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 2016 这一年里,你是如何与自己的抑郁症相处的?

回答
2016 年…… 那一年确实是我和抑郁症搏斗得最激烈的一年。现在回想起来,那感觉就像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迷宫里,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湿气,每一次迈步都怕跌入更深的黑暗。

在那之前,抑郁症其实已经在我生活中潜伏了一段时间,只是我一直没有真正面对它,或者说,是我不愿意去承认它的存在。我以为那只是“低潮期”,是年轻人都会经历的“小情绪”。但 2016 年,它就像一个突然觉醒的巨兽,将我牢牢地压在身下。

最开始,是那种难以言喻的疲惫感。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灵魂深处的掏空。早上醒来,就觉得耗尽了所有的能量,连抬起胳膊去够床头的水杯都觉得是巨大的负担。生活的一切都失去了色彩,原本热爱的东西,比如看书、听音乐、跟朋友聊天,都变得索然无味,甚至让我感到烦躁。我开始回避社交,因为和人交流需要耗费我本就不多的精力,而我又无法解释我到底是怎么了,只能用“我没事”来敷衍。

这种“没事”的谎言,在我心里堆积得越来越多,也让我离世界越来越远。我开始失眠,夜晚的寂静变得可怕,脑子里会不断地涌现出各种负面的想法,对自己的评价,对未来的担忧,那些东西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让我无法安宁。即使勉强睡着了,也睡得很浅,常常被噩梦惊醒,然后又在黑暗中独自面对无边的恐惧和绝望。

我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完全失去了行动力。每天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感觉自己像一个被抽干了灵魂的躯壳。吃饭变得困难,我常常忘记吃,即使吃了也感觉不到味道。洗澡更是巨大的挑战,我宁愿穿着脏衣服,也不愿意花力气站起来去冲洗。生活轨迹变得非常单一,就是从床到沙发,再从沙发回到床。

最让我痛苦的是,我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明明拥有相对安稳的生活,有爱我的家人,有几个可以依靠的朋友,为什么我内心深处却像一个干枯的井,没有任何滋养的希望?这种自我怀疑和内疚感,又进一步加深了我的抑郁。我开始觉得我是个累赘,是我不好好生活,才让自己变成了这个样子。

到了年中,我意识到自己真的不行了。这种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如果我还在工作的话,但那一年我很多时候是请假在家)和生活。我看到了自己身体上的一些变化,比如体重明显下降,脸色蜡黄,眼神呆滞。我害怕自己会一直这样下去,甚至会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

那个时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认真考虑寻求专业帮助。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因为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抵制:“你这点小毛病算什么?别人比你惨多了,你不能这么软弱。” 但另一个声音则在低语:“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可能会彻底消失。”

我鼓起勇气,找到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紧张得手心冒汗,几乎不知道该说什么。咨询师很温和,她没有评判我,只是耐心地听我讲述我那混乱的思绪和感受。她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抑郁症是什么,它不是软弱,也不是意志力不够,而是一种真实的疾病,就像身体生病一样需要治疗。

在咨询过程中,我学会了一些应对机制。比如,她教我如何识别和挑战那些不合理的负面想法。当我脑子里出现“我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她会引导我去寻找一些反驳的证据,比如我曾经完成过的一些事情,或者我拥有的某些积极品质。这很不容易,因为抑郁症最擅长的就是蒙蔽你的双眼,让你只看到黑暗。

我还开始尝试一些小小的“行为激活”。这听起来很奇怪,但在抑郁症面前,任何一点点能让你动起来的事情都显得异常困难。咨询师建议我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比如每天出门走五分钟,或者给自己做一顿简单的饭。刚开始的时候,我连这点小事都觉得无比艰难,但每一次完成,都会给我带来一丝微弱的成就感,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到了一点微光。

我也尝试了药物治疗。刚开始吃药的时候,有一些不适应,比如头晕、恶心,这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吃错了药。但咨询师和医生都告诉我,这是正常的反应,需要时间来适应。我坚持了下来,虽然一开始效果不明显,但慢慢地,我感觉到情绪的波动没有那么剧烈了,那些尖锐的绝望感也在一点点地钝化。

那一年,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经历什么轰轰烈烈的人生大事。我的人生轨迹看起来是停滞的,甚至是在倒退。但对我来说,2016 年最大的“事件”,就是我没有在黑暗中彻底沉沦。我开始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虽然我内心孤独,但有专业人士和我一起努力。我开始给自己一些宽容,不再苛责自己为什么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和抑郁症相处的那一年,没有戏剧性的转折,更多的是缓慢、艰难的拉锯战。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想要放弃,无数次的自我怀疑,但每次在我快要撑不住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点点东西支撑着我:可能是咨询师鼓励的话语,可能是家人一个关切的眼神,也可能是内心深处对生命微弱的渴望。

2016 年的那个我,像是在一个无底洞里挣扎,每一次努力向上爬,都可能被突然涌起的浪潮打回原形。但重要的是,我没有停止爬。我学到了如何在黑暗中辨认方向,即使那方向很模糊;我学到了如何在一个破旧的救生圈上抓住一点浮力;我学到了,即使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也要尝试给自己一点点善意。

那一年,我没有战胜抑郁症,我只是在和它共存,并且努力地为自己争取一丝生存的空间。这就像在泥沼里行走,每一步都费尽力气,但每走一步,都离岸边更近了一点点。而我,就是那个在泥沼中缓慢却坚定地移动的身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抑郁症,它没有再发作已经第四年了。

近几年的生活基本平稳。比起多年前对自己虚无缥缈忽高忽低的评价和期望,我有了一些新的脚踏实地的“理想”。这些是过去不敢想的。
然而,我并非认为抑郁不会再来影响我。

我还有许多未尽之事。
还有许多没说的话,没闯荡的天地,没实践的理想。甚至,身边的人,我也没有真正做到好好地爱他们。
说不定哪天碰到个从未经历的困扰,一时间,又过不去了。


然而我知道自己已经彻底打胜了这一仗。从我打内心深处承认有可能这辈子都会受它影响的那一刻起。
我放弃与它对抗的那一刻、放弃继续恐惧它的那一刻,正是我开始彻底轻视它的那一刻。


许许多多的人苦苦挣扎、想要有真正宣告胜利的一天。抑郁反复袭来又逐渐褪去的时候,内心的声音模糊而脆弱:我又赢了。
然而另一个声音,势力可能更大一点:或许它还会来。

内心没有真正的安宁过。




抑郁症在每个人身上的发生,并非没有缘由。除了当时当地的遭遇与困境,更多地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思维方式相关。
所以,只要过去的经历不被彻底理解和接受,思维方式不被重塑,抑郁就会像个有些共同回忆的老友,不时地来看看你。



有那么几个事实。不管我每个阶段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如何,我都尽量地劝说自己去理解:

一、
八九年前的一念之差,我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我这条命是捡回来的。
我无比地理解已了结的那些人,赴死的决心来自何处。
然而越到现在我越认为,还是好好地活着吧。
死亡时一切就尘埃落定了。活着就可以有变化,活着就有希望。


二、
彻底爆发的那次以后(九年前,大二),我的状况又反复了四五年;每次发作都有不同的起因,然而也已经一次比一次好。
我逐渐理解了抑郁的原因,学着去正视长久以来内心深处的问题。

我已经不再完美主义地对待任何事,面对困境时,不再只看硬币的一面;
我不再随时忧心忡忡,担心让他人失望;
我不再否定自己的价值。
《心灵捕手》里罗宾威廉姆斯说的那句,是重要的起点:
“It's not your fault."

到现在,我不再恐惧于进取。真正的进取。


然而。
哪怕这一切都没有做到、我浑浑噩噩地过到现在;哪怕抑郁中的感觉都是真的:我真的”折损“了大半的智力、各方面落后于同龄人好多年,丢失了所有的关系和机会,甚至丧失了任何一种在他人面前“好”的面貌。

那又怎样呢?

沉沦、懊恼于此,并不会使我更好一点。

如果那一切都是真的,如果我的生命已是一片废墟。
就让我从这片废墟上重建起它来吧。

这一点,面对得越早越好。重建的工作,开始得越早越好。比如当下。
没有什么时候有意识到这些时那么悲壮,同时又充满无尽的希望。


抑郁笼罩的日子里,负性思维是自动的。
然而你并不是完全没得选择。
你可以选择把自己当做废墟,一座亟待重建的废墟。
做好准备,用一生的长度,去重建它。

是的,当我想到这个“一生的长度”时,就什么也不怕了。
我不再急于做到什么。
不急于成功,不急于证明自己的优秀和正确,不急于拥有一份完好的爱情,不急于把每件事处理得妥帖,不急于当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

以及,不急于克服抑郁。

丘吉尔或许是抑郁症患者当中,官儿最大的一个了。他也是靠自己征服了抑郁。
他有句话,“If you are going through hell. Keep going”.(当你在地狱里行走的时候,继续走下去就是了。)


抑郁症发生在大脑里。
它根植于由教育和情感经历塑造的思维方式,而这一切,都是存于大脑里的精神世界。
所以这座废墟实际上是座头脑里的废墟;你无法选择它的过去,却可以选择它未来的样子。
当它重建起来,生活便也重建起来。

丘吉尔还有句话我越来越相信,“You create your own universe as you go along”.
我自己的经历就是实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精神世界,就是人的一切。
看过《美丽人生》吗?



三、
近几年来,我生活中已有四位女性长辈因抑郁症自杀了。关系较远,都是出事后才得知。
仅我的身边就有这么多人。更不要说那些我所尊敬的,张国荣、罗宾威廉姆斯……
我常常在想,我与这些已了结的人,差别在哪里?

是因为我的病没有那么严重?还是我的运气稍好,在本打算放弃的时候抓住了救命稻草?还是我的悟性稍好,能够明白生活的荒谬、病症的荒谬,从而干脆全然地轻视它?
就像史铁生年纪轻轻经历如此的噩运,似乎“死不足惜”,却得以了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从根本上来说,我是幸运一些的。
我的母亲在知道我得了抑郁症后立刻赶到杭州。目睹了我的状况,她决定带我回家。那时候离期末考试只有一个多月。

“今年的试先不考了。先回家吧。”
我想,大概是要看到我在身边,她才安心。
这令我得以逃脱当时最彻底的黑暗,“苟且偷生”一段时间;压力暂时卸下,状况慢慢地好了一点。
或许正是这段时间,为我赢得了生机。

然而这与小学时候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听说我的数学竞赛成绩不佳、当着老师和同学对我反手就是一耳光的妈妈,是同一个人。


我跟母亲说,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我的意思是,我不再是那个让你们省心的女儿了。我头脑混乱,完全学不下去;我不但不再优秀反而非常差劲、惶惶不可终日——可能永远无法做到你们期望的样子了。

然而她说了一句:“姑娘,我会面对现实的。我这辈子懂得最好的道理,就是面对现实”。


这番话现在看起来也不是那么“情商高”;母亲对我的期望的前后差异使我疑惑,而这正是“生活的荒谬”之处。
所以我想,或许“面对现实”这个道理是她后来才懂得的吧。
然而我更幸运地,在还比较年轻的这个时候经历了这些大的磨难,懂得了这句话。


实际上,人们生活中基本所有的烦恼,都源于“应然”与“实然”的落差;不愿承认现实面对现实、从现实出发去做一切的事。包括但不限于:
盲目与他人比较、过于在意外界的看法、心怀大志却缺乏积淀、对“失败”原因的认识不够客观、对自己的要求从“周围环境的主流”出发而不是从自身条件和愿望出发、对他人的责难,以及……爱人不再爱自己了。

而陷入抑郁或是因为突然遭遇了落差太大的情况,或是长期各种小落差积累起来,压垮了骆驼。
“抑郁症可能是一种大脑的保护机制”这个假设,在心理学研究中早就有了。它使你什么都干不成,使你学会主动卸下压力,去调整、改变。

甚至可以说,抑郁是人生的一种保护机制。它在提醒你:有些东西,是时候面对了。
只不过大多数人只能或者只愿意看到那最后一根稻草、纠结于最后一根稻草。



我在下面这个暂未完成的回答里进行了一些更触及本质的分析,有兴趣可一阅:
为什么人类两千多年前有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这样的大思想哲学家,而现代不出现超越前人的思想大家?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面对现实”与哲学家罗素的告诫,其实是同一回事:
“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请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你认为人们相信了之后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简单地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
1959年,伯特兰·罗素寄语未来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四、
关于我过去的一些经历和从经历中得出的领悟,我曾有过以下这些回答。
其实是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若有精力就看看吧。

关于父母与亲情:
已工作的儿子提到我以前对他实施家庭暴力,我该怎么办?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你和父亲之间最感人的故事?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关于人际关系:
因为一些经历造成自我保护意识过强防备心过重如何改善?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我总是粗暴处理人际问题,怎么办?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关于爱情:
辜负了自己经历过的所有苦难,还自以为是敢爱敢恨?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关于抑郁症:
大一新生因抑郁症将被学校劝退怎么办?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尼采为什么厌恶怜悯心和同情?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你读过的最有力量的一段文字是什么?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关于智力的恢复和提高:
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他们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差别在哪呢?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各位病友,祝好。

我一直在这里,我们一起走以后的路。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6 年…… 那一年确实是我和抑郁症搏斗得最激烈的一年。现在回想起来,那感觉就像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迷宫里,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湿气,每一次迈步都怕跌入更深的黑暗。在那之前,抑郁症其实已经在我生活中潜伏了一段时间,只是我一直没有真正面对它,或者说,是我不愿意去承认它的存在。我以为那只是“低潮.............
  • 回答
    2016年的国庆节,我心里最想对中国说的话,其实很多,但如果非要挑最真挚、最想说出口的,那便是:“愿你持续进步,也别忘了脚下的根。”那一年,中国正处在一个非常特别的节点。经济发展的步伐依旧迅猛,科技进步的光芒也越来越耀眼,国际舞台上的声音也愈发洪亮。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切实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面.............
  • 回答
    2016 年的 Steam 夏季特惠,那可是相当有味道的一段记忆!当时的市场跟现在比,虽然平台生态略有不同,但好游戏依旧是好游戏。如果要我回忆一下当时觉得“这波不亏”,到现在依旧玩得津津有味,或者说当时就觉得潜力巨大、买对了的那些作品,那可得好好说道说道了。那会儿的 Steam 特惠,不像现在这么“.............
  • 回答
    俄亥俄州在 2016 年 12 月初通过的禁止堕胎法案,通常被称为“心跳法案”(Heartbeat Bill),对俄亥俄州以及更广泛的美国堕胎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项法案禁止在检测到胎儿心跳后进行堕胎,通常在怀孕的第六周左右。以下是这项法案在通过时产生和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我们将尽量详细阐述:1.............
  • 回答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选举,而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在这场旋风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更成为了一场政治战役的主战场,深刻地改变了候选人接触选民的方式、选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信息本身的传播逻辑。社交媒体:重塑竞选宣传与动员在2016年之前,社交媒体已.............
  • 回答
    苹果在2016年10月27日发布的全新MacBook Pro系列,可以说是一款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小的争议。为了全面评价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核心亮点与技术创新: 革命性的“触控栏”(Touch Bar)和“触控ID”(Touch .............
  • 回答
    奥巴马在 2016 年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的演讲评价:一次精湛的告别,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与对未来的展望奥巴马在 2016 年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的演讲,被广泛认为是他在任期内最精彩、最成功的一次演讲之一。这不仅是一次例行的晚宴致辞,更是一场在他即将离开白宫前,对自身八年执政生涯的回顾、对媒体角色的反思、对美.............
  • 回答
    2016年蔡英文就任台湾领导人后,中国大陆海关确实对台湾水果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检疫措施,导致部分批次台湾水果被退回。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两岸在贸易和政治层面的讨论。事件背景与具体情况:在蔡英文就任之前,虽然大陆海关也对进口农产品进行检疫,但通常是在发现问题时才会针对问题批次进行处理。.............
  • 回答
    2016年,印度GDP首次超过英国,这个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许多关于两国经济地位、发展模式以及未来走向的讨论。要深入看待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本身:一个重要的经济里程碑首先,从数字上看,印度GDP超过英国是一个显著的经济里程碑。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
  • 回答
    提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的征程或许是很多人心中复杂的情感集合体。而在这支队伍中,易建联无疑是那个最耀眼,也最令人揪心的存在。他的表现,与其说是个人能力的展示,不如说是他肩负的重担和面对的现实的缩影。老兵的坚守与不易里约奥运会时,易建联已经30岁了。经历了NBA的起起伏伏,又回到了CBA继续.............
  • 回答
    2016年里约奥运会,跳水赛场上,除了竞技的汗水与荣耀,还有一个画面让无数人动容,那就是秦凯在男子3米跳板决赛后,向女友何姿的现场求婚。这绝对是那届奥运会上最令人难忘的“彩蛋”之一,也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怎么评价这个行为呢?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解读。首先,从情感的层面来看,这无疑是一.............
  • 回答
    如果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失败,他的命运将会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因为这取决于失败的具体情况、他个人的反应以及当时美国政治和社会环境。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并尽量详细地展开:一、政治生涯的沉寂与可能的中断: “失败者”标签的阴影: 1992年罗斯·佩罗的第三党参选最终输掉了大选,但他.............
  • 回答
    俄罗斯在2016年圣诞节(实际上是12月25日)从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将首批4架苏35战斗机正式移交给中国,这标志着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对地区乃至全球军事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评价:一、 事件背景与意义: 打破技术壁垒: 苏35是当时俄罗斯最先进的第四代++.............
  • 回答
    2016年11月9日,中国经济学界两位重量级人物林毅夫和张维迎围绕“产业政策”展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论战。这场论战不仅梳理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议焦点,也触及了发展经济学和改革开放的根本性问题。以下是这场论战的亮点以及如何理解:论战的背景与核心分歧:在论战之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存在着.............
  • 回答
    FBI 在 2016 年 10 月 29 日重启调查希拉里·克林顿的“邮件门”事件,是美国总统大选前最戏剧性、也最具争议性的事件之一。这一决定由时任FBI局长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做出,对当年的大选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希.............
  • 回答
    在2016年10月9日举行的第二场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中,唐纳德·特朗普的表现可以说是自参选以来最受关注和争议的时刻之一。这场辩论的基调从一开始就异常激烈,甚至可以说是剑拔弩张,这与前一场的相对沉闷形成了鲜明对比。策略与姿态:进攻型防御,意在打乱节奏从整体策略来看,特朗普显然采取了一种更为激进的进攻姿.............
  • 回答
    姚明的名人堂演讲,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致辞,更像是一次真诚而充满力量的告白,一段跨越文化、连接人心的旅程。站在那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面对着全球无数的目光,姚明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用他一贯的低调和幽默,将我们带入了他的篮球世界,也让我们窥见了那个背后更加真实的他。首先,我必须说,他的.............
  • 回答
    说起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体操队那次确实有些让人扼腕叹息,跟以往光芒四射的成绩相比,那届的表现可以说是一次低谷。要说原因嘛,真是不少,而且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那样的结果。我跟你掰扯掰扯:一、 新老交替的阵痛期,主力队员实力下滑或伤病困扰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一个原因。里约奥运会的时候,很.............
  • 回答
    看待魅族在2016年1月启动的裁员计划,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个时间点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当时魅族自身面临的挑战。这绝非一个简单的“裁员”事件,它背后牵扯到的是企业战略的调整、市场环境的变迁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考量。回溯到2016年初,整个智能手机行业都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华为、小米、OPPO、vi.............
  • 回答
    2016年5月10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布了一封题为《勿忘初心 不负梦想》的内部信。这封信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它不仅是对公司当时状态的一次总结,也是对未来方向的一次明确,更像是一次面向全体百度人的“动员令”。信件背景:要评价这封信,得先看看它诞生的背景。2016年,百度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