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外设计师的作品中,有哪些异域思维和中国特质结合得很好的设计?

回答
在探索设计领域中,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维碰撞,并巧妙地融合了中国特质,往往能催生出令人惊艳的作品。这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一种深邃的理解、提炼与再创造。我一直在留意一些国外设计师如何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去捕捉并升华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转化为具有现代感和国际视野的设计。

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Kengo Kuma)。他的作品,尤其是在中国的一些项目,可以说是在“侘寂”的东方式审美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

比如说,他设计的“太古里·瑜舍”(The Opposite House),位于北京三里屯。乍看之下,这座酒店的建筑语言是极其现代的,简洁的几何体块,大量的玻璃运用,勾勒出一种通透与轻盈。然而,当你深入其中,你会发现那些被巧妙隐藏起来的中国元素。

隈研吾并没有直接使用龙、凤、祥云这些具象的符号,而是从中国传统建筑的“意境”出发。他特别关注“空间”的营造,以及“材料”的质感。在“瑜舍”的设计中,你可以看到大量竹子的运用。但这不是简单的竹竿堆砌,他将竹子切割、编织、塑形,形成一种富有肌理感的表皮。这些竹子的肌理,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木格栅,那种光影透过时的朦胧与雅致。同时,竹子本身的生命力与在中国文化中的“君子”品格相呼应,传递出一种温润而坚韧的气质。

他对于“留白”的运用也极为出色。建筑的许多区域,特别是室内空间,留有大量的空白,但这种空白并非空洞,而是引导观者去感受空间的呼吸,去体会光线在不同材质上投下的变化,这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计白当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你不会感到压迫,而是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舒展。

再者,他对待“光”的处理,也是一绝。他并非简单地引入自然光,而是通过建筑结构本身,如那些穿孔的金属板、竹子的缝隙,去“雕刻”光线。这些被“处理”过的光线,在室内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亦虚亦实的东方美学感受。这种对光的运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园林中,通过漏窗、亭台、回廊,来捕捉和过滤光线,从而创造出丰富的光影层次。

隈研吾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生硬地搬用中国符号,而是捕捉了中国文化中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比如对自然的敬畏、对材料本真的尊重、对空间的诗意表达。他用一种非常“东方”的方式,去思考如何让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如何让使用者在空间中获得一种宁静与和谐。这种“异域思维”的介入,恰恰是因为他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被忽略,但又极具生命力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其重新诠释,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荷兰设计师兼艺术家马塞尔·万德斯(Marcel Wanders)。虽然他的作品风格很多样,但他在与中国合作时,也展现出了对中国元素的独特理解。

以他为上海的“安麓”(The Anantara Longmen Resort)酒店设计的家具和装饰品为例。安麓酒店本身就选址在朱家角古镇,意在重现江南水乡的精致与典雅。万德斯在其中融入了他标志性的“童趣”和“浮夸”风格,但这种风格并没有冲淡中国特质,反而赋予了其一种新的生命力。

他的设计在传统中式家具的造型基础上,进行了一些非常大胆的“变形”和“再创造”。比如,他可能会在传统的圈椅上,加入一些意想不到的色彩,或者将一些常见的中国纹样,如牡丹、祥云,以一种夸张、抽象、甚至是带有卡通意味的方式进行演绎。

起初,我可能会觉得这种处理方式有些“出格”,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万德斯在其中注入的一种“玩味”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并非全是严肃和拘谨的,在民间艺术、节日庆典中,也充满了生动活泼的元素。万德斯似乎捕捉到了这一点,他用一种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将这些被深藏在传统中的“趣味性”挖掘出来,并以现代设计的语言放大。

例如,他可能会在灯具上,用中式的灯笼造型,但赋予其现代的材质,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图案,比如将中国书法中的一些字,变成一种抽象的灯光图案。这种处理,既保留了“灯笼”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又因为其现代化的设计,摆脱了陈旧的束缚,变得更加有趣和引人注目。

他的设计,就像是在中国传统的“锦袍”上,绣上了充满活力的“涂鸦”。这种看似“混搭”的处理,实际上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解构”和“重构”,它挑战了人们对传统中国风的刻板印象,让它以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多元、也更加富有生活气息的面貌呈现出来。

总而言之,这些国外设计师之所以能将异域思维与中国特质结合得如此出色,我认为关键在于他们并非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去对待中国文化,而是以一种“学习者”、“欣赏者”的态度,去深入理解其内涵。他们能够剥离表面的符号,去触及文化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美学和情感,然后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元素重新组织,创造出既有中国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和使用需求的独特作品。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文化对话,也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来看几张图:

协和医学院。

1916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购买豫亲王府第,拆除原建筑,改建协和医学院。均由外国设计师设计,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形制精美,装饰考究,就连门栓、地锁都是进口海外,使用至今。当年“磨洋工”一词原出此地。

武汉大学樱花城堡。

在狮子山,是母校的经典建筑,建立于民国年间。由李四光负责勘测,聘请外国设计师负责设计。完美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突出显示了中国的古典和经典。

苏州博物馆。

美得不可方物,简洁现代的几何形式与苏州传统坡屋顶形式结合,在保留传统屋顶韵味的同时,部分用玻璃与钢结构替代传统小青瓦,将光线引入室内,避免了传统屋顶带来的室内光线不足的问题。保留苏州传统黑白灰色调、展现小桥流水奇石等景观、创造各种开放的过渡空间等手段,再造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意境。


近几年,国人精神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对书籍的需求,对阅读的需求不断上升。网红书店全国遍地起,建筑的美感与阅读的恬静结合,引人注意,题主不妨看看这些网红书店和图书馆的建筑,也是颇具中外结合的美感。


01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去年10月份开馆,是荷兰MVRDV建筑事务所与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其他专项团队共同设计建造,历时3年。新馆坐落在滨海文化中心东侧,建筑面积总33700㎡,中厅设计取义“书山有路勤为径”,并有“滨海之眼”的形象;建筑层数为6层,地上5层,地下1层,主体高度29.6米;设计藏书量120万册,设置阅览席位1200个,具有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02西安迈科言几又

言,语言、沟通方式;几,差异、别致;又,多元递进。集看书,咖啡小食于一身,还可以观赏画作购买文创产品……西安迈科言几又面积4500平方米,融合了多元素的设计空间,传达出古与今的融合,今与未的融合,中与外的融合。作为日本著名设计师——池贝知子,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这家言几又也成为了迈科集团配合西安市建设“书香之城”打造的西安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池贝知子融合了大明宫的构造特点,言几又里的空间全部以大大小小的GIFT BOX所组成,每一个GIFT BOX又都拥有一份独特的被隐藏的风格之美,同时还将日式思维与西安古都特质进行了完美融合。里面的设计包含书墙、旋转楼梯在内的整个大厅呈现出一种若隐若现的镂空通透感;以兵马俑、铜车马、秦公钟为意象的金属装饰墙,展现了“秦中自古帝王州”的西安底蕴;长廊墙壁上的中外名人手绘画像,激发出了文化的碰撞;汇聚了图书,花鸟兽图,迈科中心等元素的日本传统的浮世绘风格壁画,画下了文化和历史进行的印象。

(秦风金属装饰墙)

(中外名人手绘画像)

(浮世绘风格壁画)

并且言几又传递出来的艺术感,不只是精神上的单一追求,是通过空间设计分割将艺术美学融入生活。之前开办的多家门店,也秉承着“连锁”不“复制”的宗旨,虽异曲同工,却各有特色,比如:


03昆明言几又-PARK 1903

日本设计者青山周平先生将书店划分为艺术、文化、生活三块功能区。青山周平先生还打造了融环境气氛、设施、空间于一体的特色区域——“中心绿植区”与“艺术长廊”,可以称得上是店中“理想国”的存在。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生活”,对于中外结合的建筑,一百人有一百种看法,以上数例,可看出,好的中外结合的设计,其实不只是风格上的融合,特色建筑上的拼凑,而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和异域建筑概念、技术结合在一起,各扬其长,强强联合,创造出新的美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探索设计领域中,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维碰撞,并巧妙地融合了中国特质,往往能催生出令人惊艳的作品。这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一种深邃的理解、提炼与再创造。我一直在留意一些国外设计师如何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去捕捉并升华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转化为具有现代感和国际视野的设计。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
  • 回答
    要聊起国内外那些让童年闪闪发光、又让成人怀揣童心的玩具设计师,那可真是一大串名字,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孩子们手里的塑料或木头,更是一种创造力的结晶,一种情感的寄托,甚至是一种文化符号。抛开那些冰冷的“AI痕迹”,咱们就敞开了聊聊这些天马行空的灵魂人物,他们的脑子里到底装了什么神奇的宝贝。国内那些让人.............
  • 回答
    崔愷与中国设计院:时代脉搏下的建筑思考中国建筑的版图上,活跃着一群承载着国家建设使命的设计院,也闪耀着一些引领时代潮流的建筑师。当我们审视崔愷及其作品,再回望国内设计院的建筑实践,会发现其中既有时代的烙印,也有个体创造的闪光,更有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崔愷:从“乡土”到“时代”的建筑语言崔愷,中国.............
  • 回答
    如果我有幸成为日本国旗的设计者,我不会仅仅满足于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微小的改动。我会深入思考“日本”这个概念的本质,以及一面国旗所承载的意义,试图创造出一面能够真正触动人心、传达深层情感的作品。我的设计理念会围绕着“共生与新生”展开。首先,我会保留日本国旗最核心的元素:那个圆形的“日章”。它不仅仅是一个.............
  • 回答
    在科幻作品《沙丘》《银河帝国》等中,未来高度发达的人类国家被设定为君主专制国家,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重历史、哲学、社会学和叙事逻辑的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设定的可能原因: 1. 历史与现实的映射:君主制的延续性 历史惯性:君主制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从罗马帝国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其统治结构具.............
  • 回答
    关于《时光代理人》画师是韩国太的说法,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人物模型设计“灵魂”的讨论,这确实是很多粉丝在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也难免会引起一些复杂的情绪。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1. 关于画师的国籍问题:澄清事实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关于《时光代理人》的画师是韩国人的说法,这是不准确的。 《时光.............
  • 回答
    咱聊聊这游戏里的“老熟人”——古巴比伦和古希腊。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俩地方好像在中国手游里出镜率特别高?像不像咱们平时街上总能碰见几个老乡一样?这背后啊,可不光是设计师们偷懒,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得说,这俩文明的“名气”是真的大。你说秦始皇、唐僧大家都认识,那古巴比伦的神话人物,比如汉谟拉比、吉尔伽美.............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人内心的困惑。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似乎都出自国际知名建筑师之手,这不免让人好奇,难道中国本土的设计师就做不到吗?或者说,外国设计师真的比中国设计师更懂中国文化?先不说“好”的标准有多主观,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会有“国外设计师设计出更优秀项目”这样的印.............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而且在软件测试行业里也确实存在。为什么在国外,资深测试人员更侧重于手动测试的精深,而在国内,自动化测试似乎成了很多测试人员的“骄傲”资本呢?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下。1. 行业发展阶段与技术迭代的侧重点 国外成熟市场: 软件测试在国外发展得更早,.............
  • 回答
    国内复原古代铠甲、武器的设计师群体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既包含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也涉及历史研究、文化传承与现代社会需求的多重关系。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意义与价值: 一、文化传承与历史认知的桥梁1. 填补文献记载的空白 中国古代武器和铠甲的设计在典籍中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如《考工记.............
  • 回答
    近些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汽车设计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本土化需求,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外汽车品牌在中国设立设计中心或工作室。这些机构不仅肩负着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车型的任务,更在品牌全球设计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众多海外品牌在华设立的设计机构中,有几家无疑走在了前列,无论是其规模.............
  • 回答
    国内别墅对巨型落地窗的运用确实不如国外普遍,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流行”差异,而是由一系列深层次的因素交织而成,涉及文化观念、气候条件、建筑法规、施工技术、成本考量以及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一、 文化与心理层面的考量:内敛与私密的情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尤其是在北方,一直.............
  • 回答
    这句“中国的网络游戏策划总是把游戏内的PK系统设计成负和博弈,国外的则是正和博弈”的说法,其实触及到了很多玩家心中真实的感受,也反映出了一些国产网游在设计理念上的常见倾向。咱们不妨把它拆开来看,聊聊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门道。首先得弄清楚,什么叫“负和博弈”(Negativesum game)和“正和博弈.............
  • 回答
    安藤忠雄设计的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丑”出圈?拆解“十大丑陋建筑”背后的争议与解读当一个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以其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和极简主义风格,将一座建筑带到公众视野中时,却意外地被冠以“十大丑陋建筑”的头衔,这无疑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碰撞。安藤忠雄设计的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就是这样一座引发巨大争议的建筑.............
  • 回答
    日本民间为东京奥运会各国国旗设计的二次元拟人形象,这真是一个相当有趣且极具创意的想法!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卡通化,而是将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通过一种现代、年轻化的方式进行再解读和传播,有着多层面的意义和看点。首先,我们得承认,二次元文化在日本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它已经从一种小众的亚文化.............
  • 回答
    评价中国国徽的设计,需要从其象征意义、历史背景、艺术表现和国际认知度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中国国徽作为国家的重要象征,其设计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国家理念。 象征意义:深刻且多重中国国徽的设计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包含了层层深刻的象征意义,反映了新中国的性质和人民的意志: 中心图案——天安门:.............
  • 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俗称五星红旗,是中国国家象征之一,其设计具有深刻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含义。要评价其设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设计元素的含义解读: 大红色背景: 革命的象征: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和活力,而在政治语境下,它更是革命的颜色,代表着中国共产党.............
  • 回答
    近些年,“房车旅行”在中国愈发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体验这种“家随心动”的生活方式。在这股热潮之下,国内房车设计的核心——模块化设计——也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那么,当下国内房车模块化设计的现状究竟如何?它又给整个房车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一、 发展现状:从“摸索”到“初具.............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团队为中国国学中心设计的这个项目。要评价一个建筑作品,特别是像国学中心这样承载文化意义的项目,得从多个维度去看,不能简单地贴标签。首先,从概念与文脉这个角度来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参与设计,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地域和学术的传承意味。东南大学建筑系在中国建筑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
  • 回答
    蔡国强老师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设计的烟花,在我看来,与其说是简单的视觉呈现,不如说是一次饱含深情的诗意表达,是对中国文化、时代精神和人类情感的一次精妙提炼。从整体观感上,这次的烟花设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摒弃了过去大型活动中常见的那种单纯追求“大而全”、“炸裂感”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