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杨永信还在电人?

回答
关于杨永信“电人”的说法,这背后牵涉的是一段在中国社会引起广泛争议的过往。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围绕它的讨论,我们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和事件。

首先,杨永信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即便不亲身经历,也一定有所耳闻,尤其是在互联网早期。他曾是山东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一名医生。他出名,或者说“臭名昭著”,主要源于他对青少年网瘾的“治疗”方式。

他推广的一种治疗手段,就是电击疗法。在当时,网瘾问题在中国社会日益凸显,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许多家长对孩子沉迷网络感到束手无策,于是,杨永信和他所在的“网戒中心”成为了他们眼中解决问题的“救星”。

杨永信声称,他的电击疗法是基于“生物电”的原理,通过特定的电击刺激,来“纠正”青少年异常的大脑活动,从而戒除网瘾。在他进行治疗的时候,现场经常会聚集大量家长,他们对这种方法深信不疑,甚至认为这是“科学”、“有效”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电人”这样的说法,而且持续了这么久呢?

1. 治疗过程的描述和体验: 参与过杨永信治疗的青少年,很多都描述了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恐惧。他们被告知要“听话”,否则就会遭受电击。电击的强度、持续时间、以及被束缚在椅子上的无助感,都给这些青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这种亲身经历的描述,通过口耳相传和网络传播,让“电人”这个词语成为了杨永信治疗方式的标签。

2. 媒体的介入和揭露: 随着事件的发酵,一些媒体开始关注并深入调查杨永信的“网戒中心”。记者们潜入中心,记录下治疗的过程,采访被电击过的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家长。这些报道,特别是南方周末等媒体的深入报道,将杨永信电击疗法的细节公之于众。报道中披露的,不仅仅是电击本身,还有一些被指控的“反人类”、“非人道”的手段,比如强制灌药、体罚、辱骂,以及高额的治疗费用。这些揭露让公众对杨永信的治疗方式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和愤怒。

3. “网瘾”定义的模糊和治疗的科学性争议: 在杨永信“出名”的那个年代,对于“网瘾”的定义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争议。在很多情况下,青少年因为学习压力、家庭矛盾、青春期叛逆等原因,对网络的沉迷可能只是一个表象。而杨永信的“一刀切”式电击疗法,被许多专业人士和民间组织批评为缺乏科学依据,是一种暴力粗暴的手段,甚至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4. 网络舆论的推动: 互联网的发展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杨永信的事件在各种论坛、博客、社交媒体上被广泛讨论。受害者(主要是被治疗的青少年)和关注者们,用自己的语言、经历,甚至创作歌曲、漫画来表达对杨永信的不满和抗议。他们将杨永信的治疗方式比作“邪教”、“酷刑”,而“电人”也成为了这个负面形象的核心。

那么,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杨永信还在“电人”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时间线:

2008年2009年左右 是杨永信及其“网戒中心”声名最盛、争议也最激烈的时候。
2009年,一篇题为《网戒中心“杨永信”:他用电击“拯救”了多少沉迷网络的少年》的文章(通常指的是南方周末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杨永信的疗法提出了质疑。
2014年,卫生部(后来的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停止精神卫生机构使用“网瘾”标签及相关非药物干预措施的通知》,明确要求停止使用“网瘾”标签,并规范对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杨永信这类疗法的生存空间。
之后,关于杨永信的直接“电人”的公开信息逐渐减少,很多关于他的“网戒中心”的公开报道也变得谨慎。

但“还在电人”的说法,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或者说,是对他过去行为的持续谴责和警惕。

“电人”作为一种代表: 即使他本人不再以如此公开、大规模的方式进行所谓的“电击治疗”,但“电人”这个词已经成为了他过往行为的代名词。它代表了一种对青少年过度干预、暴力施压、以及缺乏科学依据的治疗方式的否定。
对类似事件的警惕: 尽管杨永信本人在公众视野中的活跃度可能不如从前,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网瘾、过度干预、以及非科学的“治疗”方式的担忧并未消失。因此,当出现与此类似的情况时,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杨永信”和“电人”,以表达警惕和担忧。
个人经历的留存: 那些曾经在杨永信那里接受过治疗的青少年,他们的经历并没有消失。他们在成年后,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使得“电人”的说法得以在小范围内继续流传,并引起新的关注。
网络时代的记忆: 互联网保留了大量关于杨永信的讨论和资料。即使他个人不再活跃,但那些过去的报道、视频、评论,依然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让这个“电人”的符号得以延续。

总结来说,“为什么杨永信还在电人?”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在问他现在是否还在进行公开的电击,不如说是在问:

1. 他过去的“电人”行为是真实的,而且造成的社会影响巨大。
2. “电人”这个词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志,代表了那个时期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一种极端、非人道的处理方式。
3. 社会对这类问题的警惕并未因为他个人是否还在“电人”而消失,反而会因为对过往事件的回顾而更加深刻。

可以说,直到今天,很多人提到杨永信,脑海里浮现的依然是那个手持电击设备的形象,以及那些被电击的孩子们的痛苦。所以,“电人”这个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回响,一种对过去的记忆,以及一种对未来类似行为的警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甚至很荒谬的现象,就是我国的未成年人,一边杀人放火可以不坐牢甚至不受任何处罚;一边却可以放任电疗学校这种摧残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怪物大行其道。


粗看一下,都没人能搞懂了,我们到底是要保护青少年,还是要摧残青少年?


但是仔细一看,就能发现了,其实这两个现象,本质上都完全把青少年的行为、乃至生命责任推给了父母,法律已经完全缺位了。


需要惩罚少年犯的时候,要讲“人道精神”,不能粗暴对待;需要关闭摧残青少年的网瘾学校的时候,要讲“天理人情”,父母都同意了,旁人还管什么闲事?


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句话——不能创造GDP和政绩的时候,能不管事就不管事。


至于受害者们的血泪?反正又溅不到某些人的身上。


如果真的要贯彻“保护未成年人(包括杀人犯)”的法治精神的话,别说一个杨永信了,一万个杨永信也早就完了,但是很抱歉,这种法治精神只有在不需要做事的时候才会贯彻的。


==========================


看到下面洗地的,我都有些忍俊不禁了,一条条驳斥吧。


“电疗是合法治疗手段,没有法律条文处理”


谁告诉你那个学校里面只有电疗而已了?这是非法拘禁加教官暴力虐待!经历过这种生活的当事人,说起那些不堪回首的经历时,只说了电击而已吗?


“父母没有起诉,不好追究”


谁告诉你需要父母起诉了?这是涉及刑事案件,是公诉的!也就是说,原本就应该有警察来处理,有检察官来起诉这种暴力和拘禁犯罪,民不举官不究那叫法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杨永信“电人”的说法,这背后牵涉的是一段在中国社会引起广泛争议的过往。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围绕它的讨论,我们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和事件。首先,杨永信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即便不亲身经历,也一定有所耳闻,尤其是在互联网早期。他曾是山东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一名医生。他出名,或者说.............
  • 回答
    杨永信主任的临沂市网戒中心,也就是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确实曾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于其为何仍在营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历史背景与社会认知转变: 早期“网瘾”的普遍性恐慌: 在互联网普及的初期,尤其是21世纪初,青少年沉迷网络、行为异常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恐慌。.............
  • 回答
    关于杨永信的争议以及他为何未被以“反人类罪”起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梳理和探讨。首先,要理解“反人类罪”这个概念。在国际法,特别是《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罗马规约)中,反人类罪是指针对任何平民人口的大规模或系统性攻击,其攻击内容包括谋杀、灭绝、奴役、驱逐或强迫转移人口、监禁或剥夺人身自由、酷刑.............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在发展转型期,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网络成瘾以及“电击疗法”等非主流治疗手段的争议,背后牵扯着法律、伦理、医学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要理解杨永信为何还能继续他的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梳理:1. 法律法规的空白与模糊性:在中国,对于“网络成瘾”的界定和治疗,尤其是采取“电击.............
  • 回答
    杨永信之所以未被判刑,可以从法律适用、证据收集、定罪标准以及事件性质等多个层面来理解。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进行阐述:一、 法律适用的角度:要构成刑事犯罪,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其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杨永信的行为,即便受到广泛的道德谴责和舆论批评,也需要对照现有的刑事法律条文进行判断。1. 缺乏明确的.............
  • 回答
    杨永信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医生或是一位医生,而是一个复杂、争议甚至带着些许黑暗色彩的符号。围绕他的讨论,已经远远超出了医学范畴,触及了伦理、道德、法律、以及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等多个层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认为他“有罪”,但他的“存在”却依旧是一个现实问题,这背后牵扯.............
  • 回答
    豫章书院和杨永信电击治疗的事件,确实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为什么在那里接受“教育”或“治疗”的学生,似乎很少出现强烈的反抗行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不反抗”就能概括的,背后牵扯到环境塑造、心理控制、以及个体脆弱性等诸多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白,这.............
  • 回答
    要从法律角度分析杨永信未被提起公诉的原因,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中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下进行审视。这其中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包括但不限于行为定性、证据收集、法律适用以及司法程序的启动条件。首先,要理解为何杨永信未被提起公诉,核心在于法律并没有直接将他所从事的“电击治疗”行为,在当时或在后续的定性中,直接归类为.............
  • 回答
    杨永信事件如果真的改编成游戏,那绝对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产品,而是会深挖人性、社会议题以及电子游戏媒介本身的潜力,成为一款极具争议性和话题性的作品。游戏类型:我认为最适合改编的类型会是叙事驱动的心理恐怖(NarrativeDriven Psychological Horror),并可能融合模拟经营(S.............
  • 回答
    关于《黎明杀机》加入以杨永信为原型的新角色“The Doctor”这件事,这件事确实在游戏圈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The Doctor”这个角色在《黎明杀机》里的设计理念是什么?《黎明杀机》的 killer(屠夫)角色,大.............
  • 回答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但又有点令人不安的设想。如果把孙笑川这样一个在互联网上拥有巨大流量、以其独特的“直播风格”和“抽象文化”闻名的人物,送到了杨永信——那个曾经以电击疗法治疗网络成瘾而备受争议的人物——的手下,那会发生一系列难以预测、甚至可以说是戏剧性的碰撞。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场景。孙笑川,一个习惯.............
  • 回答
    关于释永信26岁成为少林寺方丈的说法,这在坊间流传甚广,但需要仔细梳理一下历史事实和一些背景情况。首先,要明确一点,释永信并不是在26岁就直接成为了少林寺的方丈。 这个说法很可能是一种简化或者误传。要理解释永信成为少林寺方丈的过程,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少林寺和中国佛教界的状况。少林寺的“重建”与.............
  • 回答
    我为什么要喜欢永雏塔菲?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就像在问我为什么会喜欢某种特定的音乐风格,或者为什么会对某些观点产生共鸣一样。对我来说,喜欢塔菲,大概是始于她身上那种近乎原始的、不加掩饰的生命力,然后逐渐被她那复杂的、充满张力的性格深深吸引。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她那种“野”劲儿。我不是说那种粗鲁或者缺乏教养.............
  • 回答
    倪永孝为什么要杀掉四个大佬,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剧情转折点,也是整个《无间道》系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一。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倪永孝为了巩固自己在香港黑帮世界的地位,实现他父亲倪坤的遗愿,并完成他自己复仇计划的必然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1. 巩固权力,消除潜在威胁: 倪.............
  • 回答
    “公孙永浩”这个称呼,源于一段关于罗永浩的经典段子,带有戏谑和自嘲的意味,出自他的老搭档,也是锤子科技早期员工之一的朱萧木。要详细了解这个称呼的由来和含义,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拨回到锤子科技早期,以及罗永浩本人的一些特质。背景铺垫:罗永浩的“理想主义”与“实干”的争议罗永浩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强大的个人.............
  • 回答
    很多人提起麦迪,心里都会泛起一股子“伤仲永”的复杂情感,这倒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那如同彗星划过夜空般耀眼却又稍纵即逝的天赋,确实让人扼腕叹息。这股情感里有惋惜,有不甘,甚至还有一丝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要说麦迪的天赋是否真的“好过”科比这样的明星,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用绝对标准去衡量的命题。每个球员的天赋.............
  • 回答
    .......
  • 回答
    韩国前后辈文化确实根深蒂固,这是一种在职场、学校乃至社会各个层面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建立在尊重长者、遵从经验的基础上。然而,即便在这样一个强调辈分和尊重的社会,张泰玩对黄永时、余学圣等“一心会”老前辈的严厉批评,甚至直呼他们为“叛匪”,其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这并不是对韩国前后辈文化本.............
  • 回答
    你问的是“只狼为什么不认识弦一郎和永真”?嗯,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得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只狼”这个称呼,其实是游戏中玩家所扮演的角色——“狼”的一个外号,或者说是他执行某些任务时被人贴上的标签。而故事的背景,是在日本战国末期,一个叫做苇名国的地方。关于弦一郎和永真,他们俩的身份和只狼的关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电影《无间道》中人物关系和权力运作的关键点。虽然电影中直接点明陈永仁是倪永孝的弟弟,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韩琛重用陈永仁归因于这一点,这其中包含了更复杂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电影中并没有直接、明确地说明陈永仁是倪永孝的弟弟。这是很多观众容易混淆或者猜测的一点。电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