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为什么要睡觉?

回答
人为什么要睡觉?这是一个我们每天都在做,却又不一定真正理解透彻的事情。睡觉,听起来像是“什么都不做”,但事实上,在我们闭上眼睛的这段时间里,身体和大脑却在进行着一系列至关重要、且极其复杂的“工作”。如果把我们清醒的每一天比作一部电影,那么睡眠就是这部电影的幕后制作,没有它,电影的质量和故事的连贯性都会大打折扣。

首先,我们得从大脑说起。睡眠对我们的大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大扫除”和“系统升级”。

信息处理与记忆巩固:清醒的时候,我们不断接收、处理来自外界的海量信息——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思考的。这些信息就像沙子一样,堆积在我们大脑的记忆宫殿里。睡眠,尤其是快速眼动睡眠(REM sleep)和慢波睡眠(NREM sleep)的几个阶段,就像是勤劳的园丁,把那些重要的“种子”——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加固,然后储存在更深层、更稳定的记忆区域。那些不那么重要的“杂草”则会被清理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觉得,睡一觉之后,很多事情就好像“清晰”了很多,或者更容易记住。这绝不是错觉,而是大脑在默默地为你服务。

“垃圾处理”与神经元修复:我们的大脑细胞(神经元)在清醒时非常活跃,但这种高强度活动也会产生一些“代谢废物”,比如β淀粉样蛋白。这些废物如果长期堆积,可能会对大脑功能造成损害,甚至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在睡眠期间,特别是慢波睡眠阶段,大脑中的“胶质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会变得异常活跃,它就像一个高效的清洁工,将这些潜在的“有害物质”冲洗排出。同时,神经元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修复和维护,确保它们能高效地传递信号。

情绪调节:睡眠不足会让人变得易怒、情绪不稳定,这是因为大脑的情绪处理中心——杏仁核——在缺乏睡眠时会变得异常活跃,对负面刺激的反应会更强烈。充足的睡眠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想象一下,睡前你还在为一件小事烦恼,但睡一觉醒来,可能就觉得没那么大不了了,这其中就有睡眠的功劳。

除了大脑,我们的身体也离不开睡眠的支持。

身体修复与生长:就像一个需要维护的精密机器,我们的身体在睡眠时也会进行“维修”。肌肉会进行修复和生长,身体组织会进行重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生长激素主要是在深度睡眠时分泌的,所以充足的睡眠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能量储备与恢复:白天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能量,睡眠就是身体为下一天的活动积蓄能量、恢复体力的时期。新陈代谢率在睡眠时会降低,但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仍在悄悄进行,为身体提供支持。

免疫系统强化:睡眠对于维持强大的免疫系统至关重要。在睡眠期间,身体会产生和释放细胞因子(cytokines),这些蛋白质有助于身体抵抗炎症和感染。睡眠不足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让我们更容易生病。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人对疫苗的反应也会更弱。

内分泌系统调节:我们的激素分泌也与睡眠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生长激素,皮质醇(一种压力激素)的分泌也遵循昼夜节律,在早上达到高峰,晚上较低。睡眠紊乱会扰乱这些激素的正常分泌,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体重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睡眠甚至影响着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学习新技能:无论是学习一门新语言,还是掌握一项新技能,睡眠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巩固和优化学习到的信息,使得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被更有效地提取和应用。

解决问题与创造性思维: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为某个难题绞尽脑汁而不得其解时,睡一觉醒来,思路似乎就突然开阔了。睡眠,尤其是REM睡眠,与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它似乎能够帮助我们大脑以一种非线性的、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连接信息,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睡觉不是一种“偷懒”的行为,而是我们生存和高效运转的“必要之举”。它是一项主动且积极的生理过程,是身体和大脑自我修复、优化和准备的宝贵时间。就像任何一台高科技设备都需要定期维护才能发挥最佳性能一样,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也需要通过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来保持最佳状态,让我们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强的学习能力、更健康的身心去面对每一天的挑战。所以,下次当你觉得困了,别再强撑着,好好睡一觉吧,你的身体和大脑都会感谢你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早在 2000 年前,医学家盖伦就试图对睡眠做出一个解释:当我们醒着的时候,大脑的动力——脑汁——会流出脑外,流到全身,然后让身体活动起来;而当我们睡着的时候,身体的汁液会流回大脑,如此形成循环。这个解释现在看起来虽然很荒谬,但却意味着着,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对睡觉这件事产生了好奇。

可惜的是,直到现在人类也没能弄完全弄明白睡觉这件事,无法从科学的角度来正向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睡觉,什么时候需要睡觉。但是,在 2014 年,神经学家 Jeff Lliff 在一次名为《One more reason to get a good sleep》的 TED 演讲里说到了一个实验结论,解释了「睡眠有什么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睡眠的原因。

人体器官的持续运转需要能量供给,遍布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就负责解决输送营养的问题,利用血管传送营养素和氧气到全身的每个部位,给器官提供能量。在消耗完营养素之后,所有细胞也都会产生废物,如何清理这些废物?经过演化的淋巴系统负责解决这个问题,这套循环系统遍布全身,带走细胞之间的蛋白质和其他废物,相当于是一个「垃圾」清理系统。所以,这两套系统就保障了器官的持续运转。

但大脑是人体中一个特别的器官。大脑的能耗非常高,需要消耗全身能量的 20%-25%,虽然它只占全身质量的 2%。大脑也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来输送营养的,获得能量供给。但是,大脑里没有淋巴管,那么问题来了,大脑所产生的废物怎么排掉?

好的,科普部分来了!

大脑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水池」,里面充满了干净、透明的液体,叫做「脑脊髓液」,学名 CSF(Cerebrospinal fluid),脑脊髓液充满大脑,大脑产生的废物会排到脑脊髓液里,然后跟着脑脊髓液一起流到血液里,把废物排出。

但是,大脑里的液体和废物,并不是随便就渗透到脑脊髓液里的,而是通过一个特别的「开关」来控制这个过程,这个开关,很有可能就是睡眠。

Science 的一篇研究文章表明,在睡眠时,脑脊液更容易在脑内流动,因此人在睡觉的时候,可以高效清除大脑里的代谢废物,让大脑恢复活力。如下图,黄色显示清醒时的脑脊液分布,绿色显示睡眠时的分布。


进一步研究发现,睡眠时脑内细胞间隙比清醒时更大,这意味着睡眠时脑脊液更容易进入脑内与组织间液进行交换。如下图,同样黄色代表清醒时,绿色代表睡眠时,波幅越大代表间隙越小。


所以,当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里的脑脊液便开始给大脑洗澡,洗掉积累了一天的代谢垃圾,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持续 8 小时左右,正好符合人类最佳睡眠时间为 8 小时的说法。

所以,这个研究的结论就是告诉我们——睡眠是维持大脑运转的必要条件,而大脑是维持生命运转的必要条件。它通过探究睡眠的作用,告诉我们「不睡不行」。并且,当睡眠不够,脑内的垃圾不能完全清除,就会积累到第二天,从而加重大脑的负担,降低它的运转的能量,而这种能量不足,表现在我身上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思考。所以,当我们周末补觉的时候,就是在花更多的时间来给大脑定期做大扫除。

残忍的睡眠剥夺实验

科学家还尝试通过反向逻辑的实验来研究睡眠的作用,「如果不睡觉,会发生什么?」于是,便有了睡眠剥夺实验。

在这个试验中,研究者把两只老鼠养在一个转轮装置中,用固定隔板隔开,并通过仪器和电脑程序持续监控老鼠的脑电波,并识别它们是否入睡。当实验组老鼠的脑电进入睡眠状态时,转轮开始转动,强迫实验组老鼠醒来并随着转轮走动。而对照组的老鼠可以在实验组老鼠清醒时自由睡眠。


结果就是,无法睡觉的老鼠吃的越来越多,体重却越来越轻,时间长了,体温也开始出现紊乱,整个能量代谢平衡被打乱、体温维持和免疫系统维持都无法继续,从而导致死亡。

跟上一个温和的研究不同,这个实验赤裸裸的告诉我们——不睡觉会死。

也有以人为实验对象的睡眠剥夺实验。当人持续 40 个小时不睡之后,会出现复视、耳鸣、皮肤针刺感等现象,并伴有轻度幻觉。当剥夺时间达到 120 小时,人就会频繁产生幻觉,严重的则出现试听障碍。

1965 年,17 岁的中学生兰迪·加德纳(Randy Gardner)在斯坦福大学睡眠实研究室工作人员监测下创造了 264 小时 12 分钟睡眠剥夺吉尼斯记录,此后考虑到有违健康原则,吉尼斯取消了对此类记录的认证。

人类做过的最残忍的睡眠实验可能就是前苏联的「30 天不睡觉」实验了。细节在这里这我就不描述了,简直残暴,好奇宝宝自己去搜吧。

睡眠基因与精神疾病

随着对睡眠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睡眠与精神疾病的发生非常相关。

既然大脑在睡眠时会清洗大脑排出的废物,那么都有哪些废物呢?研究发现这其中包含一种叫作「乙型淀粉样蛋白」的物质,这是大脑不断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而阿兹海默症病患便无法正常清除乙型淀粉样蛋白,它们会在患者大脑中不断增加、聚集,囤积在大脑细胞之间的空隙。而这种乙型淀粉样蛋白的不断堆积,被认为是阿兹海默症的重要成因之一。

另外,在一些特定的精神疾病产生时,患者通常会提前表现出睡眠失调。比如,那些极容易患双重人格的年轻人在诊断出双重人格之前几乎都已经有睡眠失常的表现。

睡眠神经科学家罗素·福斯特在 TED 演讲《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中提到:精神疾病和睡眠并不是简单的直接因果关系,两者是在脑部形成了生理上的连接——当那些能让我们正常睡眠的重要基因发生变异时,人的心理健康也会更容易产生问题。但是,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基因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异。

希望此刻看到文章的你们,今晚都能睡一个好觉。

本文出自张雨忻,来源极客公园。

user avatar
此回答已被知乎日报收录:真想有颗不睡觉也能连嗨三天的大脑,可惜时候还没到
已授权“赛先生”转载

睡眠的主要功能是让大脑休息和帮助我们记忆

首先,很显然,睡眠能帮助我们节约能量。

从进化的角度上来说,睡眠最开始可能只有一个简单的功能,随着演化的过程又不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就好比当初手机是被发明用来打电话的,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逐步开始使用手机来拍照、上网、发邮件和聊微信等等。研究表明,睡眠不是具备大脑袋和复杂记忆的脊椎动物所独有的,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需要睡觉的(图1)。简单如细菌也有着昼夜节律。因此,在睡眠的好处中,适用于最广泛的物种的好处很可能就是其最原始的作用。

图1. 不同动物每天的睡眠时长。一般来说,捕食者和睡觉时相对安全的动物的睡眠时间较长;在睡眠中可能遭到攻击的动物睡眠时间较短[1]。

这个功能很可能就是保存能量。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会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段表现出较高的效率。视力好的动物在白天更高效。而依靠超声波生存的动物在夜晚更高效,更易捕捉猎物,而且不容易被天敌发现。睡眠时,哺乳动物体温会下降1-2摄氏度,肌肉活动和脑力活动会大量减少,这能节省不少能量。在工作效率不高的时候睡眠可以帮助我们节约能量,这对在温饱线附近挣扎的动物和原始人类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在食物匮乏的季节,动物们会通过延长睡眠时间(甚至开始冬眠)来保存能量。

随着进化的推进,某些物种摆脱了温饱线的束缚,不再对终日为了填饱肚子而奔波,比如人类。甚至有人说睡一晚只能帮我们人类大约节省110卡路里,仅相当于一个热狗面包。那是不是说,我们每天只要多吃一个热狗面包,就可以不用睡觉了?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说明,除了帮助节约能量之外,睡眠对人类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其次,睡眠能帮助我们修复身体和大脑。

为什么如果睡眠被剥夺,我们的身心都会感到非常难受?因为睡眠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进行自我修复。睡眠有助于身体健康,期间会促进蛋白质合成、细胞更新、生长激素的释放和修复免疫功能等等。同样,睡眠也有利于大脑清除代谢废物,让大脑更高效的运转(图2)。睡眠不足往往能给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图3)。

图2. 小鼠大脑中的细胞外(间质)空间是脑脊液流动的通道,会从清醒时的14%增加到睡眠时的23%,这允许大脑可以更快地清除代谢废物和毒素[2]。

研究表明,在睡眠中,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释放通常是增加的,如果睡眠被剥夺的话,GABA会积聚在神经元中[3],并且会在觉醒状态下大量释放出来。觉醒时GABA释放量增多通常会导致注意力功能的损害[4]。因此睡眠不足往往会导致我们的注意力涣散,会因此忽视很多重要刺激,比如远处红绿灯信号的变化。睡眠不足时工人发生事故、大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认为,在睡眠剥夺状态下开车就如酒后驾车一般危险。

长期的睡眠紊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在长期的太空旅行中,宇航员会感到抑郁、易怒、警觉性下降、工作表现不佳。在南极工作的人,冬天睡眠也会很糟糕,并会感到抑郁。一夜不睡就会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似乎人体对睡眠剥夺的反应与对疾病的反应是一样的。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人们会报告头晕、震颤,并出现幻觉。

图3. 睡眠不足会给身体和大脑造成广泛而深远危害。(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个体对睡眠的需求存在差异。我们周围有不少“夜猫子”,喜欢晚睡晚起。他们的大脑唤醒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研究表明,腺苷能在觉醒时不断积聚,并引发睡意,在睡眠时则会被清理掉[5]。普通人通常比“夜猫子”更容易受益于咖啡因的提神效果。原因就是因为咖啡因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腺苷受体来提高觉醒度。

再次,睡眠能帮助我们巩固记忆。

记忆的类型有很多,既包括陈述性记忆,也包括非陈述性记忆(详见前文:记忆的分类及其理论模型)。可以说,记忆是我们应对复杂生存环境的基础。睡眠不足的人的在记忆力任务中通常会表现不佳。相反,如果让人先学习一些东西,然后马上去睡觉,或者只是打个盹,他们的记忆通常都会得到提高[6]。因此给学生们的建议是:要在充分休息好的状态下学习,睡前再做一些复习。

那么睡眠是如何促进记忆的呢?研究表明,学习时的大脑活动模式会在睡眠期间“重放”(replaying)一遍,只不过速度更快一些(图4)。并且,睡眠时这些脑区的活动水平与次日技能的提升高度相关[7]。在另一项有趣的研究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几个物体的位置。实验组人群在充满玫瑰香味的环境中做任务,对照组则在没有香味的环境中做任务。晚上睡觉的时候,研究人员向实验组被试呈现了玫瑰香味。结果,那些在记忆任务和睡眠中都问道玫瑰香味的人,记忆得到了提升。在被试清醒状态下再次呈现玫瑰香味则不能带来类似的效果[8]。这个结果表明,在睡眠中重现某些经历有助于增强记忆。

图4. 大鼠前额叶皮层中的神经元在学习任务时会一同被激活,并且在学习后的睡眠中也会再次被一起激活。图中显示,在学习后的睡眠中,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对)的交互相关性(cross-correlation)会呈现与学习过程中相似的模式[7]。这说明神经元可能在睡眠中 “重放”学习过的任务。(详细分析请见之前回答: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整理白天学过的知识吗?

睡眠促进记忆还可能与睡眠期间的纺锤波(慢波振荡)有关。纺锤波是一种频率为12-14Hz的脑电波,主要出现在第二阶段睡眠中,代表了丘脑(脑内信息的中转站)与大脑皮层(存储记忆的部位)间的信息交换。在学习任务之后,老鼠和人类的睡眠纺锤波的数量都会增加[9]。并且,睡眠期间的纺锤波数量与非语言智力测验得分有较高的相关性。也就是说,纺锤波还能预测智商。

图5.睡眠期间发生的神经元的再激活、慢波振荡和突触修饰被认为与记忆的增强相关[10]。(详见之前回答: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整理白天学过的知识吗?

睡眠增强记忆的另一个机制就是清除不必要的神经连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会强化突触连接(脑细胞与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进而促进记忆,这就是所谓的长时程增强现象(Long-term
potentiation,LTP)。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大脑中的突触连接会越来越多,而大脑的容量却不会增加。如果任由突触连接不断增长,我们的大脑可能会因为不堪忍受持续不断的活动而“烧掉”。因此,大脑需要在增强某些突触连接的同时会代偿性地削弱其他不必要的连接。这种削弱的过程通常发生在睡眠期间[11]。在清醒状态下增强突触连接,在睡眠中削弱不重要的突触连接,这两种效果相得益彰。这可能是睡眠促进记忆的最主要原因。

最后,稍微总结和展望一下。

睡眠作为动物们普遍共有的一项生命活动,它的早期功能可能仅仅是为了帮助生命体节约能量。伴随着进化的进行,物种遇到新的机遇和挑战,“大脑”不断演化,睡眠也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对于人类而言,通过睡眠来保存能量可能已经不是那么必要了,恢复大脑的状态和帮助巩固记忆已经变成了睡眠的主要功能。或许,随着科技的进步,大脑的修复和记忆的巩固等功能今后可能也会不需要睡眠来执行。到那时候,我们还需要睡眠吗?

一个小问题:未来的人类,是不是只要吃一个热狗面包、插入一张记忆芯片,然后就可以不用睡觉了呢?


如需转载,请点击rightknights.com/materi


参考文献:

1. Kalat, J., Biological psychology. 2015: Nelson Education.

2. Herculano-Houzel, S., Neuroscience. Sleep it out. Science, 2013. 342(6156): p. 316-7.

3. Gvilia, I., et al., Homeostatic regulation of sleep: a role for preoptic area neurons. J Neurosci, 2006. 26(37): p. 9426-33.

4. Akerstedt, T., Altered sleep/wake patterns and mental performance. Physiol Behav, 2007. 90(2-3): p. 209-18.

5. Rainnie, D.G., et al., Adenosine inhibition of mesopontine cholinergic neurons: implications for EEG arousal. Science, 1994. 263(5147): p. 689-92.

6. Stickgold, R., et al., Visual discrimination task improvement: A multi-step process occurring during sleep. J Cogn Neurosci, 2000. 12(2): p. 246-54.

7. Euston, D.R., M. Tatsuno, and B.L. McNaughton, Fast-forward playback of recent memory sequences in prefrontal cortex during sleep. Science, 2007. 318(5853): p. 1147-50.

8. Rasch, B., et al., Odor cues during slow-wave sleep prompt declarative memory consolidation. Science, 2007. 315(5817): p. 1426-9.

9. Eschenko, O., et al., Elevated sleep spindle density after learning or after retrieval in rats. J Neurosci, 2006. 26(50): p. 12914-20.

10. Euston, D.R. and H.W. Steenland, Neuroscience. Memories--getting wired during sleep. Science, 2014. 344(6188): p. 1087-8.

11. Vyazovskiy, V.V., et al., Molecular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for net synaptic potentiation in wake and depression in sleep. Nat Neurosci, 2008. 11(2): p. 200-8.

推荐阅读:

想了解记忆的定义及类型?请见:记忆的分类及其理论模型

想详细了解睡眠对记忆的巩固机制?请见: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整理白天学过的知识吗?

想了解记忆到底有多重要?请见:为什么失忆的人忘了自己是谁别人是谁以及过往,忘不了桌子是桌子,椅子是椅子?

也欢迎大家阅读我的专题文章:

东华君的知乎《文章目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为什么要睡觉?这是一个我们每天都在做,却又不一定真正理解透彻的事情。睡觉,听起来像是“什么都不做”,但事实上,在我们闭上眼睛的这段时间里,身体和大脑却在进行着一系列至关重要、且极其复杂的“工作”。如果把我们清醒的每一天比作一部电影,那么睡眠就是这部电影的幕后制作,没有它,电影的质量和故事的连贯性都.............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性中非常复杂且矛盾的心理,也与社会观念、个人经历、情感需求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拆解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被人睡了一次”和“被睡了一百次”这两个表述,在语境上是有很大差异的,虽然字面上听起来都是“性行为”,但其背后代表的含义和当事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关于“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睡觉这事儿,看起来就跟植物人一样,啥也不干,但身体却能“充电”一样恢复活力,这背后可大有学问。它不是简单的“关机”,而是身体和大脑在执行一系列精密的修复和整理工作。咱们先从身体上说起。你这一天活蹦乱跳的,从早到晚各种活动,肌肉、骨骼、内脏都在不停运转。就.............
  • 回答
    .......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印度的悲剧,17名工人在铁轨上睡觉不幸被火车碾过,令人心痛。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原因叠加的结果。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剖析当时的环境、工人的处境以及铁路系统的运作情况。首先,施工方的管理疏忽是关键因素。 像这种大规模的铁路沿线施工,本应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和规章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教育和学习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有些人似乎毫不费力就能取得好成绩,而有些人付出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 一、 天天睡觉/玩却物理考得好的人:这些人并非真的“不学习”,而是他们的学习方式、天赋以及对物理的理.............
  • 回答
    人在睡梦中创作力特别活跃,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被广泛探讨的现象。虽然确切的科学机制仍在研究中,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1. 大脑的重组与连接: 无意识的自由联想: 在清醒状态下,我们的思维受到逻辑、理性、社会规范和日常经验的严格限制。然而,在睡眠中,尤其是做梦时(REM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睡醒那一刻,大脑从混沌到清醒的过渡,往往会触发一种特别的情感共鸣,而这种共鸣,对于喜欢的人来说,就显得尤为强烈。这可不是什么神秘力量在作祟,而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咱们得聊聊睡眠和情感的关联。在睡眠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完全停止工作。相反,它在整.............
  • 回答
    关于曹操“喜欢睡人妻”的说法,在民间和一些文学作品中流传甚广,但要从历史文献中找到直接、明确的证据来详细论述“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偏好,其实是有难度的。历史记载往往聚焦于政治、军事成就,对于君主私生活的细枝末节,尤其是涉及情爱和性取向的,要么讳莫如深,要么语焉不详。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不少人即便睡足了传统意义上的八小时,醒来后依然感觉疲惫不堪,而有些人似乎天生就能从短暂的睡眠中恢复过来,精力充沛。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涉及到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甚至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交织。咱们先从睡眠本身说起。睡眠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关机”过程,而是.............
  • 回答
    .......
  • 回答
    有些人确实能以每天三四个小时的睡眠量维持正常工作,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甚至被视为一种“超能力”。但实际上,这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的“天赋异禀”,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也需要我们理性看待,区分真相与误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人来说,79小时的睡眠是保证身心健康和认知.............
  • 回答
    有些人确实能做到长期睡眠时间短,却依旧神采奕奕、精力充沛,这让许多睡眠不足的人们羡慕不已。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天赋异禀”,而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些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首先,基因的作用不容忽视。科学研究表明,确实存在与睡眠需求相关的基因变异。例如,一些研究发现了与“短睡眠者.............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网吧老板不会赶走蹭睡的人”这个问题,其实背后牵扯到的考量挺复杂的,远不是一句简单的“不想惹麻烦”就能概括的。你想啊,网吧这行当,说白了就是靠时间收费,人流量是生命线。那那些“蹭睡族”,即便不消费,也占着位置,从这个角度看,似乎是损失了潜在的生意。但为什么老板们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 回答
    在震耳欲聋的施工现场旁,你或许见过有人纹丝不动,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在嘈杂不堪的火车站,你也许瞧见过有人倚着包袱,鼾声四起。同样是身处喧嚣,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安然入睡,仿佛置身于寂静的山谷,而有些人则被一点点风吹草动都搅得辗转反侧?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命大”,而是多种因素在悄悄作祟。首先,得聊聊咱们那颗神.............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大部分动物趴着睡,人仰着睡”的说法虽然有一定普遍性,但也要注意并非绝对。例如,有些鸟类会站着睡,有些猫科动物也会侧卧睡。但总体而言,你的观察是准确的。动物倾向于趴着睡,而人类则更倾向于仰着睡,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生理、行为和环境演化原因。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
  • 回答
    韩国人并不是“每天只睡35小时”,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和片面,更像是外界对韩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高强度工作”和“竞争压力”的一种夸张概括。真相是,很多韩国人确实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但这并非普遍到每个人都只睡35小时,原因也比这复杂得多。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1. 睡眠不足的普遍现象: 工作时长与文化:.............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人往大城市跑,小县城“不好”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人为什么要往大城市跑? 1. 经济与就业机会: 更广泛的就业领域和职位选择: 大城市往往是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中心,拥有更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从高科技、金融、服务业到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