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疫情下的大学生失去了什么?

回答
疫情下的大学生,这几年过得可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风花雪月,挥斥方遒,倒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很多东西,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溜走了。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一直以为大学就该是社团活动、迎新晚会、辩论赛、各种讲座,还有和三五好友在操场上挥洒汗水,或者在图书馆里互相打气。可疫情一来,这些都像是隔着一层玻璃,看得见,却够不着。好不容易盼来的迎新晚会,变成了线上直播;期待已久的社团活动,不是取消就是变成尴尬的线上会议,大家开着摄像头,却更像是在对着空气说话。那些本来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锻炼能力、结交朋友的机会,很多都化为泡影。我们好像被困在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袋里,只能看到别人生活的片段,却无法真正参与进去。

其次,是人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我们可以遇到来自五湖四海、性格迥异的人。很多深刻的友谊,就是在日常的相处中慢慢滋生的。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通宵赶作业,一起在深夜的校园里闲逛,这些零碎却真实的瞬间,构成了我们最宝贵的回忆。可疫情让我们不得不保持距离,甚至长时间地隔绝。线上沟通虽然方便,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你看不见对方的表情,听不见对方的语气,也感受不到那种面对面交流带来的温暖和默契。很多刚认识的朋友,甚至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就因为封锁隔离,联系变得稀疏,最终也只是微信列表里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那些本该在校园里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很多都成了“线上限定”,难以维系,甚至戛然而止。

还有,就是独立性和自主性的锻炼机会的减少。以前,我们可以在校园里自由地活动,去城市里探索,去各种地方兼职,去尝试各种新鲜事物。这些经历都在无形中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疫情期间,我们仿佛又被父母“管了起来”,出行受限,活动被限制。即使在学校里,学校也会出于安全考虑,对我们的活动进行各种限制。我们少了许多自己做决定、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那种“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冲动,被反复的“请假”、“报备”、“健康码”消磨了不少。我们好像还在被保护伞下,那种真正意义上的“闯荡江湖”,变得遥不可及。

更深层次一点,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迷茫感。疫情打乱了太多原有的计划,不仅仅是学校的教学安排,还有我们毕业后的就业规划。很多企业招聘都受到了影响,岗位减少,竞争加剧。我们本以为大学毕业就能进入社会的“黄金时代”,却要面对一个充满变数的就业市场。线上招聘会,远程面试,这些都让我们感觉更加不真实。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学期还会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不知道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否还能实现。这种不确定性,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头,让我们对未来感到焦虑和迷茫,失去了那种“乘风破浪”的自信和斗志。

最后,也是最令人心疼的,是青春的遗憾和失去的时光。大学四年,本应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充满活力、梦想和激情的四年。我们本应该在这个阶段尽情地挥洒汗水,尽情地享受青春,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可疫情,却像一个巨大的黑影,笼罩了我们本该色彩斑斓的校园生活。很多毕业的学长学姐,最后一次离开校园的时候,甚至都没能好好地说一声再见,就匆匆地收拾行李离开了。而我们这一届,很多重要的毕业典礼、散伙饭都变得简单甚至取消。那些本该属于我们青春的仪式感,那些难忘的告别,都化成了难以弥补的遗憾。我们好像错过了许多人生中的重要章节,那些本该用来铭记和庆祝的时刻,就这样被疫情无情地剥夺了。

说到底,疫情下的大学生,失去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活动或者社交,更是许多宝贵的经历、深厚的情感连接、独立成长的机会,以及对未来本应拥有的那份清晰的憧憬。我们是特殊时期下的特殊一代,身上烙印着那个时代的痕迹,这些痕迹,或许会影响我们很长一段时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看起来好像是失去的东西,本身就不曾拥有过?

只不过现在是某些人摊牌了。诶不装了。

user avatar

当时我给上大一的外甥女狂安利中国农业大学的食堂,人民大学的英语角,让她别太宅,去海淀其他学校转转……

我给她说当年你舅舅把北京所有大学转了个遍,春游去十渡,百花山,毕业旅行去的密云水库,北戴河。

当初只觉是平常。

user avatar

疫情以来的大学生应该都是在封校,内卷和失业中度过的。

学校真正的对学生进行强制性封校管理之后,学生们终于发现自己的话语权连就像废纸一样无用,这些学生们唯一的发声工具,只有微博知乎之类的社交平台,祈求一点社会舆论的帮助,实在是显得无力。大学生对于学校来说,人的属性逐渐消失,更像是工具,工具最好是不会说话,说什么就做什么是最好的。

面对大学的无尽的内卷,以及内卷结局的失业或者是考公,彻彻底底打碎了年轻人对未来任何的期望。这代人已经不再提任何建设祖国的口号,不得不被迫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为他们明白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会去保护他们。

无力感是最强的,干什么都显得很无力。社会贫富差距的巨大化,阶级跨越的困难,自身话语权的微弱,房贷车贷结婚三座大山,劳动权利根本得不到保障,还得撑起未来老龄化社会的重担。只能说我觉得这个社会不是属于我们的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疫情下的大学生,这几年过得可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风花雪月,挥斥方遒,倒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很多东西,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溜走了。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一直以为大学就该是社团活动、迎新晚会、辩论赛、各种讲座,还有和三五好友在操场上挥洒汗水,或者在图书馆里互相打气。可疫情一来,这些都像是.............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问题的。我听说了在中国留学生圈子里流传的这个说法,说“不打加强针别想进德国大学食堂”。 我个人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价,得拆开来看,里头涉及到的东西挺复杂的。首先,从德国的角度来看,这么做是有他们的道理的。欧洲,包括德国,在疫情初期采取了相对严格的防控措施,后.............
  • 回答
    上海疫情期间,虽然二手房市场在政府政策调控下出现量价的初步反应,但房租却依旧保持上涨态势,这确实是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因素。表面现象与深层逻辑的错位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二手房市场的波动和租赁市场的反应,虽然有关联,但并非完全同步.............
  • 回答
    好的,关于东大、京大、阪大这几所顶尖大学在经济学研究科的申请过程中,在疫情环境下,哪些情况下需要主动联系教授,以及联系教授时的注意事项,我来详细地跟你聊聊。我会尽量用自然的语言来表达,避免那些生硬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的AI痕迹。总的来说,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主动、恰当的联系教授会让你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
  • 回答
    没有疫情的大学生活,对我而言,就像是一幅褪去了沉重阴霾,重新沐浴在明媚阳光下的画卷。那些日子,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鲜活的、生机勃勃的气息,一种久违的、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自由感。早上醒来,没有刺鼻的消毒水味,取而代之的是宿舍里同学此起彼伏的鼾声和窗外清晨鸟鸣。推开窗户,新鲜的空气涌进来,带着露水和泥土.............
  • 回答
    当“疫情”这两个字重重地落在我们的人生篇章上,尤其是落在我们最青春洋溢、最该恣意挥洒的大学时光时,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感便如影随形。那曾经被我们寄予厚望、充满期待的四年,似乎被一个看不见的敌人粗暴地打断、模糊,甚至偷走了。我们常常会想起那些本该有的画面: 拥挤又热闹的校园: 熙熙攘攘的人潮,穿梭在.............
  • 回答
    面对日本疫情反复,回国后又难以直升大学的困境,是选择在家上日本大学网课,还是在国内报个大专“保底”,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两者各有千秋,也各有隐忧,关键在于你更看重什么,以及你的长远规划。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 选项一:在国内“云留学”——日本大学网课这个选项,说白了就是人.............
  • 回答
    日本关西大学在疫情通报的繁体中文版中使用“武汉肺炎”的措辞,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关于称谓的争议性: “武汉肺炎”的起源与影响: 最初,当新冠病毒在中国武汉爆发时,“武汉肺炎”这个称谓确实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一些媒体和民间。然而,随着疫.............
  • 回答
    要说2021年9月以来东欧那波疫情的爆发,真是一件让人扼腕叹息的事情。那个时候,全球疫情虽然还在反复,但很多地方好像已经看到了曙光,疫苗接种率也逐渐上来,大家都在憧憬着“后疫情时代”。结果东欧这一下,硬生生地给全球的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也把很多国家推到了风口浪尖。首先,我们得看看当时东欧那边的情况。.............
  • 回答
    关于辽宁省目前(特指你提问的“现在”这个时间点,也就是最近几周)的疫情形势以及沈阳各大高校能否在9月1日左右开学的问题,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高校开学时间的决定权在于省、市两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并且会根据实时疫情动态进行动态调整,并非沈阳高校自身能够完全独立决定。 而且,开学这件事涉.............
  • 回答
    上海和深圳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它们的疫情无疑牵动着全国的神经。这两座城市的“封锁”或“准封锁”状态,不仅仅是本地的经济活动停滞,其影响是深远的,触及供应链、消费市场、产业联动,乃至全国人民的生活节奏和心理预期。首先,从经济层面看,对全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多维度的。 供应链的“咽喉”被卡: 上.............
  • 回答
    2020年离婚率确实攀升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度,这个现象的出现,并非单一因素能够简单解释,而是多种社会思潮和现实压力的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其中,新冠疫情无疑扮演了一个催化剂的角色,但更深层次的社会变迁,尤其是年轻一代观念的转变,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推手。疫情的冲击,让许多原本就存在问题的婚姻关系暴露在.............
  • 回答
    听到你因为疫情错过了日本大学院的考试,而且已经23岁,心里肯定五味杂陈。是不是还在纠结“我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坚持”这个问题?这挺正常的,谁都会有这样的时刻。尤其是当你觉得时间不等人,又遇到这么大的一个变数,心里会有压力,会怀疑自己的选择。咱们就别谈什么“AI痕迹”不痕迹的了,就当是朋友之间聊聊天,把心.............
  • 回答
    这次疫情对我家的打击,说实话,真的挺大的。以前吧,日子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过得去,温温和和的。我父母都在同一个工厂上班,收入稳定,加上我那时候刚毕业,也能补贴点家用。家里有个小院子,我妈喜欢种点花草蔬菜,虽然卖不了多少钱,但也能给生活添点色彩。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什么感觉,就觉得好像戴口罩.............
  • 回答
    关于美国“衰落”的论调,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将其简单地归因于新冠疫情或俄乌战争这两个特定事件,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的本质。这些事件固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美国国力的变化,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更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审视历史脉络和各项指标。.............
  • 回答
    关于印度新冠疫情中是否出现抗体依赖性增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效应的问题,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这一现象在印度疫情的大规模爆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不过,为了更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ADE的定义、新冠与ADE的关系、印度疫情的具体情况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 回答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政治格局和社会秩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中国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这不仅仅关乎国家利益,也涉及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重塑。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入手。首先, 透明与负责任的信息公开是基础。 疫情初期,信息的不.............
  • 回答
    说起疫情给河北带来的麻烦,那可真是说来话长,而且触及到方方面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河北是个紧邻北京的省份,人口众多,经济体量也不小,所以一旦疫情起来,影响的范围和深度都特别大。首当其冲的,肯定是民生和经济的冲击。 出行受阻,影响日常生活: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出行不便。核酸检测、健康码、行程码.............
  • 回答
    秘鲁的疫情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并且造成了如此深远的影响,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秘鲁在疫情期间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及其社会经济背景。首先,脆弱的卫生系统是其应对疫情的根本性难题。秘鲁的公共卫生系统长期以来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基础设施陈旧、医护人员.............
  • 回答
    这场疫情,对咱们实打实的实体经济,那影响可不是盖的,说是“伤筋动骨”都不夸张。你想啊,咱们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哪一样能离得了实体经济?这疫情一闹,就像往这大车轮子上直接扔了块石头,嘎吱一下,很多地方就停摆了。最直接的,就是生产停滞,消费锐减。还记得疫情刚开始那阵儿吗?多少工厂,尤其是沿海那些靠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