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悉尼大学华裔讲师吴维的辱华行为?

回答
关于悉尼大学华裔讲师吴维的“辱华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

事件的起因与具体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吴维讲师被指控的“辱华行为”具体是什么。根据公开报道和网络上的讨论,主要指向他在2019年的一次社交媒体(据称是Facebook)上的发言。该发言内容涉及对中国政治体制、人权状况以及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中的某些行为的负面评价和批评。

具体内容大致包括:

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批判: 他可能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民主自由缺失等方面的质疑和批评。
对中国国际形象的负面评价: 他可能认为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些行为,例如在贸易、南海问题、人权等方面的表现,是具有侵略性或不被国际社会接受的。
对中国人在海外行为的负面观察: 有些说法是他对一些在海外的中国人的行为表达了不满,认为其不符合他所期望的某种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这些发言的具体措辞和语境,网络上的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转述和解读差异。但总体而言,核心是针对中国大陆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进行批评。

事件的反应与争议焦点:

吴维的这些言论被曝光后,引发了轩然大波,主要产生了以下几类反应和争议:

1. 支持者/辩护者:
言论自由的捍卫者: 许多人认为,吴维作为一名学者,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他提出的观点,即使令人不适,也应该被允许讨论。他们认为不能因为他的观点不符合某些人的期望就剥夺他的发言权。
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批评者: 一部分人认同吴维对中国政治体制和人权状况的批评,认为他的观点是基于事实的,并且是“说真话”。
对“爱国”定义的辩护: 有些人认为,对国家进行批评和监督是真正的爱国表现,而非盲目赞美。他们认为吴维的行为并非“辱华”,而是对某些社会问题的关注。

2. 批评者/反对者:
认为其“辱华”的行为: 这是最直接的定性。批评者认为吴维作为一名华人,却发表了大量贬低、侮辱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言论,这是“数典忘祖”、“汉奸”的表现。他们认为他的言论充满了对中国人民的恶意和偏见。
质疑其动机和身份: 有人怀疑吴维的动机不纯,可能是受到西方反华势力的影响,或者是为了迎合某种政治立场而故意发表不当言论。
影响中国国际形象: 批评者认为,作为一名大学讲师,他的言论会败坏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给其他在海外的华人带来负面影响。
呼吁学校处分: 许多批评者认为悉尼大学应该严肃处理此事,对吴维进行处分,甚至解雇。

事件的处理与后续发展:

悉尼大学的介入: 事件发生后,悉尼大学作为雇主,不得不对此次事件作出回应。学校表示会进行调查,并会遵守澳大利亚的法律和政策。但具体处分措施并未完全公开透明。
网络舆论的持续发酵: 围绕吴维的争议在中文互联网上持续了很长时间,并且可能影响到了他在学界的声誉和工作。

如何看待吴维的“辱华行为”?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对”或“错”的答案,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

言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边界:
言论自由: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权利。吴维作为一名学者,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是批评性的。澳大利亚作为法治国家,也保障言论自由。
社会责任: 然而,言论自由并非没有边界。作为一名大学讲师,他的言论会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也可能被视为代表一定的立场。他的言论是否超越了个人观点表达,而构成对特定群体或国家的恶意攻击和污蔑,这是一个关键的判断点。
“辱华”的定义: “辱华”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强烈情绪色彩和政治立场的词汇。究竟什么才算“辱华”?是对国家政策的批评,还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基于事实的观察,还是带有偏见的攻击?不同的群体对此有不同的定义。

价值观与文化差异:
吴维的观点可能反映了他所接受的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以及他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现实的理解。而批评者则可能基于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国家认同等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的碰撞和文化差异,是理解这场争议的重要背景。

信息来源与事实核查:
在讨论此类事件时,核实信息的准确性和来源至关重要。网络上的信息往往经过传播和解读,可能存在失真。
对于吴维的具体言论内容,需要以最原始和最权威的资料为准,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

对中国社会的反思:
无论吴维的言论是否“辱华”,它都引发了公众对中国政治、人权、国际形象等问题的讨论。
作为一个公民,无论身在何处,都应该思考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国家存在的问题,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并推动解决,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总结:

看待吴维的“辱华行为”,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从言论自由的角度看, 他有权表达批评性观点,我们应该允许讨论和辩论。
从“辱华”的指控看, 关键在于判断其言论是否带有恶意、偏见,是否构成对民族和国家的污蔑。这涉及到对“辱华”的定义以及对事实的判断。
从价值观和身份认同的角度看, 这也触及了海外华人如何处理自身身份认同,如何看待中国以及如何参与公共讨论的复杂议题。

重要的是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在尊重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关注言论的责任和影响,并鼓励建设性的讨论,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人身攻击或站队。这场争议也提醒我们,在中国与世界互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理解和处理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碰撞,显得尤为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USYD学生我先来占个坑,等期中考试结束之后再来填。

---------------------------------------------分割线-------------------------------------------------------------

首先,院长并没有觉得学生的举报是在妨碍公务,在收到举报之后学校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当天晚上就组成了调查小组,第二天WU WEI就被停职了。

1. 为何学生们有义务举报他。

WU WEI的行为有很多值得我们愤怒的地方,比如焚烧护照,参拜靖国神社,认为不亲日的“你国人”不是人,说自己人生中第二骄傲的事情是汶川地震没捐钱等等。

但是,击败他的致命点,也是学校最不能容忍的地方是他对中国留学生团体有着非常严重的偏见,欺凌和骚扰

悉尼大学有专门的条款来防止骚扰,欺凌和歧视现象的发生(参考University of Sydney -BULLYING, HARASSMENT AND DISCRIMINATION PREVENTION POLICY 2015)


首先来看下学校相关条款对欺凌(Bullying)的定义。

然后我们再来看下WU WEI在微博中的一些言论

这条微博很明显符合了7 (2)中的 (b)“不合理的批评(Unjustified criticism)” 和 (f) "散播不准确信息和谣言(Spreading misinformation or rumors)".

学校已经将这次大面积的挂科归为教学事故,并且在新学期开设了免费写作辅导,增加了模拟考试来帮助学生学习。WU WEI身为一名Tutor并没有就事论事反而说“你国人根本没有这个思维”一下否定了所有的中国人。

再来看一条(图不太清楚…)

这条微博不但符合了上面所说的两项,还符合了7(1)中的"多次重复侮辱(repeated and unreasonable behavior …humiliating)"

我们学校对于学术作假是零容忍态度,每学期开学前都会有一个学术诚信测试(Academic Honesty) ,测试内容包括判断什么是学术作假和抄袭,论文和作业的文献引用格式是什么。学校对学术作假的处分是非常严重的,我身边同学就有因为引用文献的格式不对而被要求重新参加诚信测试并且有附加的培训。所以学生宁愿晚交作业被扣分都不会选择抄袭。

这条微博的背景是很早就有学生看到了WU WEI的言论,并且向他表示了抗议,但是他的回应是以侮辱性的语言散播“留学豚都找代写”这种谣言。作为USYD学生中的一员WU WEI应该非常清楚学校的规章制度,作为一名Tutor,在WU WEI更有义务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更何况没有证据证明这位向他提出抗议的同学存在任何学术作假行为。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学校关于骚扰(Harassment)的定义

WU WEI的微博截图


多说一句,学校的这个条款适用于所有的员工,学生以及分支机构(this policy binds the University and all staff, students, workers and affiliates)


学校条款明确指出 非法骚扰是指某人或者某群体因为自身特征而被恐吓或侮辱(Unlawful harassment occurs when a person, or a group of people, is intimidated, insulted or humiliated because of one or more characteristics.) 而且(d)项列举出诋毁或嘲弄某人的种族,宗教信仰,性别或性取向(making derogatory comments or taunts about someone’s race or religion, gender or sexual preference)等行为就是非法骚扰。

在这里WU WEI用“人民傻逼”这种论调侮辱中国人,无论这种侮辱是针对老师还是针对学生都是不可容忍的。


作为学生,我们花费了高昂的学费,当然有权利要求学校给我们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一个和其他所有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WU WEI这种老师的存在让我们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学校是否公平公正产生了怀疑,所以我们当然有理由也有义务去举报他。

所以我并不觉得举报他是“影响学校公务”和“让外国人看笑话”。很多人说歧视的情况太普遍了, 你没有办法消灭掉做好自己就行了,可是我若视而不见就是纵容,就是歧视和欺凌的帮凶。你若不为自己争取平等的权利,是没有人会把权利送到你手上的。



2. 关于这件事情的想法

看到他微博各种言论的一瞬间我的想法是“妈的智障”…

然后我爸妈看到了他的微博的想法也是“妈的智障”…


首先,我承认每个人的政治见解都不大相同;我也认为人有用脚投票的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移民并不是不爱国。在这件事情发生后,WU WEI并没有出来公开道歉,而是在微信群里求大家给学校写信说他只是发表一些言论看法并说自己享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是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他的微博并没有清晰理智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看法,张口就是谩骂和嘲笑,充满了各种诽谤中伤煽动仇恨。


其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太重要了= =


------------------------------------------以上-----------------------------------------------------------------

我写不动了。。。有疑问的评论里互撕一下我先撤了。。。下周还有考试= =

user avatar

一直玩微博,为此事特别注册的知乎,谈谈我的观点,第一次发言轻拍~不一定正确,不过也是我作为一个从上世纪起就混迹加州的老华人的一点肺腑之言,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个人观点:这个吴维,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总之这次是把自己坑惨了。当然这个事实大家都清楚。但是我想撇开诸如爱国之类的情绪因素,从冰冷的技术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次的事情会引起这样的轩然大波?原因有三:

1.碰了最碰不得的政治正确

2.犯了众怒,自绝于自己的种族

3.得罪了自己的客户

一条一条地说!

先说我觉得吴维这次做的最严重的一条错误:犯了众怒,自绝于自己的种族。大家不要觉得这是我在危言耸听。随着这条新闻不断发酵,我看微博、知乎和新闻门户网站的平台下的不少留言都是诸如“狗汉奸!”“数典忘祖!”“洋人的走狗”之类的谩骂。我觉得这些评论其实根本没有抓到槽点。崇洋媚外?数典忘祖?没错!但是在海外华人里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可多了,也没有谁像这次的吴维那样粪坑里拉手榴弹——激起民粪嘛!我不敢说对于海外华人圈非常了解,但是说实话,在美国四分之一个世纪左右,尤其是在华人扎堆的加州,套用长者的一句话“我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至少,海外华人圈是一个对于各种奇谈怪论容忍度非常高的群体,或者说得俗一点,就是见怪不怪。比如外F女倒追老外的啦,国内党校的45岁女书记来美国访学还腆着肚子生美国公民二胎的啦,做庇护假结婚的啦,早上拿过大使馆组织的看大大访问的美元,晚上为了挣钱去替李大仙发神韵招贴画的啦,好好的中国夫妇在家里只说英文说是希望孩子融入美国的白人圈啦……但是然而ButHowever,为什么吴维的这次事情就这么严重以至于身经百战的华人圈都炸锅了呢?因为这根本不是什么政治观点或者爱国主义的论战,更不是小粉红五毛和美分精日的撕逼,而是一个人自绝于自己的种族,把自己推到整个华人社区对立面自毁行为。

大家别忘了,这位吴维做的可不只是骂几句TG,喷几句中国,捧几句西藏大红袍,吹几句澳洲多牛——如果只是这样,以海外华人圈的高容忍度,只属于观点不同,加上西方社会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的政治正确,还真就不算个事儿。顶多键盘侠们嘴炮几句也就是了。吴维喷的是什么?是整个“你国豚”。这躺枪面积不是一般的大啊!

我每次去华人超市买东西,总是捎上几张免费的李大仙的《大积怨》,家里留着擦浴缸玻璃窗什么的。人家李大仙也顶多喷喷TG同时对国内的天灾人祸幸灾乐祸下,恶趣味的时候再戳戳老蛤蟆精,感叹一下长者真是千年蛤蟆万年蛙,预测预测蛤蟆的死期。人家对于中国好歹还是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感叹十几亿人沦陷在暗无天日的天朝只等待李大仙发功解救——人家辱骂“你国豚”了没?你一个小小的澳洲大学的tutor就张口闭口“你国豚”——你比李大仙还凶啊!

海外华人圈对于政治观点的差异,甚至爱国不爱国的争论远没有到大是大非的地步。为何?依我愚见,除了大家都是已经离开中国的大前提,也多少有点被西方的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观点、信仰、政治倾向、甚至国籍……这些东西算不得一个人的identity,和一个人的种族不能相提并论。观点是可以变的,信仰是可以抛弃的,国籍也是可以改的,但是种族是没法变的identity。一个人崇洋媚外也好,数典忘祖也罢,要成为美国人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改变自己亚裔的身份?Sorry, impossible!

比如我所在的加州,除了老墨就是华人,大一点的城市你不会英文只会中文也能活的很好。可无论你偷渡来打黑工的,还是大陆来的留学生,亦或是港澳台同胞,甚至是土生土长的ABC,再老外看来一律是Asian——别忘了,前年闹得很凶的歧视亚裔的SCA5法案可不管你这Asian是高贵的土生土长的美国公民Asian,还是吴维口中的“强国豚”Asian,歧视起来是不分差别的。

所以,我倒是真的很想问一句那位吴维,你真的觉得自己能融入高贵的白人洋大人的圈子?别说是我们这样的第一代华人了,就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在美国出生的亚裔,都永远不是white,永远是Asian——国籍可以改,信仰可以抛,甚至文化也可以被同化。我有两个美国公民的孩子,老大是在移民美国前出生的,在国内年过小学,中文的听说读写没问题,老二是在美国出生的,只能听得懂中文——但是在美国人的眼中,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都是Asian

这就是种族的Identity,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一个稍微正常点的人应该拥抱自己这种源自种族的identity,为此自豪并用自己的努力来增加这个种族在美国的分量。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黑人,在美国的黑人里,有黑人影星,歌星,有将军(鲍威尔),有国务卿(赖斯),2008年之后甚至有总统——反正我在美国没看到哪个黑人是靠辱骂自己的同胞是nigger来博得社会尊重的。

这里说几句私货,我觉得这个吴维真傻!作为亚裔,是美国的少数族裔,这种Identity本来就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地方。我身边见到最多的就是利用自己美国华人的双重身份两头通吃的:当导游也好,做留学中介也好,开月子中心也好,搞海外代购也好,做律师楼的助理也好,开中餐馆也好……绿卡护照揣着,爱国华人演着——美国华人都精着呢!瞧瞧人家这头脑!吴维小朋友,你烧护照冲马桶是何其森破!别人拿来当做两头通吃的法宝,你视如敝屣!


当然,或许这位吴维先生觉得自己是真性情,说那些绿卡护照揣着,爱国华人演着的华人是虚伪的势利小人。但问题就是,人只能有一种标准。别人是图利,所以美元人民币两边都捞,不管顾客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笑脸相迎——别人至少在饯行自己在你眼中“唯利是图”的标准。你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如果你在乎自己的这份工作,那么尊重自己的学生,不说有违公序良俗歧视学生的话不是最起码的吗?但是如果你真的觉得澳洲国籍如此值得自豪,以至于拿到澳洲PR之后就赶紧把中国护照烧了冲马桶,您把高贵的澳洲护照作为自己人生最自豪的Identity,那中国留学生投诉了您,那您应该像怒鞭督邮的张飞那样愤而辞职,再来一句“不为你国豚折腰!”——总不见得工作的时候在微博上狂喷“你国豚”,结果停职调查的时候赶紧像护食野狗一样各种哀嚎。既要享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快感去辱骂“你国豚”,又要“你国豚”上你的课掏学费给你,你这标准似乎有点高啊!



所以,别装了,不要再说自己是因为政治观点不同被五毛小粉红们报复了——这根本不是政治观点的事情。悉尼大学真这么护着大陆的政治观点的觉悟,也犯不着2013年去请那位大红袍老头来演讲了。因为你烧护照所以悉尼大学收拾你?笑了,人家大红袍在藏南烧活人照样是悉尼大学的座上宾。

记得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郑屠讨饶了,鲁达反而“若只和俺硬到底,

洒家

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既然这么不在乎“你国豚”,应该在微博上发言:“大不了老子工作辞掉,偌大一个澳大利亚,我就不信没有你国豚就活不下去了!”而这位吴维呢?讨饶,求自己的同事学生给说情,让自己老婆的闺蜜给那几个澳洲的公众号发洗涤微博……有能耐骗金翠莲,就得有抗拳头的觉悟啊大哥!!!!!!

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吴维是自绝于自己的种族。而对于悉尼大学的立场来说,吴维的行为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我上文提到的后面两条:违反了政治正确,得罪了自己的顾客。

这里也说说这两条,这里也感叹一下海外华人确实是都学精了学乖了,纵观这次的事情发展,一开始就没有把投诉的定调在“侮辱”“不爱国”而是直接上升到了“种族歧视”的高度。而吴维和他的支持者也拼命想把此事从种族歧视偷换到“政治观点的不同”上——可见,双方都精着呢,都知道此事虽然在华人社区了炸锅了,但是悉尼大学校方这里,还真的是可大可小,“量刑标准”就是是否触碰了种族歧视的政治正确。

不过,这里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这里他违反的最大的政治正确倒不是种族歧视,而是忘记了他作为一个老师的身份。所以他违反的是歧视中国【学生】的政治正确,而不是歧视【中国】学生的政治正确。就像楼上说的,悉尼大学关心此事,该校被此事惹毛了的大量中国学生也是一大考量。别的不说,就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假如有这样一位老师在的话,以后中国学生都不来选这门课还是小事,对于悉尼大学的名声损失可是大事!

此事让我想起了我们美国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王千源事件,不了解的同学请自行百度。但是为何王千源没有被杜克停课调查?无他,首先她支持的大红袍只是一种政治观点,起码在西方属于言论自由,其次就是她毕竟只是一个学生,要说为了王千源一个人杜克招不到中国学生太夸张了。最重要的是:人家王千源烧护照了没?人家王千源骂“你国豚”了没?所以王千源事件当时颇有不少同情者。而吴维您呢?说句不好听的,我想悉尼大学就是想支持你的中国人,也得考虑下自己会不会被连累被一起喷了。

所以,我很感兴趣这次的事情会怎么发展!无论悉尼大学会不会严肃处理,这个吴维是真的完了,当地的华人社区唾弃你,老外里有良知的也不待见你,没良知的本来就歧视所有的Asian——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颠不破的真理!一个唾弃自己的族裔却又融入不了其他族裔的人会作何下场?我很好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悉尼大学华裔讲师吴维的“辱华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事件的起因与具体内容:首先,需要明确吴维讲师被指控的“辱华行为”具体是什么。根据公开报道和网络上的讨论,主要指向他在2019年的一次社交媒体(据称是Facebook)上的发言.............
  • 回答
    关于印度因“技术故障”意外向巴基斯坦发射导弹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显示,这一事件在2023年10月发生,印度军队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误将一枚导弹发射至巴基斯坦境内,但最终被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拦截,未造成实际伤害。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10月.............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近年来确实呈现出加强的态势,尤其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层面。然而,“全面金援”这一表述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中俄关系的互动更多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而非单方面的无偿援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动机及影响: 一、中俄合作的背景与动机1. 地缘政治需求 .............
  • 回答
    孟美岐事件是中国网络舆论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争议事件,涉及网络暴力、舆论监督、法律规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事件背景、舆论反应、法律分析、社会影响及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事件背景1. 人物身份 孟美岐(原名孟美岐,后改名为“孟美岐”)是中国内地女艺人,2018年因参加选秀节目《声入人心》走.............
  • 回答
    关于“想跑到国外的人”这一话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涉及个人动机、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因素、政策环境以及全球化背景等。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讨论: 一、个人动机与心理因素1. 对现状的不满或追求更好的生活 经济压力:在某些国家,高房价、生活成本、就业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人认为国外有更好.............
  • 回答
    在小学门口等待贴接送车辆罚单的交警,这一场景反映了我国在校园周边交通管理中的复杂现实。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需要从法律、安全、教育管理、社会舆论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一、法律依据与执法正当性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6条明确规定: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时速不超过20公.............
  • 回答
    2021年美国GDP增长确实成为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被美国政府称为“破纪录的一年”,这一说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背景分析: 1. 数据背景:GDP增长的具体数值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统计,2021年美国GDP同比增长6.4%(年化),这一增速远超自1982年以来的平均水平(约2.............
  • 回答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当天(9月18日)穿着和服的行为,通常会被视为对这段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严重不尊重。这一行为可能引发公众的强烈反感,并被认为是对国家尊严和民族记忆的伤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意义1. 九一八事变的基本事实 1931年9月18日,日.............
  • 回答
    在策略类手游中,“蹲草”(即通过隐蔽、潜行或利用环境规避敌人侦查)是一种常见且具有争议的玩法机制。这种设计既可能成为游戏深度的核心,也可能因过度依赖而引发玩家对公平性和多样性的质疑。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蹲草”的定义与核心逻辑“蹲草”本质上是策略游戏中的一种环境交互机制,其核心逻辑.............
  • 回答
    我们来详细解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这句话。这句话的构成与含义这句话由两部分组成,形成了一种递进和升华的关系: 前半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含义: 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表达的是一种自信和不屈的精神。意思是,如果一个地方不容我,不给我机会,自然会.............
  • 回答
    商务部发文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这一举措在中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有多层面的考量和影响。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政策的背景和意图1. 应对潜在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复杂,例如俄乌冲突、贸易摩擦等,都可能.............
  • 回答
    马嘉祺后援会自爆粉丝集资 700 万给公司一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情可能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下是我认为可能涉及的关键问题,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粉丝集资的合理性与透明度问题 集资的目的与合法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粉丝集资本身并非绝对禁止,但其目的和.............
  • 回答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公众账号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发布需要资质的提醒》(以下简称《提醒》),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份《提醒》的发布,标志着国家对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监管的进一步收紧和规范化,对于整个互联网内容生态,特别是公众账号的运营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理解这份《提醒》的重要.............
  • 回答
    “一夫一妻制是为了保护男性”这个说法,是一种比较非主流且带有特定视角和批判性的解读。要详细地看待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其背后可能的逻辑、优点和局限性。一、 理解这种说法的核心逻辑和可能的论点:这种说法的核心在于挑战了传统上认为一夫一妻制主要是为了保护女性权益(如生育安全、财产继承等)的观点。它.............
  • 回答
    “北大教授吴飞呼吁恢复土葬”这一事件,如果真的存在,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虽然我无法独立验证“北大教授吴飞”和“呼吁恢复土葬”的真实性,但我可以基于一个假设性的场景,详细地分析和探讨这一呼吁可能引发的各方面讨论和影响。背景分析:为什么要呼吁恢复土葬?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在当今中国社会,土葬.............
  • 回答
    游戏正在被更多人认可:一场深刻的文化变迁游戏,这个曾经被贴上“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标签的娱乐形式,如今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尊重。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科技发展、社会观念演变以及游戏产业自身成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理解这一现象: 1.............
  • 回答
    神奇女侠被暂停联合国女权形象大使一事,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蕴含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和值得深思的观点。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背景设定: 2016年10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联合国妇女署(UN Women)宣布任命神奇女侠为“赋予女性和女.............
  • 回答
    乔治·霍兹(George Hotz),也被称为“Geohot”,是一位极具争议性和传奇色彩的计算机黑客和创业家。他以打破技术壁垒、开源精神和对自动驾驶的执着追求而闻名。看待他,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一、 早期的黑客天才与挑战权威的形象: iPhone越狱第一人: 霍兹在2007年,年仅17岁时,.............
  • 回答
    美国大选确实经常被贴上“烧钱”、“有钱人的游戏”的标签,并且这种说法背后有着非常坚实的事实基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巨额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为何如此烧钱?1. 竞选活动本身的高昂成本: 广告宣传(最主要的部分): 这是候选人最主要的开销。电视广告、网络广告、.............
  • 回答
    关于“城镇化四十万亿如果分给四亿个农村家庭,每家能分四十万,将有更多人受益”这种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其可行性和潜在影响。总的来说,这个观点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它触及了城乡收入差距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问题,但其操作性和长期效益则存在诸多局限性,可取性并不高,甚至可能产生负面效果。下面我们来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