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周朝是否确有由诸侯国组成“连、属、卒、州”的制度?

回答
关于周朝是否存在由诸侯国组成“连、属、卒、州”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仔细辨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周朝的制度基础。周朝实行的是一种 分封制,这是其政治制度的核心。简单来说,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他的亲属、功臣以及古代帝王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在名义上是周天子臣服的,但实际上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包括任命官员、征收赋税、铸造货币、发布法令等。

现在我们来看看“连、属、卒、州”这几个词在周朝语境下的含义,以及它们是否能构成一套由诸侯国组成的系统。

“连”: 在周朝,这个字可能出现在一些与军事、联盟相关的词汇中,例如“连兵”(联合军队)、“连坐”(牵连犯罪)。在政治架构上,并没有明确的“连”作为一种行政或诸侯国层级的单位。如果指的是诸侯国之间的联盟,那更像是临时的、基于地缘或政治利益的联合,而非制度性的划分。

“属”: “属”在周朝文献中,更多的是表示 隶属、归属 的关系。比如“属国”(附属国),就是指那些在名义上服从某个大国,或者受其庇护的较小国家。在诸侯国体系中,一些小国确实是依附于大国,形成一种“属”的关系。但它更多的是描述一种关系,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独立的行政层级单位。例如,一个诸侯国可能“属”于某个公爵,而不是说存在一个叫做“属”的区域或制度。

“卒”: “卒”在周朝语境中,最常见的含义是指 士兵、兵卒,是军队的基本单位。比如“卒伍”、“士卒”等。在军事制度上,周朝有“伍”、“什”、“旅”、“师”、“军”等层级。当然,“卒”也可以指代一个小型的军事单位,但它并非指代诸侯国组成的某个层级。也有学者认为,“卒”在某些古籍中可能指代地区,但这种用法并不普遍,且难以与“诸侯国”直接挂钩构成一种制度。

“州”: “州”在先秦时期,其含义与后来的“州”概念有很大不同。在周朝,特别是早期,“州”更多的是指土地、区域,或者是一个比较大的、地理上的概念,甚至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单位。例如,《尚书·尧典》中就有“九州”,被认为是禹时划分的天下地域。但是,这种“州”的划分,更多是地理区域的概念,而非由诸侯国组成的、具有独立政治实体意义的单位。周朝的封国并非简单地按照“州”来划分和管理的。

那么,周朝诸侯国的实际构成和层级是怎样的?

周朝的分封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宗法制: 这是维系分封制的重要纽带。周王将土地分封给同姓的宗室,建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使得王室的血缘亲属成为最主要的诸侯。同姓诸侯国之间,血缘关系决定了其亲疏远近,也影响了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互相往来。
2. 封国层级: 诸侯国本身就构成了周朝政治结构的基本单元。这些诸侯国根据其受封者的身份、功劳和所管辖的地域大小,又可以有不同的名号和等级,例如“公”、“侯”、“伯”、“子”、“男”。这些等级并非指“连、属、卒、州”这样的行政区划,而是对诸侯国君爵位的划分,表明了他们与周王的关系以及在朝廷中的地位。
3. “甸、侯、卫、王、皇、(蛮)、(夷)、(戎)、(狄)”: 有学者在研究周朝的疆域和统治范围时,会提到“甸、侯、卫、王、皇”等概念,用来描述周朝王畿(王直接统治的区域)以外不同距离的地区及其居民。其中,“甸”是离王畿最近的区域,受到王最直接的控制;“侯”是指居住在“甸”之外的诸侯;“卫”则是指更远的、可能需要拱卫王畿的诸侯。这些称谓也是对诸侯国及其地位的一种描述,但同样不是一套独立的、由诸侯国组成的“连、属、卒、州”体系。
4. “五服”: 《尚书》中提到的“五服”,也描绘了一种以王畿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地域概念,用来表示距离王城不同远近的地区所承担的义务不同。这是一种象征性的、道德化的疆域划分,而非实际的行政区划。

总结来说:

周朝实行的是一套以 分封制 和 宗法制 为基础的政治结构,其基本单位是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在名义上臣服于周王,但拥有高度的自主性。

“连、属、卒、州”这几个词,在周朝语境下,并没有形成一套由诸侯国组成的、相互之间具有明确行政层级或隶属关系的制度性划分。

“属”可能表示附属关系,但不是独立的层级。
“卒”多指士兵,与诸侯国层级无关。
“连”和“州”也并非指代由诸侯国组成的管理单元。

因此,周朝并没有确切由诸侯国组成“连、属、卒、州”的制度。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对周朝历史的一种误解,或者混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概念。更准确地说,周朝的制度是围绕着周天子、中央官僚以及分布在各地的诸侯国及其内部的行政、军事、经济体系来运作的。

要理解周朝的制度,我们应该关注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以及诸侯国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不是试图在这些词汇中寻找一套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区划体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确然是不存在这种体系的,这只是《礼记·王制》所描述的一种理想制度。

一、按《礼记·王制》的描述,每州分封210国,八州之地加上王畿,共有1773国。而周代实际的分封,按《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成鱄说:“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荀子·儒效》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就整个周代而言,封国之数亦不过百余国,众寡之数相去悬殊。

二、《王制》成书年限,历来众说纷纭,约有如下几种看法。

1、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汉文帝)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

2、孔颖达《礼记·正义》引卢植说:“汉孝文帝令博士诸生作此《王制》之书。”

3、郑玄《驳五经异义》:“《王制》是孔子之后大贤所记先王之事。”又曰:“孟子当赧王之际,《王制》之作,复在其后。”

4、孔颖达《礼记正义》:“《王制》之作,盖在秦汉之际。”

以上诸种说法,除非有新的材料出现,否则难以否定其中一家的说法。但有一点甚明,即《王制》成书较晚,其所反映的制度,已不是西周初年的制度了。

三、西周控制诸侯依靠的不是《王制》所描绘的这种严密的等阶制度,而是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对诸侯国卿以上大臣的管理任命。军事实力体现在西六师、成周八师,故不待言。而对于诸侯国大臣的任命可见以下这个例子:

豆闭簋铭文

唯王二月既生霸辰在戊寅,王格于师戏大室。邢伯入佑豆闭,王呼内史册命豆闭。王曰:“闭,赐汝戠衣、鑾、旂。用乃祖考事,俞邦君马弓矢。”闭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用作朕文考叔宝簋,用赐寿万年,永宝用于宗室。

铭文中的“邦君”即诸侯,文中之意为任命豆闭为诸侯国的司马、弓矢之官。

四、《王制》中实现了的制度,大约只有“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与之相近有周召分陕而治。《左传·隐公五年》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五、《汉书·文帝纪》不分上下章,题中所引的“五國為屬,屬有長;十國為連,連有率;三十國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為州。州有牧。”一句,见于《汉书·刑法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周朝是否存在由诸侯国组成“连、属、卒、州”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仔细辨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周朝的制度基础。周朝实行的是一种 分封制,这是其政治制度的核心。简单来说,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他的亲属、功臣以及古代帝王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在名义上是周天子臣服的,但实际上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 回答
    确实存在这样的数学情况,最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椭圆的周长”。这并非我凭空捏造,而是数学界一个公认且引人深思的现象。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你提出的问题:“给定条件已经能确定结果的唯一性,但就是求不出来!”这句话触及了数学的一个核心领域:可计算性和解析解。什么是“确定结果的唯一性”?在数学中,当说一个问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疫情动态。一个在北京本地出现的确诊病例,又没有明确的外出或接触史,这背后可能的原因需要我们仔细梳理。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病毒在我们看不见的环节完成了传播,而寻找这些“看不见的环节”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几个可能性较大的方向去分析:1. “隐匿性”传播链的延续: 无症状感.............
  • 回答
    周朝能熬到战国时期末期,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和复杂性的历史进程。与其说是“熬”,不如说是周天子这个概念和其象征意义,在历经数百年的衰落和演变后,依然以一种相对稳定的形式存在着。要详细讲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从周朝建立之初谈起,并重点关注其制度的演变、政治的权力转移、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一、 周朝建.............
  • 回答
    关于周朝究竟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学界长期存在、并且至今仍有讨论的议题。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周朝分阶段来看,因为它的制度变化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先说“奴隶社会”的观点:支持周朝是奴隶社会的学者,主要着眼于周朝早期(特别是西周)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他们认为,在那个时期,存在着.............
  • 回答
    关于周朝是否是“蛮族”,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叙事中曾经存在,并且至今仍会有人提及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历史背景、当时社会的定义以及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蛮族”这个词在古代中国语境下的含义。它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标签,而是随着时代和评价者的立场而变动。通常,“蛮族”用来.............
  • 回答
    周朝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准确地说,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但它的统一性是相对的,并且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通常将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实行了“分封制”。这是一.............
  • 回答
    商朝和周朝之间是否存在种族的差异,这是一个历史学界长期以来讨论但尚未有定论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什么是“种族”?在古代,“种族”的概念与现代生物学意义上的“种族”有所不同。现代通常将种族理解为基于生理特征(如肤色、发型、面部特征等)以及遗传基因的群体。然而,在古.............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一些几何学的基本概念。简单来说,面积有限的物体,它的周长也是有限的。 但要说得详细一些,可能需要区分一下我们讨论的是哪种“物体”以及在什么样的空间背景下。我们先从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二维平面图形开始说起。在二维平面上:想象一个我们能画出来的图形,比如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边长.............
  • 回答
    猪周期这玩意儿,就像过山车一样,高了跌得狠,低了涨得快,养猪户的日子真是没法过。最近,有些地方开始尝试用“猪肉期货”这个新玩意儿来给猪价降降温,说是要让猪价稳当点。这事儿吧,听着挺新鲜,也挺有道理,但实际效果怎么样,还得好好掰扯掰扯。“猪肉期货”是个啥玩意儿?简单说,期货这东西,就是一种合约,约定了.............
  • 回答
    周王朝最初的制度选择,如果不是分封制,而是直接推行郡县制,其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个很有意思的假设。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理解周朝建立的背景、目的以及当时的社会条件。为什么周朝选择了分封制?首先,我们得明白周朝为什么会选择分封制。周武王灭商,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政权.............
  • 回答
    三家分晋,这桩足以撼动周天子权威的大事,问周王应不应该封三家为诸侯,这可真是一个牵扯到礼法、道义、现实与长远利益的复杂问题,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回到当时那个节骨眼上。晋国,那可是周朝开国以来,诸侯国中地位最尊崇、实力最雄厚的国家之一。从周初的“春秋五霸”到后来的晋文公称霸,晋.............
  • 回答
    阿里和蚂蚁集团取消周报,这个消息在职场圈里激起了不小的讨论。这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两家巨头内部管理方式的微调,更触及了一个普遍存在于许多企业中的管理工具——周报的价值和必要性问题。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阿里、蚂蚁集团取消周报的背景和可能原因: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阿里和蚂蚁会做出这样的.............
  • 回答
    周朝取代商朝,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非黑即白来概括。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场改朝换代的意义。从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来看,周朝相较于商朝,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具有深远影响的“进步”。首先,最显著的进步体现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建立和完善。商朝晚期,王权.............
  • 回答
    关于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Logo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入手,包括Logo的设计理念、与已有作品的相似性、潜在的侵权类型,以及复旦大学作为知识产权拥有者的权益。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Logo的设计。通常来说,.............
  • 回答
    抑郁症患者在情绪极度不稳定时,确实有可能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这无疑会给被伤害者带来痛苦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周围的人是否应该给予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个人选择。 抑郁症会对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让他们.............
  • 回答
    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指导单词记忆,这在记忆理论上是有非常扎实的理论依据的,而且实践效果也得到了广泛验证。简单来说,它就像是给你的学习过程提供了一个“最优解”的路线图。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核心内容。这位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在19世纪末通过对自己进行记忆实验,绘制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 回答
    退役风云,谁堪男篮一哥?易建联之后,周琦与小丁的接班之争,早已是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假设小丁一直保持健康,那么他与周琦相比,谁更适合扛起“男篮一哥”的大旗?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扯掰扯。一、 进攻端的统治力与核心作用:易建联的退役,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男篮在内线和外线.............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切中了现代社会一个相当核心的矛盾:我们高举着“人人平等”的旗帜,渴望一个没有压迫、人人都能发挥潜能的社会;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常常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而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其核心之一却是“周礼”,一个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森严等级的制度。那么,周礼在今天,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 回答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除了少数非洲和中东国家外)的政权确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性,这使得许多人开始质疑古代王朝周期性更替的理论是否还适用于当今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古代王朝周期性更替的根源、近代国家崛起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古代王朝周期性更替的根源古代王朝的周期性更替,又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