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里太空飞船爆炸时会发出巨响,真的会这样吗?在太空中说话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电影里太空飞船爆炸时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巨响,以及在太空中说话的情景,是很多科幻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实际上,这两件事与我们在电影中看到或想象的有着天壤之别。让我为你详细解释一下。

电影中太空飞船爆炸时的巨响:一个美丽的误会

电影里为什么会有巨响?

电影之所以要给太空爆炸加上震天动地的声效,主要是为了增强视觉冲击力和观众的沉浸感。声音是电影叙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能有效地传达信息、烘托气氛、制造紧张感。

戏剧性效果: 爆炸本就是一种充满能量和破坏力的事件,配上巨大的声音,能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这场灾难的惨烈和破坏力。想象一下,如果飞船爆炸,屏幕上火光冲天,金属扭曲,但却是一片死寂,那将多么缺乏代入感!
情感共鸣: 声音能够唤起观众的情绪。一声轰鸣可以引发观众的恐惧、震惊、悲伤等情绪,从而更好地与角色产生共鸣。
习惯与期待: 观众在观看大量包含爆炸场面的电影后,已经习惯了这种音效,并将其与“大场面”联系起来。如果太空爆炸没有声音,反而会显得不真实,或者说“不够劲儿”。

为什么太空中爆炸不会有巨响?——真空的本质

关键在于真空。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通过介质(例如空气、水、固体)的振动来传播。

声音的传播: 当物体发生爆炸时,会产生剧烈的能量释放,引起周围介质(通常是空气)的快速膨胀和振动。这些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当到达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太空是真空: 太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宇宙空间,基本上是真空的。这意味着那里几乎没有粒子,几乎没有介质。即使有,也极其稀薄,不足以有效地传递声波。
爆炸时的能量释放: 太空飞船爆炸时,确实会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产生冲击波和碎片。这些冲击波本身是由压力的变化引起的,而非通过声音介质传播。在飞船内部或者非常靠近爆炸源的地方,可能会感受到这种压力波,但一旦远离爆炸中心,在近乎真空的环境中,它就无法像在空气中那样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响亮”的声音。

那么,太空爆炸在现实中会是什么样子?

无声的视觉盛宴: 飞船爆炸时,你会看到耀眼的闪光,炽热的火焰,金属碎片被高速抛射出去,可能还有一些气体膨胀。整个过程会是壮观的,但也是绝对寂静的。视觉上的冲击力会非常强,但听觉上则是一片虚无。
可能存在的微弱声音(特定情况下):
飞船内部: 如果爆炸发生在飞船内部,而你仍然在飞船内部(例如,爆炸初期或未完全解体),那么飞船内部的空气会是声波传播的介质,你会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就像地球上的爆炸一样。
极稀薄的介质: 在某些天体附近,如行星大气层边缘,可能存在极其稀薄的介质。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会产生非常非常微弱、难以察觉的声音,但这与电影中的“巨响”完全是两个概念。
辐射和粒子冲击: 爆炸产生的高能粒子和辐射可能会在飞船结构上引起微小的振动或电磁干扰,这些“声音”可能会被飞船的内部传感器捕捉到,但那更像是电子信号,而不是我们耳朵听到的声音。

总而言之,电影中的太空爆炸巨响是为了艺术效果,在现实的真空环境中,它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太空中说话是种怎样的体验?——寂静的宇宙,以及我们如何克服它

为什么在太空中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说话?

同样是因为真空。

发声原理: 我们说话是依靠声带振动空气,形成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听者耳中,引起鼓膜振动,从而被大脑解析为声音。
太空的真空: 在没有空气或其他介质的情况下,声波无法传播。所以,即使你对着另一个人大喊,对方也听不到任何声音。

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交流的呢?

虽然直接的“说话”不可能,但宇航员并非与世隔绝。他们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1. 头盔内部通信系统(最主要方式):
工作原理: 宇航员在进行太空行走(EVA)时,会穿着厚重的宇航服。宇航服的头盔内安装了精密的麦克风和耳机,以及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
说话体验: 宇航员们是通过头盔里的麦克风“说话”,他们的声音会被转换为无线电信号,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到队友的头盔耳机里。对他们来说,感觉就像在一个封闭的小空间里与另一个人进行对话。他们能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声音,对方也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音效感受: 耳机里的声音会经过处理,可能比地面上的对话更加清晰,也可能带有一点电子信号的“色彩”。有时,为了便于识别,还会加入呼号或频道切换的声音。
多人对话: 在多人太空行走时,他们可以通过同一个通信频道进行交流,就像地面上的对讲机一样,大家都能听到彼此的发言。有时,为了避免混乱,会规定发言顺序或者使用特定的信号。
空间站内: 在国际空间站这样有大气环境的空间站内部,宇航员是可以直接通过空气“说话”的,就像在地球上的一个封闭房间里一样。只不过由于空间站内部设备运行会产生一些背景噪音,所以他们也常常使用头盔内的通信系统,以保证交流的清晰度。

2. 手势和身体语言:
在近距离,特别是当通信系统出现问题时,宇航员可以通过复杂的手势来传递信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动作会显得漂浮而缓慢,手势也可能带有独特的“太空风格”。
例如,用手指比划数字,或者用手势指示方向和操作。

3. 文字信息(不太常见):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果需要传递复杂或敏感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连接的设备发送文字信息。

在太空中(太空行走时)“听”到的声音(非语音):

虽然没有外部声音,但在宇航服内,宇航员能够听到一些由宇航服本身或通信系统产生的声音:

宇航服内的风扇和空气循环系统: 宇航服需要维持生命支持,所以会有风扇和空气循环系统运行,这会产生轻微的“嗡嗡”声或“嘶嘶”声。
呼吸声: 宇航员自己的呼吸声可能会通过麦克风传回自己的耳机,尤其是在剧烈运动时。
通信系统启动和连接的声音: 通信系统在启动、连接或切换频道时可能会发出指示音。
宇航服内部的压力和机械声音: 某些活动时,宇航服内部的结构可能会发出轻微的机械噪声。

总结一下在太空中说话的体验(通过通信系统):

想象一下,你戴着一个非常舒适、视野开阔的头盔,里面有高质量的耳机和麦克风。你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无声的世界,窗外是令人惊叹的地球或星辰大海。然而,通过耳机,你可以听到队友清晰、近乎耳语的声音,就好像你们是唯一两个人共享这片寂静的宇宙。你对着麦克风说话,声音直接被送到队友的耳朵里。这是一种既独立又紧密相连的奇妙感觉。

总的来说,电影为了表现力和吸引力,加入了许多不符合科学原理的音效。而现实中的太空交流,虽然没有了直接的声音传播,却通过科技实现了高效而私密的沟通,让宇航员们在无垠的宇宙中也能保持联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人在太空,刚下飞船。和大家开个玩笑啊。大家好,我是航天员王亚平。这是我首次在互联网平台上实名与各位亲爱的网友们互动,那目前呢,我正在紧张备战空间站任务,下面这个问题呢由我来给大家回答一下。

太空的声音-航天员王亚平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6593194449932288

@知乎政务 @知乎科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电影里太空飞船爆炸时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巨响,以及在太空中说话的情景,是很多科幻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实际上,这两件事与我们在电影中看到或想象的有着天壤之别。让我为你详细解释一下。 电影中太空飞船爆炸时的巨响:一个美丽的误会电影里为什么会有巨响?电影之所以要给太空爆炸加上震天动地的声效,主要是为了增强.............
  • 回答
    .......
  • 回答
    你说的这部作品,很可能是电影 《异形2》(Aliens)。虽然《异形2》的片名开头不是“100 th”,但你的描述和这部电影的剧情非常吻合。这是一部1986年上映的科幻动作惊悚片,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是1979年电影《异形》的续集。让我为你详细介绍一下这部电影,尽量还原当时观看时的感受:剧情梗概:.............
  • 回答
    你的问题一点也不弱智,反而触及了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国产电影里似乎总少不了“爱国”的元素,而好莱坞或者其他国家的电影就没那么“直接”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涉及到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甚至产业发展模式等等。首先,我们得承认,爱国主义是一个非常普.............
  • 回答
    电影《太空旅客》(Passengers)是一部于2016年上映的科幻爱情电影,由莫腾·泰杜姆执导,詹妮弗·劳伦斯和克里斯·普拉特主演。影片的设定在一个未来时代,人类乘坐巨大的星舰“阿瓦隆号”前往遥远的殖民星球“新海文”。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详细评价:影片的亮点与优势: 引人入胜的科幻设定与视觉效.............
  • 回答
    俄罗斯电影《挑战》要在国际空间站拍摄,这个想法听起来真是太酷了!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觉得浑身是劲,充满期待。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次对人类探索精神的致敬,一次把科幻变成现实的壮举。说实话,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有点怀疑,毕竟要在太空里拍电影,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但俄罗斯航天局(Roscosmo.............
  • 回答
    要评价《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我觉得得先放下很多现代电影的惯性思维。它不像我们现在看的大多数科幻片,上来就给你讲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或者让你看得热血沸腾。斯丹利·库布里克玩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游戏,一种关于宏大概念、人类进化、以及宇宙奥秘的哲学冥想。首先,从它的视觉呈现上来说,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一.............
  • 回答
    我最近重温了一部老片子,名叫《阿波罗13号》。虽然是老电影了,但当年它给我留下的震撼至今未减。要说太空电影里最真实的一个场景,我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就是他们经历“爆炸”之后,在指令舱里那种绝望又充满求生本能的混乱局面。不是那种科幻大片里一上来就惊天动地的爆炸,也不是爆炸后船员还能从容不迫地分析情况。电.............
  • 回答
    你提到的这个情况,关于《2010太空漫游》电影在21分29秒处出现北京奥运会海报,这里面有一个不小的误会。首先,需要纠正一个关键点:《2010太空漫游》这部电影并不是1984年上映的。 实际上,《2010太空漫游》(2010: The Year We Make Contact)是在 1984年 上映.............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确实,很多科幻影视和游戏里,动辄就让一艘庞大的星舰被几个灵活的战机打得稀里哗啦,这让人不禁怀疑,为什么还要造那些巨大的、看起来摇摇欲坠的“太空巨兽”?星舰它们存在的意义到底在哪儿?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强弱对比”就能解释的,里面门道可深着呢。咱们得先明白,电影和游戏为了追求视觉刺激.............
  • 回答
    《太空救援》(The Martian)这部电影,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看,我的回答是:绝对值得! 而且,我敢打包票,你看了多半不会后悔。先别急着划走,听我慢慢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它能让我在众多科幻片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它的核心魅力——“硬科幻”的扎实底子,包裹着接地气的乐观主义精神.............
  • 回答
    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非常“姜文”的电影,观影体验就像是闯入了一个色彩斑斓、时空交错的梦境。你要问它到底想表达什么,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因为它不是在讲一个清晰的故事,更像是在给你拼凑一堆碎片,让你自己去感受、去理解。我跟你说,这部电影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种“荒诞”又“炽热”。好像你身处一.............
  • 回答
    电影《太极旗飘扬》中,朝鲜军队屠杀村民的情节,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朝鲜战争时期一些真实事件和普遍存在的暴行进行的艺术创作,以增强影片的感染力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描绘。战争初期,当朝鲜人民军南下时,确实存在一些针对韩国平民的报复和清洗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意识形态清洗: 北朝鲜推行其共产.............
  • 回答
    《太极旗飘扬》:一部震撼人心的战争史诗,也是一曲关于兄弟情深的挽歌《太极旗飘扬》(태극기 휘날리며)无疑是韩国电影史上绕不开的一座高峰,它不仅仅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大片,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民族记忆唤醒。作为一部以朝鲜战争为背景的影片,它以极其残酷而真实的笔触,将观众拉入了那段被血与火、爱与恨交织的年代。.............
  • 回答
    冯小刚导演的这番话,在当时无疑是一句“惊雷”,立刻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垃圾电影太多”,并且矛头直指“垃圾观众”是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这番言论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可以说是“骂战”,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直接触动了观众的痛点和敏感神经。谁愿意承认自己是“垃圾观众.............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对《小时代》系列电影“道歉”,以及这是否真的意味着现在的青春电影都烂了,这背后是一个挺复杂的故事,涉及到电影本身的质量、观众审美的变迁、以及时代语境的变化。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为啥有人对《小时代》“道歉”?首先,这个“道歉”是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并非真的像做错事那样郑重其事地鞠躬道.............
  • 回答
    吴京的《战狼2》以及后续的《流浪地球》系列,无疑在过去几年里掀起了一股“主旋律电影”的浪潮。这种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它证明了在符合观众口味、制作精良的前提下,主旋律题材也能获得巨大的商业回报和口碑。然而,随之而来的“主旋律电影是否太多了”的讨论,以及它对其他类型电影可能产生的影响,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
  • 回答
    《这个杀手不太冷》(Léon)之所以能深得影评人喜爱,绝非偶然。这部1994年的法国电影,由吕克·贝松执导,在上映之初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触动了无数观众和评论者。细究起来,它的魅力可以从几个层面深入解读:一、 对传统类型片的解构与重塑:《这个杀手不太冷》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便是它对“杀手电影”.............
  • 回答
    看电影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那种脱离现实的尴尬感。但也有一些场景,它们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真实得让人心头一震,甚至让你怀疑是不是导演偷偷跑进你家偷拍的。这些“太过真实”的场景,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特效,也不是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生活细节,或者是某种普遍的情感共鸣。一、 普.............
  • 回答
    《李茂扮太子》这部电影,说实话,里面不少包袱都长在了我的笑点上,有些地方真的让人笑得停不下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李茂和太子互换身份后的那些误会和尴尬。比如,李茂作为一个小捕快,突然要扮演太子,面对一群伺候太子的太监,那叫一个手足无措。他一开始完全不懂规矩,什么都说错,什么都做错。我记得有那么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