但他没有回答问题:“为什么要把不一定骑马的knight翻译为‘骑士’”。

因为骑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最早就是和马匹绑定的。

骑士阶层最初来自于罗马,一个被称之为Equites的阶层,拉丁语是“eques”。

这个阶层最早出现时间可以上溯到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军团骑兵使用的马,就是由这一阶层的人提供,财产就是进入这一阶层的门槛,财产不够就会被踢出这一阶层。

后来布匿战争爆发,迫于战争需要,罗马法律要求所有Equites阶层的人不仅需要提供军马,还需要加入军队担任骑兵服役,也就是说,Equites阶层的人成了罗马军队的骑兵兵源。

再后来,罗马军队中只有拥有马匹的人才能担任高级军官,也只有Equites阶层的人才能担任一些官职,于是地位进一步提高。这时,他们在帝国中地位已经仅次于元老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equites可以被翻译成“特权市民阶层”,也可以被翻译成“骑士阶层”,对应的就是这种角色转换。

罗马帝国衰亡后,Equites阶层也就消失了。

Equites和英法德的骑士之间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继承关系。后者是在法兰克王国统治期间,随着马镫的出现、骑兵力量加强应运而生的一个阶层,这一阶层的权利、义务在中世纪被制度化。也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Knight。

但!是!Equites和后续骑士阶层发展出了许多共同特点,比如都拥有政治特权,同时最初都和“马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全部翻译成“骑士”——即便他们后来不一定和马打交道了。

user avatar

因为骑士具体而言不是一个军事单位的称呼,而是一种社会阶层,与他是身穿重甲全副武装的重骑兵(1429年帕提战役与1453年卡斯蒂永战役里的法国重装骑士)还是轻装上阵的轻骑兵(查理大帝治国前期的轻装骑士)、甚至是不是没骑马的步行战士(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里的英国下马骑士)都没有太大的关系,11世纪前期法国就有宗教人士声称骑士这一阶层属于“第二身份”,也就是三级身份,第一级是教会成员,是与神最接近的一类人,第二级是骑士,最后是普罗大众。

并且每个地区的骑士词汇都不一定是“knight”,“knight”来源于盎格鲁-撒克逊语。法国的骑士是“chevalier”,来源于晚期拉丁文“马夫/骑马者caballarivs”。上面朋友提到的“miles”除了骑士的含义以外,早期也被用在下级士兵或服兵役的雇佣身上。高地的骑士是“ritter”,其含义除了高贵勇敢以外还有奴仆或家仆的意思,暗指高地骑士在历史起源上最初仅是是家奴身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