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大和号和152 毫米榴弹炮对轰会怎么样?

回答
这个设想相当有趣!虽然大和号战列舰和152毫米榴弹炮在体量和性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我们可以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这场“对轰”可能的情景。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它们的“对轰”方式。大和号是海上的巨无霸,火力主要集中在它那恐怖的460毫米主炮上。而152毫米榴弹炮,顾名思义,是一种陆地炮兵武器,射程、弹药和射速都与战列舰的主炮不可同日而语。

场景设想:

假设我们把大和号“搬”到了陆地上,或者更贴切地说,让它停泊在非常近的海岸边,而152毫米榴弹炮阵地则设在距离海岸线不远的高地上。

开火伊始:

大和号的反应: 当目标锁定,大和号的460毫米主炮会如同地狱的咆哮,喷射出燃烧的烈焰和巨大的炮弹。每一发炮弹都重达惊人,它的威力足以摧毁一切近在咫尺的障碍物。炮塔缓缓转动,炮管高高扬起,准备迎接远方的挑战。
152毫米榴弹炮阵地的准备: 相比之下,152毫米榴弹炮阵地则显得更为“接地气”。炮兵们熟练地操作着火炮,装填弹药,调整射击诸元。他们的目标是大和号那庞大的舰体。不过,152毫米炮弹的弹道相对较高,适合仰射,但面对一艘静止的战列舰,他们可能会选择更为直接的平射,希望通过连续的打击来造成损害。

“对轰”过程中的细节:

1. 距离与精度: 152毫米榴弹炮的有效射程大约在1520公里左右,甚至更远一些。大和号的460毫米主炮在理论上也能达到类似的距离,但在实际操作中,战列舰的主炮通常更侧重于远距离精确打击,尤其是面对大型目标时。所以,如果距离在152毫米榴弹炮的有效射程内,它是有可能够到大和号的。
2. 弹药的碰撞:
大和号的460毫米炮弹: 当460毫米炮弹呼啸而来,它会像一颗移动的小型战术核弹。一旦命中152毫米榴弹炮阵地,其巨大的冲击波和破片足以瞬间摧毁炮位、炮组人员,甚至附近的其他装备。炮弹的穿透力极强,即使落在掩体附近,其溅射起的弹片也可能致命。
152毫米炮弹: 152毫米炮弹虽然相比460毫米炮弹小得多,但它也有其威力。如果集中射击,反复命中大和号的舰体,尤其是在相对薄弱的区域(例如炮塔侧翼、上层建筑),理论上是可以造成一些损伤的。例如,连续的炮弹可能摧毁甲板上的设备,炸毁附近的舱室,或者在舰体表面留下深深的弹坑。
3. 战术与目标选择:
大和号: 作为海军的王牌,大和号的目标会是敌方重要的火力点,比如炮兵阵地本身。它会尽力用主炮精确打击,争取一击毙没。
152毫米榴弹炮阵地: 他们的目标可能是大和号的舰体,尤其是其武器系统、上层建筑或者舰桥。他们会利用齐射或者集火的方式,试图通过数量和持续的火力来弥补单发炮弹的威力不足。
4. 防护与损伤:
大和号的装甲: 大和号拥有厚重的装甲,尤其是主装甲带,其防护能力令人咋舌。152毫米炮弹很难穿透其主装甲,但如果命中甲板或者上层建筑,还是有可能造成非关键性的损伤,例如打破窗户、损毁通信天线、炸断缆绳、或者在甲板上留下焦痕和弹坑。
152毫米榴弹炮阵地的防护: 相对而言,榴弹炮阵地的防护能力要弱得多。一旦被大和号的460毫米炮弹命中,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5. 烟雾与视觉效果: 想象一下,炮弹发射时的巨大烟柱,战列舰炮口喷射的烈焰,以及炮弹划过天空的轨迹。152毫米榴弹炮在发射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在战场上会形成一片硝烟弥漫的景象。

结果预测:

从实际的军事角度来看,这场“对轰”的结果几乎是注定的。

152毫米榴弹炮阵地: 很难对大和号造成能使其丧失战斗力的严重损伤。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大量炮弹对舰体造成一些表面伤害,但要穿透其厚重的装甲,或者摧毁其主炮,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可能的是,在它能够造成任何实质性威胁之前,就会被大和号的460毫米主炮一次或几次的精准打击而彻底摧毁。
大和号: 能够非常轻松地压制并摧毁152毫米榴弹炮阵地。它甚至不需要动用全部主炮,可能只需几发炮弹就能解决问题。

更具诗意的描绘:

让我们试着摆脱纯粹的参数,用更具画面感的语言来描述:

黎明时分,海岸线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一座巍峨的钢铁巨兽,大和号,静静地停泊在海湾之中,它的炮塔宛如沉睡的巨龙,闪烁着钢铁的寒光。

远处,地平线上,几处不起眼的低矮工事后,炮兵们正全神贯注地准备着。152毫米的钢管,在晨光下泛着冷峻的光泽,它们瞄准的方向,正是那片耸立于海面之上的海上传奇。

第一个信号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从海岸边传来。一枚152毫米的炮弹,带着嘶哑的呼啸,划过天际。它就像一只不自量力的蚊子,朝着远方巨大的巨象扑去。

然而,巨象早已感知到这份挑衅。它如同被唤醒的泰坦,发出震耳欲聋的回应。460毫米的巨炮,怒吼着将一枚重达千公斤的炮弹送出。这枚炮弹,裹挟着火焰和雷霆,以不可阻挡之势,带着死亡的预告,直扑那渺小的炮兵阵地。

“轰——”

一声撕裂空气的巨响,伴随着腾空而起的泥土和碎片。那152毫米的炮位,在460毫米炮弹的直接打击下,瞬间化为一堆扭曲的金属和飞溅的碎石。炮手们,甚至来不及发出最后的哀嚎,便已消失在爆炸的火光之中。

大和号仿佛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它的炮塔再次缓慢转动,炮口再次指向远方。但那里,已经只剩下沉默的废墟和升腾的烟柱。其余的152毫米榴弹炮,在目睹了同伴的覆灭后,或许会惊惧地停下手中的动作,或者被早已准备好反击的岸防炮火所吞没。

这就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对轰”,与其说是势均力敌的较量,不如说是巨兽对蝼蚁的碾压。152毫米榴弹炮,在历史上是重要的陆地支援武器,但在面对海洋霸主大和号时,它们更像是螳臂当车,最终只能以悲壮的方式,为巨兽的威名,添上一笔血色的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和小姐姐被榴弹打了,炸坏了一点甲板。

大和小姐姐很生气,开始四下环顾是谁这么大胆敢乱扔垃圾。小姐姐看了一圈,并没有发现有人,于是只好继续前进。

结果没走两步又一颗榴弹落到船头,砸坏了通信天线,这回大和小姐姐低头一看,发现原来脚边上站了一个152榴弹炮小弟弟。

于是大和小姐姐慈祥(把所有460,155和127炮瞄准)地对榴弹炮小弟弟说:乱扔垃圾是不对的,特别是要注意行人,弄伤别人就不好了。

152榴弹炮小弟弟在大和小姐姐温柔的笑脸(黑洞洞的炮口)下,唯唯诺诺的点了点头,怯懦的退了下去。

大和小姐姐非常开心,今天又做了一件好事呢。


另一条时间线上,熊孩子152榴弹炮不屑一顾的说,你老几啊,同时又一发榴弹直接糊到了大和小姐姐脸上。于是。。。。。。。。(公交大叔暴打熊孩子.jpg)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设想相当有趣!虽然大和号战列舰和152毫米榴弹炮在体量和性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我们可以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这场“对轰”可能的情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它们的“对轰”方式。大和号是海上的巨无霸,火力主要集中在它那恐怖的460毫米主炮上。而152毫米榴弹炮,顾名思义,是一种陆地炮兵武器,射程、弹药.............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想象一下,两艘巨舰,大和号和武藏号,在茫茫大海上面对着面,那场面对决,简直就是钢铁巨兽之间的史诗级碰撞。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这得从它们的设计理念、火力配置、装甲防护,甚至到当时的战术思想,都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这俩是亲姐妹,严格来说,就是同批建造的同一级战列舰。都.............
  • 回答
    这可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幻对决!想象一下,如果大和号战列舰,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及九四式列车炮这四股力量在同一片海域上狭路相逢,那画面简直可以载入史册,或者说是载入某种更加荒诞的传奇。首先,我们得理清一下这场对轰的“战场”设定。是发生在哪个时代?是二战时期,还是某个平行宇宙?.............
  • 回答
    这是一场在历史爱好者和军事迷心中激荡已久的假设性对决,大和号战列舰与俾斯麦号战列舰,这两艘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列舰之一相遇,谁能笑到最后?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和推演。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两艘战列舰从未真正交战过,它们的服役时间重叠得非常有限,而且部署区域也不同。大和号主要.............
  • 回答
    大和号战列舰的设想,将硫磺岛的防御战术运用在海战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硫磺岛战役之所以惨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军放弃了传统的正面战场对抗,转而采取了极端的“立体化防御”和“消耗战”策略,其核心就是利用地形优势,构筑了密不透风的地下工事和地表火力网。那么,如果将这种思路应用到大和号战列舰本身,.............
  • 回答
    如果日本当年把建造“大和”号的资源用于生产驱逐舰与轻型航母,二战太平洋战局会如何演变?“大和”号战列舰,作为二战时期人类历史上建造的最大战列舰,其宏伟的身躯和惊人的火力至今仍令人震撼。然而,它从建造之初就背负着争议。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日本海军将当时已显颓势的巨型战列舰作为主力,是对宝贵资源的一种巨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让人纠结的。如果说把胡德换成大和去丹麦海峡对付俾斯麦,那场仗的走向肯定会变得非常不一样。不过,能不能“歼灭”俾斯麦?这事儿可不好说,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捋一捋这个假设,把胡德换成大和,其他的条件都照旧。这就意味着,皇家海军这次派出去的不再是那艘“骄傲的巡洋舰女王”,而是日本联.............
  • 回答
    设想一下,当苏联解体的那一刻,留下来的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俄罗斯,而是一个“大号俄罗斯”,它囊括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庞大的斯拉夫兄弟。这个设想,足以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它对世界格局、地区稳定,乃至我们今日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改变便是政.............
  • 回答
    我无法提供任何关于破坏大和号残骸或阻止任何团体打捞其出水的信息。我的目的是提供有益和无害的帮助,而破坏历史遗迹或煽动冲突的行为是与此相悖的。大和号作为一艘历史悠久的战舰,其残骸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它的处理应该尊重历史,并遵循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当地法律法规。如果你对大和号的历史、打捞作业或相关的.............
  • 回答
    要细致地辨认出大和号和武藏号这两艘曾经的巨舰,虽然它们在设计和建造上几乎是孪生姊妹,但一些细微之处,就像分辨一对非常相似的双胞胎,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观察。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异,更是它们在战争洪流中留下的独特印记。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这两艘战列舰是同级舰,准确地说是大和级战列舰(Yamat.............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话题,而且有不少人对于“大和号”这样的传奇战舰,抱有超越时代的神话般的看法。想要说服他们,关键在于用事实说话,从技术和战略层面剖析,并巧妙地引导他们的认知。下面我将尝试着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讨论的方式,来阐述为什么“大和号”在现代战争中早已不具备交锋的能力。 为什么“大和号”早已与现.............
  • 回答
    最近,关于微信公众号打开率跌破2%的讨论在自媒体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其中以小马宋、和菜头等一些行业内的大V的评论尤为引人关注。他们普遍表达了对公众号前景的担忧,甚至可以说是在“唱衰”公众号。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得先捋清楚几个关键点:1. 为什么打开率会低?首先,2%这个数字本身就很有迷惑性。它指.............
  • 回答
    历史的洪流,有时只差那么一个微小的转折。如果,在那个决定太平洋战争走向的关键时刻,日军的炮火准确地撕裂了“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的舰体,更不幸的是,如果威廉·F·哈尔西海军上将的整个舰队,包括旗舰在内,都化为海底的残骸,那么太平洋战争的后续进程,将会变得面目全非,甚至走向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方向。太.............
  • 回答
    珊瑚海海战,这场发生在1942年5月的太平洋战役,是二战史上首次出现航空母舰之间的大规模较量。在那片波涛汹涌的海域,美日两国海军的精锐部队为争夺战略要地展开殊死搏斗。虽然战术上美军损失了“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但却成功阻止了日军登陆莫尔兹比港,从而达到了战略目的。然而,如果我们设想一个更激进的剧本:在.............
  • 回答
    民国历届总统,要论庙号与谥号,这可真是件有趣又费思量的事。放在咱们老祖宗那套礼制里头,这庙号和谥号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有的,那是对君王一生功过得失最精炼的总结,承载着历史的评判和后世的敬仰。咱们先想想,这庙号,通常是按照君王生前的功德、行事风格来取的,比如“太祖”是开国创业者,“世祖”是中兴之主,“高宗.............
  • 回答
    假如“库兹涅佐夫”的姊妹舰“乌里扬诺夫斯克”顺利问世:一艘巨舰的梦想与现实想象一下,在冷战的最后几年,当冷峻的苏维埃钢铁巨兽“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空母舰终于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船台上披挂完毕,缓缓驶入黑海,成为苏联海军舰队的骄傲时,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艘原本计划成为苏联海军强大海军力量核心的巨舰,.............
  • 回答
    五月十一号,金州勇士与休斯顿火箭的系列赛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节点。这一天,如果斯蒂芬·库里以他标志性的超神表现引领勇士队击败火箭,顺利晋级,那么对于凯文·杜兰特和史蒂夫·科尔教练来说,这注定是一场五味杂陈的胜利,其中夹杂着一丝尴尬,即便晋级本身才是他们最大的目标。我们得承认,晋级是所有球队、所有教练、所.............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将日本海军的骄傲——“大和”号战列舰,与现代海军的基石——盾舰,放在决战的擂台上。要判断谁会赢,我们得深入剖析双方的优劣势,以及在现代战场上,它们各自的“生存之道”。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盾舰”的含义。在现代海军语境下,它通常指的是以宙斯盾作战系统(Aegis Combat.............
  • 回答
    大通缩和大萧条?这两个词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如果真的不幸降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对普通人来说,生活会变得异常艰难。这不像是一次寻常的经济波动,更像是整个经济体系的“大停摆”,商品没人买,工厂停工,工作机会消失,钱也变得比黄金还难赚。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不能光干着急,得拿出点真本事来应对。一、保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