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肯定输,志愿军没有足够的后勤能力。
但是朝鲜战场德军应该打不过。
我估计志愿军大概南斯拉夫水平。
没办法。
内燃机没人家多,运力不足有劲使不上。
数学没人家好,打炮没人家准,不准就要多打,但是没运力。
无线电没人家多,战场反应远远不如,又赶上战场比三大战役加起来的地盘还大。
估计大概能在南斯拉夫山里打个五五开。
到平原上物质力量比苏联还远远不如,怎么打德国人呢?
优势不怕死?关键苏德也不怕死那还怎么搞?
那得看是哪一年的志愿军了
1953年的志愿军,德棍有很大概率是打不赢志愿军的
当然德棍也得看是哪一年的德棍
都取最强状态的德棍和志愿军,那就是1943年的德棍VS1953年的志愿军。
装备上,志愿军是有一些优势的,一个是喷气式战斗机已经有好几个团是成熟的了
另一个是装备了相当规模的慈父-2,一个团的慈父-3,大量的T34-85,还有ISU-152这些。
而且这些战车的观瞄系统是得到了升级的,相当一部分技术还是来自德棍自己呢,无线电配置也比苏修在44-45年的略好。
当然了,德棍的虎豹象们,击毁慈父2,和T34-85的能力是OK的。
另外大量技术兵种的协同指挥体系也应该还是比志愿军成熟一些,这里面不单止有驾驶员或者技术兵器操作员的底蕴积累,还有各级参谋系统协调它们的能力的底蕴积累。
此时应该说德军内部的各级参谋系统受教育程度,数据处理理解能力,还是要高于志愿军的参谋系统。
而苏联支援以及东北已经能组装生产的卡车,在提供步炮兵摩托化上,不说胜过43年德棍,但也不会落后。
可是像德棍那样配置大批熟练而且技能相当OK的维修工,大量推进野战修理厂,可能就没德棍那么高效了。
将领能力上,德棍的将领无疑对技术兵种的理解要优于志愿军的高级将领。两边都很强调歼灭有生力量,也都愿意打钳形,打穿插围歼。
但是东方将领对于纵深空间的灵活理解,我认为要超过德棍那边。
所以如果在开阔地带打起来,德棍的空中会是显著劣势,但是其他技术兵种的配合和维护能力,要高于志愿军。尤其对炮兵的供应要比志愿军慷慨得多。
志愿军缺乏特大规模装甲战集中和使用或者预备队配置经验,步炮空和坦的协同能力也未能得到足够验证。
不过主要技术装备比43年德棍质量和性能更占优一些。
而且志愿军步炮协同水平很高,步兵很顽强不说,还特别善于夜袭(崔可夫的第八近卫集团军曾经就是靠夜袭攻破了尼科波尔德棍的固若金汤的防区,而且成功的极其突然。因为德棍军官晚上会进城区休息睡觉)。更重要的是,志愿军的步兵师,多次展现出了东方军队的几个重要特色,那就是能够脱离补给线和友邻绵亘战线,实施主动隐蔽机动,主动陷于敌围的机动。
还喜欢以单纯的步兵师就击敌于立足未稳,有时可以在自己尚未完全准备就绪的时候,就顷刻间转守为攻。
这一点在西欧的军队真的很难看到,东方军队的攻守转换节奏压的极短。(可能也和近代以来一直技术兵种尤其是重型技术类兵种孱弱有关。)
所以我更看好志愿军。
当然,43年的德棍,53年的志愿军,大规模陆战都比美军厉害。
我怀疑美国人对于势均力敌对手之间的大规模陆上冲突的理解,如果刨开科技进步的话,也许从未达到过二战苏德的水平。
中国传统军事智慧对于纵深空间概念的理解是水平极高的,最多也就是高层对技术兵种比较陌生一些,例如彭老总可能主要的缺点之一就是对技术兵种的理解运用能力不强。
我觉得完全没得比,因为苏德战争是机械化全面战争,而抗美援朝是局部的山地战(夹杂部分平原)。
我给你们看看当年和德军对战的苏军是啥状态,你们再把苏军替换成志愿军,看看能不能匹配哈。
首先看1943年8月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攻势。
以下数字摘自我的文章
截止到1943年7月末,在别尔哥罗德地区,苏军集结了11个集团军(3个在预备队),2个坦克集团军,4个独立坦克军和1个独立机械化军,合计113.3万人,2958辆坦克自行火炮,13609门火炮,767门火箭炮。他们还有第二和第五空军集团军支援,两个空军集团军合计有1131架飞机,200架长距离轰炸机。(以上取自格兰茨的数据,对比一下Karl Frieser的文献,不算预备队,114.4万人,2418辆坦克自行火炮,12866门火炮和1311架飞机。这里罗列出来,给大家做个对比。Frieser特别提到,苏军3个集团军拥有超过400辆坦克,这样加回去坦克数据差不多,但是人数是个大问题,头疼啊。。。。)
这是苏军为一次主要战役集结的人数。
战役开始前苏德双方总兵力对比(格兰茨的数据)
如果我们看看一看同一时期次要方向苏军为牵制性战役集中的兵力。以下数字摘自我的文章:
1943年7月中旬,在伊久姆-米乌斯河一带,苏军集中了2个方面军9个集团军,合计47.7万人,1900辆坦克,900余家飞机,火炮数量不明(老马估计,在4000-5000门水平)。
从1943年7月中到1943年8月底,苏军连续在伊久姆,米乌斯,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一线作战,时间超过6周,总伤亡数50万+15万=65万人。记住,这是6周内伤亡的数字。
我就不详细罗列对面德军的数字了,加起来也就50万人左右的样子,坦克在700辆上下,苏军打成这个样子,你觉得是苏军太蠢还是德军太强?
因为咱们是要用志愿军跟德军打,所以为了公平起见,换成1953年的志愿军。
以下数字我摘自国内的资料:
1953年停战之前,志愿军总人数135万,分为6个兵团。按照苏军援助的序列,1953年,志愿军应该拥有坦克自行火炮1880辆(累计数,没统计损失数量)(1188辆T-34,60辆IS-2,剩下的是Su-76等自行火炮),身管火炮数量在3000门左右,total火炮数量在7000-8000门(五次战役时,身管火炮数量在1200门,迫击炮在3500门)。飞机咱就不提了。
数据直接置换的话,我觉得,用沃罗涅日+草原方面军总和来对比志愿军,最合适,人数相当,坦克数量相当,火炮数量苏军多一些。然后苏军在这一战对阵20万德军,300辆左右的坦克,最终伤亡50万(官方24万,但是这个数据不可信)。
各位,您觉得,志愿军有哪一次战役遭受了超过30%的伤亡(也许要算长津湖一线?)然后还要继续打下去么?我不是要贬低志愿军,抗日战争烈度,解放战争烈度,甚至朝鲜战争烈度,和苏德战争没法比。苏德双方可以在6周内损失接近100万人,你可曾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见到过这么高烈度的厮杀?
说白了,志愿军本质上还是一直从轻步兵逐步适应现代战争模式的部队,正好在朝鲜山地,遇上了大裁军后的美国,叠加美国一直对于苏军直接介入朝鲜战争有顾忌,所以这场战争双方打得都很克制。而且,美军陆战拉胯,这大家都知道,在西线面对德军二线部队,诺曼底打成那样(德军就几只SS部队苦撑),荷兰打成那样,边境战役打成那样,真的丢人。所以不要认为志愿军能在朝鲜和美军打个平手,就能和二战里的苏军甚至德军掰掰手腕。苏军那是用无数人的尸山血海换来的机械化作战经验,志愿军缺太多了。
-----------------------------------------额外的问题----------------------------------------------
有人会问,什么样的兵力状态能答应德军?
“巴格拉季昂”行动满典型的,我给你们罗列一组数据,看看苏德战场后期战斗的强度,这样的配置能干翻德军。数字来源于:
1944年夏季,在白俄罗斯前线,“巴格拉季昂”行动发起前,苏军共集中4个方面军,5个航空集团军,1个远程轰炸集团军。其中参与进攻的陆军合计14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8个机械化军和2个骑兵军,125万人,407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0916门各口径火炮,5327架前线飞机和1000架轰炸机。4个方面军对应的战线上,人员优势达到了2.2:1-3:1,炮兵比2:1-3:1,坦克比4:1-10:1,飞机比5:1-7.7:1。这还只是表象,因为在整个690公里的战线上,4个方面军选定的6个突击区域只占到112公里,平均每个突破地区不到20公里。在突破地段,苏军集结了65%的步兵师,72.3%的炮兵和86.6%的坦克。所以,实际上防御阶段的德军,面对的苏军人员优势是10倍,坦克优势20倍,而炮兵优势达到了35倍,任何的防御策略都无法弥补这种实力上绝对的差距,这就是21日晚,中央集群前线士兵们面对的残酷现实。
苏军1944夏季攻势的主力,4个方面军人力和技术装备一览
苏军4个方面军突击宽度和单位战线密度
对面已经衰弱的中央集团军群,势力有多少呢?
截止到1944年6月,中央集群共有48个师(36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第20装甲师被还回来了,3个装甲掷弹兵师,2个空军野战师,1个猎兵师,5个保安师,4个预备步兵师),划分为4个集团军级集群,合计86.1万人(第3装甲军16.5万人,第4集团军16.8万人,第9集团军17.6万人,第2集团军17.6万人,集团军群直属预备队17.6万人)。当然,这里面没有统计那些“志愿者”(“希维人”),以及外国志愿者,类似这样的人,以第4集团军为例,有多达2.3万人,这些人在战斗中也可以发挥一定作用
1944年6月,东线德军机动部队列表,注意中央集群只有1个装甲师
中央集团军群当时在册的炮兵有1513门轻型榴弹炮/加农炮(师一级),806门重型和25门超重型火炮。6月初,集群麾下有9个突击炮旅,合计有三号突击炮215门,有装甲师1个,装甲掷弹兵师3个,坦克数量我没查到具体的数据,但是大概率,坦克数量不会超过200辆。
6月1日中央集群下属突击炮部队编制,绝大部分不满员
既然文中涉及了我的《第聂伯河系列》,那就干脆结尾补完吧:
这个变量主要是美军,主要是美军迷惑性太大才有了这种奇怪的问题。
美军一个二流陆军,愣是几十年来被当作top军队被比来比去。
志愿军不可能打的过德三的。
哪怕是解放军,也从来没有进行过本身超百万的军事行动。
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人最多,但实际上,真正一线用兵,很少有超过50万的。
比如打锦州,还有几十万的部队在盯着长春沈阳留在后方。打黄百韬或黄维,实际上真正一线作战的就是主力几个纵队。
志愿军240万人,是前后几年参战的人次,这样算苏联有两千多万,德三也有一千多万。
真正一线作战的,打的最好的第二次战役,实际上就是13兵团和9兵团。
前线满打满算十个军,40万人左右。
这已经是志愿军战役指挥规模的极限了,这种情况下,彭老总已经没精力去管东线的九兵团。
对面的联合国军,总共才20万出头。
双方加起来才60万,还主要是轻步兵,这点兵在苏德战场只能是负责善后打扫。
德三一个中央集团军群就有190万人,这样的集团军群有3个。
人类战争史上,能组织起500万人同时进行战役的只有德三一家,能组织起200万人同时参加战役的只有苏德两家。
不要说志愿军自己,就是志愿军+联军,都打不过巴巴罗萨计划中的任何一个集团军群。
而且志愿军会的,德三全会:穿插、切割、围歼、夜袭等等。
你要说山地作战,小胡子手里有十个专业的山地师。
米格15并不足以让改变战局,美军一直有空中优势,结果连越南都打不下来。在精确制导炸药广泛应用之前,空军的作用其实很有限。而且德国的装甲集群,是那种一天可以推进几十公里的,飞机没飞几次,前线机场可能就没了。
更主要的是,纳粹德军、苏联红军不怕死,也算是有信仰的部队,进攻中可以经受非常大的损伤而不溃败。这跟进攻时优柔寡断的美军完全不一样。
德军苏军很可怕的是,他们能打起仗来,不仅火力猛,战术得当,关键他们不怕牺牲损失,一次突击损失几十辆上百辆坦克很正常,死几千人跟没事一样,马上补充,接着再打。
美帝国主义不行,如果美军一次冒险突击死几千人,国内就炸了。奥马哈海滩总共伤亡才4000多人,美国恨不得拍一百部电影做一百个游戏出来纪念。
当然,也并不是说美军就很烂。美帝的海军还是宇宙独一档,苏德加起来也比不上美帝一个手指头。
各国点的科技树不一样,美国陆军一直到现在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战役。
能打过美国,并不代表能打过德国苏联。60年代中苏决裂后,你看我们指望在东北西北跟苏联打仗吗?我们在疏散人员,因为知道肯定挡不住苏联的装甲集群。
志愿军,和后来的解放军,一直到现在也没有真的组织过大规模装甲集群突击,装甲兵水平到底怎么样,其实是有待考察的,步兵炮兵是没有问题。
这个问题上,你千万别把美国陆军当成一流部队看,你把美国陆军当成二流部队看就通了。
~~~~~~~~~~~~~~~~~~~~~~~~~~~~
解释一个空军的问题,美帝的空军,或者准确叫陆军航空队,实际上是严重缺乏精确轰炸能力的。
在精准制导炸弹出现之前,轰炸机分为俯冲轰炸和水平轰炸。
俯冲轰炸的精确度最高,最有名的就是德三的斯图卡和美国海军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是以超过45°角的方式告诉向攻击目标俯冲,接近目标拉起时投弹。这种攻击方式命中率最高,可以把炸弹扔到坦克车顶或坑道阵地上。在海上,美日也都是用俯冲轰炸机的好手,中途岛海战就是靠俯冲轰炸干掉了日本的航母。
同俯冲轰炸相比,水平轰炸的命中率很低,因为同攻击目标在基本保持水平状态下,高空高速扔下无制导的铁疙瘩,铁疙瘩落在哪就是个玄学了。
美国空军实力强,强在战斗机和水平轰炸机,各式各类的水平轰炸机能把地上的土翻几遍,但严重缺乏俯冲轰炸的能力,二战时从海军弄来过无畏式,但表现并不好。
像斯图卡这类飞机被称为飞行炮兵,欧洲战场上是用来给坦克点名的,它可以精确打击一个移动装甲目标、一个小阵地、一个坑道口,直接对陆军作战提供支援。
这种能力,美国空军要到后期出现精确制导武器才具备。
在朝鲜山地作战,美国大多数时候是乱炸,空地协同非常一般。
这就是我说的点的科技树不一样,导致美国很难去打硬仗。朝鲜时美国的长处是用大量战略轰炸机把东北炸烂,甚至是把北京炸烂,不是打后勤线,是直接把后方基地给干掉。等志愿军没有粮食没有弹药后,主动退却地面部队再上来收人头,但是他又不敢这么。
美国陆军实际上并没有经历过太多残酷战争的洗礼,对陆地作战的理解对比苏德这种怪物差距很大,也赶不上中国这种打了几千年仗的国家。
但是它海军确实牛,牛到这几十年来没对手,而且是连挑战的对手都没有。
对于美国这种国家,你不要去惹它,你绝对打不过它的海军。但是,你也别怕它,只要内部统一意志坚强,美国陆军也不敢真打你,而且未必能打的过你。
我也不知怎么的就捅德粉肺管子了,啧啧。
所以我只能...加大力度,贴一些补充说明放原文后面。
.........原文..........
看了一圈答案,一群精神法西斯,活在梦里的德棍,为了吹捧德国,脸都不要了。
1941年距离1951年,人类整整跨越了十年,武器装备早就拉出了代差,简直是降维打击。
先说作战理念,德军闪电战在二战时期就已经被苏联破解,将其移植到十年后,我只能说让刘峙这头猪来,都能把这种打发摁下去。
作战理念是构建一直军队的前置条件,其军事装备、人员训练、后勤调度,全都要围绕这理念来运转。
德军在苏德战场,简单总结下:空军前插、坦克推进,待突破敌军防线后迅速包抄,形成钳形攻势。
我一项一项来说。
1、空中力量
给德棍科普下,有款飞机叫米格15,就下面这玩意儿
米格15,最大速度1100km/h,升限15000米
对比德军战机,哪怕是二战末期时候
me262,最大速度870km/h,升限11500米
这两款飞机对比一下,志愿军空军可以把德军全型号飞机,以碾压般姿态屠杀,你德国人有来多少飞机,我就能屠宰多少架,没有丝毫悬念。
战机跨代,战损比通常在1:10 到 1:100 ,如果连这个都不了解的人,还是早些告别军事圈吧,太蠢。
2、地面力量
没了空中力量,德军地面部队能干屁吃。闪电战强在空地结合,一群老虎豹子小白鼠,被敌人空军逮住,那简直是行走的棺材板。
放库尔斯克会战这种大平原,德军装甲部队等着被点炮吧,还想推进?学伊拉克把坦克埋进土里是唯一出路。
除开被空军绞杀,坦克师团对补给要求庞大,.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德军第六集团军被反包围后,全靠空中补给续命。没有制空权,一旦补给受阻,德军要死多难看就多难看。
最后,对于地面火力投射,志愿军可是在上甘岭等阵地硬抗美军密集轰炸,放斯大林格勒,哪里还有厨房战争,全地形削为平地,德棍?秒变烧火棍。
接受炮火洗礼吧
投降是德军唯一出路
............后续补充............
我并不是完全否定德军战斗力,只是建议大家直面残酷的现实。
真实世界有三座大山永远压在德军身上,任凭德粉如何哭爹喊娘也无法逾越,只能被钉在耻辱柱上。
这三座大山就是:列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以及莫斯科。
德军要是能拿下其中任何一个,战局早就改变了,但是呢,打不下来就是打不下来,就这种攻坚战水平,还碰瓷志愿军?
我简单介绍下斯大林格勒战役,顺带聊一聊志愿军,不怕PTSD的德粉们,一起重温这段光辉岁月可好?
本人别的优点没啥,但是揭人伤疤这种事还是非常乐意效劳的。
言归正传,话说在伏尔加河畔,有一座城市,名字叫斯大林格勒,如今已经改名为伏尔加格勒。
这刚截的图,是目前的地理环境。1942年的话,城市要小一些。对了,图中有个标志性建筑“祖国母亲在召唤”,这不是我故意标注的,而是谷歌地图自带的。
就是下面这个雕塑,是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而修建的,我在此隆重欢迎德粉去参观,艺术性还挺高的说实话。
这个斯大林格勒战役啊,之所以发生,背后的原因竟叫人暖心,说白了就是德国缺油,必须拔掉该城,然后彻底占领高加索地区,获得油田。
所以在1942年,德国组织了A、B两个集团军群,下辖很多集团军,如第2集团军,第6集团军,17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以及其它纳粹国家的军队,如罗马尼亚第2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
这里的A集团军,不是之前在西线战场的A集团军,属于重新命名。
大概就是下面这张图吧,战略目标也在图上。
好了,战役第一个阶段,希特勒出现严重的战略误判,没有集中兵力攻下城池,把第4装甲集团军抽调走了,只留下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
当初说好的一起围攻光明顶,最后只剩下保卢斯第6集团军。
这种奇葩操作,放在中国,可能发生?
主席他老人家,当初决定大淮海小淮海,可是集中各方意见,政治局大会小会开满,最后以前线指挥官为准,果断抓住战机。
德国呢?连战时军事指挥权都分不清,就这?这种封建军事构架,拿头来打志愿军,嫌自己命硬?
好吧,就算只有第6集团军,也不是不能打。
事实上,德军战斗力并不算差,只要不遇见志愿军这类十年后的军队,在当时也算顶尖水平。
其唯一缺点就是战斗意志太差,经常打着打着人就打没了,输得莫名其妙。
就比如,斯大林格勒这种南北走向的狭长城市,德军用尽全力,硬是无法攻破城内所有滩头阵地,即拿不下伏尔加河西岸的所有渡口。
战役地图不好找,英文俄文的凑合着看吧。
如上图,哪怕德军占领了90%的城区,依然啃不下最后几个苏联据点,导致苏联可以通过伏尔加河,源源不断向西岸运送军事物资乃至军队。
这种情况放中国的话,跟解放战争时期攻打四平类似,这时候的军队必须进一步加强,才能变成真正无敌。解放军做到了。但是很遗憾,德军没有这个进一步加强的机会,所以始终是旧时代的军队,无法跟作战理念跨入现代化的志愿军相比较。
.......................
对了,评论区一直有人在说坦克坦克坦克,德国人坦克多,德国人机械化巴拉巴拉。
真到了巷战,坦克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能发挥的作用还剩多少?不说德军那些破烂货,即便是T72这类第三代坦克,一样受困于巷战,至今还没找出很好应对办法。
贴几张车臣战争的坦克图片
说句实在话,鼓吹坦克这些人,鼓吹德军这些人,到底有几个看过古德里安的回忆录?这本书文字不多,建议去看看,看看人家是如何摸索坦克的运用,学习人家的方法,看完后再来说坦克是不是万能神药?
顺带,建议鼓吹坦克的人,也可以了解下叙利亚战场,现在那里堆积了上万辆坦克,每天都在坦克大战,多去了解下。
我以前花了很长时间整理资料,想谈论坦克,可惜知乎发不上原文,这里也不过多讨论,毕竟不是本文主题,只是针对评论区某些人。
放个视频,源自B站,来源信息包含在视频中,看一看坦克是如何被敲掉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455181267990437888
攻防战,巷战,短兵交接....
不知道德粉哪来的勇气跟志愿军比较,德军学会夜战了吗?会吗?不怕被志愿军的冲锋号吓得尿裤子?
德军之拉胯程度,我简直都不想点评,真的。
就比如刚才的斯大林格勒,德军遇到大雪直接萎缩,不说打不赢苏联从西伯利亚调过来的部队,甚至连苏军欧洲部队都打不赢。如果面对源自东北的四野,啧啧,我不敢想象。
斯大林格勒冬天的气候,德粉以为是怎样的呢?真的很寒冷吗?
我帮忙贴上来吧,跟哈尔滨对比一下。
就这,真的就这??
嗯?
愿意给德军招魂的,我还有斯大林格勒战役下半段没讲,还有库尔斯克战役没讲,还有柏林战役没讲,甚至连诺曼底之类的也都能讲讲。
当年德国是如何被捅死的,我不介意多聊几次,复刻这种经典时刻我很乐意。
毕竟学佛主割肉喂鹰嘛,不过割的是德粉的肉,流的是德粉心里的血。
你气不气?
先说结论,朝鲜战场志愿军vs二战德军,无论从单兵素质,整体素养还是从装备来看,志愿军都将是完胜之局。
志愿军战史已经告诉我们,从1950年12月至1953年7月,志愿军空军共击落击伤美军机425架。我军被击落击伤382架,这显然不是小规模空军能够达到的成就。志愿军空军面对世界第一空军强国的美国,作战交换比达到了0.89:1,反而占优。而二战德国空军和美军交手完全被碾压,不列颠之战甚至连英国空军都打不过。所以阿登反击战德军地面部队被美国空军挺炸毫无办法。德军坦克突击集群在志愿军空军10个米格15歼击机师+2个图2轰炸机师面前确实就是活靶子。拿什么和志愿军打?
关于空战制空权,二战德国的主力战斗机是Bf-109、bf-110、Fw-190、ME163、轰炸机J-88等活塞螺旋桨机,这群老爷爷和志愿军50年代初全球最先进的高速喷气式歼击机米格15以及米格15改进型:比斯型和图2轰炸机对决完全就是一边倒的被虐杀,就像今天四代机虐杀三代机一样。二战末期德军虽然开发出了Me 262喷气式战斗机,但直到1944年6月Me 262才正式服役且极不稳定,和米格15没法比。空战有多少被志愿军打掉多少,没有制空权的德军地面装甲部队在志愿军空中火力的倾泻下,不要说合围志愿军地面部队了,德军这些进攻部队要被全歼。
但凡战斗机有了代差,落后一方的飞行员和飞机数量再多也没有用。就像靶子一样来多少就被击落多少。今天的四代隐形机无论是F22还是J20,面对雷达大幅升级的三代机最强改进型的F15、F16、J11、J10都动辄打出100多:1的交换比。何况德军活塞螺旋桨飞机面对志愿军喷气式飞机的巨大劣势?二战德军活塞螺旋桨飞机面对志愿军先进喷气式战机的装备差距是无法弥补的,哪怕靠飞行员数量优势也根本无济于事。没有制空权的德军密集冲锋的装甲集群就是空中力量的活靶子。80号公路上的伊拉克装甲车辆绵延36公里之多,迄今为止还可以看到不少残骸,伊拉克80号公路因此被称为"死亡公路",“坦克坟场。”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几乎举国的数千辆坦克被美空军短时间内全部炸毁。伤亡十几万人以上就是绝佳的注解。
也别以为德军最先进的重型坦克虎式放在朝鲜战场无敌,要被志愿军装备的重型坦克IS-2血虐。即使是库尔斯克会战,大量的虎式面对苏军的T34中型坦克也没有赢得会战。而志愿军装备的122毫米坦克炮的IS-2重型坦克,其火力性能优于88毫米坦克炮的虎式。其122毫米火炮可发射BR-471穿甲弹和QF-471榴弹,每枚重25公斤。发射时穿甲弹可在2000米距离上穿透122毫米的装甲,在500米距离上穿透152毫米的装甲。在正常的交战距离内完全摧毁虎式坦克。事实上苏德战场双方最强王牌坦克的对决也证明了这一点,苏联人M.马祖林用IS-2重型坦克单枪匹马摧毁了21辆虎式坦克,打出了0:21的漂亮交换比。证明了二战后期苏联的IS-2重型坦克已经取代德军的6号坦克(虎式坦克)成为二战战场的坦克霸主。而且虎式坦克可靠性也很差,因为自身的重量高达57吨,导致了发动机问题层出不穷,在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下的经常因机械故障扒窝。机动性非常低下,大多数桥梁都需要加固才能让其顺利经过。这也让大量的虎式坦克,不仅对苏军的IS-2对决处于下风,而且因为大量故障不得不抛弃。相比全重高达57吨,拥有88毫米口径Kwk 36L/56坦克炮的虎式坦克,虎式坦克的改进型虎王(虎2)重达69.8吨(虎2),坦克炮为88毫米Kwk43L/71,口径相对虎式没有任何变化。而志愿军装备的IS-2重型坦克战斗全重仅46吨,机动性大大提升,拥有122毫米A-19坦克炮(后期改进型为122毫米D-25T坦克炮),口径更大,重量更低,结构更合理,机动性更好,坦克炮口径更大、火力更猛、射程也更远。抛却志愿军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图2轰炸机的绝对优势不谈,后期志愿军已经装备大量的IS-2重型坦克和T34/85中型坦克,即便是单独和德军坦克集群打坦克会战,德军坦克集群也丝毫占不了任何便宜,德军不仅装备的3/4/5号大量轻型和中型坦克要被IS-2击毁,最先进的重型坦克:虎式和虎王在志愿军装备的IS-2重型坦克面前也是绝对下风,这已经是二战苏德重型坦克的对决战绩所证明了的,二战德国虽然共生产了1354辆虎式坦克以及改进型489辆虎王坦克,还有5976辆豹式坦克(5号坦克)、8010辆4号坦克,还有大量的3号轻型坦克,但空有数量优势,在志愿军空地一体化的10个米格15歼击机师+2个图2轰炸机总计12个空军师以及2个喀秋莎BM-13火箭炮师+17个122毫米榴弹炮炮兵师5个ISU122自行火炮师+8个高射炮炮兵师总计32个重炮炮兵师和IS-2重型坦克集群面前也将化为齑粉。
五次战役时志愿军驻朝装甲兵总数为7个坦克(独立)团,4个步兵师属坦克自行火炮团和1个炮兵团,拥有各型坦克自行火炮近400辆。主力型号是T-34/85中型坦克以及IS-2重型坦克。德军坦克集群密集突击将遭遇志愿军的铁墙,德军大量坦克还没进入射程就被重型坦克摧毁了。志愿军还拥有喀秋莎火箭炮兵21师。装备了先进的BM-13火箭炮,其口径高达132毫米,威力要超过105毫米榴弹炮,仅仅一个喀秋莎炮兵连的一次齐射,火力倾泻就可顶得上五个榴弹炮重炮团。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炮兵21师10分钟内的一次全覆盖炮火急袭,直接让美军两个营全部报销。值得一提的是,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的的炮火单位密度超过二战任何一次战役。美军极其仆从国军队70%以上的伤亡就是被志愿军炮火杀伤。从1951年春季开始,中国从苏联大规模进口火炮,组建了17个122毫米榴弹炮炮兵师、5个ISU122毫米自行火炮炮兵师,8个高射炮炮兵师以及2个“喀秋莎”BM-13火箭炮炮兵师。1953年金城战役,志愿军共投入1100多门各型重型火炮,口径多在122毫米以上。在短短20多分钟时间内就发射了1900吨炮弹。其中喀秋莎火箭炮对联合国军展开的60多次齐射,造成联合国军重大伤亡,炮火覆盖之地寸草不生。金城战役作为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炮兵火力超过联合国军的唯一一次战役而载入抗美援朝史册,中国从此开启密集重炮火力的大炮兵时代,这是任何装甲部队的噩梦。很难想象装备精良的德军中央集群密集冲锋的坦克部队在如此凶猛的炮火下有多少幸存机率。
所以二战德军面对掌握绝对制空权,又有优势重炮和装甲集群同时又兼备全球最强单兵素质被公认为“轻步兵之王”的志愿军,就是完败之局。二战德军玩的大纵深、大迂回穿插合围战术也是志愿军擅长的。无论单兵战斗素质还是整体战斗素养,二战德军根本干不过志愿军。志愿军战士张桃芳没有专用狙击枪,只有一把没有瞄准镜的莫辛甘纳步枪,仅靠目测就击毙了214名美军。荣登人类史狙击手第一,《兵临城下》电影所展示的苏德狙击手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志愿军一个步兵团,没有任何重武器,仅用简易的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手雷短时间内就全歼英国皇家格罗斯特坦克营,德军轻步兵从未有成建制歼灭苏军或盟军装甲部队的奇迹。可以预见,苏德战场的德军坦克集群如果排山倒海进攻志愿军,他们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志愿军空地一体化的火墙打击。在志愿军空中10个米格15及其改进型米格15比斯型歼击机师+2个图2轰炸机师,地面17个122毫米榴弹炮炮兵师、5个ISU122毫米自行火炮炮兵师,8个高射炮炮兵师以及2个“喀秋莎”BM-13火箭炮炮兵师总计32个重炮炮兵师的火力覆盖下,绝对没有任何生存机会。就像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80号公路的数千辆被美军空军击毁的坦克遗骸的坦克坟场所讲述的故事一样。
其实这种问题普通人是没办法回答的。
平心而论,如果不是真的打过,只是形想象,各位真的认为志愿军能在朝鲜和美军扳手腕,打成这样的结局?
战争当然要因地制宜,以我们当时的装备为什么要按你能想到了思路去打,那么那些杰出的军事家干嘛?
不正是他们突破天际的想象力翻新了每一次战争样式吗?
为什么在自己不利的情况下非得在大平原和德军作战?而不是从政治,经济,工业,外交,地缘各方面综合考虑,一全新的方式和德军较量。
别忘了,中国可是五常都得罪过,包括英国军舰在长江口被炮击,法国在越南,美苏梁子不用说了吧(没错,五常,包括国内对手光头蒋),还有日本,越南,硬度一路挑过来。
由弱到强,能有今天的实力不是充话费送的。
别的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志愿军的mig-15比斯肯定爆杀lw(手动滑稽
如果设定苏德战场,那就是平原冻土为主的大集群作战。
1.海军,没他们啥事儿,即使有,作用不大,pla也不占优。
2.空军,志愿军的喷气式战斗机性能全面压制德国空军任意机型,但是数量太稀少了,而且差距并没有大到无视战术、条件、气象和规模都能保持制空权的地步。最大的问题在于志愿军没有足够的辅助飞机,轰炸机和攻击机更是几乎空白,所以丢失制空权的德军,意外的没有受到太大打击。。。你让米格去舔地,以当时的战役规模,很快就消耗殆尽了。志愿军空军给德国人带来的困难,远比苏联空军要小。
3.陆军,重头戏。我相信志愿军有抗美援朝时期世界上最好的轻步兵,我相信志愿军有二次大战时期最好的轻步兵之一。但是苏德战场上,光靠轻步兵,是再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吃不下对手的。
双方都是基本实现骡马化,但是德军的装甲车和坦克、突击炮,也就是所谓装甲突击力量,远比志愿军强的多,数据已经有答主列出来了。我想说的是这个数据和朝鲜战场上不同的意义。
1.德军的装甲部队会给志愿军造成严重的牵制和战术迟滞——平原地区装甲力量的突进速度,远不是山区可比,而相对苏军更孱弱的反装甲力量(包括数量不多的坦克),又不能有效阻挡德军的突击,这将导致志愿军擅长的战术运动受到极大影响,直接破坏战术意图的执行。
2.德军利用装甲兵进行多路推进和分割包围会更顺畅——志愿军缺乏重型打击火力,地形也难以限制装甲部队展开,虽然有空中情报优势,但是怎么打开突破口?打开了以后怎么保持通路?靠两条腿的轻步兵怎么出去?
3.德军的炮火覆盖会有更好的效果。单从火力优势而言,德军是比不上海陆空联手的美帝的,但是你让75-240mm在平原上挨个开花,效果拔群。
所以平原上装甲力量,会更直接影响整场战役的走向,至于志愿军有没有坦克军级别的指挥能力和经验,我觉得倒不是最重要的,毕竟哪怕你看得懂德国人要怎么调动,凭手上那些资源你也玩儿不出花来。
为了回答能够完成,我们首先毫无偏见地架设题主是真人在提问求解惑的。
题主起了一个非常刺激的标题,用可以气死语文老师的断句打了一串描述,最后实际问的问题是:
同样是薄弱准备下的冬季战斗,中国志愿军和德国国防军为什么取得了不同的结果?如何比较这些差异?
这个提炼过的问题我先丢在这里给大家判断其他答案是不是文不对题来扯淡吹比的,具体的回答答主我查点东西,有缘补上。
这个……打不赢……真打不赢……
单论陆军,德三是比美军高一个档次的对手(可能不止一个)
而且东欧大平原是机械化部队最理想的战场,整个冷战期间西欧和美国都在发愁苏联的装甲集群冲起来自己怎么办,虽然德三的机械化部队比例在强国中不算最高,但是对志愿军来说还是无法在平原上抗衡的
我完全没有否定志愿军的一丁点意思,但志愿军那点规模和装备,特别是装甲力量,以及指挥装甲部队的作战经验,放苏德战场完全没法看。
先说两个问题。
第一点,题主说的“夏装”,不是说九兵团入朝的时候真的穿衬衣短袖中裤,而是说符合中国南方冬季的冬装,那玩意儿抗寒肯定是可以的,放东北完全不够看。真要是集体穿“夏装”,九兵团还打个毛,全冻死算了。
第二点,美军从二战开始,就非常不擅长山地战。卡西诺战役就是典型的山地战。
第一次卡西诺战役,美军强渡莱皮多河,遭到德军强力阻击,其中36师141团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几乎被打光,34师渡河渡了8天,略有进展,之后被迫撤退。美军两个师损失4千多人,36师两个团基本被打残。
第四次卡西诺战役,美军靠非常死板的一线平推的策略打德军,反而是传统的陆军强国的自由法国的法军和流亡的波军更有脑子,采取大胆的攀岩战术侧翼突破。
卡西诺战役直接导致盟军放弃为了从意大利撅德国皮炎子的想法,转而把重点放在了诺曼底。
而美军中非常擅长班组作战的游骑兵(就是《拯救带兵鲲鲲》里汤姆汉克斯的人),在二战结束后,遭到了裁军......等朝鲜战争开始后,又临时重组了游骑兵(然而早就不是二战那批精英了),等朝战结束,又TM解散了......
即使是面对苏联的驻德美军,按道理来说是精锐了吧?
小克赖顿·W·艾布拉姆斯和乔治·S·巴顿四世(小乔治·S·巴顿的儿子),在1949年之后都在第1步兵师的第63重型坦克营(驻欧陆军唯一的一个坦克营)服役(一个当营长,一个当连长),这俩被这唯一一个坦克营的军纪感到震惊——人人嫖到失联、车载无线电用来听娱乐节目、坦克火炮无法击发......
想想《是,首相》里伯纳德吐槽“驻德美军都嗑药不知道自己属于那边”,虽然是个喜剧,不过也足够说明美军的技战术水平了。
长津湖战役著名的陆战一师,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其麾下只有第5团在役,陆战二师(塔拉瓦战役那位)也只有第6团在役,于是美军不得不从驻外大使馆抽调站岗的四等人,甚至完全拆散了陆战二师,终于在9月份凑出了陆战一师。
并非我贬低志愿军的战斗力,而是一旦从美国的军备状况来分析美军的实力,就知道,朝战的美军除了装备提升了之外,其实际战斗水平远逊于二战的美军。
而二战中同样的山地战,美军一样打到非常垃圾,甚至不如已经失去家园的自由法国和波兰军队打得好。
回到苏德战争,我们先看一些数字。
志愿军装甲力量
志愿军下属的坦克单位有:3个坦克师、6个独立坦克团、7个坦克自行火炮团先后参战。
每个坦克师有两个坦克团,每个坦克团有33辆T-34/85,7辆IS-2,4辆ISU-122。
每个坦克自行火炮团有24辆T-34/85,16辆SU-76。
总共做个统计的话,志愿军的坦克数量分别为:
T-34/85:33x(3x2+6)+7x24=564辆
IS-2:7x(3x2+6)=84辆
ISU-122:4x(3x2+3)=48辆
SU-76:7x16=112辆
总共有808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并且这些是前后参战的,并非同时出现,但我们还是以808辆为统一标准吧。
苏联从1950年-1955年,总共援助了装甲数量为
1,847辆T-34/85中型坦克;
78辆IS-2重型坦克;
45辆ISU-152重型自行火炮;
40辆ISU-122自行火炮;
99辆SU-100自行反坦克炮;
912辆SU-76自行火炮;
16辆T-54
到1955年5月,PLA总共的苏式装甲数量为,3,037辆。
战略战术
志愿军装甲部队入朝已经是51年3月了,此时四次战役已经结束,战略方针从“运动战”转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阵地战。
志愿军装甲兵总共毁伤敌坦克74辆,摧毁火炮20门、地堡864个;自身被彻底击毁9辆坦克,26辆坦克受损,可以说志愿军打的非常优秀。
志愿军坦克变成了直接支援步兵作战的武器,当做直射火力。某种程度上,志愿军的坦克战思路和二战的英军反而一致,从上面摧毁敌坦克和地堡的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事实。
并非我质疑志愿军坦克兵水平不行,以志愿军的装备和坦克手的素养,放苏德战争,和同等规模的德军装甲部队硬碰硬,战损比绝对占优。
问题在于,志愿军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装甲战,好歹美军在北非和西线战场也和德军打过几次装甲战。
(莫尔坦反攻中,美军第30师顶住了德军装甲部队的猛攻,阿登战役中参与围歼派普战斗群;巴顿的第3集团军在洛林和曼陀菲尔的第5装甲集团军硬碰硬打赢。)
没有大规模装甲战的经验,放在苏德战场这种需要大量的装甲力量做纵深突击的战斗中,指挥员根本没法指挥战斗,哪怕身后有苏联将军做指导,基层的坦克兵对坦克能突进多长的距离、遭遇战怎么办、遇到密集反坦克火力网怎么办,这些问题全都没有训练。
这里我真的非常可惜毛岸英同志的牺牲,这个牺牲代价太大了,毛岸英是苏军坦克连中尉,隶属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上面这些问题,毛岸英同志都见识过。
我上文说过,尽管朝战的美军被大换血,但高层将领并没有换人,比如签字的克拉克在西线就指挥过攻克罗马的战役(虽然是德军主动弃守),而艾森豪威尔、布莱德利这些人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也分别和朱可夫、科涅夫学过怎么打仗,属于“没吃过猪肉但真见过猪跑”。
按照艾森豪威尔访问苏联时,和朱可夫的谈话,最早在1945年1月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美军就开始专门研究苏军的战术了。
战役对比
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50个师装备了3,155辆坦克和突击炮,虎豹斐迪南质量与T-34/85相当。
而苏军的防御装甲数量为3,275辆,这还没加上作为预备队的草原方面军的1,50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柏林战役,苏军歼灭的德军装甲数量为4,183辆,比1955年PLA的总装甲数量还要多(上文提到3,037辆)。
苏军坦克数量最“寒酸”的一次战役,1944年10月针对芬兰的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苏军也集中了110辆坦克,这已经是苏军最磕碜的一次了。
总而言之,苏德战场上的任何一次战斗,即使是狭小如库尔斯克突出部这种屁大点的地方,其坦克的数量都达到了恐怖的高度。
志愿军808辆坦克,放在朝鲜半岛勉强能用,放在苏德战场完全不够看,特别苏联援助给志愿军的装甲力量,实际上还是二战的那些货,说到底,针对1943年之后的德军,并没有太大的装备优势,反而志愿军上下完全没有大规模坦克战的经验。
志愿军空军虽然有极大的装备优势,米格15吊打任何LW战机,但缺乏轰炸机也是大问题,拿了制空权,然后呢?看戏么?
因此,我个人不认为,志愿军放苏德战争就能对抗得了德军。
这么讲吧,如果在意大利山区,法国南部,甚至是阿登山区,朝鲜山区可以依靠战术优势和人数优势来弥补工业上的代差。
但是在东线的苏德大平原上的交锋,则完完全全是拼硬实力了,这时候尤其是1943年这会,能有资格在擂台赛跟三德子硬碰硬较劲的,只有苏大毛。
像什么法老三,英小伦,美大忽悠这些的,都得往后稍稍。至于凯申物流这种的,连入场围观的资格都没有,如果说法西斯团伙里,三德子是T0,第一梯队。意大利是T3_T4徘徊,那么日本则是连T5都费劲的。而反法西斯同盟里面,第一梯队的毫无疑问是苏大毛和英小伦,第二梯队的是美大忽悠。而凯申物流,也就只比刚开始打就提前出局法老三强那么一丢丢吧。毕竟,凯申物流再怎么菜,也比一个死人好点吧。但是,日本在法西斯阵营里同样也是梯队末流的选手,而凯申物流连日本都打不过呢。哪特么有资格跟第一梯队的队友相提并论呢?即便是后来的解放战争,虽然进步很大,但是也是因为工业能力几乎为0,也就只比1945年被打废的日本强一点。而抗美援朝时期,纸面上的战斗力也就能欺负欺负二战末期的日本了,毕竟,日本再怎么差,也有海军、有航母,也有成建制的空军,尤其是空军和海军的兵力投送能力,这就比志愿军的条件好很多了。而志愿军在朝鲜能战胜美军,一方面是地形限制了美军的优势火力学的发挥,但是强化了志愿军的战术发挥,其次就是美军的步兵战术水平,在脱离火力优势学的加持下,就是个菜鸡,甚至最初步兵战术水平连日本都不如。可以说,志愿军步兵打美军步兵,在不计算装备优势的因素,完全是老师傅吊打小学生。比如长津湖的外围战役。如果美军的后勤和火力水平跟国军是一个水平的话,美军第一师已经全军覆没了,绝对会以成盒的方式离开长津湖。
但是时间回到1943年这会,有一定工业规模的美大忽悠都不一定有把握在东欧大平原跟三德子硬碰硬。更何况连完整的工业体系都没有的1950年的新中国??不说别的,光是装甲部队的规模,和空军的规模,连1945年的三德子都不如。拿啥跟1943年的三德子比呀。
农业国碰瓷工业国
去苏德战场的话,当然是被吊打。
这不是废话么?技术兵器扣扣搜搜就那一丁点,去东欧平原跟对面德三的各路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硬磕不是找死么?
有些人要比步兵,我去,PVA那点可怜巴巴的火力去跟德三上千门105/150比,做什么梦呢?
如果在朝鲜半岛上的话,不好说。德军,尤其是41-42年巅峰期的德军,在灵活性和主动性上都是跟50-53的PVA一样的令人极为难缠的对手。而且德军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上也有精彩表现,在山地作战上完全不是美军这种草包货色,加上装备差距的话,我觉得pva也不是对手。
当然山地作战对防守方天然有利,如果pva处于防守方我觉得虽然八成也是打不过但是给德三放血还是能做得到的。
对了,志愿军唯一一个优势就是空军:
mig15:戈林团长啊,看看你领的那堆贵物(109/190/262),还有你人不人鬼不鬼的,就你还想抓我,在朝鲜半岛别让我看到你,让我看到你,看到你机翼给你打掉必须打你发动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