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同样都是为大宋议和,寇准就是英雄,秦桧就是奸人呢?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其实说到寇准和秦桧,尽管他们都和“为大宋议和”这件事扯上了关系,但为什么一个被奉为英雄,一个被唾骂成奸臣,这里面的门道可深着呢,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大方面来聊聊。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历史评价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单凭一件事就能盖棺定论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得看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具体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长远影响,最重要的是,后人是怎么看待这些的。

一、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时势:寇准的“英雄”光环

寇准这事儿,最经典的就是发生在宋朝和辽国(契丹)之间的澶渊之盟。那会儿,辽国的萧太后亲率大军南下,声势浩大,宋朝这边可以说是危如累卵。辽军一路北宋边境烧杀抢掠,打到了黄河边上,京城开封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这时候,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力主皇帝赵恒(宋真宗)亲自到前线去鼓舞士气。

你想想,当时什么情况?皇帝要去前线,这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大臣们都吓破了胆,纷纷劝皇帝坐守京城,或者让太子去。这时候,寇准跳出来,说:“陛下不亲临前线,将士们如何能够士气大振?一旦士气崩溃,边关失守,京城就危在旦夕了!” 他这话,说得是斩钉截铁,充满了担当和勇气。

更关键的是,寇准不仅是说了,他还真的跟着皇帝到了澶渊。他在战场上,面对辽国使者来谈判,依然保持着强硬的态度,甚至有些霸气。据说当时辽国使者态度很傲慢,寇准根本不鸟他,直接把辽国使者的坐榻给拆了,让对方没地方坐。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国际交往中是极其大胆和挑衅的,但也显示出了寇准不屈服的民族气节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决心。

最终,宋朝以每年向辽国进贡三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匹绢的代价,换来了和平。这笔“岁币”,后世有人觉得是屈辱,但从当时的军事实力对比来看,宋朝军队战斗力相对薄弱,辽军气势如虹。在那种情况下,能避免一场大规模战役,保全京城和国家的稳定,对于宋朝来说已经是万幸了。而寇准,作为推动澶渊之盟的关键人物,他的胆识、决心和对国家安危的担当,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赞誉。他被看作是力挽狂澜的英雄,是因为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敢于承担责任,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二、 奸臣之名,并非空穴来风:秦桧的“奸臣”标签

秦桧这事儿,那可就是和南宋初年那场大金(女真)入侵,以及岳飞之死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当时,金国灭了北宋,把两位皇帝(宋徽宗、宋钦宗)都掳走了,这就是靖康之耻。南宋建立后,金国依然虎视眈眈,经常发动战争。

秦桧当时是南宋的宰相,他力主和金国议和。这本身也不是坏事,毕竟战争对老百姓是残酷的,国家也承受不起连年征战的消耗。但问题就出在秦桧“议和”的方式和过程,以及他为了达到“议和”目的所做的事情。

首先,秦桧的主和态度非常坚决,甚至可以说到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地步。当时,金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比如割让领土、巨额岁币等等。而秦桧为了促成和议,竟然默许甚至主动迎合了这些条件。特别是他后来为了彻底消除抵抗力量,打击了以岳飞为代表的抗金派。

岳飞那可是南宋抵抗金国侵略的灵魂人物,战功赫赫,深受军民爱戴。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打得金兵闻风丧胆,甚至出现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在收复中原的道路上,岳飞看到了希望。然而,秦桧却认为岳飞的军事行动会激怒金国,破坏他所追求的“和平”。

于是,秦桧罗织罪名,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逮捕入狱,最终将其杀害。这事儿,可以说是将秦桧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一个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浴血奋战的民族英雄,就这样被当权者残酷迫害,这让无数人感到愤怒和痛心。

秦桧的“议和”,是以牺牲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以及最重要的人物岳飞的生命为代价的。他得到的和平,是一种屈辱的和平,是一种丧失民族骨气的和平。他的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议和,而是对国家民族大义的背叛。

三、 关键的区别点:立场、方式与结果

所以,为什么同样是议和,结果却天差地别呢?咱们总结一下关键区别:

1. 时代背景与敌人性质: 寇准面对的是辽国,虽然是边患,但辽国并非想要灭亡北宋,更多是经济上的要求(岁币)。而秦桧面对的是金国,金国是抱着灭亡南宋、统治整个中国的野心的,他们的要求是政治和领土上的彻底征服。
2. 议和的动机与立场: 寇准的议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以不屈服的态度进行的强硬谈判,最终以较小的代价换来了暂时的稳定,并且维护了宋朝的国体。他代表的是一种坚守底线的民族精神。秦桧的议和,更多是出于自身政治地位的考量和对战争的恐惧,他的态度是迎合和妥协,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和民族英雄。
3. 议和的方式与代价: 寇准的议和方式是强硬对话,虽然有岁币的付出,但没有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英雄。秦桧的议和方式则是打压内部抵抗力量,牺牲了民族英雄岳飞,并且接受了苛刻的条件,这带来的和平是靠出卖良知和民族气节换来的。
4. 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寇准虽然有争议(岁币),但澶渊之盟为北宋带来了近百年的和平,使得经济文化得以发展,宋朝在某种程度上也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国家。秦桧的议和,虽然暂时缓和了与金国的关系,但却导致了岳飞的悲剧,打击了抗金力量,加速了南宋偏安一隅的局面,其长远影响对民族精神和国家发展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5. 历史的“道德判断”: 历史评价往往带有后世的道德判断。寇准展现出的勇猛、担当和不屈,符合人们对英雄的想象。而秦桧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特别是杀害岳飞的行为,触犯了普遍的道德底线,被后世视为奸臣的典型代表,是背叛民族气节的罪人。

所以,说到底,寇准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象征,他在关键时刻展现的勇气和担当,赢得了历史的尊重。而秦桧则是“为了私利不惜牺牲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负面典型,他的行为与民族英雄的精神背道而驰。正是这种本质上的区别,才导致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历史评价。一个被塑造成了英雄,另一个则成为了千古唾骂的奸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寇准是主战派,就算议和也是有底线有技巧的;而秦桧连议和派都算不上——他是投降派。


先说说寇准在澶渊之盟时是怎么谈的?

挞览死,乃密奉书请盟,准不从①。
而使者来请益坚,帝将许之。准欲邀使称臣,且献幽州地②。
帝厌兵,欲羁縻不绝而已③。有谮准幸兵以自取重者,准不得已,许之。
帝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准召利用至幄,语曰:“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④,过三十万,吾斩汝矣。”
利用至军,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河北罢兵,准之力也。

有的人可能觉得澶渊之盟有个“岁币”就是丧权辱国了,可综合来看,这个谈判的结果还算是可以接受的——不是因为什么“停战罢兵大宋赚了”的狗屁逻辑——澶渊之战时宋军所遇到的困境,我在下面这个回答里与说过。(简单来说,一来当时的宋廷不知道契丹萧挞览阵亡,二来宋军大将王超拥兵观望,作为实际主持者的寇准来说,对于谈判底线应该也是一点没底的)

红茶魔术猫:宋真宗时,澶州战争时,明明是宋朝赢了,那为什么还要给契丹缴纳岁币呢?

在谈判的最高决策者(宋真宗)和谈判代表(曹利用)都是软蛋的情况下,我们看看寇准是怎么操作谈判的?

1、辽国第一次请和,寇准打肿脸充胖子:(假装)不同意;

2、辽国第二次请和,寇准漫天要价:辽国称臣、并且献上幽州;

3、在内部投降派捣乱的情况下,终于同意议和,让步为“羁縻不绝”;

4、进入具体条款商讨阶段,在皇帝已定底线为一百万的时候,寇准坐地还钱,重定谈判底线为三十万;

一开始摆架子不愿意谈判,之后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最终的谈判结果:宋辽确立双方关系平等(宋为兄辽为弟,稍微还占了点便宜),宋廷获得了关南十县的实际控制权,而赔款以较为过得去的补偿军费名义交割——考虑到战争迷雾对决策的影响,这个结果简直可以说是谈判学的经典成功案例了。

澶渊之盟时投降派的代表是谁?——是未开战先言迁都的王钦若、陈尧叟,是谈判前“谮准幸兵以自取重”的小人们。


回到南宋,为什么说秦桧不是议和派?

绍兴十一年合议就不用说了,不但是彻头彻尾的丧权辱国条约,还由金人出面为秦桧的地位公开背书(不得无罪去宰相)。

我们说说相对过得去的绍兴八年宋金合议好了。主持合议的一开始是宰相赵鼎,后来,宋徽宗朝参加过宋金海上之盟的谈判专家马扩也参与进了谈判中——我们且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金人遣乌陵思谋、石少卿来聘……思谋不出国书,不赴都堂,欲宰相就馆议事,宰相赵鼎不允。
思谋迫于归期,乃赴都堂,鼎步骤进趋,雍容中礼。思谋一见,服其有宰相体。
鼎问所议者何事,思谋曰:“有好公事商议。”鼎曰:“道君皇帝讳早日尚不得,更有甚好公事?”鼎问其所从来,思谋曰:“王伦恳请之,故来。”问割地,思谋曰:“地不可求,而得听大金还与汝。”鼎以为非好语。是日,宰执枢密同见思谋,而枢密副使王庶不以目视之,闻思谋之语,有愤懑不平之气。鼎与思谋议定出国书,引见之仪,思谋气稍夺。
及引见,礼甚倨。上问:“朝廷数遣使议和,不从,今忽来和何也?”思谋曰:“大金皇帝仁慈,不欲用兵,恐生灵涂炭。”上曰:“俟朝廷议之。”思谋请上自决,上令思谋退馆以俟。
及召宰相问之,鼎坚执不可,秦桧顺上旨谓“和为便”鼎以二相议不同,乞罢宰相,不许。
思谋初入境,即问马扩所在,时马适中居州上,令急召之至行在。俾马入馆,见思谋,因叙海上相见之好,且屈指兴诸虏酋小字,询其安否,思谋皆举其封谥之号以答之,因踖踧不安。时复欲以马奉使,思谋惧其小己也。乃谬为言曰:“马某旧往来奉使国中,甚敬之。今日再遣,恐必见留。”遂信,不遣。

金方的谈判者是宋金海上之盟的亲历者乌陵思谋,也是老资格的谈判专家了,一开始也是咄咄逼人,要求宋方代表屈尊到金国使馆谈判。然而赵鼎对于谈判场所决不让步,拖到乌陵思谋迫于归期,才不得不来到宋方的主场——宰相议事堂谈判。第一回合,宋胜;

宋方看到来的是乌陵思谋,急召当年海上之盟的宋方代表马括入临安。马括直奔金国使馆,先与对方叙旧,扳着手指一个个数金国当年的首领,一问才知道已经都是有谥号的人了——金使自己说着说着就心虚了,最后虽然想办法让马括不参加谈判,但虚实已为宋所知。第二回合,宋小胜;

金使来到政事堂正式开始谈判,乌陵思谋气焰十分嚣张,但是赵鼎仍然硬着头皮和他互怼,最后等双方议定出的一个初始版本的国书,金使已经“气稍夺”。第三回合,双方打平;

然而等到金使面见赵构后,立刻又恢复了嚣张气焰,而这时赵构没能像赵鼎一样在气势上回击对方,直接同意考虑其无理要求。赵鼎、马括之前好不容易争取的优势全部作废,一夜回到解放前。第四回合,金大胜;

即使到这个时候,宋方也没有完全落于下风。但是中场休息期,赵构与两位宰相讨论,赵鼎坚持现阶段的结果不可接受,然而一直没有出什么力的秦桧突然跳出来同意议和条件。赵鼎为了坚定赵构的谈判决心,提出如果这时答应议和,他就会请辞宰相,这才好不容易拖住赵构。

——然而,最后又是怎么达成议和的呢?

金人有许和之议。上与宰相议之,赵鼎坚执不可讲和之说,秦桧意欲讲和。一日,朝议,宰执奏事退,桧独留身奏诸和之说。且曰:“臣以为讲和便。”上曰:“然。”桧曰:“讲和之议,臣僚之说皆不同,各持两端,畏首畏尾,此不足以断大事。若陛下决欲讲和,乞陛下英断,独与臣议其事,不许群臣干与,则其事乃可成,不然无益也。”上曰:“朕独与卿。”桧曰:“臣亦恐未便,欲望陛下更精加思虑三日,然後别具奏禀。”上曰:“然。”又三日,桧复留身奏事如初,知上意欲和甚坚,犹以为未也。乃曰:“臣恐别有未便,欲望陛下更思虑三日,容臣别奏。”上曰:“然。”又三日,桧复留身奏事如初,知坚确不移,方出文字乞决和议,不许群臣干与。上欣纳之。鼎议不协,遂罢宰相出知绍兴府。

秦桧突然在内部发力,三次在朝议后独留问对,最终说服了赵构乾坤独断,以秦桧为唯一代表,并且不许群臣干预,包括从头参加议和的诸位谈判代表——早知如此,一开始还那么起劲谈个毛?(摔!——坚持不同意议和的赵鼎,也趁机被秦桧谗言罢免。最终回合,金取得全胜。

尤其注意一点,金使在面见赵构前,谈判策略有个巨大转变——要求赵构撇开谈判代表独断(思谋请上自决),而这恰好与秦桧的谈判策略“不谋而合”(乞陛下英断)——时人说“秦相公是细作”绝不是没由来的。


比较一下赵鼎与寇准两人,可以看出虽然强硬程度稍不及寇准,但在坚持谈判底线、维护国家尊严方面,赵鼎仍然是称职的外交谈判家。然而,内部投降派代表(秦桧)比当年更为强大,最终决断者的赵构也比宋真宗更软蛋浑球,最终才在结果上有了巨大的差别。


主和派未必是奸臣,因为毫无尊严、无限制让步的谈判者,根本称不上主和派,而是投降派。

user avatar

1933年褚辅成劝戒 蒋公勿为秦桧第二时,曾有解释:

主战者果为救国,主和者未必不为救国。昔人论秦桧之奸,不在主和;而在以十二金牌召回方胜之师,杀岳飞,使主战者绝迹。



1933年5月31日,国府同倭寇签订《塘沽协定》,东四省之外,北京北、东六环外的冀东沦为“非武装区”。而不愿放下武器的抗日部队在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领导下继续抵抗收复察北,7月12日解放多伦。
14日,柴山兼四郎向何应钦、黄郛提出抗议,何、黄立即向 蒋公报告。 蒋公阅毕,大怒批示:对日可说明,因此种匪类成性,中央不能负责,任其处置。批示全文如下:

覆:【按:删去“希即力谋日方之谅解”】我于必要时对察或用武力解决。倘冯、方东窜热边,【按:删去“立即将其缴械遣散”】对日可说明,因此种匪类成性,中央不能负责,任其处置。【按:删去“力谋日方之谅解可也】希即依此进行可也。

一时间,国府非但没有跟进支援,而是调动部队配合日军对察哈尔的抗日部队进行围困,大有联倭会剿之势。
7月23日,光复会元老,辛亥浙江革命党领袖褚辅成(字慧僧)痛惜时局,给委员长 蒋公发电,劝告 蒋公勿作秦桧第二,电文如下:

牯岭。蒋委员长介石兄鉴。对日问题重大,主战者果为救国,主和者未必不为救国。昔人论秦桧之奸,不在主和;而在以十二金牌召回方胜之师,杀岳飞,使主战者绝迹。今冯玉祥甫克多伦,北平当局强迫其结束抗日军事,且将临之以兵,与秦桧所用手段何异?兄处境甚危,负责甚重,措置不可不慎。忝属旧交,敢进忠告。褚慧僧叩。

面对这一充满“恶意诽谤”的电报, 蒋公大人大量,批示:【不理】。后 蒋公虑及用词还是过于严厉,改批【不复】。

这种倚老卖老的“恶声”, 蒋公自然是置之不理的。随后,在 蒋公的整体布局下,在何应钦的亲自指挥下,在国军和倭寇的密切配合下,对“非法抗日”部队的会剿最终完美收官。
9月22日,何应钦向 蒋公、汪逆报告同关东军密商会剿方振武、吉鸿昌部的情况,电文如下:

限即刻到。南昌蒋委员长,南京汪院长。文密极密。
自方振武率其残部窜据怀柔县城后,此间即派殷顾问【按:殷汝耕】同向柴山武官【按:
柴山兼四郎】接洽,谓钧方将派正式军队往剿,请其转达关东军勿生误会。
顷柴山来见,谓“关东军方面因非武装区内忽发现此类武装团体,基于独自立场,将先对方部予以警告,继即实行以兵力驱逐。一俟方部驱除,日军即行撤退,请我军勿越协定之线北进,免引起误会”等语。职当答以关东军意思业已知悉。惟关东军若再进出长城线,无论对内对外均为政治问题,与停战协定精神颇有违背。又关东军行动须决于其统帅权,若因剿办此种匪军之故再行进出,将来撤退又感困难。基以两点理由,坚决主张由我军自行剿办。但为表示坦白且避免误会计,可由日方遣派联络人员担任对我进剿部队之联络,请其再以此意转达关东军。柴山已允照办。
职意为解决此事容易迅速起计,并拟请日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按:冈村宁次】来平一行,俾得就近协商。冈村本人前曾表示俟膺白兄【按:黄郛】回平后自愿来平一行。务乞钧座电催膺白剋日北返,以俾以事得以早日顺利解决为祷。
职何应钦。养申行秘印。

9月29日,何应钦致电 蒋公,报告日军、国军会剿方、吉大捷:

宥日【按:26日】方部受日军压迫进至高丽营附近,与万军周师之一部发生激战。其大部集结于东西幸城、麻峪一带,又被日飞机五架投弹廿余枚,伤甚重。

好消息传来, 蒋公狂喜,手令:乘机痛剿,惩一警百。全文如下:

方吉各部最好且诱且迫,使从一定之方向退走,而于此退路妥为布置,厚集兵力,以要击之。并配置骑兵穷追,昼夜不停,务令悉数歼灭。凡方振武、吉鸿昌、宣侠父、张慕陶等,应一体悬赏购拿。盖日人深恶方之贪利反覆,尤惧吉、宣、张之赤化,断不出而阻挠。我乘其惨败之余,痛剿严追,根本铲除,固可惩一警百,亦足以树立中央在华北之权威,则一切游动份子从此即不敢轻言反侧矣。此着关系极大,盼兄严密布置,以全力赴之,切勿稍存姑息,稍有濡滞为要。所有追剿部署盼即电告。

10月16日,在国府、倭寇“会剿”方振武、吉鸿昌为首“非法抗日”部队取得最后胜利,何应钦给 蒋公发出告捷电报。在电文中,何应钦高度评价了国府、倭寇在此次作战中的表现,指出联络确实,分工明确,空地配合娴熟。最后,何应钦对日军在本次行动中的表现大加赞赏,表示:“此次解决方、吉残部得日方之助力甚多。”
捷报全文如下:

限一小时到。南昌。委员长 蒋。文密。
此次方、吉复窜怀柔、顺义附近,经我军与日军确实联络,包围压迫,日方虽仍不允我军向战区附近取攻势,但连日以日陆炮、空军均向方吉残部施行轰击,我军则在重要地区严密截堵。方、吉经此打击,迭派代表前来接洽。职为减少地方民众痛苦计,业经多方设法加以劝诱,并需以只要方、吉能离开部队,将军队交与启予【按:商震】改编,其个人生命安全可由职与启予负责担保等语。当方、吉已允照此间办法于今日离其部队到达商启予军部。
查吉鸿昌虽受共党利用,其本人尚非共党,惟方振武反复成性,此次事变彼属主动,实为罪有应得。除告启予将方、吉二人加以扣留看管外,钧意如何,是否有照约言履行之必要?乞迅示遵。
又此次解决方、吉残部,得日方之助力甚多,日方并要求须派参谋到启予军部亲见方、吉二人之面后,始行停止攻击。谨并陈明。
职何应钦。铣申行秘印。

1946年,褚辅成发起成立“九三学社”,1948年褚辅成病逝。

user avatar

寇准主持澶渊和议的时候

北宋方面搞死了辽军高级统帅萧达揽(不过当时宋军还不清楚),战争局面呈僵化态势

唐河大阵的王超的动向不明

真要是拖下去,辽军这帮人发挥其不带粮饷,专门让人打草谷补给的光荣历史传统,黄河以北的局势说是糜烂也不为过

这是北宋最担心的情况

辽军呢?他们也怕王超把后路给堵了,借用金朝老四的话,后路堵上,辽军匹马不归,也不是什么大新闻

但是总是僵持也不是事儿,两边都是麻杆打狼两头怕

于是萧太后让王继忠过来放口风,和谈

两边一谈判都是漫天要价,辽国要关南之地,寇准要辽称臣,这里呢有一点我是跟猫叔意见有一点相左,宋真宗真个时候虽然说软,但还是有底线的,也不能说他就是软蛋,就是钱可以给,但是地你别想

帝曰:“朕守祖宗基业,不敢失坠。所言归地,事极无名,必若邀求,朕当决战耳!实念河北居人重有劳扰,倘岁以金帛济其不足,朝廷之体,固亦无伤。答书不必具言,但令曹利用与韩杞口述兹事可也。”

辽国一看,地是别想了,那就死要钱,反正这次南下就是为了和谈,要钱的

宋真宗反正就是地不给,你要钱就给钱,只要不超过一百万。寇准当时也被人骂就是要打仗拥兵自重,这个时候,寇准还是在钱数方面开始了一些骚操作

帝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准召利用至幄,语曰:「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利用至军,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河北罢兵,准之力也。

这是寇准,人是标准的主战派,就算是和谈,也是能不吃亏就不吃亏,甚至还要去沾便宜

反观秦相公

秦相公那通操作是啥?往死里坑赵九,扣压岳飞等人的战报不交,积极推行“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政策,往死里拆南宋的墙角,什么战略纵深,不要了。什么主战将领,莫须有了解一下?

而当时南宋的态势是什么?

联结河朔,义军蜂起,吴家在陕西山西,飞哥在河南把完颜老四等人按在地上摩擦(当然,根据后来的一些历史记载,岳家军也就是行营后护军可能是开阿帕奇过去的,空降过去打仗的,毕竟“历史上”岳家军对阵金兵的记录不算很多...不要怀疑我的判断,宋军都有高达了,有个阿帕奇啥的不很正常?!手动狗头)

秦相公一通操作之下, 绑起手脚让人打可还行?

这换成寇准当相公,老四要想谈,实打实的,割地赔钱,放人,惩治战犯

当时的形式是,最后战报压不住递上去了,连九妹这样没卵的主儿都雄起了,要把杨沂中给压上去(这是赵九的亲军),结果飞哥已经回来了,你除了万千草泥马奔过,你还能说啥?

就凭这,作为投降派的长脚还想有光辉形象?

也问问当年临安城内的百姓答应不答应

秦相公是细作,这个在临安城内百姓大哭贴出来的“小字报”,当年可是满临安

user avatar

议和跟议和是不一样的。

简单来讲,澶渊之盟就是你院子后面有块地被你邻居占了,你想敲他一闷棍把地抢回来,结果闷棍没敲好你俩天天动手打了一年的仗,你邻居是个退伍兵身高两米一体重二百三,把你打得呲呲窜血。最后从后院打进你家,你都准备不要这个家直接跑路了,然后你小舅子说姐夫你这不行啊,得跟他死磕啊,逼着你过去跟他往死里打,结果这一仗俩人竟然打了个平手!最后决定大家以后不打了,你每年给你邻居三十块钱,他喊你哥,你认他妈做干妈,你算了一下你一年收入好几千,给他三十块钱换个消停你亏不亏?你小舅子坑你了吗?

绍兴和议是个什么玩意儿?

你院子已经被邻居给抢了,你爸爸你哥哥都让你邻居抓走了,你姐姐让他抓去做了RBQ,然后你让邻居给打得满头包按在地上摩擦摩擦。结果你弟弟从武校回来了,帮你出头把邻居给揍了,眼瞅着把院子就抢回来了。然后你小舅子跟你讲这不行啊姐夫,咱邻居那么可怕要是他反杀了呢?他撺掇你把你弟弟叫了回来,主动打了个110按寻衅滋事让警察把他给抓了起来,然后你小舅子说这事我给你平了,以后你管你邻居叫爹,户主改他名,后院你不要了,再搭他一车库,每年再给他点钱——你邻居说这都好商量,但是得加一条,以后你家里让你小舅子管帐。

这俩小舅子能一样?


当年澶渊之盟之前宋辽是个什么状况?那叫自雍熙北伐失利之后,两国大大小小数十仗,边境上血流成河。然后景德元年萧太后带着二十万人马在河北路攻城失利改偷家,绕过大名府等河北重镇,直插开封来了。本来还兴致勃勃表示要御驾亲征的宋真宗马上就怂了,大宋朝领导班子集体掉链子要求跑路:时任副总理的江南人王钦若认为陛下现在应该果断前往南京继续指挥战斗;而国防部长、四川人陈尧叟则认为四川易守难攻,才是退守大后方的第一选择。然后真宗跑去找寇准出主意,问他你说咱们是往西川跑好呢?还是往金陵跑好?

是寇准连蒙带唬,硬把他逼上前线的。

时辽师深入,急书一夕五至,寇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入闻,帝大骇,以问准。……帝乃议亲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四

然后宋真宗战战兢兢的离开了开封,一路上磨磨蹭蹭,二百多里的路竟然走了五天才到。半路上不断有人怂恿真宗向南进行战略转移,是寇准天天给他加油打气,带着几个主战派生拉硬拽给他拽进澶州城的。进城之后真宗天天提心吊胆,专门派人盯着寇准看他怂没怂——要是寇准怂了就说明这事真不行,咱们就赶紧跑路。

寇准在澶州,每夕与知制诰杨亿痛饮,讴歌谐谑,喧哗达旦,帝使人觇知之,喜曰:“准如此,吾复何忧!”时人比之谢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五

然后宋辽互A发现谁也奈何不了谁,王超的定州军引而不发(关于这个问题,请见怎么评价澶渊之盟,在盟约签订的时候,宋辽之间究竟是哪方处于战争的劣势?),真宗不知道他想干嘛,辽国也不知道他想干嘛,大家是麻杆打狼两头怕,最后决定坐下来谈谈。谈的时候真宗表示你能走就行,要多少钱我给——百八十万不是事啊!

然后寇准私下找到主持谈判的曹利用:别听皇上在这胡说啊,我告诉你要是超过三十万,回开封以后我一定想办法弄死你。

利用之再使也,面请岁赂金帛之数,帝曰:“必不得已,虽百万亦可。”寇准召至幄次,语之曰:“虽有旨许百万,若过三十万,将斩汝!”利用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五

澶渊之盟最后的合议是这样的:

一、宋遗辽“岁币”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在雄州交割;

二、两国结为兄弟之邦,辽主尊宋帝为兄,宋帝尊辽萧太后为叔母;

三、两国以战前各自占有的疆界为国界,以白沟河为界河;

四、互不容纳叛附及互不骚扰农作;

五、互不在沿边境增筑城寨,开掘河道。


绍兴和议……

算了,再说吧,写了恶心。

顺便日常安利

user avatar

秦桧挨骂,主要原因并不是他议和而是因为他杀忠臣呀。

再说了,北宋和辽这个谈判,木有割地,木有称臣,做兄弟之国。至于岁币,课本说这是加在宋朝百姓身上“沉重的负担”,但是实际上,这就是宋朝辽朝打仗的军费零头的零头,够不错了。

秦桧的议和呢?割地,称臣,杀忠臣……只能说,你干啥,你特么想干啥?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丢人事。孙十万称臣了,但是不用给傲娇丕交保护费吧。南唐称臣了,不用杀掉刘仁赡吧。费拉不堪的东晋……人家都没称臣。

一方面议和议的很糟糕,一方面杀了大家都喜欢的岳飞,你不挨骂谁挨骂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其实说到寇准和秦桧,尽管他们都和“为大宋议和”这件事扯上了关系,但为什么一个被奉为英雄,一个被唾骂成奸臣,这里面的门道可深着呢,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大方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历史评价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单凭一件事就能盖棺定论的。评价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进化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简单来说,人类之所以拥有全年无休的发情期(更准确地说,是性欲持续存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发情期”在其他哺乳动物中的概念。其他哺乳动物的发情期(Heat/Estrus):在大多数哺.............
  • 回答
    中兴和华为,同为中国通信行业的巨擘,都曾跻身世界500强之列,实力不容小觑。然而,当我们谈论它们的手机业务时,一个普遍的感受是:华为的手机似乎比中兴的要“好”一些。这种“好”,并非绝对的技术鸿沟,更多体现在市场认可度、品牌影响力以及产品综合体验上。这背后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中兴手机又是为何没能追.............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百度和谷歌这两大搜索引擎巨头在市值上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咱们得从几个核心维度掰开了聊,不能只看表面。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异,背后是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市场策略、全球化布局以及用户信任度等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1. 生态系统与业务多元化:谷歌的“大树”,百度的“小溪流”这是最直观也是最关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法国和意大利都是欧洲的重要国家,在国际舞台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要论五大常任理事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背后涉及的是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和历史原因,远不止是“为双方服务”那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五常的由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五常”,是指联合国安全.............
  • 回答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其中“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群众的”这句话,更是核心的基石。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脉络以及毛泽东同志对文艺作用的深刻洞察之中。一、时代背景:救亡图存与人民的需要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最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尖锐,也确实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和车迷心中的一个“痛点”。同样是入门级的豪华轿车,雷克萨斯ES200和奔驰C180L(这里通常指的是C级在国内的加长版本,更符合它的定位)之间的评价天差地别,一个被戏称为“原罪车”,另一个却备受赞誉,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核.............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个有趣的问题。想象一下,咱们在三维空间里,放了好几个同样的“小家伙”,它们都带着一样的电荷,比如都是正电荷。你可能会想,既然它们都往外推东西,那是不是到处都有力气呢?但事实是,在某些特定的点上,它们的“力气”会互相抵消,导致那里的电场强度是零。这事儿一点也不神奇,咱们一步步把它说清.............
  • 回答
    英国战列舰舰艏锚的布局确实有些特别,尤其是和同时期其他海军强国相比,总的来说,英国战列舰舰艏右舷布置两个锚,而同时期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美国、俄国等)则普遍采用左右舷各一个锚。这种差异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深植于英国海军长久以来的航海传统、设计理念以及对舰船操纵性的一些独特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答案隐藏在事件本身、历史评价体系以及人们心理的复杂交织之中。孙权被“孙十万”的称号所困扰,而刘备的“火烧连营”却似乎少有人提及,这背后确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孙十万”这个名号是怎么来的。这个词的根源,大多指向的是孙权在公元215年,也就是建安二.............
  • 回答
    提起璃月和炎国,作为同样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游戏世界,它们无疑是各自作品中最具辨识度的地域之一。然而,尽管同根同源,璃月和炎国在细节的打磨、侧重点的呈现上,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貌,仿佛是中国文化的两面镜子,映照出不同的光彩。璃月:飘逸的仙侠风与秩序的守护者《原神》中的璃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那股浓郁的.............
  • 回答
    “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这句掷地有声的口号,曾让多少观众在《神探狄仁杰》的系列剧里热血沸腾。而当《长安十二时辰》以其精湛的制作和深刻的内涵横空出世时,许多人又惊叹于另一个维度的盛唐魅力。同为大唐背景,同属“探案”的范畴,这两部口碑极佳的作品,究竟在哪些地方拉开了差距?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谁更好看”的.............
  • 回答
    《妖猫传》与《长安十二时辰》,同在盛唐的华美背景下,一个以奇幻诡谲的妖猫传说为引,一个则以十二个时辰的紧迫节奏描绘长安城的众生相。两者都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追求,但若论及口碑和大众接受度,后者显然更胜一筹。这种差距,我认为体现在几个关键层面:一、叙事内核与主题的落地深度:《长安十二时辰》的内核,与其.............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社会中一些非常微妙也相当普遍的观察和评价模式,尤其是关于不同性别在追求向上流动时所面临的标签和解读差异。要拆解这个现象,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看看背后的文化逻辑、社会期待以及媒体的放大效应。首先,我们得承认,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存在。当一个来自底层、通过自身努力摆脱原生家庭局限,最终.............
  • 回答
    中国机床行业与日本马扎克(Mazak)等高端机床企业的差异,主要源于技术路线、市场定位、产业政策、国际竞争格局以及企业战略等多个维度的系统性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技术路线与产品定位的差异1. 马扎克的高端技术壁垒 马扎克是日本高端数控机床(CNC)领域的代表企业,其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射雕英雄传》和《元史》中两位重要人物的背景设定和实际表现。完颜洪烈和忽必烈虽然在历史长河中都有显赫的地位,但他们所处时代、所代表的势力以及在小说中的定位都有很大不同,这直接导致了他们“请的人”武功差距巨大的原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完颜洪烈与他所“请”的武林人士完颜洪烈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能引发深入讨论的问题!确实,鸣人和路飞在很多方面都出身不凡,但他们在观众群体中受到的待遇却截然不同。要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人物设定、剧情发展、主题表达、观众共鸣等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他们“家世显赫”的定义,以及这种显赫如何体现在故事中: 漩涡鸣人: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身份认同、民族情感以及舆论运作的敏感点。谷爱凌和朱易作为都曾是华裔归国参加冬奥会的代表,她们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口碑却有着天壤之别,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剖析,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看:一、 过往经历与公众认知基础: 谷爱.............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前社会对企业家的评价标准、对资本的态度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待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之所以会出现“任正非是人民企业家,马云是资本家”这种带有明显价值判断的区分,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企业性质与发展路径 华为.............
  • 回答
    魏延和关羽,同为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将领,也都因性格原因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身首异处。然而,令人玩味的是,他们在后世的评价中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被誉为“蜀汉干将”、“忠心耿耿”,一个则常被贴上“狂妄自大”、“有异心”的标签。这其中的原因,绝非简单一句“性格决定命运”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涉到历史记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