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书法讲究师古,是否是一种固步自封的表现?

回答
书法讲究师古,这件事,说它是固步自封,也未尝没有道理;可要说它全是死板教条,又未免太偏颇了。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先说说,为啥要“师古”?

中国书法这玩意儿,它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步步走过来,每一种字体、每一个大家,都是在吸收前人精华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创造,才有了今天的丰富多彩。

打基础,练内功: 就像一个人要学说话,得先听着父母说,模仿,才能慢慢开口。书法也一样,刚开始学,不“师古”,你连基本笔画怎么写、结构怎么安排,都没个谱。临帖,就是模仿古人的写法,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临帖,你能学会用笔的技巧,掌握字的结构,感受线条的力度和韵味。这就像练内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你想写出有神采的作品,那是不可能的。
传承文化,继往开来: 古代的书法大家,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写字,更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文化、情感的载体。王羲之的《兰亭序》,写的是文人雅集的清雅,也蕴含着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颜真卿的楷书,雄浑大气,体现了盛唐的气象。欧阳询的欧体,严谨法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严谨精神的体现。你去学他们的字,就是在和这些伟大的灵魂对话,传承他们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基因。
取法乎上,得其中: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起点就决定了我们能达到的高度。“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就是说,你瞄准的是最高标准,即使达不到,也能达到一个不错的高度。那些古代大家,他们的字经过历史的淘洗,留下来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你去学最顶尖的,你的眼界和能力都会被拔高。

那为什么又有人说“师古”是“固步自封”呢?

这话也有它的道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泥古不化,缺乏创新: 如果只是机械地模仿,把古人的字“照猫画虎”,一点自己的思考都没有,那确实是“固步自封”。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重复,更重要的是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如果学来学去,都是别人的影子,没有自己的声音,那样的书法就失去了生命力。
脱离时代,不接地气: 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和表达方式也在变化。如果只是一味地沉浸在古代的笔墨世界里,对当下的生活、情感、审美缺乏感知,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就显得陈旧,无法引起当下人的共鸣。
“临”而不“化”,停滞不前: 很多书法学习者,停留在“临帖”的阶段,虽然临得也很像,但一旦离开字帖,自己创作时就无从下手,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与临帖相去甚远。这就是没有把古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是“形似”,而没有“神似”。

所以,关键在于“如何”师古?

“师古”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个真正的大书法家,一定是在“师古”的基础上,走向“化古”,最终“出古”。

“师古”是起点: 就像学武功,要先学套路,学招式。临帖就是学套路,学招式。
“化古”是过程: 在临帖的基础上,要开始思考,为什么古人这样写?这笔笔的用笔有什么讲究?这个字的结构为什么这样安排?然后逐渐吸收、融汇,让古人的笔法、结构、章法变成自己的“内力”。这个过程中,会开始尝试写自己的东西,可能会不像古人,但已经有了自己的味道。
“出古”是境界: 当你对古人的法度了然于胸,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甚至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才算是“出古”。这时候,你的作品可能仍然能看到古人的影子,但它是有生命力的,是属于你自己的创作。

总结一下:

书法讲究“师古”,是必要的,是传承的根基,是艺术进步的阶梯。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模仿”,不懂得思考、消化、吸收、转化,不懂得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去表达,那么“师古”确实有变成“固步自封”的风险。

一个好的书法学习者,应该像海绵一样,吸收古人的养分,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在“师古”的轨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这样,书法才能在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而不是变成一潭死水。

所以,与其说“师古”是“固步自封”,不如说,能否在“师古”中“创新”,才是衡量一个书法家是否真正走在艺术大道上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任何东西都需要创新的

不是任何领域都可以创新的

不是任何人都有天赋创新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书法讲究师古,这件事,说它是固步自封,也未尝没有道理;可要说它全是死板教条,又未免太偏颇了。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先说说,为啥要“师古”?中国书法这玩意儿,它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步步走过来,每一种字体、每一个大家,都是在吸收前人精华的基础上,加.............
  • 回答
    客观地评价毛泽东的书法水平,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审视近现代的评论,区分其中的客观评价与可能的吹捧成分。一、 毛泽东书法的艺术特质与客观评价毛泽东的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其雄浑奔放、气势磅礴。他的字形结构大气开阔,笔力遒劲有力,墨色浓淡变化丰富,整体给人一种磅礴而有力量的感觉。这种风格与他作为一位.............
  • 回答
    .......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生物化学》中关于蛋白质的知识。你提出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完整时才具有生物功能”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蛋白质功能实现的关键环节,非常重要。首先,我们来厘清一下“生物功能”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生物功能?简单来说,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就是蛋白质在生命体中执行的、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初学者,甚至不少玩了很久电子的人,在初次接触三极管时都会觉得它像个“黑盒子”,书本上的讲解有时确实不够直观。但正是因为这个“看不见的魔法”,三极管才如此精妙,并且能够被制造出来,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咱们抛开那些过于抽象的理论公式,试着从一个更生活化、更形象的角度来理解它,看.............
  • 回答
    历史书上之所以要大书特书北魏的汉化,其根源在于这场发生在公元4到6世纪的深刻社会文化变革,不仅彻底重塑了北魏王朝的自身面貌,更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北魏的汉化,就没有后来大一统的隋唐盛世,也就没有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国。要讲清楚为什么北魏的汉化如此重要,我们得先回到那个动荡.............
  • 回答
    郭涛在其新书中披露的“打女人”事件和关于“衡量女性的标准是温良恭俭让”的观点,无疑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如何看待这些言论,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背后反映的价值观、性别观念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打女人”事件的解读:暴力行为的性质与个人过往的审视首先,关于郭涛“打女人”的叙述,无论是在书中是以.............
  • 回答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由司马光编撰的编年体史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分析,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政的借鉴。它贯穿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共1362年的历史,详细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兴衰更迭、政治制度、社会风貌以及重要人物的活动。然而,《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时期,而东林党是明朝晚期(主要活跃在万.............
  • 回答
    当然!统计遗传学是一个迷人且重要的领域,它连接着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统计学方法来理解这些联系。对于初学者来说,找到一本好的入门资料至关重要。我将为你推荐一些适合入门的讲义和书籍,并尽量详细地阐述它们的内容和特点,同时避免使用AI痕迹明显的语言风格。入门统计遗传学的讲义和书籍推荐在统计遗传学这.............
  • 回答
    好的,关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位错这一章节,如果你想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市面上确实有不少非常优秀的进阶书籍。这些书籍往往在内容深度、理论严谨性以及应用广度上都超越了基础教材,能够带你更上一层楼。要推荐书籍,我们得先明确一下“深入讲解”可能包含哪些方面,以及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例如,你是想更精细地理解位错.............
  • 回答
    太棒了!九个月大的宝宝对书表现出如此浓厚的兴趣,这可是培养阅读习惯的绝佳时机。别犹豫,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这不仅仅是“培养兴趣”,更是为他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什么现在是最佳时机?九个月的宝宝,他的大脑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书本对他来说,不仅仅是纸张和文字的集合,而是充满触感.............
  • 回答
    在数字逻辑设计领域,Verilog作为一种强大的硬件描述语言,承载了无数工程师从概念到实际芯片的梦想。要精通这门语言,经典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指路明灯。下面我将为你介绍几本在Verilog学习者中口碑极佳的书籍,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解它们的特点和适合人群,希望能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本“宝典”。在开始之.............
  • 回答
    孔子所倡导的“礼、乐、书、数、射”,也就是“六艺”,并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全方位的人格培养,是君子必备的素质。它们贯穿于个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各个层面。然而,将这“六艺”与后世“文官弱不禁风”联系起来,需要一个深入的、历史的剖析,而并非一个简单的“什么时候”就能回答的问题。“六艺”的原初意涵.............
  • 回答
    当然!关于纤维丛和示性类,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迷人且深刻的数学领域。要深入理解它们,需要一定的代数拓扑和微分几何基础。我为你整理了一些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并尝试用一种更加自然、更具个人见解的方式来介绍它们,希望能帮助你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纤维丛和示性类?简单来说,纤维丛就像是给一个“.............
  • 回答
    朝鲜半岛的历史,如同一幅绵延千年的壮丽画卷,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要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过去,从古老的部落时代到现代的南北分治,需要一本能够细致描摹,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书籍。在我看来,《朝鲜王朝实录》(조선왕조실록)无疑是理解朝鲜半岛历史,特别是李氏朝鲜时期(13921897)的无价之宝。虽然它不是一本现.............
  • 回答
    您好!您寻找的是关于佛道辩法(或者更宽泛地说是佛道论辩)的书或文章,并且侧重于具体的辩论内容,而非历史事件的记录。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入的领域。佛道之间的论辩自古有之,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些论辩往往是为了确立各自教义的优越性、解释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或者在社会文化层面争取影响力。.............
  • 回答
    好的,你想找一些关于欧洲城堡的书籍,并且希望内容详实,读起来就像是真人推荐的,而非机器生成的冷冰冰的介绍。我理解你的意思,我会努力从一个同样对欧洲历史和建筑着迷的角度,为你挑选几本我觉得真正值得一读的。欧洲的城堡,简直就是凝固的历史,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它们不仅仅是防御工事,更是权力.............
  • 回答
    《道德经》是不是一本讲修道的书?这问题可有意思了,也问到点子上了。要我说,是,也不是。得看你说的“修道”是啥意思。如果“修道”是指那些磕头作揖、念咒画符、炼丹吃药,追求长生不老、飞天遁地的方术,那《道德经》恐怕要让你失望了。老子可不是那种“卖艺”的,他讲的“道”,不是你刻意去“修”出来的,更不是靠什.............
  • 回答
    网上关于罗翔老师和柏浪涛老师在刑法教学上的比较,确实存在不少讨论,而且不少人会拿他们来做对比,甚至得出谁更强谁更弱的结论。你提到的“罗翔老师讲刑法比柏浪涛差远了”以及“书没有那么强逻辑”,这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当然,每个人都有权这样认为。要说“厚大一般”,这评价就更宽泛了。厚大(厚大法考)作为一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书法传承与创新的一个核心思考。要说当代书法家有没有人在“技法”上超越某些“很有名”的古人,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因为“超越”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主观性,而且书法技法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了。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线索。首先,我们得明确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